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琴
【摘要】纵观眼下小学生习作,多偏于套话空话,千篇一律的风格。这是我们习作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就应当引导学生真情表达,让他们的作文更丰富多彩。本文基于此,提出了在生活中观察体验说真话、选择素材诉真情、准确表达显真意,希望能够对小学生习作真情表达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生活习作真情表达
曾经在《读者》杂志上读到过一篇关于一个日本三年级孩子写小狗的文章,这个小孩给小狗起了个名字叫“扑满”,有一段描写是这样的:
“我要出门上学了。我弯下腰穿鞋,它坐在我的鞋子上望着我。我拎起它的一只耳朵,手一松,耳朵就挂下去了;我又拎起另一只,再放下,它也挂下去了。我知道,我要去上学,扑满舍不得我。”
相比之下,我们中国孩子通常会这样描写:
“我家养了一只小狗,全身都是黄色的,我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大黄。它长着黑黑的眼睛,一条尾巴摇来摇去,看到陌生人来就会‘汪汪地叫起来。”
说不出这段文字有什么不好的地方,细细思量,缺少的是一份童真,一份情意。其实即便是同一只狗,每天也是不一样的,只是我们的孩子缺少了一份生活中的发现,对身边的事物习惯了熟视无睹。所以,习作偏于固定的套式,难以写出新意。那么,怎样引导孩子们写作中表达真情呢?笔者在实践中做了以下尝试。
一是在熟知的生活中观察体验,说真话。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有一篇习作,要求向爸爸妈妈说句“我爱你”,根据爸爸妈妈的反应,将过程写下来。批阅中读到这样的两段文字:
——妈妈看到纸条上的“我爱你”三个字,顿时泪水溢满眼眶,带着哭腔说:“孩子,你长大了。”我也扑到妈妈的怀里,哭了。
——我鼓起勇气走到妈妈面前,小声地说:“妈妈,我爱你。”妈妈听了先是一愣,接着我看到泪水从她脸上滑落,我去情不自禁地抱住了妈妈。
这两个孩子误以为要写父母的感动就一定要和眼泪挂上钩。但是过度的夸张反而不真实。在指导修改时,我结合《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引导他们发现作者是怎么写祖孙情的。全文没有“泪”,却字字有真情,这种情蕴含在姥姥的举手投足的细节里。我告诉孩子们,有时最朴实的才是最能打动人的。于是,孩子们修改了自己的习作:
——妈妈看到纸条上的“我爱你”三个字,轻声喊着我的名字,我走了过去,妈妈微笑着说:“儿子,妈妈更爱你。”我有点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妈妈又伸出手拍拍我的肩膀幽默地说:“我今天真幸福,想不到我儿子也学会煽情了。”听到这,我和妈妈都笑了。
——我鼓起勇气走到妈妈面前,小声地说:“妈妈,我爱你。”妈妈听了先是一愣,接着有点诧异地问:“孩子,咋了?怎么跟妈妈说这个?”“是我们老师布置的作业。”妈妈听了似乎有些失望,“哦”了一声。我见了情不自禁地上去抱住妈妈,说:“妈妈,虽然是老师布置的作业,但也是我的真心话,我真的很爱你。”妈妈给了我大大的回抱,喃喃自语:“姑娘没白养啊。”
读着孩子们修改后的习作,我深深感受到真实才是好文章的生命。只有鼓励孩子们在生活中细心发现,寻找不同,才会积累习作表达的素材,才能描绘出最生动的生活感悟。我们更有责任引导学生走入生活,体会生活,写出更真实更接近儿童世界的习作。
二是在纷繁生活里选择素材,诉真情。这是一个“写什么”的问题,有了生活,并不代表就能写出生活,还需要对生活素材进行选择,取其精华。
比如写“春游”,这类的作文是最难写的,在孩子们的眼里就是“吃游”。而这位特级教师的做法却能带给我们很多启示。学校组织去金山春游,她事先布置孩子们每人带一道菜并准备关于金山的故事。第二天到了金山,全班几十个孩子围坐一圈,菜盒放在前面。老师让每个孩子先介绍自己的菜,说得最好的一个先吃。一圈孩子说下来,时间也悄悄过去了不少。轮到这位老师说了,她故意卖关子:“老师的菜是一首诗。”当孩子七嘴八舌伸头探脑时,她打开第一道菜:两只蛋黄边卧着几根青菜,这位老师随口说道:“这是‘两个黄鹂鸣翠柳”;再打开一道菜,白菜梗配木耳,这是“一行白鹭上青天”;第三道菜是蛋白银鱼,名叫“窗含西岭千秋雪”;孩子们觉得新鲜又有趣。那第四道菜“门泊东吴万里船”是什么菜呢?随着孩子们的追问,老师跟一位同学借了一瓶矿泉水,倒进盆中,再撕开一份汤料倒入水中。“成了!这就是‘门泊东吴万里船。”看着老师表演式的介绍,孩子们佩服不已。
我们不得不佩服老师匠心独具的活动组织,孩子们在游玩中长了见识、添了乐趣,更有了习作表达的素材。再他们写下“春游”经历,可写的就多了。可见,学生准确选择素材进行表达离不开老师的帮助。
三是在多彩的生活中准确表达,显真意。这是一个“怎么写”的问题。学生在确定素材后更重要的是怎么把自己的内心感受表达出来,这就涉及了习作的表达方法。
一个孩子描述了一个《南瓜灯》的制作过程,在挖空南瓜灯时,孩子写到了“小心翼翼”“安慰南瓜灯不疼”。一个无生命的物体,在孩子眼里是有情的。末了,这样结尾:“南瓜灯,将点亮盲人的心,照亮黑夜里远方的路……”一句话,打动了老师的心,一个简简单单的小制作,变得情意十足。这是把自己的感受与事物融为一体的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