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岩志 鞠 晗*
高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实效性问题研究
◇付岩志 鞠 晗*
高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全党“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对其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估和衡量。“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实际效果具有政治性、间接性、持续性、对象化、差异化五个方面的特点,通过组织、个体、事业三种方式体现出来。提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实效性,除加强组织领导、领导干部带头、强化宣传引导外,在基层操作层面还要重点做好推动系统学习、做到学做结合、聚焦党建问题、着眼事业发展等工作。
高校;两学一做;实效性
2016年年初,中共中央决定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这是落实党章关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要求、面向全体党员深化党内教育的重要实践,是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全体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
高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全党“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全党“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普遍特征。同时,它是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内开展的活动,也具有与高等教育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现状相适应的特殊的个性化特征。高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基本要求在于把学习教育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结合起来,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起来,与提高教育质量结合起来,坚持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进一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基层党建工作的各个方面,进一步解决党员队伍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激励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事创业,努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关键支撑作用提供坚强组织保证[1]。
所谓实效性, 是指实践活动的预期目的与结果之间的张力关系, 是实践活动结果对于目的是否实现及其实现程度, 亦即实际效果问题[2]。高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教育活动,其实际的效果有以下五方面特点。
一是政治性。学习教育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其效果必须指向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意识、强化宗旨观念、树立清风正气,其政治特色鲜明。
二是间接性。学习教育重在思想建设与精神提升,其效果不像物质生产那样可以直接展现,而必须经由受教育者思想行为的变化才能得以表现。
三是持续性。学习教育的效果不是立竿见影、当下立现的。开展学习教育必须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引起受教育者的心灵反应和精神契合,因此其效果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才能逐步显现。
四是对象化。学习教育的效果作为各种工作要素以特定方式融合的产物,不仅要体现到教育者的操作实施上,更要体现到受教育者具体而实在的变化上,效果的呈现主体是受教育者而不是教育者。
五是差异化。受教育者的教育基础千差万别,不同受教育者的效果呈现也不会整齐划一,因此,效果的体现必然是分层的,既会有具备基本要求的底线达标,也会有同向提升的高标准倡导。
学习教育的实际效果有以下三种体现方式。
一是组织体现。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任务。通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层党组织要能够更自觉地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生活更加严格、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更加到位,联系群众更加密切,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深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明显增强。
二是个体体现。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是党的行为主体。通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员个体要自觉按照党员标准规范言行,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觉悟;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正确政治方向;进一步树立清风正气,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进一步强化宗旨观念,勇于担当作为,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三是事业体现。高等教育正处于快速变革之中,深化综合改革、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任务十分繁重。高校要通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努力让每一个支部、每一名党员都坚定信念、振奋精神,焕发活力、发挥作用,在改革中攻坚克难、建功立业,同时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激发和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凝聚力量,汇集智慧,突出特色,创新发展,为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提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实效性,除加强组织领导、领导干部带头、强化宣传引导方面外,在基层操作层面还应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推动系统学习,防止机械主义
“两学一做”,基础在学。学党章党规、系列讲话,是这次学习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把这两者很好地统一起来,做到融会贯通。党章党规是党员的基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要在学系列讲话中加深对党章党规的理解,在学党章党规中深刻领悟系列讲话的基本精神,做到真学习、真思考、真提升。防止把学习内容机械地割裂开来,本次会议学党章、下次会议学党规、再下次学系列讲话,这是被动应付式的学习,而不是全面系统的学习。
(二)做到学做结合,防止形式主义
“两学一做”,关键在做。这是本次学习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做到以学促做,知行合一,把提高觉悟落实到岗位职责及本职工作中。党员要在学校教育管理中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真正成为全校师生员工的楷模。切实防止为学而学,学而不做,把学习形式、手段当成学习效果,看起来态度认真、程序完备,但实效却难以衡量。
(三)聚焦党建问题,防止重点偏移
要以解决高校党建工作的实际问题为牵引开展学习教育。“学”要带着问题学,“做”要针对问题改。对党员队伍中存在的问题,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比如要着力解决部分党员中存在的理想信念模糊动摇、党的纪律意识薄弱、宗旨意识淡薄等不良现象。防止只解决表面问题,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深入分析问题及问题存在的原因,敷衍着把问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四)着眼事业发展,防止目标虚化
高校党支部是活跃在教学科研管理一线上的战斗堡垒,抓住了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就抓住了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的中坚力量[3]。要着眼于党和国家教育事业的新发展,着眼于高等教育的新形势,着眼于学校发展的新目标,把学习教育与日常工作有机融合、相互促进,两手抓、两不误。防止就党建论党建、就教育论教育,使党建工作失去具体工作的依托。
(五)分类分层指导,防止千篇一律
越是面向全党的学习,越要区分层次、区分对象,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4]。各基层党组织要密切结合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的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学习教育目标任务、内容要求、推进措施。比如,要按照具体化、精准化、差异化的要求,对学生党员要分成本科生党员、研究生党员等类别,对教工党员分成教学岗位、管理岗位、服务岗位等类别,对离退休党员要分成可以集中学习、因身体原因不能集中学习等类别,防止学习教育方案的千篇一律、照抄照搬。
(六)做到上下结合,防止脱钩脱节
学习教育既要有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安排,也要有自下而上的积极回应和主动作为。只有按照上级指示精神,不折不扣地完成好各项任务,才能确保学习教育的正确方向。只有坚持重心下移,充分激发基层活力,才能保证学习教育的良好成效。充分发挥基层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每个党支部、每名党员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才能把学习教育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七)注重内外结合,防止关门主义
学习教育是一次党内的教育活动,作为高校来讲,还应坚持开门搞教育,主动把普通师生员工纳入到学习教育中来。高校是汇集人才、培养人才的地方。党外师生数量较大,比例较高,是学校建设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要广泛征求他们的意见建议,在与他们的积极互动中发挥好党支部、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凝聚他们的智慧和力量,为学校事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八)结合师生实际,防止成为负担
高校是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要结合每个党支部、每名党员的具体实际,设计有特色、有实效的活动方案,采用集体学、自主学、辅导学、体验学等方式,创造性地开展学习教育。解决好学习教育与教职工教学科研、学生学业学习之间的矛盾,通过周密安排,精心组织,凝聚党员自觉参与、主动参与,特别要发挥好党支部的主体作用,凸显组织生活的功能[5]。确保学习教育实现全覆盖、常态化,又不会成为党员师生的负担。
(九)搞好形式创新,防止路径依赖
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和各基层党组织现有的党建网络平台开展学习教育。网络多媒体等方式可以打破时间、地域的限制,在即时性、互动性及资源共享方面有优势,但它本身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克服,绝对不是“有网必胜”“无网不胜”。比如现有的网络平台只是以推送信息公告、宣传理论知识为主,存在使用率不高、吸引力不强、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必须要在丰富学习内容、创新平台教育形式、多层互动、建立交互式传播模式、提升团队素养,规范运营管理方面再下功夫[6]。
(十)坚持长抓不懈,防止浅尝辄止
学习教育是党的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它不仅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教育的拓展和延伸,与党的历史上的学习教育,特别是新世纪以来的“三讲”教育活动、先进性教育活动、科学发展观教育实践活动、创先争优活动等是一脉相承的。高校既要完成现阶段的学习教育任务,又要着眼于长效机制建设,把阶段性教育长期化,形成教育对象可以长期做合格党员的体制机制,从而不断把学习教育引向深入。
[1]教育部党组.教育部党组就做好高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发出通知——将学习教育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结合起来[N].中国教育报,2016-3-15:1.
[2]葛喜平.高校德育过程实效性低的理性分析与对策研究[J].学术交流,2004,(9):168.
[3]王芳.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高校改革发展凝心聚力[J].北京教育(德育),2016,(6):32-33.
[4]潘颖.以“两学一做”为抓手强化高校党建工作[J].共产党员(河北),2016,(18):50.
[5]郭小辉.高校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建议及思考[J].科技资讯,2016,(1):134.
[6]丁慧民,黄雨蓓,王聃.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推进“两学一做”路径探析[J].新闻传播,2016,(9):46-48.
(责任编辑:田丹丹 马加名)
G641
A
1674-9618(2016)06-0010-03
付岩志,男,山东大学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副主任,副研究员。
鞠 晗,女,山东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