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缘,汪淑丽
(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福建南安362332)
自贸区和“新海丝”背景下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以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英语专业为例
孙文缘,汪淑丽
(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福建南安362332)
英语专业的就业率不容乐观,高校的盲目扩招和学生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两大主因。如何改变这一局面,已成为学界近年来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以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为例,基于福建自贸区和建设“新海丝”的双背景,通过立足地方经济发展特色和趋势,打好自贸区和“新海丝”两张牌,走校企合作之路,加大“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实施“英语+产业”教学培养复合型人才,培养跨境电商商务人才等方式提升英语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
自贸区;“新海丝”;英语专业;就业竞争力
近几年来,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不尽人意,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2010年,长期从事高校学生就业等情况调查的国内知名教育数据咨询机构麦可思就指出英语专业与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一道登上“红牌榜”,这是一个严峻的就业现实,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所谓的“红牌专业”是指失业量较大、就业率持续走低、薪资较低且被列为高失业风险的专业。
另外,在《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英语专业继续被列入2012年本科就业“红牌警告专业”[1]。2015年底,教育部最新公布就业率低的15个专业,英语专业再次名列其中,而同年,福建省教育厅公布,新办本科院校不再新增设英语专业。可以说,英语专业屡次“榜上有名”。从以上的事实可以看出,英语专业已从最初令人向往的香饽饽,逐渐变成一个就业难的专业,“只要英语好,工作不愁找”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可以说,过去15年来英语专业被考生和家长视为“高大上”的专业,而现在却变成一个就业率低,高失业风险的红牌专业。
(一)高校盲目扩招
导致失业人数高升的主要原因是高校盲目扩招。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全国本科高校大都开设了英语专业,专业设置几乎完全相同,与此同时招生规模和数量也盲目扩大。通过15年来的不断累积,致使英语专业的毕业生供过于求,而经济的平稳增长使得对人才的需求并未大幅度增加,有的单位进行改革,无须那么多的就业岗位。因此,这种一味忽视市场吸纳能力与市场需求的做法,将导致近年来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就业率呈现低迷的状态。另一方面,随着英语的普及,各行各业的领导者,其英语水平也不断提高,有的不需要专门的译员,领导者本身具备与外国领导者直接交流。[2]201
(二)培养的人才与市场需求脱节
社会需要的是既懂英语又懂相关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受传统办学模式的影响,高校长期游离于社会经济和市场需求之外,不能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内容的设置。英语专业同样是以该专业自身内在逻辑发展为依据,保持着封闭的状态。由于不能反映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变化,最终必然导致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色不明显,融招生、培养、就业于一体的市场化运作机制不健全,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等不能适应人才市场的要求等一系列问题。这使得在这个亟需复合型人才的社会里,英语专业毕业生光靠一门语言过关,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2]202。同时,现在非英语专业的学生的英语水平不断提高也成了英语专业学生的强劲对手。所以,英语专业的学生将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
从一定意义上说,英语只能充当一种交流工具。而将其作为一个专业方向,这是英语专业人才在就业中经常遇到的专业瓶颈。英语专业的毕业生除了掌握英语专业本身的相关知识背景外,并无其他专业的知识。因此,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优势逐渐减弱。另一方面,部分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底子比较薄弱,再加上英语听说能力的实践不强,许多学生的英语变成“哑巴英语”和“聋子英语”,这样一来无法胜任社会及用人单位对英语专业人才的要求;另外,不少英语专业毕业生没有获得行业认可相关资格证书,不说专业八级,有的甚至连专业四级证书都拿不到,这就更达不到企业的专业要求;还有一点,有的学生没有刻苦学习的精神,加上社会实践能力也缺乏,造成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与企业用人单位严重脱节[3]74。
高校办学,都要有自己的特色,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结合地方需求,不失为办好特色专业的一条好路子。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地处福建泉州南安地区,位于闽南金三角地带,应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即在福建自贸区和“新海丝”建设背景下,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大胆变革,具体的措施或策略如下:
(一)人才培养应与当地经济发展特色和趋势结合
学院一方面应根据市场需求,自身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以及根据闽南金三角的经济需求和产业特色导向,科学地规划专业建设,鼓励和支持高校设置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另一方面,学院应充分把握历史机遇,即学院应该立足于福建自贸区和“新海丝”的叠加影响下,培养适应新常态下的英语专业人才,尤其是全面提升该专业的综合素质以增强其就业能力,最终培养适合福建自贸区发展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二)打好自贸区和“新海丝”两张牌
学院应抓住福建自贸区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实施以来的机遇,福州自贸区,平潭自贸区和厦门自贸区需要大量的外语人才,未来的自贸区将吸纳更多的英语专业人才以及跨国经营人才。
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说,未来学院要立足达到培养自贸区所需人才的普遍要求“四通”——通用语言、通用规则、通用管理、通用工具,即培养适应以英语为主要交流工具,在全球进行商业运作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根据《福建省2015年度紧缺急需人才引进指导目录》的需求,此次发布的自贸区建设人才需求在指导目录中被单列出来,涉及经营管理、国际贸易、产业服务三个领域的12种具体岗位。在专业上,自贸区建设人才需要以下14个专业:经济学、法学、外国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
可以说,福建自贸区和“新海丝”的建设需要更多的外贸人才,未来与周边经济体的经贸往来将更加频繁,这也为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带来新契机。但自贸区建设加大对外贸人才需求的同时也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需要高端外语类综合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这一点应成为今后学院和其他高校英语专业发展的重心。
(三)实践教学走校企合作之路
在以往,不少高校都“不屑于”给学生讲授实践课,视应用型技术为“肤浅”“速成”的代名词。这是一种误区。在2016年的两会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同志再次提出培养应用型人才是社会的需要。由此可知,培养应用型人才是一种国家层面上的人才战略,是一种历史潮流和趋势[4]88-89。
近年来,学院顺应教育部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的发展要求,加强实践教学,走校企合作之路,积极向培养应用型人才而转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措施如下:
1.改革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采用学分制,并加大实践环节课时;
2.选派英语学生到相关共建企业进行实习,例如,选派学生到奋安集团企业顶岗实习,以学分置换,取得良好的实践效果;
3.积极为英语专业学生创造良好的校外实践平台。例如,2014年11月选派师生以口译志愿者身份参加首届中国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品牌博览会;2015年选派师生参观第17届中国晋江鞋业国际博览会;还选派英语专业学生参加第十六届中国南安水头国际石材博览会,这些校外实践活动既让学生开阔了视野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有学生因出色的表现,受到企业的青睐,毕业后直接到相关企业工作,可以说这些措施提升了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
在福建自贸区和“新海丝”叠加背景下,学院对培养应用型人才极其重视社会实践,通过给英语专业学生提供国际化的实践平台,让学生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去解决与英语相关的实际问题,这举措不但提升了学生认识社会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了学生了实践能力,更增强了学生对未来就业的自信心。
(四)积极引导学生考证
虽然英语专业学生考取的证不多,但对就业相当有帮助,例如CET-4&CET-6、专业四级、专业八级、BEC,TOEIC(商业托福),教师资格证,这些硬指标是体现英语专业学生实力的王牌之一。当今社会越来越重视一专多能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而前面所谈及的各种证书恰恰是学生能力的一种佐证。学院对近几年英语专业的毕业生进行问卷回访,被调查的毕业生一致认为,英语专业学生应充分利用大学宝贵且有限时光,把专业学扎实,并考取相关职业证书和等级证书,这些证书都是今后就业过程中极其有用的敲门砖。
因此,从大一开始就要引导学生明确四年的学习目标和考证目标。这些证书的获得除了有利于学生求职成功,还有利于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法宝。
(五)“英语+产业”教学培养复合型人才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随着英语的不断普及,单独靠英语一种语言想要找到一份好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这一背景下,应积极探索根据地方经济的特色,围绕福建自贸区和建设“新海丝”的双背景,培育和建设产业英语,尤其是水暖、石材、鞋业、伞业等方面的英语。积极探索开发“英语+水暖”“英语+石材”等的行业产业英语教学,这对提升英语专业适应社会需要的相关能力也很大的提升,从而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因此,培养一专多能也是提升英语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一大途径,应值得深入探索。
(六)加大“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力度
学生实践教学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专业教师实践教学水平的高低。因此,建设产学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采取“走出去”的方式,使专业教师到与专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进行实践锻炼,鼓励教师进修,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提高专业水平;另一方面,采取“请进来”的方式,利用校企合作聘请业内专家来校指导学生实践。[5]141通过“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必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必将有利于提升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七)大力培养跨境电商商务人才
在福建自贸区和“新海丝”建设双背景下,跨境电商复合型人才急缺,目前近高达80%的企业认为跨境电商人才缺口“严重存在”。英语专业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外语交流能力,这是他们的天然优势,因此学院应积极引导英语专业学生把外语学好的同时学习跨境电子商务的相关专业知识,把英语专业学生培养成跨境电商能手,这能提升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实践证明:随着电子商务与全球贸易的不断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势不可挡,市场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外贸电商所呈现的爆炸式发展,使掌握英语交流能力及对外商务业务知识的综合性人才成为稀缺人才。因此,在跨境电商发展迅猛的背景下,应把英语专业课程的设置作为一项重大课题来看待,可以通过基础课程体系的建设、实训课程体系的建设、加强配套设施的建设来培养英语专业方面的跨境电商人才[6]113-114。
总之,自贸试验区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双方面的建设,将成为福建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推动福建经济的换挡升级、加速发展,或者说福建面临着两大机遇,那就是自贸区和“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叠加效应[7]1-6。在此特殊背景下,地方高校要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和“新海丝”给地区经贸发展带来积极作用,结合时代和区域发展的特点,建立以市场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明确英语专业的定位,并通过加快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走校企合作之路,努力提升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1]中国教育新闻网.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EB/OL].http://www.jyb.cn/job/tbch/2012/2012jybg/,2012-06-11.
[2]宋殿娇.当前英语专业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J].理论界,2007(12).
[3]谭瑞.新建本科高校英语翻译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与对策——以莆田学院2011届英语翻译专业毕业生为例[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23).
[4]林贞.基于校企合作视角的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16).
[5]李向武.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下降的原因及对策[J].黑河学刊,2013(04).
[6]李闰涛.跨境电商背景下高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J].课程教育研究,2015(28).
[7]张蕙,黄茂兴.福建自贸试验区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融合发展分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4).
责任编辑:李凡生
Study on Raising Students'Employment Capability in the Background of Free Trade Zone and New Silk Road
SUN Wen-yuan,WANG Shu-li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jian Annan,362332)
Currently,with our country’s employment situation being more severe,there is no exception for graduate who major in English.Therefore,how to change this discouraging situation has become a main topic in academic circle in recent years.In the background of Fujian Free Trade Zone and the New Silk Road,this paper offers a series of ideas and measures aiming at cultivating application-oriented technology-oriented and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 in order to make service for the local economy through a variety of reforms.In light of this,this paper has exerted great impact on cultivating and deserved being explored and served as a guidance.
Free Trade Zone,New Silk Road,English major,employment capability,strategy study
G642
A
1674-8891(2016)03-0076-03
2015-03-15
本文系2014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高校外语教改科研专项)社科类A类课题(编号:JAS14107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孙文缘(1978-),男,福建晋江人,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汪淑丽(1978-),女,湖北咸宁人,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