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漫姬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广西崇左532200)
新公共管理在高校学生干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李漫姬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广西崇左532200)
高校学生干部是推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核心力量和骨干依靠,是联系老师和学生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但新时期下高校学生干部管理工作存在着管理过细、没有充分考虑学生干部的需求、缺乏竞争机制等问题,从新公共管理理论视角出发,分析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思考如何借助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核心理念,解决学生干部管理的问题,不断创新高校学生干部管理工作。
新公共管理;高校;学生干部管理
高校的学生干部队伍对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作用不容小觑,如何管理好这支队伍,提高学生干部们的综合素质,加强他们的榜样效应,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在对学生干部队伍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探索、改革、创新,需要借鉴一些新的、经过实践证明可行的理论,来解决在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新公共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盛于英、美等西方国家的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理论和管理模式,是在西方一些国家政府管理相继出现严重危机、传统的管理理论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下产生的。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诞生,对政府的管理方法、提供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政府职能的转变,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比如借鉴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方法和竞争机制,以公民需求为导向,将权力下放,重视公共服务效率,等等,给政府治理工作带来了新的突破。[1]关于新公共管理理论,中西方学者都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没有形成规范的理论体系,但是归根结底,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政府管理从“划桨”的身份向“掌舵”的身份转变;政府服务以顾客或市场为导向,充分考虑公众的需求;在管理中采用授权或分权的方式,将权力下放;在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重视提供公共服务的效率、效果和质量等等。[1]随着经济社会的改革和发展,新公共管理理论作为一种新的、先进的管理模式,给政府及其他公共部门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创新的思路和灵感,对高校学生干部的管理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高校学生干部是推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核心力量和骨干依靠,是联系老师和学生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大学生中具有榜样作用的优秀群体,他们的成长与管理,是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再优秀的学生干部,他们的首要身份还是学生,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需要在工作中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成长成才,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深化改革,学生干部自身素质的差异,使学生干部管理工作遇到了瓶颈。
(一)管理过细导致学生干部主动性不强
学生干部是老师的左臂右膀,是开展各项活动的执行者,他们的能力决定着工作完成的效率和效果。大学生申请加入学生会、社团联合会等学生组织,他们是希望在这些优秀的组织里,在学生干部的位置上,锻炼和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但是高校对于学生干部的管理过于细致,习惯于“手把手式”的教育,担心他们的能力不够,凡事为他们做好安排,考虑周全,让他们按着步骤完成任务,缺乏独立主动的思考,听老师怎么说就怎么做,没有自己的想法,久而久之,学生干部们就形成了被动地等任务——完成任务的机械式工作习惯,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慢慢减弱,导致“等靠要”的现象,对于未提及或跟自己没有关系的事情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这与他们加入学生干部队伍的初衷有了偏差,与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目标也不符合,这样的管理方式不利于学生干部的培养和成长,需要改革和创新。[2]
(二)在管理工作中欠缺对学生干部需求的考虑
学生干部的职责是协助老师开展工作,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为广大师生服务,尽心尽职,无私奉献。对学生干部队伍的管理,简单来说,就是对学生干部提出一定的要求,希望他们成为一支作风优良、有坚定理想信念、管理能力强的高素质学生干部队伍。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是从学校的需求出发、从工作开展的实际需求出发对学生干部进行管理,容易忽略学生干部们自身的需求,他们对自己的发展有什么规划,对能力的培养有什么目标,对学生干部管理的方式方法有什么意见,这些是在学生干部管理工作中欠考虑的。管理学生干部不能只对他们提要求,也要充分考虑他们的需求,了解他们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关注他们的成长,形成一个良好的管理互动。
(三)学生干部队伍管理缺乏竞争机制
选拔、任用、管理学生干部,都有一定的制度和办法,但不够完善,为了维持学生干部队伍的稳定,一旦任用,就不再更改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这容易导致学生干部的倦怠心理,并且不利于其他学生干部竞争意识的培养。管理学生干部过程中,管理者也会存在“惯性用人”的情况,为了使工作顺利开展,往往考虑自己认为最熟悉的、最有经验的、最听话的学生干部,使其他学生干部失去了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没有竞争,就没有动力、没有干劲,容易安于现状,在学生干部队伍里得过且过,使整个学生干部队伍缺乏活力。
(四)服务学生干部成长成才的现实问题
学生干部队伍是学校和学生之间的重要纽带,也是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重要平台,学生干部的成长成才,与学生干部管理工作密不可分。高校学生干部管理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干部的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组织、协调、管理等多方面的能力,学好本领,打造一支思想素质高、工作执行力强、高效稳健的学生干部队伍。如何提供优质的服务,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干部队伍,有效做好管理服务工作,是目前高校学生干部管理工作要引起重视的现实问题。
针对高校学生干部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新公共管理理论带来的启示,尝试解决问题,创新学生干部管理工作。
(一)管理学生干部要合理掌舵,适当放权
新公共管理理论中强调政府的管理职能是“掌舵”而不是“划桨”,政府在公共管理中应把管理和具体执行分开,适当地将权力下放,注重决策和指导,提高各部门的自治能力。同理,高校管理学生干部,也应当是掌舵的角色,把握方向,让学生干部有更多自主的空间,充分发挥他们有干劲、有活力、创新性强的优势,学会主动思考,为做好工作提出更多新想法,这不仅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还能锻炼他们的执行能力和责任感。学生干部,作为一个特殊的优秀群体,他们渴望自己的想法得到学校和老师的认可,渴望自己的能力得到其他学生的认同,他们需要激发内在的潜力,需要得到信任,用好学生干部的小小权力,独立自主地组织一些活动、开展一些工作,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能力,感受自己的成长,这样才有更多的动力发挥作为学生干部的作用,才会更主动、更有积极性。
(二)以学生干部需求为导向
新公共管理理论在行政服务态度上,坚持以顾客或市场为导向,崇尚以人为本,以公众的需求为出发点,提供高效、高质量的公共服务。高校对学生干部的管理,其实也是一种服务,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认识和了解他们的需求,帮助他们实现自我发展,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养和管理。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可分为五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3]学生干部也是普通人,他们的需求也离不开这五个层次,学生干部的生存需求体现在生活上,有些学生干部家庭贫困,考虑更多的是吃饭、学费、生活费等问题,就不会有很多时间和精力放在工作中;学生干部的安全需求主要体现在内心的安全感,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外界对他们有着更高的期待和要求,他们承担学生干部的责任,承受学习和工作的双重压力,他们希望老师包容、同学理解、家人支持,得到更多的安全感;学生干部有较高的人际交往需求,在工作中会接触到不同的人,如老师、学生、社会人员等,他们希望能处理好自己的人际关系,提高沟通交流能力,这是他们的社交需求;学生干部还有尊重需求,有自尊心,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学生干部自我实现的需求,是在学习和工作中得到锻炼,提高了独立处理问题等各方面的能力,与他人相比,具有更多的竞争优势,能充分实现自己的价值,实现自己的梦想的需求。学生干部的需求因人而异,管理学生干部,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用个别谈话、信箱、QQ微信等私聊的方式,了解他们的需求,从实际出发,关心学生干部的生活,关注学生干部的成长,尊重学生干部的想法,给他们营造一个团结互助、亲切友爱的工作氛围,激发他们强烈的进取心,最终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为学校、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4]
(三)在学生干部管理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
竞争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主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呈现出越发广泛,越发激烈,越发文明的特点。新公共管理理论主张在公共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希望竞争带来活力,激发更多的工作创新,提高政府部门公共物品及服务供给的效率。管理高校学生干部也需要引入竞争机制,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加强他们毕业后在社会中的竞争优势。在学生干部中引入竞争机制,可以尝试竞聘上岗的做法,对学生干部岗位公开竞聘,任期一到,所有岗位重新更换,通过竞争,优胜劣汰,选择综合素质及各方面能力更突出的学生担任学生干部,这样既给在岗的学生干部一种要做好工作的责任和压力,也给其他学生一份进取的希望,能充分调动学生干部的积极性,保证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使整个学生干部队伍更有活力。
(四)重视学生干部管理工作的效率、效果和质量
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政府要重视提供公共服务的效率、效果和质量,目的在于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和治理能力。高校学生干部管理,与其说是管理学生干部,还不如说是为学生干部服务,在管理中锻炼他们,在服务中培养他们,高校可以借鉴新公共管理理论,重视管理者对学生干部教育培养的效率、效果和质量,创新管理方式,注重管理效果,让学生干部真正接受磨练,得到成长。
高校学生干部队伍是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他们配合学校教育、引导、影响其他学生,做好学生干部的管理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对高校做好学生管理工作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新公共管理理论作为一种新的改革思想和模式,它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需求,引起高校学生干部管理工作的思考,以新公共管理理论为指引,提升管理学生干部队伍的工作水平,为学生干部的成长成才提供更好的服务。
[1]MBA智库百科[OL].http://wiki.mbalib.com/.
[2]马骁.新公共管理理论对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管理的启示[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0(11).
[3]潘丽莎,张璐.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激励机制探析[J].科技创业,2012(07).
[4]周红梅.浅谈高职学院学生管理工作[J].行政管理,2011(01).
责任编辑:谢雪莲
On the Management of College Student Cadres i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New Public Management Theory
LI Man-ji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Guangxi Chongzuo,532400)
College student cadres are the pushing force at the core of the manage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backbone to rely on,the important bridge and link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But in the new period,existing problems are as follows∶meticulous management,no full consideration to the needs of student cadres,and lack of competitive mechanism.I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new public management theory,this paper analyzes reasons for the existing problems,and considers how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by using the core idea of the new public management theory.
new public management theory,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student cadre management
G647
A
1674-8891(2016)03-0070-03
2016-03-08
李漫姬(1986—),女,广西容县人,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