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学生中国人文知识素养研究

2016-03-18 07:58黄娟
高教学刊 2016年19期
关键词:母语英语专业人文

黄娟

(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英语师范系,四川成都611844)

英语专业学生中国人文知识素养研究

黄娟

(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英语师范系,四川成都611844)

文章通过对四川某样本学校英语专业大一大二大三263名学生和40名英语专业教师开展问卷调查,以了解英语专业学生中国人文知识素养现状。研究结果表明,英语专业学生认为自己中国人文知识掌握情况一般,在课堂上大部分教师在讲到西方文学、文化、历史知识时,适当进行中西文化对比和引入相应中国知识;在课外,学生自主学习中国人文知识的频率有待提高,但是教师和学生均认为较有必要在大学期间开展相应课程。最后,研究者提出了提高学生中国人文知识素养的培养策略。

英语专业学生;中国人文知识素养;培养策略

引言

自从南京大学教授从丛2000年提出了“中国文化失语症”(即中国英语学习者虽然对中国文化的基本知识并不陌生,却难以准确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造成跨文化交流中的障碍)现象后,不少学者对此现象进行研究,发现高校英语教师、大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失语”现象,如肖龙福等(2010)、夏艳(2015)。金利民(2010)指出,英语专业学生忽视了对中国文学、文化等精神素养的继承和发扬,这使得他们在思想深度、知识结构、分析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还存在很大不足,直接导致他们人文精神的缺失。要解决该问题最重要的前提条件是中国学生必须较为熟悉中国文学、文化、历史等知识,然后再提高相应的英语表达水平,以达到准确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跨文化交际目标。因此,本研究中提及的中国人文知识素养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

英语专业学生是传递中华文明的主力军,对促进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跨文化交流具有关键作用。因此,全面调查英语专业学生中国人文知识素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培养策略,对推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文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设计与方法

本研究分为三个步骤:(1)采用五度量表,设计学生和教师调查问卷;(2)开展学生和教师问卷调查,了解学生中国人文知识素养现状以及教师的态度与看法;(3)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

为更加广泛地调查英语专业学生的中国人文知识素养,研究者在样本学校分别随机抽取了英语专业大一、大二、大三各9个自然班的270名学生进行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263份;随机调查了45名英语教师,共回收有效问卷40份。因此文章将263名学生和40名英语专业教师的问卷作为研究对象。

二、分析与讨论

文章以学生问卷调查为主,教师问卷调查为辅进行了研究,讨论结果如下:

1.学生中国人文知识掌握情况(5=非常好4=较好3=一般2=不太好1=根本不好)。

数据显示,学生的中国文学、文化和历史的掌握情况一般,均值分别为3.04、3.38和3.31。这说明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相关信息有一定的重视和接触,但是总体看来三项值均未达到较好水平。那学生认为提高这些知识是否困难呢?进一步数据分析表明,学生认为提高这三个方面的知识并不困难。其难度与学生的掌握情况成正比,学生认为提高中国文学知识难度一般,提高中国文化或中国历史则较容易。

2.在课堂中,讲到关于西方文化/文学/历史知识时,教师引出相应中国知识的频率(5=总是4=经常3=有时2=偶尔1=从不)。

叶慧君、王鹏(2010:119)认为,一切教学目标和任务的完成,教师都是最关键、最直接的因素。那么,学生对中华文明的继承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教师的积极引导。数据显示,学生认为课堂教学中4.3%的教师从不进行相应中国知识的引入,30.6%的教师偶尔进行,42.6%的教师有时做此项工作,仅有22.5%的教师经常或总是进行相关中国知识的引入。整体看来,约有34.9%的教师在课堂上偶尔或者从不引入中国文化,导致学生们在课堂上进行中西文化对比、深入学习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机会较少。这很可能造成了部分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症”的产生(万琼,2011)。该结果同时表明,教师就是否引入相应中国知识持不同观点,大部分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对相关中国知识进行了一定的引导,但开展此项教学活动的频率取决于教师对课堂中加入中西文化对比和母语的重视程度。

此外,研究者在教学中常发现学生在练习翻译或者记单词意义的时候,有记不清楚较难汉字如何写的现象。汉字是书面传承、传播、发扬中国文化的工具,因此准确书写汉字也应该是学生母语素养的最基本要素之一。问卷调查显示,21.7%的学生经常或者总是忘记汉字如何写,38.0%的学生有时会出现此情况,40.3%的学生偶尔或者从不会出现此情况。这很可能是因为英语专业的学生们在大学学习期间一般都使用英语进行书写,在生活中使用汉字的地方常常使用电脑和手机而并未,导致一半多的学生有时甚至经常忘记一些汉字的书写。改变此现象对学生来说是一项简单又紧急的任务。

3.在课外,学生进行以下中国人文知识学习的频率(5=总是4=经常3=有时2=偶尔1=从不)。

正如前面提到的,英语专业学生中国人文知识掌握并不太好,而课堂上学生深入学习中国人文知识的机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任课教师对中西文化对比和母语的重视程度,那么在课外学生是否主动提升这些方面的知识呢?调查表明,学生对中国文学(均值=2.94)、中国文化(均值=2.99)和中国历史(均值=2.87)三方面的学习并未给予重视,只是偶尔进行或者少部分学生有时会进行相关学习。这有可能是因为英语专业学生课程学习中较少涉及这几方面的知识,导致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英语主要国家的文学、文化相关知识,忽略了对中国人文知识的学习和提升。

4.在课外,教师认为学生亟待提高中国人文知识的程度(5=非常需要4=较需要3=一般2=不太需要1=不需要)。

从学生问卷调查结果看来,学生掌握中国人文知识的程度不太令人满意,而他们在课外主动学习的频率并不高,那么教师如何看待该问题?文章就此项内容对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数据表明教师认为学生在这三方面的学习亟待提高,均值分别为4.31、4.45和4.13。

5.学生与教师认为大学期间开设中国人文知识相关课程的必要性(5=非常必要4=较必要3=一般2=不太必要1=不必要)。

万琼(2011:141)认为,各个高校可根据自身条件和情况以及学生的水平,在课程设置方面开设一些有助于提高学生母语文化素养的汉语课程。本研究就此对学生和教师分别进行了调查。学生认为,较有必要开设中国文学(均值=4.00)和中国文化(均值=4.03)相关课程,对于开设中国历史相关课程的迫切度稍低一点,均值为3.88。教师的看法与学生基本一致。教师也认为,较有必要开设中国文学和文化相关课程,且教师比学生认为更有必要开展这些课程,均值分别为4.24和4.08;同样建议开设中国历史相关课程的意愿略低一些,均值为3.70。数据表明教师和学生都充分认识到提高学生中国人文知识素养的必要性。这与已有的相关研究结果一致,如胡开宝(2010)认为可开设中国思想经典选读课程,胡天赋(2009)认为可开设中国文化课程。曹英华、张燕(2012:98)认为,学习汉语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审美能力,这对学习英语也是不无好处的。此外,可能由于课堂教学和国际交流中更多地涉及文学和文化知识,所以教师和学生对中国历史相关知识的重视程度略低一些。

三、启示与建议

通过对英语专业大一大二大三学生的问卷调查,辅之教师的问卷调查,研究者发现大部分学生意识到自身的中国文学、文化和历史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不十分令人满意,而且认为想要提升并不困难;在课堂上,大部分教师有时或者经常在讲到西方文学、文化知识时对中国相关知识有适度引入,但是仍然有1/3的教师很少开展这方面的教学活动;在课外,学生们偶尔或者有时会自主学习母语相关知识;尽管如此教师和学生都已经意识到提高英语专业学生中国人文知识素养的重要性,并认为较有必要开设相关课程。基于以上分析,为提高我国英语专业学生的中国人文知识素养,文章提出以下建议:

(1)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加大提高学生中国人文知识素养相关课程的开设范围和力度,在培养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重视对学生母语文化素养学习的引导,积极提供各种方式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自我,如开展更多的讲座和网络学习互动模式,为学生学习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平台;(2)英语专业教师是直接影响学生知识输入的媒介,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巩固母语文化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中西文化对比意识,提高学生用英语传播母语文化的能力,避免“中国文化失语症”;同时教师应该发挥自主学习能动性,激发自己的学术动力,不断加强自身通识知识修养,不断进行学习和进修,以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充分合理地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中国知识人文素养的提高;(3)英语专业学生应当树立更加积极的自主学习观念,提高自身修养,从课堂到课外,拓宽中西文学、文化和历史知识,提升中国文化认同感,为把自己培养成复合型、国际化,传播中国文化的人才而努力。

[1]肖龙福,肖笛,李岚,等.我国高校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状研究[J].2010(1):39-47.

[2]夏艳.中国文化导入英语课堂的生态机制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0):186-188.

[3]金利民.英国高校外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及其启示[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3):176-182.

[4]叶慧君,王鹏.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中母语文化教学的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9):117-120.

[5]万琼.从课堂观察看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渗透[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140-142.

[6]胡开宝.复合型、研究性和国际化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理念与实践——以上海交通大学英语专业教学改革为例[J].中国外语,2010(6):8-16.

[7]胡天赋.高师院校英语专业素质教育与课程设置的思考[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116-118.

[8]曹英华,张燕.论高等师范学院英语专业人文素质培养[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2(9):97-99.

This paper aims to investigate Chinese humanistic quality of English majors through a questionnaire survey involving 263 English majors and 40 teachers in a sampled university.The results show that those English majors think their proficiency of Chinese humanistic quality is moderate;in class,many teachers will lead them to study the relevant Chinese knowledge while they mention the western humanistic information;after class,students have not improved their Chinese knowledge frequently while both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ink it's rather important to launch some courses of Chinese humanistic knowledge.Some suggestions are also put forward to improve students'Chinese humanistic quality.

English majors stuelents;Chinese humanistic quality;cultivation strategies

G640

A

2096-000X(2016)19-0250-02

黄娟(1983-),女,四川邻水人,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语言测试与教学法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母语英语专业人文
母语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人文绍兴
母语
人文社科
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论《远大前程》的语言特色及其母语迁移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