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贝母新品种川贝1号多点品比试验

2016-03-18 16:36王晓蓉邓小敏石菊莲
安徽农业科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品比试验川贝母新品种

王晓蓉,王 强,余 强,邓小敏,石菊莲

(1.成都恩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41;2.康定恩威高原药材野生抚育基地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康定 626002)



川贝母新品种川贝1号多点品比试验

王晓蓉1,王 强2,余 强1,邓小敏1,石菊莲2

(1.成都恩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41;2.康定恩威高原药材野生抚育基地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康定 626002)

摘要[目的]通过川贝母多点品种比较试验,优选川贝母新品系。[方法]从川贝母种质资源中系统选育获得川贝母新品系CB-1、CB-2,以现有栽培品种为对照,于2013、2014年度在甘孜州、阿坝州、宝兴县等5个点开展2年多点品种比较试验,收获后测定小区产量,用RCT99作物品种区试试验管理分析系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B-1在2年多点品比试验中表现出良好的丰产性能,比对照品种增产显著,均排名第1,且其西贝母碱含量高于对照品种,居第1。该新品系已于2014年通过田间技术鉴定,并于2015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名为川贝1号。[结论]川贝1号稳定性好、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佳,是国内首个通过审定的川贝母新品种,可进一步进行推广。

关键词川贝母;新品种;川贝1号;品比试验

川贝母为百合科(Liliaceae)贝母属(Fritillaria)植物川贝母(FritillariacirrhosaD.Don)、暗紫贝母(F.unibracteataHsiao et K.C.Hsia)、甘肃贝母(F.przewalskiiMaxim)、梭砂贝母(F.delavayiFranch)、太白贝母(F.taipaiensisP.Y.Li)、瓦布贝母(F.unibracteataHsiao et K.C.Hsia var.wabuensis)的干燥鳞茎[1],主要分布于四川、青海、西藏、甘肃和云南,以四川为主。川贝母味苦、甘,性微寒,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痈等功效,用于治疗肺热咳嗽、干咳少痰、阴虚劳咳、痰中带血、乳痈、肺痈等症,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1987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名录》将川贝母列为国家三级濒危保护药用植物[2]。作为润肺止咳的名贵中药,川贝母应用历史悠久,中医处方用量大,以川贝母为原料生产的中成药达100种以上[3-4],年需求量达150万~200万kg,是年产30亿元中成药和中医临床配方使用的原料。

前人对川贝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资源研究[5-6]、野生抚育[7-8]、化学成分[9]、药理研究[10]、栽培技术[11-14]及生物工程技术[15-17]等研究,而未见对川贝母新品种选育的报道。目前川贝母栽培品种为多种类型的混杂群体,田间表现良莠不齐,加之缺乏规范的新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导致川贝母品质、产量极不稳定,严重制约了川贝母规模化种植的发展。针对此现状,成都恩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从2001年开始在甘孜州、阿坝州川贝母野生资源产区广泛收集川贝母野生资源,经野生驯化后,采用系统选育法培育出川贝母新品系CB-1、CB-2。经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公室批准,分别于2013、2014年度在甘孜州、阿坝州、宝兴县开展了2年多点品种比较试验,并于2015年8月审定通过川贝母新品种“川贝1号”。该新品种填补了国内缺乏川贝母新品种的空白,为川贝母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该研究概述了川贝母新品种川贝1号于2013、2014年多点开展的品比试验,对其生物学性状和产量进行了综合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参试品系CB-1、CB-2是从川贝母野生驯化群体中分离纯化并经过系统选育和扩大繁殖所获得的优良品系。对照品系为目前主要栽培品种川贝母野生驯化混杂群体。以上材料均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陈士林研究员鉴定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FritillariacirrhosaD.Don.。

1.2试验方法

1.2.1试验安排。2013~2014年度分别在康定县麦巴村(海拔3 650 m)、康定中谷村(海拔3 300 m)、阿坝州马尔康(海拔3 350 m)、观音桥(海拔3 300 m)以及宝兴扑鸡沟(海拔3 000 m)5个点进行试验。各点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6次重复。小区面积5 m2,小区长方形,长5 m、宽1 m,种植密度为每行50颗,播种量为165万颗/hm2。四周设置宽2 m的保护行。试验地选择符合农产品生产无公害环境要求,土壤疏松,有机质丰富,排水良好,前作一致,肥力均匀。各小区生产条件、农资、管理一致。

1.2.2观察记载。2013年对各品系植株物候期进行观察,记录植株长势和整齐度。随机采集具有该品系代表特征的植株50株,观察不同品系川贝母的叶型、叶片数、叶着生方式、花色、开花数、结果数、株高、叶片长、叶片宽等。全区采挖,烘干后,测鳞茎干重。

1.2.3品质检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规定检测。

1.3数据处理采用RCT99作物品种区试试验管理分析系统,对川贝母品系测产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

2结果与分析

2.1 生物学性状综合分析

2.1.1物候期。从表1可知,各参试品系在栽种期一致的情况下,出苗期、齐苗期和倒苗期表现出多样性,其中齐苗期最大相差10 d,倒苗期和年生长期均最大相差10 d。CB-1长势壮、整齐一致,较对照品种齐苗期更早,倒苗期晚10 d,年生长期更长,有利于产量的增加和有效成分的累积。

2.1.2农艺性状。从表2可知,不同品系川贝母农艺性状表现出多态性,株高35.80~48.51 cm,叶片长、宽分别为11.25~13.49、0.80~0.94 cm,开花数2.06~2.30朵,结果数2.04~2.24朵,每个果实种子数185.10~286.20粒,千粒重2.50~4.11 g,鳞茎单粒重0.69~0.92 g,鳞茎须根9~12条。花色黄绿色带斑点、暗紫红色以及杂色。叶片着生方式、叶状苞片也有所不同。

2.2产量结果综合分析

2.2.12013年度多点品比试验。从表3可知,2013年度5个试验点对照川贝母平均产量为1 355.70 kg/hm2;CB-1平均产量为1 850.40 kg/hm2,与对照相比,5个试验点CB-1增产显著,平均增幅36.57%,居第1位;CB-2平均产量为1 599.30 kg/hm2,与对照相比,5个试验点CB-2增产显著,平均增幅17.96%,居第2位。从表4可以看出,CB-1西贝母碱含量为0.083%,远高于CK,增幅达62.75%,居第1位,其他指标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要求;CB-2西贝母碱含量为0.076%,较CK增幅为49.02%,居第2位,其他指标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要求。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各区组、品种、试点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品种与试点间差异不显著。3个品种间差异极显著表明品种增产效果明显;品种与试点间差异不显著表明品种的适应性广,稳定性能较好。

2.2.22014年度多点品比试验。从表5可知,2014年度5个试验点对照川贝母平均产量为1 366.50 kg/hm2;CB-1平均产量为1 827.00 kg/hm2,与对照相比,5个试验点CB-1增产显著,平均增幅33.68%,居第1位;CB-2平均产量为1 614.00 kg/hm2,与对照相比,5个试验点CB-2增产显著,平均增幅18.10%,居第2位。从表6可以看出,CB-1西贝母碱含量为0.119%,远高于CK(0.090%),增幅为32.22%,居第1位,其他指标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要求;CB-2西贝母碱含量为0.075%,较CK含量低,居第3位,其他指标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要求。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各区组、品种、试点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品种与试点间差异不显著。3个品种间差异极显著表明品种增产效果明显;品种与试点间差异不显著表明品种的适应性广,稳定性能较好。

注: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同列数据后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处理间差异极显著(P<0.01)。

Note:Different lowercases and capital letters in the same row indicated significant(P<0.05)and extreme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1),respectively.

注: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同列数据后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处理间差异极显著(P<0.01)。

Note:Different lowercases and capital letters in the same row indicated significant(P<0.05)and extreme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1),respectively.

2.3川贝母新品种CB-1品种评述

2.3.1产量。该品系5个试验点2013年度折合川贝母干品平均产量为1 850.40 kg/hm2,比对照平均增产36.57%,比对照增产极显著(表3);2014年度折合川贝母干品平均产量为1 827.00 kg/hm2,比对照平均增产33.68%,比对照增产极显著(表5)。

2.3.2品质。两年度CB-1西贝母碱含量分别为0.083%、0.119%,均高于对照品种,其他各项检测指标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要求。

2.3.3主要农艺性状。该品系出苗稍晚,齐苗快,长势旺,整齐一致,倒苗晚,年生长期长,达130 d。植株较高,超过48 cm,较对照高,叶片更大;叶状苞片卷曲,花黄绿色带斑点,结果数和总种子数均高于对照品种,千粒重达4.11 g;单粒鳞茎重达0.92 g,须根较多,达12条,生长力旺盛。

3结论与讨论

3.1川贝母新品系CB-1综合评价 川贝母新品系CB-1是成都恩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从川贝母野生种质资源中采用系统选育法,经过10多年的系统选育稳定成系,基源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FritillariacirrhosaD.Don.。CB-1年生长期130 d左右,植株高大,叶片大,叶状苞片卷曲,花黄绿色带斑点,花朵较多,开花数平均为2.30朵,结实率高,达286.20粒/果,千粒重高达4.11 g,鳞茎较大,单粒重0.92 g左右。

经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批准,于2013年3~10月在甘孜州、阿坝州、宝兴等地进行多点品比试验,川贝母平均产量为1 850.40 kg/hm2,比对照平均增产36.57%,差异极显著,5个试点均增产,增产点率100%;经检测,CB-1药材西贝母碱含量为0.083%,各项指标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规定。2014年3~10月继续进行多点品比试验,平均产量为1 827.00 kg/hm2,平均增产33.68%,差异极显著,5个试点均增产,增产点率100%;经检测,CB-1药材西贝母碱含量为0.119%,各项指标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规定。

3.2川贝母新品种川贝1号审定及意义 川贝母主产于青藏高原,是藏区珍贵野生药材,也是藏区人民重要收入来源,一直以野生为主,目前野生资源已经严重匮乏,濒临灭绝。人工栽培是实现川贝母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途径。由于现有川贝母栽培品种为从野生驯化而来,多种类型混杂,变异类型多,来源不清楚,田间表现良莠不齐,导致川贝母品质、产量极不稳定,严重制约了川贝母产业化种植的发展。

成都恩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川贝母集约化种植、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开发,从广泛收集的川贝母种质资源中系统选育出高产优良川贝母新品系CB-1,其来源及选育过程清楚,经过连续多年观察其特征特性,遗传性状稳定,田间表现整齐一致,与现有大田人工栽培常规品系有明显差异,尤其是其丰产性能、品质、花色等。因此,形成了独具优良特性的川贝母新品种。

2014年8月由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主持并邀请专家对川贝母新品系CB-1进行了田间技术鉴定,并于2015年8月通过了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名为川贝1号。这是国内首个审定的川贝母新品种,比现有大田常规对照品种增产显著,且西贝母碱含量远高于对照品种,其他各项指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规定,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适应性。该新品种的选育有利于推进川贝母规范化种植,保障川贝母药材品质,进而推动川贝母产业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川贝母市场严重供不应求。通过川贝母新品种的推广示范种植,不仅可增加藏区农牧民收入,还能促进川贝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一步保护川贝母野生资源。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36-38.

[2] 刘翔,代勇,向丽,等.川贝母种子在高原产区的繁殖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3,15(9):1911-1915.

[3] 中国药材公司.中国常用中药材[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59.

[4] 刘辉,陈士林,姚辉,等.川贝母的资源学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4):1645.

[5] 张少发,魏建和,陈世林,等.川贝母开花动态及授粉习性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0,35(1):27-29.

[6] 桂镜生,杨树德.川贝母与平贝母的资源状况调查及市场供求分析[J].云南中医学报,2008,31(6):36-39.

[7] 陈士林,肖诗鹰,魏建和,等.川贝母野生抚育——中药材可持续利用模式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06(2):72-76.

[8] 陈士林,贾敏如,薛刚,等.川贝母野生抚育之群落生态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3,28(5):398-402.

[9] 曹新伟.川贝母的化学成分研究与贝母属药用植物质量评价[D].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2008.

[10] 刘樊.基于中医痰症理论探索川贝母治疗肺癌的实验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2.

[11] 马靖,伍燕华,付绍兵,等.遮荫对川贝母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18):5755-5757,5780.

[12] 郑军,叶萌,赵孙才,等.人工栽培川贝母鳞茎采收分级研究[J].中草药,2009,40(S1):273-276.

[13] 邓小红,侯盛昌.川贝母栽培技术初步研究[J].四川林业科学,2014,35(3):54-58.

[14] 伍燕华.川贝母栽培中关键技术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3.

[15] 陈敏,陈和荣,钟凤林,等.川贝母组织培养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93,20(8):461-462,511.

[16] 李强,凌丽俐,傅华龙,等.低温诱导对组培川贝母胚状体成苗的影响[J].四川大学学报,2003,40(2):367-370.

[17] 王跃华,何诗虹,郭翠平,等.川贝母悬浮培养细胞活力测定条件的优化[J].西南农业学报,2014(4):1691-1694.

Comparison Test on New Variety “ChuanBei 1” ofFritillariacirrhosaD. Don

WANG Xiao-rong1, WANG Qiang2, YU Qiang1et al

(1.Chengdu Enwei Investment (Group) Co., Ltd., Chengdu, Sichuan 610041; 2. Kangding Enwei Plateau Wild Tending Base of Medicinal Herbs Co. Ltd., Kangding, Sichuan 626002)

Key wordsFritillariacirrhosaD. Don; New variety; CB-1; Variety test

Abstract[Objective] To select a new variety ofFritillariacirrhosaD. Don by varieties comparison test. [Method]F.cirrhosanew varieties of CB-1,CB-2 were screened by selective breeding from the abundant germplasm resources. Taking conventional variety as the control, comparison test for these new varieties was arranged in Ganzi Tibetan Autonomous Prefecture, Aba Tibetan Autonomous Prefecture and Baoxing County in Sichuan Province. Plot yields were measured after harvesting. And the data were analyzed with RCT 99 software. [Result] CB-1 had the highest yield, and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ith the control, which took the first place in all varieties. Sipeimine content in CB-1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and other varieties. This new variety of CB-1 had passed through the field identification by Sichuan Provincial Crop Variety Approval Committee in 2014 and had approved in 2015, named “ChuanBei 1”. [Conclusion] “ChuanBei 1” has good stability and strong adaptability with high yield and superior quality. It is the first new variety ofF.cirrhosaapproved in China and can be cultivated and promoted.

基金项目四川省“十二五”农作物及畜禽育种攻关项目(2011NZ0098-12-05);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5FZ0021,2011SZ0274)。

作者简介王晓蓉(1981- ),女,四川新津人,农艺师,硕士,从事药用植物遗传育种、规范化种植及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2016-02-22

中图分类号S 567.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6)07-154-04

猜你喜欢
品比试验川贝母新品种
青菜新品种介绍
抗BmNPV家蚕新品种“川抗1号”的育成
中药止咳有川贝母
几个杏新品种介绍
川贝母的量效关系及其临床应用探讨
一株川贝母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产贝母类生物碱分析
电子舌技术鉴别川贝母粉及其掺伪品
新品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