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学校归属感的教育建议

2016-03-18 13:50张晓丹汪海斌
安徽医专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归属感流动儿童

张晓丹 汪海斌

流动儿童学校归属感的教育建议

张晓丹1汪海斌2

随着流动人口规模的不断增大,流动儿童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流动儿童来到城市主要的生活和学习场所是学校,如果能感受到强烈的学校归属感,将有利于流动儿童在城市的健康发展。该文从流动儿童自身、学校、家庭和社会四个方面提出对流动儿童学校归属感的教育建议,以期促进流动儿童心理健康全面发展。

流动儿童学校归属感儿童教育心理健康

随着我国流动人口规模的不断增大,流动儿童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流动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尤其是学校归属感问题值得关注。流动儿童的学校归属感是指流动儿童能与所就读学校的教师和同伴有着良好的互动,自觉融入群体,并感觉被认同和接纳的一种积极感受。流动儿童跟随父母来到城市,他们主要的生活和学习场所是学校,流动儿童如果能感受到强烈的学校归属感,将有利于流动儿童在城市的适应和心理健康。因此,笔者从流动儿童自身、学校、家庭和社会四个方面对流动儿童学校归属感的教育进行探讨。

1 让流动儿童正确认识自我,让其更快乐

流动儿童可以通过成为学校的一员而获得了一种身份,流动儿童能否对自己的身份形成正确的认识,需教师发挥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应注意对流动儿童进行正确的引导。有研究表明,流动儿童的身份认同发展的如何,流动的第一年是关键期,因此教师应该对刚来到城市的流动儿童给予关注,帮助他们走出困难期,达到良好的身份认同状态,以便更好地融入学校生活[1]。要让流动儿童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进而自己教育自己。可以通过学校举办的活动,比如朗诵比赛,演讲比赛和“我爱我校”的主题教育中使其得到了施展才能的机会。在比赛过程中,教师耐心辅导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并使孩子们通过比赛从心理上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改变了自己生活和学习态度。并使流动儿童成功的成就感,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到了自己是集体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同时要做好流动儿童新生入学的思想教育,学校重视强化特色德育活动,培养流动儿童的健全人格。从事流动儿童的教育工作者要始终把培养流动儿童良好的品行,塑造流动儿童健全的人格当做神圣的使命。

2 学校要关心流动儿童,让他们体会到归属感

学校要关心流动儿童成长,主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工作。

首先,提升人文环境,凸显“生本理念”,营造平等和谐校园氛围。据研究结论可知,感知教师支持是流动儿童学校归属感的重要因子,老师对流动儿童的态度是影响流动儿童学校归属感的重要因素。老师能否做到“以人为本”,将直接关系着流动儿童对学校的满意度,而学校满意度是预测学校归属感的重要指标[2]。学校在管理上要真正确立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同样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流动儿童的人格和价值取向,最大限度地实现流动儿童的正当权利。并不断改进教学和管理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不稳定的生活状态使得流动儿童心理稳定性以及学习水平都远不如城市儿童,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因材施教,制定出针对性强的教学方法,根据流动儿童的学习水平,进行个性化的学习指导,从而使每一个流动儿童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都能有所进步。“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凸显人性关怀将有助于学生形成对老师的正向评价,对形成学校归属感有重要意义。人的成长过程,实际上是接受文化熏陶的历程,因此学校文化是学校办学的精髓所在。接收农民工子女的学校,要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使流动儿童感受来自异乡师生的关怀和爱心,从而消除他们对本地人的偏见心理和敌对情绪。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位学生,淡化外地学生的概念,热情接纳他们,给每个孩子创造成功的机会,积极调动班级氛围,消除班级中两地学生之间的隔阂,使两地学生能平等相处和相互帮助,从而减轻流动儿童的自卑感,使他们能更快更好地融入本地教育环境,让流动儿童愉快生活在学校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扩宽校园的活动场所,使流动儿童有大面积的休闲活动区域,感受到校园的清新与文化内涵,并产生安全舒适的心情,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校归属感。

其次,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实现流动儿童心理和谐。近年来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关注,儿童时期是一个人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但对于流动儿童来讲,频繁的流动导致的不稳定生活,不仅会影响流动儿童身心的正常发育,还会造成流动儿童的心理障碍,恶劣的心理健康氛围不利于流动儿童形成较高的学校归属感。因此学校应该重视对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建立专门的心理辅导机构,聘请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为流动儿童提供心理辅导,为他们提供正确的渠道来发泄自己的负性情绪。对不同的流动儿童给予不同的关注,对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但却任性自私、挫折承受力弱、心理不稳定的流动儿童,应与监护人配合,进行积极引导使其注意力转移到学习和生活上来;而对家庭经济条件较差,敏感脆弱、自闭焦虑、缺乏自信、消极悲观的流动儿童,应鼓励他们多与老师同学交流,树立信心,以积极的心态悦纳自我和他人,从而改变消极的心理状态。另外,学校还应该根据流动儿童的特点开展一些有意义的课外活动,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从而培养其良好的心态,实现流动儿童的心理和谐。这将有助于流动儿童学校归属感的提高。

3 家长要关爱流动儿童,增进他们的归宿感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已有的研究显示家庭条件、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教养方式、家庭结构等方面都会对孩子的学校归属感产生影响[3]。周建芳的研究指出流动儿童的家长大部分自身文化水平不高,为了在城市里立足,整天忙于生计,很少有时间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流动儿童的家长应该转变教育观念,对子女要多体贴、关爱、理解,少训斥、冷淡、专制,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4]。家长还要主动和子女的老师联系,了解子女在校的情况,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努力树立自强、自立、自信的榜样形象来影响孩子。对于处在青春期的流动儿童,家长更要进行关注,给予子女积极的引导,帮助其顺利度过青春期;对于“有问题”的流动儿童,家长可以向社会上专门的心理辅导机构寻求帮助。家长的关心和教育,可以让流动儿童更好的适应城市生活,更有助于其学校归属感的提高。

4 社会要关注流动儿童,强化他们的归属感

社会对流动儿童学校归属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首先从政府层面上,要认识到农民工子弟学校存在的必要性,并对其进行扶持,通过政策上的优惠和倾斜来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农民工子弟学校。为了调动社会办学的积极性,可以奖励取得成就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优秀教师和大学毕业生进入农民工子弟学校任教,并且降低公立学校的入学门槛,鼓励更多的城市公立学校接收流动儿童。其次,社会志愿者可以走进农民工子弟学校开展一些“送关怀,送温暖”的活动。这种关怀会极大地增加流动儿童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增加他们对学校的归属感[5]。社会爱心人士、企业可以对办学困难的农民工子弟学校进行捐款,增加农民工子女学校的办学实力,让流动儿童有更好的学习环境。最后,媒体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呼吁社会关注流动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正确引导社会消除对农民工及其子女的偏见,保障流动儿童在学校和社会生活中各方面都能够健康发展,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对于提高流动儿童学校归属感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1雷鹏.流动儿童的身份认同结构、类型及其影响因素[D].西南大学,2012:4.

2田丽丽.青少年学校满意度发展特点及其对学校归属感的预测[J].心理学探新,2007,27(4):48~52.

3候冉,余欣欣,温小温.积极心理学视野下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初探[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29(4),129~131.

4周建芳.家庭因素对流动儿童学校融合的影响—以南京为例[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29 (3):8~13.

/(编审:万兴松)

Proposal of Education of migrant children schools belonging

1.Faculty of Teacher Education,Hefei Normal University,Hefei 230061,Anhui
2.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Huangshan University,Huangshan 245000,Anhui
ZHANG Xiao-dan1,WANG Hai-bin1

With the increase of floating population,the number of migrant children also increased year by year.It will be conducive to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migrant children in the city if they can have a strong sense of belonging to the school since it is the main place for their living and learning in the cities.This paper presents recommendations for education of migrant children from four schools belonging migrant children themselves,schools,families and the community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the flow of children's mental health.

migrant children;School belonging;Chdren education;Mental health

B844.2【文献标识码】A

1671-8054(2016)01-0151-02

1.合肥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合肥230601 2.黄山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黄山245000

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则项目(编号:JGZXB 201410)

2015-11-23收稿,2016-01-11修回

猜你喜欢
归属感流动儿童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流动的光
蒋佩琪 在大陆打拼更有归属感
总量增加,平均收入上涨,城镇归属感较稳定——这代农民工,就是不一样
为什么海水会流动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