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时的蠲免观论析

2016-03-18 18:55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理财

刘 刚

(中共三明市委党校,福建三明 365000)



杨时的蠲免观论析

刘 刚

(中共三明市委党校,福建三明 365000)

摘 要:杨时蠲免观的诞生有着收入人心、体恤民情、化解矛盾的缘由,在面对可否蠲免、怎么蠲免、蠲免什么、如何持续蠲免的问题上,杨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杨时之蠲免,有效地缓解了日益严峻的社会矛盾,为宋王朝统治的延续奠定了社会基础;它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百姓的负担,为百姓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基本保障,它对当代有着重要的发启。

关键词:杨时;蠲免;理财;节用

蠲免是统治者通过免除、废除租税、劳役、罚款等方式,给民以惠、让民以利,以实现有序治理的一种手段。在一定语境中,它与“蠲除”相通。蠲免是封建王权治理的必要举措,它的应用不仅彰显了最高统治者“体恤为民”的圣主情怀,更博得了黎民百姓的“感恩戴德”。杨时身为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历任州一级的司法、防御推官、教授、通判等职,历知浏阳、余杭、萧山三县,多有惠政”[1]18。杨时的一生,无论在庙堂之上,还是解甲归田,皆力主蠲免。他对蠲免的思考与认识,以及在仕途上的切身实践,最终形成了他独具特色的蠲免观。杨时的蠲免观有着系统的理论建构,它的诞生是北宋王朝社会治理的真实映照,也是杨时民本思想的全面展呈。实际上,杨时蠲免观的生成不仅有着复杂的场域,更有着一定的历史机缘。

一、“蠲免”的缘由

1.金兵入侵,收入人心

北宋末年的边患之祸打破了赵氏王权一统千年的“春秋大梦”,金兵的屡次入侵成为统治者的最大心患。金兵的不断骚扰、侵袭不仅加速了宋王朝的灭亡,更加速了整个社会治理体系的崩溃。其一,金兵的入侵彻底打乱了封建王权的统治。从此,社会治理从有序转向无序。在金人入侵面前,统治集团内部有着“议和”与“抵抗”的分野。基于对金态度的不同,王权内部迅速地分解为两大政治派别,而最高统治者的左右摇摆,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瓦解。其二,金兵入侵不仅侵扰了边关百姓,更为严重地增加了整个社会的恐惧和负担。金人屡次突破边关的防守,对百姓进行着无休止的掠夺、烧杀,边关百姓为了逃避战乱,只好放弃农业生产,逃往内地,过着流离失所的生活。另外,封建政权为了抵御金人的入侵,大量征集兵丁、辎重,增加各种兵役、劳役、赋税等,正如杨时所言:“勤王之师,无虑数十万计,萃于朔方,日费不资”[2]3,“虽边储百万石可致,其伤农甚矣”[3]105。从而加重了百姓的负担。正是在此背景下,杨时提出:“今日之事,当以收人心为先。人心不附,虽有高城深池、坚甲利兵,不足恃也。”[4]12740在杨时看来,蠲免成为收入人心的重要手段。故然,他主张蠲免赋税、劳役,建议“当是时,金银不可复取之于民”[2]17,同时他还指出,“燕云之师宜退守内地,以省转输之劳”[4]12739。且等待“侯编事稍宁,兵革哀息,则赋外蠲除悉如前诏,不为虚文,使百姓晓然知息肩之有期,则人将和悦而正王面矣”[2]4。

2.灾害面前,体恤民情

赈灾是杨时整个政治生涯的闪光之处,在天灾人祸面前,杨时洞悉黎民的疾苦,也看到了百姓的无助。“绍圣元年甲戊,先生四十二岁。赴浏阳任”[5]1038。翌年夏末初秋,浏阳大旱,农民几乎颗粒无收,纷纷外出逃荒。杨时立即赶写《上程漕书》《上提举议差役顾钱书》,向上反映灾情,使得朝廷及时拨给赈灾粮款、蠲免部分赋税,缓解了灾民的苦难。绍圣四年浏阳连降暴雨,遭遇洪患,大片农田被洪水淹没。杨时迅速赶写《上州牧书》,详实地禀报了浏阳受灾情况,并“乞米赈饥”[5]1038和减免灾民赋庸调。政和二年(1112年)四月,杨时“赴萧山任”[5]1040。据《萧山县志》载:“政和二年,(杨时)为邑令,经理庶务,裁决如流。以民岁苦旱,开筑湘湖,以灌九乡,至今民赖其利。”湘湖三万七千多亩,周围八十余里,可以灌溉农田十四万六千八百余亩,即使大旱之年仍然有过半农田可以得到灌溉,而且“湖中多产鱼鲜,又有莼菜,可炊以疗饥。”[6]7可见,杨时目睹黎民遭受天灾的同时,更看到地方官吏采取各种极端措施进行逼税。在天灾人祸的摧残下,百姓只好卖儿鬻女、抑或纷纷外逃,他们或成为流民,或沦为盗贼。杨时为了实现地方政权的有序治理及百姓的良好安顿,他一再上疏,建议蠲免各种赋税、劳役,体恤百姓。此外,杨时还提出不应“只为流移及盗贼人户方免”[7]64,还应对辛勤劳作的农民一视同仁,使他们也能得到实惠,否则,“夫安土服业之民不为盗贼,皆不被惠泽。惟流亡转为盗贼者,蠲免租赋,则百姓何惮不流亡而为盗贼乎?是朝廷以诏令诱致之也。其为患岂小哉!”[7]64

3.惩治污吏,化解矛盾

北宋晚期吏治腐败严重,官场混乱不堪,统治集团为追求极端享乐,大肆搜刮民财,地方各级官吏也享乐成风。杨时曾言:“上下相蒙,贿以成俗,污染之久,未易遽革。”[2]4同时,他强调“而官自鬻之,积年之久,流弊滋甚”[7]64。“缙绅之祸至今未殄”[4]12739。奸臣蔡京、童贯、朱勐、王鞴等为了迎合宋徽宗的奢侈荒淫,大肆搜刮民间奇珍异宝,建龙德宫。杨时愤怒地斥责道:“蔡京用事二十余年,蠢国害民,几危宗社,人所切齿,而论其罪者,莫知其所本也。”[4]12741朱勐主持苏杭应奉局,用来运送奇花异石的船多达2400多艘。朱勐之流还趁机敲诈勒索,大发横财,百姓怨声载道,杨时对此深恶痛绝。在《余杭见闻》中,他愤然写道:“今天下上至朝廷大臣,下至州县官吏,莫不以欺诞为能事,而未有以救之!”[8]325“今天下非徒不从上令,而有司亦不自守成法……其如法何?”[8]307他批评朝廷:“免夫之役,毒被海内,西城聚敛,东南花石,其害尤甚。前此盖尝罢之,诏墨未干,而花石供奉之舟已衔尾矣。今虽复申前令,而祸根不除,人谁信之?欲致人和,去此三者,正今日之先务也。”[4]12740此外,有些官吏“借应奉之名,豪夺民财,盖不可以数计”[7]75。杨时谴责道:“钱塘内造什物,守臣不知其数,姿宦官所为,至数年未已,伤财害民,莫此为甚。使其器用一一得以奉御,滋固无嫌。其实公得其一,私得其十;……此弊尤不可言!”[9]242眼见官场的腐败不堪,杨时主张整顿吏治,他建言最高统治者要“为政以德”、“爱人节用”。为了缓解社会矛盾,体恤百姓的被盘剥之苦,他一再上疏,恳请朝廷大肆蠲免,视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为第一要务。

二、“蠲免”的形构

士子出身的杨时对蠲免进行了理性的思考,在“尊君”与“爱民”间,他有着两者兼得的品格。对外的抗金,对内的吏治整顿、社会的有序治理等是杨时政治思考的主要问题。当然,以上着眼的目的和蠲免的提出,皆是为了维系宋王朝的统治。尽管杨时存在寄希望于最高统治者以“三代之治”为标杆的政治情怀,但也有着切合实际的蠲免建议。实际上,杨时在面对可否蠲免、怎么蠲免、蠲免什么、如何持续蠲免的问题上,有着切实可行的方略主张,且进行了具体的蠲免实践。

1.蠲免的可能

宋王朝统治下,可否实施蠲免是杨时首要的思索。蠲免是封建政权广施“仁政”的具象表征,每当灾害来袭,最高统治者往往颁发诏书,大肆蠲免。实际上,蠲免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北宋早期及之前已普遍使用,且发挥一定作用。《周书·武帝纪下》曾记载:“逋租悬调,兵役残功,并宜蠲免。”唐代韩愈的《论天旱人饥状》有言:“陛下恩逾慈母,仁过春阳,租赋之间,例皆蠲免。”卢携曾上《乞蠲租赈给疏》,有言“今其蠲免余税,实无可征。”[10]8169宋元丰元年(1078年)十二月有诏:“大名府永济镇被水灾醋户,依酒场被水,蠲买名钱。”[11]2107因此,在杨时看来,蠲免是应当倡导的。为了劝说统治者对蠲免的支持,他以刘晏为楷模,强调:“善治财赋者,必以刘晏为称者。晏之言曰‘理财当以养民为先’。户口众多,赋税自广。……然晏专用盐利以充军国之用,其为法止于盐乡。”[2]6实际上,蠲免不仅减少了国库的收入,更影响到各级官吏的收益。为此,杨时以体恤的口吻向皇帝谏言:“涓流积之而尾闾泄之,臣知其不易供也。朝廷未能一如诏旨不取于民者,亦事有不可得已耳。而远方百姓盖未之知也。”[2]4当然,在实施蠲免上,杨时有着自己的辩解,他曾言:“闽中二三年来,盗贼群起,上四州军被害为甚。”[12]496其原因是“诸赦降放及倚阁税租者,各不得过三分,行下州县,依旧催纳七分,急于星火”[12]496。杨时指出“民被其泽,方欢欣鼓舞,未逾月,遂转而为怨咨。良可惜也!”[12]496进而他建言皇帝:“某穷谓不若计其岁雇之直,蠲减所出役钱为善耳。”[13]447杨时通过对蠲免可行性的思索及辩护,多次取得最高统治者对蠲免的认可,继而推进了蠲免的广泛实践。

2.蠲免的方法

在蠲免的方法上,杨时有着精心的设计。首先,他建议要恢复旧制,废除王安石变法的相关主张。他认为,“今日之祸,实安石有以启之。谨按安石挟管、商之术,饬六艺以文奸言,变乱祖宗法度。”[4]12741而“王黼以应奉花石之事,竭天下之力,号为享上,实安石有以倡之也”[4]12742。在杨时看来,王安石变法是一切社会灾害的罪魁祸首,因此,要实施蠲免,也必须推翻它。杨时主张:“伏望追夺王爵,明诏中外,毁去配享之像,使邪说淫辞不为学者之惑。疏上,安石遂降从祀之列。”[4]12742然后“若尽复祖宗之法,则天下事思过半矣”[7]75。其次,实施蠲免需严格立法、执法,统治者更需重信守用。杨时认为,“自崇宁以来,为害之甚,无如茶、盐二法。”[2]4由此,他直谏最高统治者“臣欲乞朝廷严立法制”[2]6,在杨时看来,严格地立法、执法必将重肃法纪,给贪官污吏、奸商以沉重打击,更使得民众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此外,为了强化蠲免的实施,杨时一再谏言最高统治者,要严守信用,颁布的蠲免诏令要严格执行,不可朝令夕改,失信于民。由于“崇宁以来,令有朝下而夕改者,故宽恤之诏,年一举之,徒挂墙壁而已,而民不信”[2]13。故然,“窃闻道路之言,顿异前日,虽细民无知,亦朝廷有召之也。自正月以来,屡降德音,尽复祖宗之旧,赋外征敛,并行蠲除,闾巷欢忻鼓舞,日需膏泽”[2]13。所以,他上疏:“臣愿陛下凡诏告中外,当详议而后行,稽孔子无信不立之言,谨乃出令,以一民听。”[2]14在建议皇帝守信的同时,杨时还担心各级官吏对诏令的执行不力,对此,他说:“近睹榜示:宣和六年未纳税赋、沿纳、和买、预买,并放免。又曰:今年放免租税等,尚虑监司州县别作名目科纳,致民人不被实惠,仰所属监司具放免过实数闻奏。”[7]63

3.蠲免的内容

杨时对蠲免内容有着独特的思考。他不仅主张在传统蠲免所涉及的赋税、劳役、兵役、地租等之外,还要蠲除“旧法”、部分旧的制度、个别的惩罚等。蠲免的实施往往集中在灾害时期,其内容也往往囿于赋税、劳役、兵役、钱财等。杨时对此十分赞同,且有着自己的看法。在蠲免的时间上,他主张除了在灾害降临之际实施大肆蠲免外,更倡导在必要之时,如金兵入侵之际,也要实施蠲免。他曾多次上疏统治者要大力蠲免百姓的钱、粮、劳役。他在《上渊圣皇帝》疏中曾直言:“省四方不急之贡,罢梨园乐工及戏珍禽奇兽怪草异木,纵驯象四十有二于荆上之阳,又出宫女数百人。中外耸观,谓太平可以立致。”[2]3在杨时看来,只要最高统治者能够稍微地注重蠲免,太平世界即可来临。杨时在蠲免的内容上还有着突破,他提出:“漕计日已不给,今又敛取之,非出于漕臣之家,亦取诸民而已。”[2]5“凡上供之所须,与一路之经费,非出于漕臣之家,取诸民而已。此民力所由弊也,今虽蠲免岁额,罢比较,漕计无与焉,终无益也”[7]75。可见,他还主张蠲免漕计、岁额。针对“今茶租钱输之如故,而榷法愈密,是榷之又榷也”[7]64。他又上疏“请除茶、盐二法”[5]1041,以保证贸易自由,减轻百姓负担。在对“法”的蠲除上,杨时指出:“然未十有年间,羡馀之息充溢府库,而民反有受其弊者,其故何哉?是岂立法之方有未尽与?”[14]382-383因而,他强调“凡法有害于民者,一切蠲除之,可谓善矣”[14]383。针对北宋官员冗余的状况,杨时斥责,“冗官之未澄汰,与役法之弊,所当损益,未易缕数也”[12]487。通过以上,我们足以看出,杨时的蠲免不仅仿效传统,更有着蠲除法规、蠲除冗员的设想。这在当时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也是杨时蠲免观的亮点所在。

4.蠲免的可持续性

杨时蠲免观的先进性,凸显于对可持续性蠲免的探索。杨时身为一代理学大师,有着超越常人的视野。他深知蠲免往往有着一定的时效,在如何实现可持续蠲免的思考中,他巧妙地处理了“收入”与“支出”的关系。为此,他有着极富特色的设想和主张。一要量入为出。他提出:“盖古之制国用者,量入以为出,故以九赋敛之,而后以九式均节之,使用财无偏重不足之处,所谓均节也。取之有艺,用之有节,然后足以服邦国,以致其用。”[3]121为了做好财产的统计,他注重会计录的编制。靖康元年(1126年)他上表对宋钦宗说:“昔皇祐当为《会计录》,以总核天下财赋之出入,百官饩廪之奉,军储边计,凡邦国之经用,皆有常数。元丰(宋神宗1078-1086)之备对,元佑(宋哲宗1086-1094)之会计,皆放此为之。臣伏望陛下明诏大臣,为《靖康会计录》,取皇佑、元丰、元佑三书以为本式,吏员之增减,户口之登耗,赋入之盈虚,与凡经用之数,以三书较之,有余不足之本,可以究见矣,然后从而救治之。”[2]7杨时试图通过会计录的编制,来实现对财赋、人丁等的全面了解,进而为可持续蠲免奠定基础。二要理财、节用。杨时曾曰:“某穷谓当今政事,惟理财最为急务。”[12]485为此,他主张设置酒税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今设官监酒,一升亦沽,设官监税,一钱亦税,岂非细碎”[3]117?最终实现“正谓能持盈则神抵祖考安乐之,而无后艰尔”[4]12742。此外,杨时还建议统治者要“故思爱人,必先节用”[15]84,要“取之有道,用之有节”[15]84。他还倡导整个社会都要节俭生活,切莫挥霍。他知潭州、浏阳,曾在发放青苗钱时,实施“凡酒肆、食店与夫俳优、戏剧之罔民财者,悉以禁之。散钱已,然后令如故”[9]241。杨时通过采取一定手段,促使百姓使钱有方的做法,无疑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当然,杨时通过量入为出,理财节用等方式,为蠲免的可持续实施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三、“蠲免”的意义及启示

杨时蠲免观的提出及实践有着重大的意义,一方面,它有力地调解了官民间紧张的关系,有效地缓解了日益严峻的社会矛盾,为宋王朝统治的延续奠定了一定的社会基础。杨时蠲免思想的应用不仅促使最高统治者广施“仁政”,博得“仁主”的美誉,更为统治集团利益的调节提供了契机。蠲免的实施往往会有效地减免了地方政府征收税赋的压力,更为突出的是它能够给整个社会传递出“希望”的信号,由此,它在重塑社会信心上发挥了巨大的功效。在有效化解紧张的社会矛盾中,蠲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天灾人祸频发的北宋,杨时的蠲免思想无疑是一剂良药。另一方面,杨时之蠲免,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尤其在灾害面前,它切实给百姓以实惠,为百姓的生活、生产提供了基本的保障。杨时蠲免观是其民本思想中爱民、恤民、惠民的具体表现,它的诞生及实践,有力地缓解了百姓生存的压力,其受惠的主体有着广泛性,不仅有农民群体,更涉及到贩夫走卒。当然,在蠲除法规、冗员上,它遭受到极大的阻力。尽管杨时的蠲免观是基于宋王权统治的需要而提出的,亦有着阶级的局限,但在缓解社会矛盾、减轻黎民负担上也确实发挥了作用。因此,杨时的蠲免观在当时有着一定的进步意义。

杨时的蠲免观对当代有着重要的发启,它启示着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要切实做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要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切实做好为民、惠民、利民的各项工作。当前,各级党委政府要想民之所想,忧民之所忧。在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要着力减免税费,尤其是关系民生的各种税费,要大力减免,切实做好返利于民,真正做到让每一个群众都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此外,杨时的蠲免思想还启示着我们要理财节用,注重生产,杜绝浪费。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旋律,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取得的巨大成果,无不得益于改革开放下的巨大发展。为此,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领会习近平“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讲话精神,要重视发展,大力发展。当前,各级党委政府要以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契机,加快转变生产发展方式,牢牢把握“五位一体”,敢于先行,勇于先试。同时,我们要扎实记住“两个务必”,倡导勤俭节约。相关舆论宣传部门,要在社会积极营造良好的“节用”氛围,着力构建勤俭风尚。针对铺张浪费、奢靡风气要做到及时有力的扭转。

参考文献:

[1]范立生.客家名贤杨时研究文集[M].成都:成都时代出版社,2011.

[2]杨时.杨时集·卷一[M].林海权,点校.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

[3]杨时.杨时集·卷六[M].林海权,点校.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

[4]脱脱,等.宋史·卷四百二十八[M].北京:中华书局,1977.

[5]杨时.杨时集·杨龟山先生年谱[M].林海权,点校.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

[6]理学大家杨龟山[N].武进日报,2009-8-28(7).[作者不详].

[7]杨时.杨时集·卷四[M].林海权,点校.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

[8]杨时.杨时集·卷十三[M].林海权,点校.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

[9]杨时.杨时集·卷十[M].林海权,点校.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

[10]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二[M].北京:中华书局,1956.

[11]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百九十五[M].北京:中华书局,1985.

[12]杨时.杨时集·卷二十[M].林海权,点校.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

[13]杨时.杨时集·卷十八[M].林海权,点校.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

[14]杨时.杨时集·卷十五[M].林海权,点校.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

[15]杨时.杨时集·卷五[M].林海权,点校.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

责任编辑 何志玉

A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about the Tax Exemption Policy Proposed by Yang Shi

LIU Gang
(Sanming Municipal Party School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Sanming,Fujian,365000)

Abstract:Yangshi's tax exemption policy emerged due to his considerations about"buying"people's support,showing solicitude for people's feelings,and solving conflicts,and Yang Shi conducted in-depth consideration about whether a tax exemption is possible,how to do the exemption,what to exempt,and how to maintain the exemption.The tax ex-emption policy proposed by Yang Shi effectively mitigated the social conflicts that are getting increasingly more serious at the time,which laid a social foundation for continuity of the ruling of the Song emperors.This policy somewhat helped reduce the burden on people,and provided basic protection for common people's living and production.This policy pro-posed by Yang Shi has important inspirations for the current age.

Key words:Yang Shi,tax exemption,money management;economical

中图分类号:B2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6133(2016)02-0087-04

收稿日期:2016-03-11

作者简介:刘刚(1982-),男,山东枣庄人,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中共三明市委党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政治哲学。

猜你喜欢
理财
高中生理财从日常生活开始
学生如何利用互联网金融产品进行理财
互联网金融对大学生理财观念及方式影响分析
新常态下投资理财思考
论金融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给老年人的理财建议
论如何培养高中生理财意识
大学生理财之我见
大学生理财能力现状分析及提升途径的研究
善“理财”的宁波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