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书籍装帧的艺术特色

2016-03-18 02:38鲁勋洲李林森
关键词:书籍装帧鲁迅传统

鲁勋洲,李林森

(安徽工业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 ,安徽 马鞍山 243002)



民国时期书籍装帧的艺术特色

鲁勋洲,李林森

(安徽工业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 ,安徽 马鞍山 243002)

民国时期的书籍装帧设计者们一方面对外国文化大胆吸收和借鉴,同时又对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加以继承,契合了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碰撞的历史大环境,形成了中国书籍装帧的独特艺术特色,对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民国时期;书籍装帧;艺术特色

民国时期书籍装帧的设计者,相当多是各界文化艺术的名人,如鲁迅、闻一多、丰子恺、陶元庆、陈之佛等人。文人主动参与书籍设计,恰是民国时期书籍装帧的一大特色,这就使书籍装帧更好地从追求形而下的技术层面上升为形而上精神文化的层面,自觉地将艺术与文化进行整合,赋予了书籍装帧更深厚的文化内涵。他们把传统的中国意象符号与西方的设计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中西结合的书籍装帧风格成为当时设计的主流。鲁迅、闻一多等文化学者身体力行,成为书籍装帧设计方面的专家。一大批既受传统文化影响又接纳了西方文化和文艺观念的艺术家们的加入,如丰子恺、陈之佛、陶元庆等人,为民国时期的书籍封面设计奠定了较为雄厚的美学基础。这些学者、艺术家们,既接受过良好的传统国学教育,而且大多数人又有过出国留学的经历,普遍具有西方近代文化思维的理念,从书籍的封面、扉页、封底、书脊、版权页、内容的版式和不同装订方式的选用,到书籍的用纸和印制,增加了大量的中西合璧的成分,出现了诸如中国民间美术、汉字书法与西方色彩设计、抽象艺术相互融会贯通的作品,表现出将中国的人文精神与西方的科学艺术相交融的特色。

一、对西方文化艺术思想的借鉴

20世纪初,中国已经经历了势头强劲的“西学东渐”文化思潮的深刻洗礼,而新文化运动崇尚“科学与民主”,主张人性张扬和个性解放的思想革命的影响更是深远。当时整个中国社会基本上是完全“向西方学习”的阶段。民国时期的新式教育大力展开,接受教育的人数明显增多,各种刊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办刊机构重视书籍装帧设计的传播。此时,大量留学回国的社会精英,把西方科学精神和现代主义艺术带入到国内,西方美术的印象主义、立体主义、野兽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德国包豪斯和荷兰“风格派”的设计运动,使人们眼花缭乱,不知如何选择与甄别。从事艺术与设计实践的一些有识之士,在批判地吸收和借鉴西方文明成果的同时,也进行了艺术本土化的有益尝试。民国之前,大多数沿用线装书的装订和排版方式,其后,书籍装帧趋于种类繁多,风格多样,不仅在工艺上得到改进,形式上富于变化,而且融合了西方现代艺术思想,具备新的思想和艺术个性,反映了由中西文化的对垒走向兼容并蓄的态势。从大量的书籍装帧作品中都可以看到,优秀的书籍装帧设计者们善于学习和借鉴西方现代主义艺术。

鲁迅较早地向国人介绍西方绘画艺术,珂勒惠支就是鲁迅推荐的版画家之一。珂勒惠支的版画作品深刻反映了德国劳动人民的悲伤和痛苦生活,她以刻刀为武器,人物形象的线条直接、明快和锐利,契合民国当时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环境。珂勒惠支的艺术精神和艺术风格影响着鲁迅。鲁迅收集国外版画家的作品组稿后命名《引玉集》,并亲自为其书籍装帧。《引玉集》的成功设计反映了鲁迅强烈的个人旨趣。整个装帧的颜色运用黑、白、红,不同颜色的面积在视觉上的分布恰到好处,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认同性和时代性。左侧竖排“引玉集”三个字,并在下方有一个阴文“全”字的刻章。右侧采用从上至下的横排版方式:首先是前苏联版画家们的姓名字母被分为八行横排,美术字手写体的“木刻60幅”被置于最下部。这种封面设计方式,明显接受了“五四”运动后提倡白话文的倡议,钤印金石风格的阴文“全”字属于中国传统艺术的范畴,为该书赋予了中国的艺术精神的韵味,与西方的构图排版方式相映成趣,使装帧封面锦上添花。

1927年,陶元庆为他的同窗好友许钦文诗文集《鼻涕阿二》设计封面装帧。其封面设计色彩明快,整体明度较高,色相对比较弱,看似造型简单,却包容很大的信息量,深绿色色点在衣服上起到了丰富层次与肌理的效果。西方化的线条轻松、随意、活泼,从视觉上传达出灵动率性的心理体验。形状面积分解得自由洒脱,规则的形状与不规则的形状之间的对比,主要的形状与次要的形状之间的对比,均体现出陶元庆对物象夸张、变形与归纳能力的把握。这些能力烘托了作品主题,最终把一个年轻女性妩媚动感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这些都体现出陶元庆受到了欧洲立体画派和未来主义画风的影响。

作为深谙书籍和期刊设计的艺术家,陈之佛对书法、中国美术与世界其它国家的绘画样式烂熟于胸,大量运用来自世界古代文明、西方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的各种装饰母题、装饰元素与装饰风格,各类中国传统艺术如人物、鸟兽、车马、石刻等图案符号,亦成为其封面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图案化的装饰手法在封面设计中被灵活地打散与重构。陈之佛认同中西方两种文化的视觉阅读习惯和排版方式,呈现出宽阔的学术视野,显示出民国书籍装帧设计中新的时尚语言。

二、对中国传统文化根基的坚守

中西文化的交流对话重新廓清了中国民族文化的价值体系,为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开辟了新的起点。民国时期的书籍装帧受到西方近现代艺术思想的深刻影响,在社会文化深刻变革的时代风潮中,书籍装帧的艺术水平有很大提高,设计者们努力打破一切陈规陋习,对于世界文化中先进的东西进行勇敢尝试,具有现代的革新意义。他们广纳艺风,中西并用,在追求现代感的时代精神的同时,这些优秀的文化精英并未忘记扎根于本民族文化土壤对于新兴的中国书籍装帧艺术的重要性。于是,他们结合中国浑厚的民族气质,自觉地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艺术结合,创作出许多别开生面的书籍装帧作品,为中国当下书籍装帧谱写了开创性的篇章。

鲁迅积极推广民族化的艺术,高度重视传统文化,这不仅反映在他的文学创作中,他的书籍装帧设计同样体现了这一理念。鲁迅评价陶元庆绘画“以新的形,尤其是新的色来写出自己的世界,而其中仍有中国向来的魂灵” ,[1]正代表了他坚持艺术民族性的最深刻见解。显然,鲁迅先生对于坚持书籍设计的民族性的思考是十分深刻的。他大量地使用了书法、插图、拓片等中国古代传统艺术表现样式,书籍设计作品充满了“东方之美”的民族气质。例如,在《桃色的云》一书中,他运用汉代画像中云彩的图案,厚重的红色祥云预示着喜庆吉祥,鲜明地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特色。鲁迅先生的书籍设计大多为两三种颜色,依据本民族传统的色彩观念和审美习惯选取红色和黑色,使得书籍的装帧体现出了朴素淡雅的传统韵味。

闻一多是著名的诗人、文化学者、革命家,在书籍装帧上亦颇有建树。闻一多曾留学美国,接受过西方艺术专门而系统的训练。他的装帧更注重插图和装饰纹样的设计。为1931年新月书店出版的徐志摩诗集《猛虎集》设计的封面,代表了闻一多装帧设计艺术的高峰。以老虎皮肤的黄色作为底色,用毛笔写出数条长短不一的横线,形成黄黑相间的纹路。画面引人遐想,如同一只老虎摇着尾巴向你走来,既威严又浪漫,既迷惘无奈又飘忽空灵,又结合了诗集内容。这体现了他始终如一的对艺术理念:“不是西方现在的艺术,更不是中国的偏枯腐朽的艺术僵尸,乃是融合两派精神的结晶体。”[2]

丰子恺曾留学日本,对西洋艺术了如指掌,而其本身就具有相当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因此,对于东西方文化特质在艺术上表现的不同,丰子恺有着自觉的、深刻的认识。他认为:“东西洋文化,根本不同。故艺术的表现亦异。大概东洋艺术重主观,西洋艺术重客观。……故在绘画上,中国画重神韵,西洋画重形似。”[3]他自觉地把中国绘画这种崇神韵、尚简约的艺术风格运用到了其书籍装帧作品之中。比如,他以西方绘画的严谨造型来表现东方绘画的趣味性,从用笔构图到色彩的运用,都相当单纯。而封面、插图和漫画,既表现出中国画讲究经营位置的传统艺术追求,又有夸张抽象的西方艺术处理手法,从中透出一种中国传统的文人气与书卷气。显然,丰子恺的作品既有对西方艺术的借鉴,又具有中国传统绘画深刻的人文底蕴,已经创造出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

陈之佛的设计路线是“世界视野、中国气派”,不仅熟练运用西方艺术思想,更在设计中利用汉代砖刻、隋唐织绣、明清雕漆等不同的中国传统的民族装饰素材,表现出由外在艺术形象进而追求阴阳开合、动静相间的中国审美意境的特点,显示出鲜明的中西糅合的艺术风格,彰显着他中西合璧、相得益彰的艺术理念。

三、结论

书籍装帧设计的语言包括功能语言和文化语言。作为功能的语言,只要我们虚心求知、博采众长,便可以运用得比较充分。文化语言则由于历经久远的历史积淀而往往不容易获得运用。然而对于艺术家而言,书籍装帧作品不仅是文化艺术的载体,背后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文化传承更应该是作品深刻的内在要求,而只有融入了民族传统元素的文化语言,才更能体现作品的生命力。中国的书籍装帧设计如果没有对本国文化的关照,忽视对自己浓郁的民族特色的关注,便失去了自己坚实的文化根基,也就没有了在世界舞台上展示本国文化的自信与优势。鲁迅在1934年1月8日致何白涛的信中所说:“现在的世界,环境不同,艺术上也必须有地方色彩,庶不至于千篇一律。”[4]5同年4月19日致陈烟桥的信中,鲁迅又指出:“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4]81正如鲁迅所一贯清醒坚持的思路,民国时期的学者和艺术家们在有针对性地积极吸收西方文化的营养的同时,又不忘以传统的文化元素深化书籍装帧的民族艺术内蕴,使得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有机融合,这便有力地保护了民族文化。可见,民国时期书籍装帧的设计者们既汲取世界上一切民族艺术的丰富营养,又坚守中国的民族精神, 在走向现代化、国际化的过程中,把这种清醒的理念物化为具体的书籍装帧艺术,已经为我们树立了典范。

综上,民国时期的书籍装帧作为一种艺术样式,在其特定的时代环境中,其表现特征必然要受到社会环境和风潮的侵染与影响,其所形成的特点即是明证。在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和交流的历史大潮中,民国时期的书籍装帧设计者们对涌入中国的丰富的外国文化艺术思想,进行大胆吸收和借鉴,同时更不曾放弃对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故而形成了民国时代环境下书籍装帧设计的独特艺术语言的新面貌。设计者通过努力探索西方思想艺术元素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合点,整合协调、多方实践,推进了书籍装帧艺术的现代转化,对当下书籍装帧设计的影响仍然是很有意义的,至今仍值得我们深刻思考与关注。

[1]鲁迅.鲁迅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573.

[2]闻一多.闻一多全集(第二册)[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15.

[3]丰子恺.艺术修养基础[M].桂林:文化供应社,1946:169.

[4]鲁迅.《鲁迅全集》(第十三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 汪继友)

Artistic Features of Book Decoration in Republic Period of China

LU Xun-zhou, LI Lin-sen

(School of Art and Design,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Ma’anshan 243002, Anhui, China)

On one hand, designers of book decoration dared to absorb and draw lessons from the foreign culture in Republic period of China. On the other hand they also inherited excellent cultural tradition of the nation, and corresponded to the exchange and collision of East and West cultures under the overall historical environment so that the unique artistic features of Chinese book decoration were shaped which were still of great enlightenment significance for the design of modern book decoration.

Republic period of China; book decoration; artistic feature

2015-06-23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民国时期书籍装帧艺术研究(14YJC760028)

鲁勋洲(1969-),男,安徽宣城人,安徽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讲师,硕士。

J524

A

1671-9247(2016)06-0049-03

猜你喜欢
书籍装帧鲁迅传统
书籍装帧、画册、产品包装(设计)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汉字字体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应用
张道一 书籍装帧设计作品
鲁迅,好可爱一爹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鲁迅《自嘲》句
编排语言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娱乐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