◇ 广东 叶 妍
优化化学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广东叶妍
从新课程标准可以看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注重探究学习,要让学生全面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通过探究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对课堂环节的设置、对学生学习地位的调整、对学习方式的改变等,都集中反应在课堂教学过程之中.从实践来看,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和课程的落实程度.
1课程预设中构建纵向和横向的联结框架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设置多样化的课程模块,投射到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往往会把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处理,力求以主题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容,同时增强知识之间的横、纵向联系.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过程是线性的,是靠知识的一点一滴的理解和积累而来的.因此,在设置课堂教学流程时,将片断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能够让教学过程更符合学生的理解逻辑,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也能够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效率,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容更好地掌握课内外知识.
以“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1课时为例,课程目标设定为“通过中和热的实验,了解反应热效应的定量测定原理和方法”;教学任务主要集中在定量测定原理和方法.为了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更好地掌握概念并学会运用,教师设置了投影展示与相关练习,在投影中展示了强酸和强碱在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并指出其原理是H+和OH-化合生成H2O,同时根据中和热的概念,强调反应过程中有其他物质生成时反应热不在中和热内.这个讲解过程只是纵向构建过程,接下来,设置一道练习题,让学生判断实验中2次测定的中和热结果是否相等,教师明确第1次用50mL0.5mol·L-1的盐酸和50mL0.5mol·L-1NaOH溶液,第2次是用100mL0.5mol·L-1的盐酸和100mL0.5mol·L-1的NaOH溶液,学生思考作答.这个思考过程涉及反应热、中和热的定义以及测量,综合3个知识点,体现了课堂教学中的综合性.
2依托教材设置合作学习内容,提高学生参与度
从教学内容来看,只有在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时能够让学生找到感兴趣的内容,才能够吸引学生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才有可能通过学习理解应该掌握的内容.因此,在备课环节,要挖掘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学情特点,有选择性地组织教学内容,有些比较简单的、通过预习就能够完成的内容就设计为预习内容,有些内容比较难,经过讲解也不一定能够理解,或者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完全理解的内容,则要尽可能的少量涉及.
以“水溶液”为例,本课中的知识点相对较少,且难易程度适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把水的离子积和溶液的pH设置为合作学习内容,让学生探讨温度升高时Kw如何变化;影响Kw的因素是什么以及pH范围等问题.学生对比了25℃和100℃时Kw的大小,得出温度越高,Kw越大,水的电离度越大.探讨pH范围时,首先提示学生pH=0的溶液并非没有H+,而是c(H+)=1mol·L-1;pH=14的溶液并非没有OH-,而是c(OH-)=1mol·L-1.学生合作学习之后明白pH改变1个单位,c(H+)就改变10倍.通过合作学习过程的设置,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对课堂的把握也更精确.
3甄选课堂生成,提高教学过程准确性和有效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对丰富的课堂生成进行甄选,留下对推动课堂、理解知识点有用的生成,忽略无用的或者虽然有意义但是不宜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生成.由于课堂生成会对教师的预设产生影响,因此教师要及时根据生成的质量来调整教学过程,如果课堂生成提前完成了下一步的教学设计,教师可以提前呈现这一知识点,如果生成没有达到预期,那么教师要适当地增加过渡知识点,指导学生理解本知识点,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以“元素与物质的分类”为例,在提出了“110多种元素是如何构成几千万种物质的?”这个问题之后,学生一时间无法找到突破口,教师提示让学生按照元素的化合价规则(正价在前,负价在后)填写这些熟悉物质中的元素能组成物质的化学式,通过增加这一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完成了相应的学习任务.
总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学情特点,也要兼顾到教学任务的落实以及课堂教学的进度等,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潜心钻研教学方法,通过设置更科学的教学过程,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作者单位: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