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洁萍
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与完善
刘洁萍
摘要: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独自指导国际工人运动,并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丰富和完善。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主要表现有:在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思考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新现象、推进社会主义运动等方面。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与完善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恩格斯;马克思主义;丰富与完善
作为马克思最亲密的革命友人、马克思主义经验作者之一的恩格斯,他将自己定位为“第二小提琴手”。在马克思思想史的研究中,恩格斯的形象是分裂的,有人认为恩格斯篡改了马克思的思想,甚至有人认为恩格斯抬高了自己马克思主义创立者之一的地位。但事实上,恩格斯对马克思始终保持着一种尊敬,恩格斯和马克思一起用其毕生的精力探索并创立了马克思主义。1883年马克思逝世以后,恩格斯并没有将成就揽在自己身上,而是全身心地整理和出版马克思的遗稿,特别是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做了进一步地丰富和完善,我们不应该遗忘或疏漏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1.恩格斯理论贡献的三个阶段
恩格斯一生的理论贡献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1844年到1848年期间恩格斯参与创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1848年到1871年期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接受实践的检验;1871年到1895年期间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丰富与完善。
科学理论体系创立时期。1844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对青年黑格尔派的理论进行批判并阐发观点。1845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作了《神圣家族》,最终确立了唯物史观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基础地位,并指出阶级斗争都是围绕着物质需求和物质利益展开的。
直到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加入德国工人组织正义者同盟,为了制定工人阶级政党的理论、纲领、组织和策略,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作了共产主义的伟大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革命实践检验理论时期。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投身到法国巴黎二月起义的洪流中,革命的失败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受了一次考验。在恩格斯的协助下,马克思完成了政治经济学著作《资本论》,恩格斯竭力推动《资本论》的传播。
19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了适应无产阶级斗争需要,恩格斯致力于制定无产阶级的军事纲领,撰写了很多军事著作,为无产阶级的武装斗争作了理论上的准备,并为欧洲无产阶级的解放运动提供了重要的军事指导。
全面总结系统阐发时期。恩格斯在马克思逝世后开始整理和出版亡友的理论成果,同时他还完成了《反杜林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两篇著作,并对攻击和歪曲马克思主义的行为进行彻底的批驳,在《自然辩证法》中他证明了在自然界中辩证法规律是普遍存在的。
2.恩格斯晚年思想的历史地位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逝世,直至1895年8月5日恩格斯逝世,这12年间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进一步的丰富与完善,恩格斯晚年思想是其思想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一个不可替代的阶段。
马克思逝世后的12年中恩格斯摆脱了经营活动,全心全意从事理论研究工作。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的遗著进行整理和出版,特别是整理《资本论》第2卷和第3卷的手稿,参加国际工人运动的同时,撰写了大量的著作和书信,还对社会主义提出了很多新认识和新观点,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世界无产阶级的导师,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1883年马克思逝世之后,恩格斯“在理论问题上代替马克思的地位去拉第一小提琴”①,欧美各国工人阶级政党“都从老年恩格斯的知识和经验的丰富宝库中得到教易”,“恩格斯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的导师”②。
1.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探索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80年代以前,为了驳倒唯心史观进而确立唯物史观,在唯物史观创立初期,马克思和恩格斯把论证的重心放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但是并未充分地展开论述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整体关系。一些资产阶级学者和德国民主党内的“青年派”鼓吹“经济决定论”,他们分别以保尔·巴尔特和保尔·恩斯特为代表,说经济因素是唯一决定性的因素,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唯物主义进行歪曲和攻击,“经济决定论”在工人运动和思想界中造成了极大的思想混乱。
1890年到1894年,恩格斯在给友人的书信中阐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辩证规律。“我们这样做的时候为了内容方面而忽略了形式方面,即这些观念等等是由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产生的,这就给了敌人以称心的理由来进行曲解和歪曲”。③恩格斯对“经济决定论”进行了有力反击,恩格斯指出社会历史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无论马克思或我都没有肯定过比这更多的东西。如果有人在这里加以歪曲,说经济因素是唯一决定因素,那么他就是把这个命题变成毫无内容的、抽象的、荒诞无稽的空话。但是对历史斗争的进程发生影响并且在许多情况下主要是决定着这一斗争的形式的,还有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④
恩格斯在1890年致约·布洛赫的信中说:“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结果是许多单个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相互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里的平行四边形,而由此就产生出一个总的结果。”“但是,各个人的意志虽然都达不到自己的意愿,而是融合为一个总的平均数,一个总的合力,然而从这一事实中决不应做出结论说,这些意志等于零。相反地,每个意志都对合力有所贡献,因而包含在合力里面。”这就是恩格斯关于历史发展的“结果合力论”。
马克思和恩格斯彻底地揭露和批判了把历史唯物主义庸俗化的“经济决定论”,重新阐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极大地丰富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
2.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思考
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提到“把工业大危机的周期算成了五年。关于这个周期长短的结论,显然是从1825年到1842年间的事变进程中得出来的。但是1842年到1868年的工业历史证明,实际周期是十年,中间危机只具有次要的性质,而且在1842年以后日趋消失。从1868年起情况又改变了”。⑤恩格斯晚年重新审视了早年的一些理论,提出了新观点:“历史表明,我们以及所有和我们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不对的。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的程度。”⑥19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决战时期已经到来,但恩格斯晚年发表了《卡尔·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导言》,他指出无产阶级代替资产阶级还需要做长期斗争的准备。
19世纪末期垄断资本开始出现,“由股份公司经营的资本主义生产,已经不再是私人生产而是由很多人联合负责的生产。如果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而来看那支配着垄断着整个工业部门的托拉斯,那么,那里不仅没有了私人生产,而且也没有了无计划性”。⑦说明了资本主义正在转化为垄断资本主义,揭露了资本主义发展新现象的实质。
3.对社会主义问题的新认识
恩格斯在晚年开始研究暴力的武装起义和和平的议会斗争,对无产阶级的斗争策略进行了新的探索。随着时代背景和具体情况的变化,“旧时的起义,在1848年以前到处都起过决定作用的堡垒巷战,现在大大过时了”⑧。晚年的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应该开展议会的合法斗争,他主张“合法性”斗争客观上对工人阶级政党是有利的,他只是把普选权作为阶级政党斗争策略的调整,而不应该放弃革命权。
1.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推动意义
恩格斯晚年对于不同民族通往社会主义道路有多样性的思考,对美国社会劳工党、德国社会民主党内“青年派”的教条主义都进行了批判,主张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态度。他指出:“如果不把唯物主义方法当作研究历史的指南,而把它当作现成的公式,按照它来裁剪各种历史事实,那它就会转变为自己的对立物。”⑨行动上运用马克思主义比教条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更重要。
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更是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他不仅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和发展耗尽了毕生精力和心血,而且为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完善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晚年的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提出了很多新观点,恩格斯与时俱进的创新思想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2.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作用
恩格斯的时代距离我们已经有一个多世纪了,但是如今我们和恩格斯的时代一样正处于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作为马克思主义者都必须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指导实践才能取得成功。恩格斯的晚年思想对于如今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恩格斯为我们树立了理论创新的好榜样,所以对于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变化、新发展、新问题,我们必须坚持理论创新,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21世纪国际形势和时代背景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在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尤其要运用恩格斯的发展创新思维。恩格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对于今天我们更好地理解、运用、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将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引文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219.
②列宁.列宁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96,88.
③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726.
④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73.
⑤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71.
⑥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40.
⑦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10.
⑧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45.
⑨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88.
DOI:10.16653/j.cnki.32-1034/f.2016.12.026
作者单位:(南京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