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长宾
(福州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福州 350108)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建设
——以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易班为例*
许长宾
(福州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福州 350108)
摘要:易班(E-class)作为网络媒体的一种新平台,集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事务管理和日常综合管理三大功能。本文从Web2.0时代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所遇到的挑战出发,强调当前条件下高校推广易班平台的重要意义,进而在对600余名大学生调研基础上,提出了准确定位、改进技术、优化管理等3项具体的推进易班平台推广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易班;网络思想政治;平台建设
易班(E-class)诞生于2007年8月,作为一个以高校师生为主要使用对象的网络虚拟社区,融合了论坛、社交、博客、微博等主流的Web2.0应用,支持Web、手机客户端等多种访问形式。目前,易班在我国部分高校中设立了学生工作站,相应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成为全国教育系统知名文化品牌。
一、Web2.0时代引发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
Web2.0有别于2003年以前由网站雇员主导生成Web1.0平台,是由用户主导而生成内容的互联网产品模式,自2004年Web2.0的概念推出以来,可以说,目前互联网世界已进入全面的web2.0时代。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到总数的29.9%,在整体网民中的比重最大。另外,从学历层次看,大专以上学历的网民占19.6%。由此可见,大学生群体仍是使用网络的主力军。网络文化逐渐对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价值观念和生活行为方式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Web2.0平台也成为新形势下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阵地。
但令人遗憾的是,据中国企业新闻联盟发布的2015年十大网络社交平台品牌排行榜显示,包括微信、QQ空间、微博、百度贴吧、人人网等在内的位列前十名的平台均为各类商家控制。企业为追求商业价值,往往对平台上的用户身份不进行实名审核,致信息真实性和价值取向于不顾;再加上现有法律和网络监管的滞后,导致很多虚假、反动甚至恐怖煽动性的信息横流,网络“水军”招摇过市,网络乱象不断。这对现有网络思政教育带来较大挑战,无法掌握详实的用户信息,较难甄别所关注的大学生群体,无法及时屏蔽或删除不良信息。另外,因社交平台众多,思政教育工作者精力和网络技能受限,难以进行及时关注和引导;一些富有网络公益正能量的主题教育活动,因缺乏商业价值而往往得不到社交平台支持,收效甚微。总之,因企业掌握大部分主流的Web2.0 社交平台,虽充斥着浓浓的商业氛围但却能得到大学生的青睐,现实中也鲜有思政教育专属网络平台,导致现有高校网络思政教育陷入尴尬境地,网络思政教育工作者难以发力,教育引导工作收效欠佳,这也就引发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改革。
二、易班平台成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阵地
正是基于对Web2.0背景下互联网运用大趋势的总体把握,以及对我国网络社交平台以商业性居多、网络思政教育阵地较为缺失以及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尴尬处境等的总体研判,2007年上海市率先在多所高校开始试点建立易班平台网上班级“E-class”,即易班平台。通过不断的技术升级,易班平台得到越来越多高校和大学生的青睐,逐步向全国推广,成为目前全国最大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可管控的大学生网络互动社区。
易班具有推进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所特有的独特优势。首先,易班追求“育人”的正确价值导向。相对于人人网、微博、微信等其他由企业管控的社交平台,易班摒弃商业价值至上的理念,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强化了思想引领,充满着正能量的思政教育导向。其次,易班用户相对明确、单一,便于监管。它以高校师生为主要使用对象,只有实名用户才能使用其全部功能。由于用户的确定性,也就方便了思政工作者的教育与引导,促进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双线交流,提升思政教育精准度。第三,易班有严密的网络构架,功能相对齐全。易班架构以各高校为基本注册单位,在此基础上,再开设相应的基层班级账户,组织架构链条较为清晰。这有利于针对相同类型的用户群体,如整个网络班级、年级或学院等,精准开展主题网络思想教育活动,也方便了用户群体内部的互动交流,提升思政教育的吸引力、针对性和时效性。第四,网络监管力度较强。易班是教育部倡导的高校网络虚拟社区平台,具体日常监管的主体也是高校思政工作者,基本用户也实行实名制,可以做到对该虚拟社的实时监管。当然,目前易班平台在推广过程中,也遇到诸多问题,推进的速度和深度、学生运用的广度等都遇到瓶颈,亟待改进。为此,笔者近期面向大学生用户群体进行了一次深入调研。
三、现阶段易班功能调查分析
(一)调研情况说明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法,调研对象为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650余名大学生。问卷内容主要包括易班日常使用基本信息、易班功能体验及满意度、易班推广建议等三方面内容,共16题,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共回收有效问卷600份。从年级分布看,本科四个年级分别发放140份,研究生3个年级分别发放20份、10份、10份;从性别看,男、女生人数分别占62.83%和37.17%;从政治面貌看,中共党员、共青团员、群众分别占18%、73%和9%,本次调查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二)调查结果分析
1.目前易班平台的推广还较依赖上级行政命令,使用度不高。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是通过“校方推销”后,才知道有易班平台,而自发了解易班的人数只占15%。在使用社交平台方面,有92%以上的学生经常使用QQ(群)或微信、微博等平台,只有2%的学生习惯使用易班平台。在使用易班频率上,偶尔使用和基本不用的占全部调查人数的74%,只有6%的学生在天天使用易班。这说明,目前大部分学生是在被动式地接受易班,因此要“趁热打铁”,不断完善易班平台建设,才能使大学生真正能够接纳易班。
2.发布图文信息、交友、学习、事务管理是使用易班的主要目的。调查显示,通过易班平台,实现发布和收看帖子、交友、上传照片、发布微博、通知班级事务、上传或下载网盘资料库等功能,是目前大学生使用易班的主要方式。
3.易班使用的满意度不高,改进工作任重道远。有44%的学生对易班感觉一般,有20%的学生认为易班不太好用,甚至有21%的学生认为易班很不好用,这三部分比例高度85%,而只有15%的学生认为易班很好用。总之,不了解易班功能、平台用户体验不佳、内容吸引度不强、因在该平台上好友较少导致没有自己想要的社交圈、网络安全度不高等,是当前影响易班进一步推广的主要因素。说明易班在对外的品牌推广、内容和功能设置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四、易班平台建设的构想
(一)准确定位,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方向
易班是高校内部的非官方组织,是进行思政教育的先进网络平台,有别于人人网、微信、微博等商业运作模式下的平台。因此,要符合“网络育人、政治合格、全面发展”的总要求,将其打造成高校思想引领、教育教学、生活服务、文化娱乐的综合性互动虚拟社区,成为高校网络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同时,要持续深入开展“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教育,将易班逐步塑造成大学生们认可和信赖的“红色”网站。
(二)改进技术,提高易班平台使用的满意度
1.目前易班在使用方面出现的主要问题。首先,操作环节过于繁琐,网站稳定性不高。易班界面较为复杂,有时发帖会出现延迟,发帖后甚至会提示网页错误。注册环节过程复杂,审核周期较长。登陆环节不能找回密码,用户若忘记密码,根据找回密码的提示进行操作后经常失败。发布动态时容易出现混乱,发布的动态并不能在所有的好友里及时显示。第二,添加交友数量受限,且好友版块功能体验不佳。用户不能自如地添加更多好友,经常搜索不到已添加的好友。第三,功能设置较机械繁琐,信息共享度较低。上传相册需要新建一个文件夹,主社区只能显示出好友的动态,难以从主社区直接找到自己所在的班级和自己已经发表的动态。在QQ平台,已发的动态马上能在主社区显示,本人随即能看到;但在易班里,学生想查看自己发布的动态时还要刷新网页,不胜其烦。另外,缺少一键分享功能。由于网页浏览路径设置较为机械呆板,用户需要反复点击页面才能获取相应信息,信息不能自如地共享。第四,手机APP功能受限。用户使用易班手机APP时,享受到的功能远比使用电脑登录易班网页时的功能少。
2.推进易班平台建设的举措。首先,加大功能内容供给,优化系统设计。发布内容要尽量正面、丰富、及时和权威,要全力建好“好友、发布帖子、博客、网盘资料库”等重点版块,多一些民生资讯,如增加查询分数、查课表、生活百事通等;将思政教育功能与其他事务工作相结合,开通评奖评优、党建服务、就业推荐、学风检评、心理辅导、资助管理等功能。同时,推进技术升级,要在网站运行的稳定性、上传和下载资料的速度与质量、重要信息的置顶、注册和登录的简约化、好友人数上限的突破等方面及时改进。其次,增强易班的互动性。在教育模式上,要充分发挥易班“对话”功能,尽量避免单一的“灌输”式教育,提升互动性,实现网络人格平等,尊重和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在教育方式上,要用学生喜欢的网络交流方式来阐述抽象的政治理论,逐步将学生从社会网站中吸引到易班平台上来。在技术手段上,要利用音视频等手段,将思政教育内容的形态美化。第三,加大信息资源共享力度,将易班的网络教育功能加以辐射。持续加大易班共享资料库、网上报告厅建设,打造网络“第三课堂”,实现一键分享功能。也可将学生的实践经验通和生活感知等加以线上展示推广,将易班引导产生的正能量内化为学生前行的动力,做到线上、线下无缝对接。第四,加强易班客户端APP的技术研发。要不断优化手机APP功能设置,实现使用手机客服端的功能与电脑登录易班页面时的功能一致,让更多学生“时时都在易班上”。第五,不断打造校际间易班平台的特色。鉴于目前各高校在使用易班平台时“本土性”体现不足的情况,建议可以在易班年度风云人物评选、易班形象大使招募等方面,融入更多的本高校元素,提升学生使用易班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三)优化管理,推动易班平台持续健康发展
1.理顺关系,完善易班工作管理链条。要尽快组建好校级工作站并明确性质与定位,顺应培养“网络育人,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要求,将其打造成为校级网络思政教育的重要推动力量。同时,要迎合学院制管理的大趋势,重视二级学院易班工作分站和班级节点的建设。校级工作站加强业务指导,适当授予监管权限,以调动各学院和班级管理易班工作的积极性。总之,要理顺内部管理关系,完善各梯队管理团队建设,形成“校级指导赋权、院级实施推动、班级人人参与”的良好工作态势。
2.努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新媒体素养。高校思政工作者要自觉加强新媒体文化的学习,及时开通个人易班、微信、微博等网络账号,努力提升各类网络技能,学会在易班平台上搜索、编辑、创造、传播各类新媒体图文和音、视频信息,提升应对公共突发性网络事件的能力,畅通与“90后”大学生思想交流的渠道,努力成为“网络达人”和易班平台上的“意见领袖”。另外,要树立全校“一盘棋”的理念,吸纳更多专任教师、机关部处管理人员等加入易班,彰显全员育人价值。
3.打造一支学习型的易班学生管理团队。要广纳贤才组建好学生管理团队,派经验丰富的思政工作者负责具体指导,将校级易班工作站逐步打造成一个重要的校级学生组织。一方面负责全校易班平台的网络技术服务、活动计划安排、评价反馈、指导与考核学院易班工作、培训和表彰学院班级易班管理员和实时网监等工作;另一方面,学生管理团队要自觉加强学习,将新颖时尚、具有正能量的图文和音、视频信息准确、及时地发布。另外,要重视基层易班平台建设,院一级的易班账户上应最大限度地将本学院学生添加为好友;各基层班级应设一名易班专员,可将其纳入班委序列,及时将重要公告、党团建设、学习资料、心理健康常识、各类信息公示等上传,吸引更多班级同学使用易班。
4.培养树立一批易班“意见领袖”。由于“意见领袖”在网络中有较强的关注度和影响力,是易班的核心用户,尤其要发挥这批人的积极作用。可以通过易班后台数据库系统,寻找平时登录易班时间较多、经常传递正能量或好友数量较多的活跃分子,通过定期交流座谈、关心帮助解决其学习生活问题、定期举办形势热点和网络技能培训等途径,重点加强教育引导,逐步培养成“意见领袖”。
5.加强网络监管,不断拓展服务空间。各级易班管理员要不断提高媒介素养和政治敏感性,严把信息质量关,及时研判过滤一些敏感或虚假信息,净化网络环境;及时发现那些网络品行不端分子,并与相关思政工作者汇报,及时加以教育引导。与此同时,在坚持正确育人导向基础上,要以生为本,整合资源,借鉴其他商业性社交平台的成功经验,积极拓展易班的服务空间,优化手机APP终端功能设置,不断开通与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有关的服务事项,调动大学生使用易班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6
[2]中国企业新闻联盟.中企盟:2015十大网络社交平台品牌排行榜发布,2015-12-30
[3]林学聪.浅谈新媒体环境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14,(1)
[4]梅月平.高校易班教育模式的育人功能探析.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4,(4)
[5]崔海英.易班是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网络主阵地.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15,(2)
(责任编辑:陈九如)
E-Class: Outlet of Web-bas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Xu Changbin
(SchoolofCivilEngineering,FuzhouUniversity,Fuzhou, 350108,China)
Abstract:As a new online media platform, E-class can at the same time perfor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tudent affairs management and routine general management. This paper draws attention to the significance of popularizing E-class in the face of challenge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ncounter in the era of Web 2.0. Based on a study of 600 students, the article suggests to boost E-class construction through accurate positioning, improved technology and optimized management.
Key words:E-class; web-bas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latform construction
DOI:10.13585/j.cnki.gxfdyxk.2016.02.009
作者简介:许长宾(1980-),男,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团委书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337(2016)02-003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