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改善急救护理质量中的综合效果分析

2016-03-17 22:22田珂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6期
关键词:急救护理效果分析护理质量

田珂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改善急救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40例急救患者, 应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 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急救护理模式, 观察组患者接受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 对两组患者急救护理质量作研究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急救有效率为90.00%, 高于对照组的65.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5.00%, 高于对照组的55.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急救患者实施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 可有效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提高急救效果, 减少护患纠纷, 提高护理满意率, 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急救护理;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护理质量;效果分析

急救护理是临床护理重要组成部分, 其内容包括各类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疾病急性发作、危重患者抢救与护理等, 具有工作范围跨度大、涉及学科广、实践性强、任务重等特点[1], 给急救护理人员提出了较大的挑战。急救护理质量与医务人员专业护理技能密切相关, 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加强急救护理管理, 提高医护人员综合素质, 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达到改善预后、提升急救护理质量的目的。本院针对40例急救患者作分析, 探讨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组40例急救患者均为本院2013年1月~ 2014年12月所收治, 男23例, 女17例, 年龄23~77岁, 平均年龄(48.93±9.36)岁;其中呼吸困难者12例, 多脏器损伤者14例, 失血性休克者14例;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18~26分, 平均评分(22.31±1.09)分。通过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 各2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急救护理模式, 入院后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常规开放静脉通道,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 采用药物或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 结合本院实际情况, 组建一体化急救实施小组, 选择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作为小组组长, 并加强小组成员培训工作, 设计急救接诊护理记录表, 包括日期、患者姓名、电话、地址、呼救时间、护理人员到岗时间及转运途中相关情况等, 具体急救护理内容包括[2, 3]:①值班护士接到急救电话, 快速准确填写护理记录表, 并通知接诊护士到岗, 医护人员达到现场后进行简单处理, 包括建立静脉通道给药, 维持酸碱、水、电解质平衡, 确保患者呼吸顺畅。若患者出现缺氧情况, 及时进行吸氧处理, 简单清理和包扎伤口, 快速送往医院救治。②在转运途中, 科学合理地评估患者身体状况, 制定合理的抢救方案, 详细记录血压、脉搏、体温、心率等体制, 预见性判断各类应急情况的出现。另外通知医院准备好手术室、病床、药物及相关仪器设备等, 做好一切急救准备。医院针对急救患者需开设绿色通道, 争取救治时间, 尽可能减少患者等待时间, 确保从接诊开始到手术室抢救整个过程的一体化和无缝隙。③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需延续到抢救结束后, 多数患者经历了生死的转折, 易产生一定的心理障碍, 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 讲解疾病知识, 耐心解答疑问, 缓解其不良情绪, 使其积极乐观地接受治疗。

1. 3 疗效判定标准 参考急救效果评估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 患者脱离生命危险, 身体功能恢复正常;好转: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 身体各项指标趋于正常;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 或病情加重, 或死亡, 急救有效率=(痊愈+好转)/总例数×100%。采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调查问卷对患者和家属护理满意情况进行评估, 总分100分, >90分为非常满意, 70~90分为基本满意, <70分为不满意, 护理满意率=(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急救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急救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相比于对照组明显提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急救护理是临床常用的综合性护理学科, 急性创伤患者、慢性病急性发作、急性病患者、急性中毒患者等均为其护理对象。急救护理往往时间紧迫, 患者病情危重, 护理人员承担着较大的任务量, 这就对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考验。以往常规急救护理模式存在诸多不足, 如各科室、程序衔接不紧密, 浪费抢救时间, 各个环节不完善等, 易引起护患纠纷, 降低医院整体护理质量。

随着临床医学模式的转变, 临床护理强调以人为本, 时刻为患者着想, 尽可能缩短救治时间, 为其提供一体化、规范化、系统化的护理服务, 进而提高护理质量。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 其包括信息网络告知、院前现场急救、院内抢救、专科治疗及护理等内容, 全面强化护理人员所掌握的急救知识和实践, 提高护理人员的急救意识, 缩短发病至抢救时间, 进而降低死亡率。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的实施, 需要多部门配合, 值班护士接到急救电话后, 需快速填写患者基本信息, 通知接诊护士到岗, 做好现场急救工作, 并联系医院各科室做好抢救准备工作 , 同时加强抢救后心理护理, 进而实现最佳的护理效果。

本组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急救有效率高达90.00%, 较对照组的65.00%明显提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达95.00%, 较对照组的55.00%明显增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的实施, 可提高急救效果, 提升护理满意率, 达到从接诊至抢救过程一体化的目的。

综上所述, 针对急救患者实施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 可明显缩短发病至抢救时间, 提升急救效果, 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徐香碧.整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急救护理质量和满意度中的应用.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4, 21(6):165-166.

[2] 王爱丽, 张贺真, 赵正平, 等.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改善急救护理质量中的综合效果观察.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 8(11): 1-3.

[3] 邹慧, 廖明洁.探讨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改善急救护理质量中的综合效果.中外健康文摘, 2013, 21(49):270.

[收稿日期:2015-10-12]

猜你喜欢
急救护理效果分析护理质量
研究四肢骨干开放性骨折患者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
前列腺增生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意义探析
2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循证护理效果研究
急救护理路径在抢救院前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效果
小儿热性惊厥的急救与护理
案例教学法在Photoshop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急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