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音寨“金海雪山”旅游审美分析

2016-03-18 15:31:00邢启顺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11期
关键词:金海幻象雪山

邢启顺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2)

贵州音寨“金海雪山”旅游审美分析

邢启顺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2)

“金海雪山”彰显壮阔的形象美、极致的色彩美、人与自然的和谐美。“金海雪山”审美感知是从审美幻象到审美实现的感知过程,色彩、形状引申的审美幻象是异常美妙的,浓烈的色彩和壮阔的形状必须在旅游生活的审美感知过程中得以实现。“金海雪山”审美文化是民族生态旅游审美文化,并且超越地域性和民族性而具有普遍性,这是“金海雪山”产生品牌效应的基础。“金海雪山”的尽美文化空间应着力于审美幻象的艺术化、审美过程的舒适化、审美实现的自由化。

金海雪山;旅游审美;乡村旅游;民族文化产业

在贵州省贵定县盘江镇,有音寨、落海、竹林堡等十四个布依族村寨,是典型的布依族村寨聚群,以音寨为代表,有“中华布依第一寨”、“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贵州省乡村旅游示范村寨”等称号。在音寨村,家家户户都有一个传统:田里种植油菜,油菜花开时节成为油菜花海,房前屋后的山坡上种植李树,形成李树林。阳春三月,油菜花和李树花同时盛开,满山遍野的金黄色油菜花海与雪白的李花辉映成“金海雪山”胜景。

在全国十大油菜花海景观中,“金海雪山”榜上有名,是典型的农业景观为主要特色乡村旅游。短短十来年时间,“金海雪山”已经成为贵州乃至全国的知名品牌景点,深究原因,除了自然景观资源基础和人为经营管理策略以外,主要在于“金海雪山”品牌概念本身所带来的旅游审美效应所致。

旅游审美是个众说纷纭的学术新概念,因为“旅游”和“美或审美”都是两个难以统一界定的概念。比较有代表性的界定认为:“旅游审美是指旅游主体在旅游活动中精神上追求愉悦享受的心理过程。”[1]这是把旅游的要点概括在其中,追求心理过程的动态心理感受。“美学研究的是具体的感性思维或形象思维”[2]2,也就是纯粹的通俗的说法:“美的感觉”,“人类的审美活动是一个复杂微妙的心理过程。审美效果的充分获得,需要审美者全身心的投入、专注地进行审美凝神关照,通过视听等五官的感知、思维的联想、情感的交流、深入的领悟和理解等多种审美心理活动的交相引动机制,逐步地获得美感,即由第一层次在生理基础上感官‘悦心悦意’的中级美感,最后达到在精神、情感和理性上的‘悦志悦神’的至高审美境界。”[3]旅游审美就是在旅游过程中感觉美的心理过程。

一、“金海雪山”本体审美意境

在云卷云舒的蓝天之下,银装素裹的绵绵群山之中,环出一片金海,一条清亮的瓮城河,将金海分割成太极之眼。金海微波泛起,那是金黄色的油菜花海的细浪,雪山摇摇浮动,那是酥李花海漂浮的雪花。此番胜景,独在阳春三月显现,美其名曰:“金海雪山”。

或诗云:云卷云舒蓝天下,摇摇酥李雪花飘。群山环出太极眼,银装素裹更妖娆。阳春三月显胜景,金海雪山名远遥。诗意栖居何处去?音寨醉花山语聊。

贵定音寨“金海雪山”因何而得名?且看最精彩的描述:

“春风吹来,音寨河两岸金黄色油菜花盛开,大地一片金黄。李花如雪,菜花如金,白色、黄色交相辉映,更有粉红色的桃花点缀其间,翠绿色的树丛衬托其底,布依山寨隐约其中,绚烂的色彩,旖旎的景致,华丽的气质,交织成一幅人间仙境。

那漫山遍野的雪白李花,好似在山坡上覆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就像是一座座雪山;那一望无垠的金黄色油菜花,十里镏金,就像金子铺就的海洋。”[4]

所谓“金海”,就是金色的油菜花海;所谓“雪山”,就是酥李花覆盖的雪白群山。春天里有冬天,冬天环绕着春天,真是奇美胜景!

胜景自然引来游客无数,花香同时吸引蜂蝶纷飞,“澄黄金海醉春风,洁白雪山绕蜂蝶”,此番趣味,只在此处有。赞誉音寨美景,还因为这里展示了“青山绿水鸳鸯岛,翠柏银杏布依家”的诗情画意和的奇美景观。看的角度不一样,所得美景也不尽相同,如果在寨中欣赏,便是“村前碧水绕金带,寨后青山列玉屏”,村前有碧水,寨后列青山,显出山水相依的自然美。

胡克铨《盘江音塞行》的七律:“十里明河一叶舟,盘江烟雨布依楼。远山斜黛闲云皱,古树成荫细草幽。桥畔牧娃驱畜走,岛环轻浪逐波流。纵横沃野铺金秀,歌舞迎客庆丰收。”舟中赏景,别有一番风味:人移景动,远山近草,多处美景,净收眼底,目不暇接;人文风情,留下布依村寨淳朴民风在观光者记忆深处。

“金海雪山”美在何处?其一,壮阔的形象美;其二,极致的色彩美。其三,人与自然的和谐美。

壮阔形象,通过“海”与“山”凸显。海的广阔,在人们眼中都是极其壮阔的形象,无数诗文,赞美大海的深不可测,无穷无尽,波涛汹涌。这里遍野的油菜花海,观之即有壮阔之美。山的雄壮,山的绵延,观之即有景仰之情,漫山雪景,怎么不让人称绝。壮阔之美,是自然征服人类视力感官,让人类普遍感受到的自然之大美。最大是天,是茫茫宇宙空间,没有穷尽;其次是海,深不可测;再次是大地,孕育万物,生生不息。三者,古今中外,无不赞美其壮阔之美。“金海雪山”四字之中,已有人类三大壮阔美景之二,实为罕见之美。

人类视力所及万物,首观其形,再看其色,三察其动静。色,即“色彩”。这是人类特有的感官能力,也是人类感知外部世界特有的认知能力。从现代色彩学角度说,红黄蓝是三原色,以此为基础构成的白色是各色的混合。金黄色非常亮,在黄色的基础上更加鲜亮,类似黄色,但比黄色要鲜亮。白色是包含光学光谱中所有颜色光的一种颜色,光学里被认为是“无色”的,白色明度最高,无色相,黑色与之相反,明度最低,因此黑白相对,纯白是理想的完全反射物体,纯黑是理想的完全吸收物体,中间色是灰色。黑白灰三色通常也隐喻三种人生:黑色代表颓废消极的人生,白色则代表积极进取阳光的人生,灰色则处于黑白两种色彩的边缘和中间。

金色象征高贵、光荣、辉煌,所以皇族通常用金色制作衣饰,大多数国家的皇族都以金色为基调。在许多国家或民族的文化里,因为黄金是金色,并且及其少见,所以金色代表财富、金钱和资本,更代表富贵和高等地位。白色象征无比的高洁、明亮、神圣、善良、信任等,还是光明与和平的象征色。白色显现出洁净、明亮、朴素、畅快、雅致与贞洁的感觉,使人因为颜色联想到白云、冰雪、棉花等物质,给人以光明、质朴、纯真、轻快、恬静、整洁、雅致、凉爽的感觉和高远的意境。

“金”、“雪”正好运用人类色彩感官极致的色彩美,构拟了一幅完美的自然景观。这样一幅景观,不是应用色彩科学层面的“黄”、“白”的命名,而是使用“金”、“雪”两种最能代表两种色彩的物,使人产生审美联想,并将物的象征意义韵语含在名中,从而造成“金海雪山”更加丰富而耐人寻味的遐想空间。这样的命名不是纯粹科学意义的,而是纯粹美学意义的,不是求真的,而是纯美的。

“金海雪山”之美,还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在“金海雪山”中的瓮城河,在山海之间分出阴阳,那是孕育音寨美景母亲河,李花千顷,良田万亩,都是音寨人的造化,得益于这湾河水的滋润,“金海雪山”的和谐美,核心便是人与自然的生态文化景观之美。如以下美文所绘:

音寨寨前河流,总称瓮城河,音寨前之河段,就叫音寨河。河面宽阔,水质良好,水量丰沛,水流舒缓,水清见底,碧波澄澈,是天然的游泳荡舟之所,老少咸宜。河中有两座长形岛屿,一左一右对称排列,被称为鸳鸯岛,河之左大岛面积有1万多平方米,绿水掩映,岛上梓木、柏树、杂树成林,绿草茵茵,岛堤边垂杨弯柳,随风飘拂。河之右小岛,沿河弯曲,古树杂树,形态怪异。河中两岛,互相映衬,水光岛色,天然成趣。[5]

极目远眺,在“金海雪山”如画风景之中,点缀些青瓦白墙,覆盖在翠绿的茂密树荫之中。布依族民族风情和民居建筑,浑然融为一体。音寨人生活在其间,怡然自得。有词句云:

音寨美,桃李竞芳菲。“金海雪山”迎客地,布依村寨牧童归。袅袅数烟炊。(李鲲鹏)

古树、古桥,尽显古寨遗风。白墙、青瓦,点缀金海雪山。人与自然和谐之美,是音寨“金海雪山”至上之美。

二、“金海雪山”审美实现心理过程

审美本体如何被感知?这需要从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之间的具体感知过程进行解析。“金海雪山”是作为审美本体自然存在的,是审美对象的主要内容。游客作为审美主体,通过旅游生活感知审美对象,这个过程是动态的过程,是主体对本体的寻找,是具有憧憬的印证过程和心理满足途径。“旅游生活是最普遍的也是最容易进入的审美的艺术化生活,旅游审美活动正演绎着人类精神生产为最高方式的人类的未来生活。”[6]“金海雪山”是事先被告知的审美存在,对主体而言,是一幅美好的景象,是未被审美主体进行审美实现的幻象。在旅游生活中,“生存空间转换中感悟生命”[6],也感悟着美。因此,“金海雪山”审美感知是从审美幻象到审美实现的感知过程。色彩、形状引申的审美幻象是异常美妙的,浓烈的色彩和壮阔的形状必须在旅游生活的审美感知过程中得以实现。

一般而言,审美感知和审美感受是审美实现的初级阶段,是通过人体眼耳鼻舌身的切身体验得到的,继而升华为情感,一种复杂的心理感受,是审美主体对审美本体的个体化印象,是审美实现的综合情感,深刻的情感体验从表层深入到性灵深处,达到精神的升华,甚至到达信仰的层面,直达尽头。爱恨情仇、悲喜交加,理解和感悟自然与生命。因此,旅游审美中,“感受和知觉属于第一层次的旅游审美感受,是悦耳悦目的直接感受;情感属于第二层次,是悦心悦意的审美领悟;理解属于第三层次,是悦神悦志的精神升华。”[7]“金海雪山”在审美主体的审美实现过程中分为三个层次:未见其形色,先有其情状;得见其形色,融入其情景;感知其情景,领悟其精神。“人化的自然是人类生命的故乡,人与人化自然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切感,有一种情境与心境上的感应,人们总是希望在与之亲近的过程中,获得灵感和顿悟,摆脱人事羁绊,获得心灵的自由和解脱,因此旅游便是使人类饱受污染的精神得到栖息的最佳方式。”[3]听说“金海雪山”,充满壮阔美的幻象在脑海中形成,并逐渐促成旅游动机,通过旅游生活来实现,最终变成一种旅游生活行动。

“金海雪山”实景映入眼帘,立即引入各种心理感应。实景不如幻象,言过其实,心里失落;实景正如幻象,名不虚传,心里满足;实景超越幻象,百闻不如一见,大喜过望。每个审美个体,心理体验是复杂的,情感多样,即时而逝。当身临其境,融入其中,美不胜收,景致超越“金”与“白”两种色调,还有“绿”与“红”,以及“青”与“灰”,实际是“山”与“海”之间的各种色彩,仿佛生命经历中的各种色调,有主有次,有深有浅,幻象中的极美在审美实现中是浓厚而多彩的体验。“异化中自觉追求诗意栖居”“旅游审美的途径成为一种直接关涉当代人生命感悟及其价值实现的文化重建活动。”[6]每个游客不一定有如此精神领悟,“旅游审美心理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包括旅游审美需求与动机,旅游审美意识,旅游审美个性,旅游审美感受的心理因素及层次。”[7]在“金海雪山”旅游生活中,审美而得的精神升华是多样多元的极致。

三、“金海雪山”尽美文化空间

“金海雪山”审美文化是民族生态旅游审美文化。“民族生态审美研究是生态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领域。因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环境的关系往往是以民族与自然的关系、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关系而加以体现的。”[8]1追求“审美地存在、诗意地栖居”。从审美幻象到审美实现的心理感知过程中,是自然的极致美。

而在审美实现中,才偶然间得到民族生态之美。“金海雪山”体现的不仅是布依族的审美文化,也体现出汉族与布依族融合共通的审美观。“生存环境是布依族审美心理形成的物质基础,生产、生活方式是布依族审美心理形成的关键,而传统文化则是布依族审美心理得以固化与延续的根本。”[9]4汉族传统文化也同样固化“金海雪山”生态审美心理,并使之得以延续。“布依族审美文化的核心内涵是和谐美,他们对生态环境的选择以及对自然生命的敬畏,体现其对和谐生命的向往。”[10]123“金海雪山”壮美景致与村寨人文自然景致融为一体,布依古寨青瓦白墙、错落有致的村寨布局、山水田园和谐美好,体现的是自然景致与人文景观的和谐之美。民族生态审美不仅是各民族的共同美,也体现特殊的民族审美观感。尤其作为对外开放的景观,不仅将民族美放大成共同美,这样的共同美不仅在布依族和汉族区域传播,更加扩大到整个泛化的东方审美情趣之中,也可能延伸到西方乃至全人类的共同审美生活之中。民族生态之美是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蕴涵民族审美和人类共同美之间的互动和融通,独立于人类共同美的民族审美会失去广阔的市场空间,平常化和大众化的审美文化会因为独特性的丧失而失去吸引力。

不仅有“红的桃花”,还有白墙灰瓦点缀在“金海雪山”之中,还有绿的底色被覆盖在金色和雪白之下。弯弯的音寨河静谧地流淌而过,还有两岸垂动的柳条,扶摇蹁跹,微风荡过,金海浮起浪涛,白雪纷飞而下,一览而有余,顿足仰面想张臂拥抱……这种大美之中的动感美并不一定在审美幻象中既存,而是身临其境才有所得。

人文生活之美又是另外的收获。“为何如此之美?”享受之余这样概叹发问。这样的自然之美源自于民族生态之美,说透了,是这里的民族文化的创造和积淀,是布依族村寨里的人们创造了这一切,或者说,这已经超越了当时当地,是人类文化共同的作品。那里的手工技艺,那里的美酒,那里的餐桌,那里的歌声,那里的服饰,那里的音律,一切都融入到民族生态审美之中,是旅游生活才从审美幻象到审美实现的,这是另外一种审美空间。

游客要忘情地沉浸在审美享受之中,却难逃资本的枷锁。审美实现是有条件的,是服务的交换,遵循经济法则。因此,审美实现有限的享乐,是不能尽情的理性选择,自由的审美是通过不自由的交换实现。

“金海雪山”的尽美文化空间应着力在三个层面:审美幻象的艺术化、审美过程的舒适化、审美实现的自由化,并“使人游心于‘形’‘神’之间,忘情于天地之际,放弃偏见 ,美美与共,和睦相处。艺术即生活韵律,韵律让社会和谐,万物关联,天下共生。”[11]102具体而言,将“金海雪山”当作一个可以精雕细琢的艺术品,尽显中国自然山水的园林之美。使自然山水与民族古寨形成和谐美妙的审美幻象,让古寨更加艺术化,彰显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旅游生活是旅游审美过程的主要形式,让实景超越幻象,欣赏自然之美的极致,更得到民族生态的人文之美,人文风情尽显人类伦理典范。审美过程的舒适化是审美体验过程的基本要求,应该在审美客体与审美主体之间形成互动,重点是审美主体的愉悦体验,充分理解审美主体接受审美客体“金海雪山”的过程,或动或静,或视或听,或远或近,或圆或方,或明或暗。尽可能在细节之处都能洞察观者的审美心理感受和变化,应人设景,应景审美,应美生情,应情动心,心清气爽,心神交融,心身舒适。资本交换是人类存在的基本法则之一,不可或缺,要让自由审美成为至上的审美境界,也让交换服务成为自由审美的理性工具。任何一个交易的过程都成为审美体验到一部分,山水田园的自然美与人文互动的和谐美高度融合,优质的服务映射出自由之极的伦理之美。

“金海雪山”作为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的审美幻象,也是独特的民族审美与大众审美的通约性审美体验,审美对象和审美过程统一是美本体及其彰显过程的完整性合体,审美幻象的艺术化、审美过程的舒适化、审美实现的自由化是“金海雪山”尽美目标。

[1]郑小云,殷红梅.近十年来旅游审美心理研究综述[J].理论与当代,2010:11.

[2]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4.

[3]刘茜.论中西方旅游审美的差异[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2:6.

[4]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金海雪山——贵定打造乡村文化旅游品牌实例[C].贵州文化改革发展案例选编.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13(8).

[5]清纯秀美的布依音寨.http://www.gog.com.cn,2007.3.7.

[6]章海荣.从哲学人类学背景管窥旅游审美[J].思想战线,2002:1.

[7]周敏慧,陈荣富.从中国古代山水诗谈旅游审美心理[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1:11.

[8]黄秉生,袁鼎生.民族生态审美学[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11.

[9]黄守斌.布依族审美心理的形成探析.廊 坊 师 范 学 院 学 报(社会科学版),2011(8).

[10]江冬梅.和谐的生命之歌——贵州布依族审美文化的核心内涵.艺术百家,2011(7).

[11]纳日碧力戈.艺术:人间和睦之源.通化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2013(3).

[责任编辑:黄 梅]

Analysis of the Tourism Aesthetic Value for “Golden Sea and White Mountain” in Sound Village in Guizhou Province

XING Qi-shun

(Guizhou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Guiyang, Guizhou, 550002)

Golden Sea and White Mountain displays magnificent beauty, exquisite color, beauty, and the harmonious beauty of man and nature. Aesthetic perception of Golden Sea and White Mountain is a process from aesthetic illusion to aesthetic implementation. The aesthetic vision implied from color and shape is very beautiful , and the gorgeous color and magnificent shape must be realized in the aesthetic perception process of tourism life. Aesthetic culture of Golden Sea and White Mountain is the national ecological tourism culture. The best culture space of Golden Sea and White Mountain should focus on the artistic of aesthetic illusion ,the comfort of aesthetic process liberalization of aesthetic implementation.

Golden Sea and White Mountain; Tourism Aesthetic; Rural Tourism; Ethnic Culture Industry

2016-07-2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南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研究”(批准号:12XJY010)。

邢启顺(1976-),男,云南大姚人,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民族经济、民族村镇旅游、民族文化产业。

B83

A

1674-7798(2016)11-0064-05

猜你喜欢
金海幻象雪山
郑金海:金声玉振传四海
华人时刊(2023年17期)2023-10-24 08:01:06
青岛金海种苗有限公司
长江蔬菜(2022年11期)2022-07-29 02:15:38
故纸情怀
李彩云 汤丽 作品:城市幻象
大众文艺(2019年24期)2019-12-25 12:05:34
特别篇:幻象前线(下)
特别篇:幻象前线(上)
金海
征服雪山
爬雪山
雪山历险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