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智(河南省能化集团义马煤业集团总医院骨科 河南三门峡 472300)
骨质疏松骨折后再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
王德智
(河南省能化集团义马煤业集团总医院骨科 河南三门峡 472300)
【摘要】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骨折后再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河南省能化集团义马煤业集团总医院收治的骨质疏松骨折患者90例,其中初次骨折组53例,二次骨折组37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年龄、BMD-T值以及平卧位至站立位转换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质疏松患者骨折后再骨折较初次骨折危险因素高,应加强警惕,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二次骨折发生率。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折;二次骨折;危险因素
骨质疏松是常见的骨骼疾病,病理表现主要是骨密度降低、骨量减少,导致骨骼结构内的微、超微组织破坏,使人体骨骼结构被破坏[1]。骨质疏松患者骨骼较脆,易发生骨折,不易愈合,特别是病情严重者,因生活不能自理、增加卧床时间,亦使骨质疏松骨折患者易再次骨折[2]。骨质疏松骨折后再骨折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对身体上造成了很大痛苦。因此,探讨骨质疏松骨折后再骨折的危险因素能够尽可能避免骨折,对骨质疏松患者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将河南省能化集团义马煤业集团总医院骨质疏松骨折后再骨折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河南省能化集团义马煤业集团总医院收治的骨质疏松骨折患者90例,其中初次骨折组53例,二次骨折组37例。初次骨折组男24例,女29例。二次骨折组男17例,女20例。
1.2 研究方法 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BMI指数、骨折部位、骨密度值(bonemineral density,BMD)T值以及平卧位至站立位转换时间等进行回顾性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定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年龄、BMD-T值以及平卧位至站立位转换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骨质疏松是由于许多种原因导致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降低的一种代谢性骨骼病变,发病缓慢。骨折为骨质疏松患者较常见的并发症。临床上常见骨折部位是脊椎、股骨颈(髋部)以及桡骨远端(腕部)骨折,而脊椎骨折是老年人身高变矮的重要原因[3]。骨质疏松骨折后可发生褥疮、肺感染等并发症,引起心脑血管系统疾病。
骨质疏松为临床常见的一种骨质疾病,发病原因多种多样,与患者性别、年龄、生活习惯(如有无酗酒、抽烟等)、工作环境、生活坏境等关系密切。骨质疏松患者骨折时如果初次骨折不容易愈合或处理不当,则易再次骨折[4]。药物治疗是临床上改善患者骨质量的重要手段,多种药物被证实能够提高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但单纯提高骨密度并不能全面、有效的预防二次骨折,还需要联合功能康复治疗,功能锻炼不仅可以刺激骨生长,而且还可以增加患者运动协调性、有效防止跌倒[5]。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
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越大、BDM-T值越低、平卧位至站立位转换时间越长的骨质疏松患者,易出现二次骨折。综上所述,骨质疏松初次骨折患者出现二次骨折的概率较高,应定期复查骨密度,尤其是既往发生脊柱或者髋部骨折的老年女性患者,应该积极口服药物防治骨质疏松,并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针对性地训练运动协调、防跌倒技能,有效预防骨质疏松骨折后再骨折。
参考文献
[1] 马亮.骨质疏松骨折后再骨折风险因素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2):445-446.
[2] 沈关龙,梁超轲.引起骨质疏松再骨折的风险因素[J].职业与健康,2011,15(6):152-155.
[3] 黄凯.骨质疏松骨折后再骨折的78例临床风险因素分析[J].婚育与健康·实用诊疗,2013,3(12):44-45.
[4] 马亮.骨质疏松骨折后再骨折风险因素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2):445-446.
[5] 阮文东,王沛,雪原,等.骨质疏松骨折后再骨折的临床风险因素[J].中华骨科杂志,2011,31(7):789-793.
(收稿日期:2015-08-22)
【中图分类号】R 683
doi:10.3969/j.issn.1004-437X.2016.01.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