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萍
《民训旬报》略述
□王志萍
摘要:《民训旬报》是全面抗战爆发之前的山西官报,是阎锡山授命的主张公道团的机关报,主旨在“联合民众,防共限共”,是一张割据政权下的反动报纸。但是,牺盟会经我党改组后,该报也在一定程度上宣传了团结抗日正确主张,对发动群众,掀起全民抗战的高潮起到了积极作用。这张报纸的发现,为研究山西抗战史、牺盟会新军史提供了重要史料。
关键词:民训主张公道阎锡山抗战研究
前不久,山西牺盟会决死队纪念馆从一文物收藏者手中购得一张《民训旬报》,此报是民国26 年2月11日,即1937年2月11日,由太原山西省主张公道团总团部内部刊印的。以下对这张《民训旬报》做一简单介绍。
山西省主张公道团,又名“好人团”,成立于1935年,是由当时太原绥靖公署主任阎锡山所设的一基层民众组织,其于各村里民众,自行选举数人不等,组成该村里之主张公道团。所谓“主张公道团”,实际名非其实。它主要是为阎锡山服务,“防共反共”的一个反动组织。当时,随着陕北红军势力的逐渐强大,阎锡山明显感到了红军对自己的威胁,于是他先后提出“军事防共”、“政治防共”、“经济防共”、“思想防共”、“民众防共”等一系列口号,以反对共产主义,反对共产党。成立“主张公道团”,则是他实行“民众防共”的主要措施。阎锡山由其阶级立场和保晋大业来看,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革命事业,从根本上是坚决反对的。后来的“联共抗日”是迫不得已的策略,也是他顺乎抗日潮流的聪明之举。这份报纸上黑色铅印“中华邮政特准挂号认为新闻纸类”,说明是经过当局批准的机关报。此报对于我们研究山西新军、牺盟会的成立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张《民训旬报》第1版右侧标有“第五期”字样,按每十天出一份报纸可推知,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民训旬报》第一期的刊登时间应为民国25年12月21日,即1936年年底。还有一条证据,就是在这张报纸第6版,介绍牺牲救国同盟会时说:“这是二十五年第一期主张公道团县村干部人员鉴于国家的危亡,人民的睡梦与散沙,不足以存在发起的。”此处“二十五年第一期主张公道团”,应该是民国25年,即1936年主张公道团创办《民训旬报》第一期。且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成立于1936 年9月18日,据本报所载文章内容推知,《民训旬报》最早1936年年底创刊。现笔者所能查到的关于《民训旬报》的史料,仅限于闻喜县档案馆所存1937年的《民训旬报》,但仍未亲眼见到。关于《民训旬报》到底创办了多少期,终刊时间为何时,以及因何终刊等问题,还有待其他更多史料的发掘。
这张报纸共分8个版面,其中第4、第8版尽缺。尚存第1、2、3、5、6、7六个版面,竖排版,铅印,仿宋繁体字,纸质泛黄。
图一
从此报刊登的内容分析,这份由山西当局批准刊发的报纸政治性、倾向性、时事性很强,《民训旬报》的创刊时间在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成立之后,主要是倡导政策、介绍阎锡山提出的“牺牲救国”、“守土抗战”等思想。
在第1版右侧下部的黑线花边方框中,标有这张报纸的“要目”,即主要内容,从右至左分别为“牺牲救国”、“对今日救亡主张的明定是非”、“公道团总团部视察专员报告摘要”、“阎主任拟出席三中全会”、“公务员倡用土货有效办法”等。中间刊登有《牺牲救国——阎主任告民众的话》和《对今日救亡主张的明定是非——阎主任八日在绥省两署扩大纪念周讲话》两篇文章,此两处提到的阎主任,当为阎锡山(1883年—1960年),时任太原绥靖公署主任。兹将这两篇文章引述如下:
牺牲救国
阎主任告民众的话:
“牺牲救国,是今天对症的药。譬如穿衣,冬天贵棉袄,夏天穿大衫,是最适于身体的。遇有外侮的时候,就要牺牲救国。有外侮时不能牺牲救国,就同那冬天穿大衫,夏天穿棉袄一样,一定是要受害的。我可以告诉你们:这外侮临头的时候,要是不知道应该牺牲救国,是胡涂人,应教训。知道应该而不肯牺牲救国,是奸巧人,应强制。要反对牺牲救国,就是汉奸,是犯罪的,应打倒。”
“牺牲救国同盟会”成立后,提出了“不分党派、不分男女、不分职业,只要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们,一齐动员起来,积极参加一切救亡运动”等八条纲领。面对阎营内的怀疑和反对,阎锡山坚持“冬天穿皮袄,夏天穿汗衫,需要什么就来什么。现在是需要牺牲救国的时候了。”说明他“联共抗日”的无奈,他的顺应形势,正是他老奸巨猾,在夹缝中求生存的中庸之道的表现。
对今日救亡主张的明定是非
阎主任八日在绥省两署扩大纪念周讲话:
“中国今日,对救亡上主张之大争论,不外三点:第一、是准备抗战;第二、是收复失地;第三、是守土抗战。我们先把这三个名词,确定意义,明定是非,当然就没有争论了。
什么叫准备抗战?即准备的力量足以抗敌时再抗战的意思。这是倒因为果了。抗战是为守土,不应因准备而不抗战,即不应因准备而不守土。
什么叫收复失地?即不管力量能否胜敌,即行发动收复失地的战争。这是灭因求果了。战胜才能收复失地,准备才能战胜;欲收复失地,应该加紧的准备。
什么叫守土抗战?以反侵略反畏缩的意义,站在整个国家责任的立场上,纯论是非,不顾成败的抗敌行为。就是非上说是非,这是因果相称的办法。
我们分明的说,准备抗战,是已过的是非,转变成今天的利害,已过不准备,是已过的错误;今日再要为准备而不抗战,还要丢土地,更是今日受害。收复失地,是已过的是非,变成今天的利害。已过的不守土,是已过的错误;现在能收复,才是现在的成功。为求今日之成功,变成更大之失败,乃是非与利害之两立场尽失。守土抗战,是现在的是非,也就是现在的利害。现在不守土,就责任上说是错误;就失了土地上说是受害。既是现在的是非,不问成败,必须抗战;又是现在的利害,要努力抗战,期其成功。我们不能因□护已过的错误,憧憬将来的成功,而脱卸了现在的责任。抹煞了现在的是非。
不准备,是已过的错误;不守土,也是已过的错误。今日准备,是今日的对;今日的守土,也是今日的对。不应该因准备而不守土,也不应该憧憬守土而不准备。所以守土抗战,加紧准备,是今日的是非问题,与将来的利害问题,合而为一。
应当如何加紧准备?积极地武装民众,尽量的加大预算;拿上我们的人力物力,挽救我们的危亡,复兴我们的民族。
如何的守土抗战?唤醒民众,组织民众,训练民众,武装民众,成为全国总动员的抗战。最忌一隅的守土抗战,使我们的力量被敌人各个击破,土地供人蚕食;成了人心是瓦解的,政权是失效的,使强者内怨,弱者外降。虽欲不亡,不可得矣!”
笔者认为,阎锡山发表这篇讲话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保住山西这一独立王国。他曾表示:“守土是军人的责任。”同时,命令晋绥军独立第七旅开赴绥远增援,并将其父所遗的87万巨款,以母亲的名义捐给绥远前线。他的举动,旨在激发民众的抗日热情和决心。当时许多高级干部纷纷捐款,太原的学校、商界,也都积极募捐,支援前线。全国各地都掀起了大规模的援绥运动。各界人士,海外侨胞,纷纷参加“以一日所得援绥”、“万件皮衣”等募捐活动,各地的慰问团、医疗队,源源不断开赴绥远。
另外,第1版左边黑线框内还刊登了一则政治口号:“一、抱着弱国的态度,守土抗战!二、踢破经常的范围,加紧自强!”1936年8月,侵华日军和蒙奸进犯绥远,使阎锡山看到亡国、亡省的危险就在眼前。阎锡山由此提出了“守土抗战”的口号,他认为“收复失地,固非当时之力所能胜,而守土抗战则为军人应尽之天职”,同意进行抵抗,但不要主动出击,以免激怒日军,将战火烧到山西。
《民训旬报》除了上述内容外,第1版背面的第2版刊登:全体动员当兵帑钱——赵主席(赵戴文,时任山西省政府主席)告民众的话”和一到五日的升旗讲话。3版刊登国内外大事纪要:如日本新内阁成立,全省妇女少年训练等。5版为省政常识:如改进村制的几点说明;关于合理负担的几种税捐的说明;应教学生感觉到自然科学的兴趣。6版为民众常识:人民对服工役应有的认识;各县禁烟禁毒人民协助委员会成立之初应注意的几点;民国兵、国民兵军官、责任同盟、牺牲救国同盟。7版为民训联席会议训令、主张公道团法令等。从大量“告民众的话”、“常识说明”等字眼,可见《民训旬报》旨在“训”,使民众了解、知道。同时,也为我们打开了了解民国年间太原,乃至整个山西的一个窗口,对于我们研究民国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法律、教育诸方面的情况与民国太原新闻史,均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文物价值。
《民训旬报》对于山西新军史的价值,在于以大量篇幅对“牺牲救国”、“守土抗战”等思想做了极其详细的报道,全部使用白话文,浅显易懂。除了上述引述的两篇外,在第3版右下,刊登了一篇“主张公道团准团员参加各县牺牲救国同盟会”的简讯,提到“主张公道团团员须知中,规定有团员不准参加任何团体,现在牺牲救国同盟会,正在各县组织救国先锋队及抗敌救亡先锋。公道团总团部以该会宗旨既纯系以抗敌救亡为目的遂呈准阎总团长特许团员自由参加去。”从中亦可以看出牺盟会发展壮大的一些情况。
第6版下左“民众常识”栏目中,又对“牺牲救国同盟”释义,旨在使民众了解“牺牲救国同盟,是愿意牺牲救国的人同盟起来,做有力的团结,达到抗敌救亡的目的。”还说这个同盟的成立,是当前形势下的对症良药。
“牺牲救国”是阎锡山“在三颗鸡蛋上跳舞”的产物,这则政治口号的提出,是以保住其晋绥地盘为宗旨的。红军东征后,主动回师陕北。无奈阎锡山请来的蒋介石10万大军却赖在山西不走,还暗中策动河东道独立,阎锡山感伤地说:“我不亡于共,也要亡于蒋了。”阎锡山在“拥蒋”“和日”“联共”三者间徘徊,最后选定了“联共抗日”这一条路。这时,隐蔽在阎锡山政府机关和各社会团体中的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杜任之等,在1936年下半年发出组织“抗日救国同盟会”的号召。后经阎锡山审定改为“牺牲救国同盟会”,并指定由梁化之召集杜任之、刘岱峰、宋劭文、戎子和、牛佩琮、张文昂、张隽轩、刘玉衡等人正式发起,在“九·一八”5周年纪念日那天正式宣布成立。阎锡山亲任会长,梁化之任总干事。牺盟会的成立,是阎锡山由反共转向联共,接受中共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标志。后又从北平请回了山西籍的共产党人薄一波,主持牺盟会的日常工作,“共策保晋大业”,开展全省范围内的抗日救亡运动。共产党人逐渐在各部门担任了重要职务,山西牺盟会实际就变成了披着阎锡山的合法外衣,在中共领导下的一个抗日群众组织。
阎锡山始终以“中的哲学”指导行动,故在“联共抗日”问题上,找到了一条自己的路。他当时实际上是主张抗日的,但他从不提“抗日”而是说“抗敌”,抗日的主张和政策,用阎锡山可以接受的提法和语言宣传出去,这样阎锡山才能接受,实际上,却是把我党的政治纲领化解为牺盟会的政治路线去执行。此报既然是“御用”,必然“抗敌救亡、守土抗战”一类词用得频率高些。
《民训旬报》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山西新军、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的成立提供了第一手背景资料,同时对于研究阎锡山“在三颗鸡蛋上跳舞”,运用“中的哲学”,“联共拥蒋抗日”的复杂心理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虽然它是由阎锡山手下的反共团体主张公道团主办的,但是作为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物,是对现有文献资料的有力补充,其史料价值、文物价值不容忽视。
(作者系山西牺盟会决死队纪念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