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巍
【摘要】 目的 总结性探讨分析2种不同利福布丁给药方案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耐多药结核病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60例。对照组的治疗方法为3BPaVEThAk /6BPaVETh/9BpaVE[继续期治疗月数(9), 巩固期治疗月数(6), 强化期治疗月数(3), 利福布丁(B), 帕司烟阱(Pa), 左氧氟沙星(V), 乙胺丁醇(E), 丙硫异烟胺(Th), 丁胺卡那霉素(Ak)];观察组的治疗方法为3B3PaVEThAk/6B3PaVETh/9B3PaVE。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但是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痰菌阴转情况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福布丁不同的给药方案不会对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疗效产生差异,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利福布丁;耐多药结核病;给药方案
耐多药结核病指结核病患者所感染的结核分支杆菌至少对利福平和异烟脐两种杀菌性的抗结核药物同时耐药。耐多药结核病的传播风险性高, 治疗效果差、传染性强, 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心理负担[1]。本次临床研究主要探讨利福布丁的不同给药方式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主要通过持续给药和间隔给药两种方式, 目的是为临床工作提供可靠真实的数据, 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成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20例耐多药结核病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60例。观察组男28例, 女32例, 年龄17~63岁, 平均年龄(41.1±11.0)岁, 病程1~4年, 平均病程(2.1±0.5)年, 耐2药、耐3药、耐3药以上的患者分别为25、25、10例。对照组男27例, 女33例, 年龄17~65岁, 平均年龄(41.1±11.2)岁, 病程1~4年, 平均病程(2.2±0.6)年, 耐2药、耐3药、耐3药以上的患者分别为23、27、1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的治疗方法为3BPaVEThAk/6BPa VETh/ 9BpaV;观察组的治疗方法为3B3PaVEThAk/ 6B3Pa VETh/ 9B3PaVE, B(0.3 g, 每2天1次), Pa(0.3 g, 3次/d), V(0.2 g, 2次/d), E(0.75 g, 1次/d), Th(0.2 g, 3次/d), B3(0.3 g, 1次/d), 以上药物均口服;Ak(丁胺卡那霉素, 0.4 g, 1次/d), Ak的用药方式为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2]。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及痰菌阴转情况。
1. 4 判定标准 参照2005年中华医学会公布的临床诊疗指南中医治疗效的标准[3]:痰细菌学:连续2个月痰菌培养阴转而且没有复阳。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前,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分别为(16.94±1.71)、(17.03±1.90)分, 治疗后,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症状积分分别为(7.81± 2.83)、(8.10±3.24)分,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但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痰菌阴转情况比较 观察组治疗的3、6、9、12、18个月痰菌阴转的例数分别为31、34、45、54、59例, 对照组分别为30、36、43、53、58例, 两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结核病是一种慢性疾病, 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 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4]。现代社会中由于不规范用药等因素, 使耐药结核病成为结核病防控工作的难点, 特别是耐多药结核病。因为耐多药结核病病死率高、治愈率低、治疗费用高、治疗困难大、多伴有空洞形成、病灶范围广、病程长, 严重威胁健康人群, 此外, 还是重要的传染源, 使更多的原发耐药结核病菌株传播[5, 6]。所以, 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关键是合理选择药物, 制定低毒、高效、合理的化疗方案。
耐多药肺结核病化疗效果并不好, 痰菌阴转率低而且费用高。利福布丁作为一种新型的抗结核药物, 其抗菌谱广, 已经成为抗结核病的一线药物。本次临床研究主要探讨利福布丁的不同给药方式对耐多药治疗效果的差异, 结合本次临床研究的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分别为(16.94±1.71)、(17.03±1.90)分, 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症状积分分别为(7.81±2.83)、(8.10±3.24)分,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但是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痰菌阴转情况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两种不同给药方案的治疗效果无异。此外, 相关研究结果显示, 利福布丁的两种给药方式的治疗总有效率是相近的, 而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几乎相同。
综上所述, 利福布丁作为一种新的抗结核药物, 对耐多药结核病的治疗效果良好, 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利福布丁隔日给药方法与每日给药方法对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治疗效果并没有不同, 临床工作中可以采取隔天给药, 不仅可以降低副作用, 还可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朱庆斌.利福布丁联合莫西沙星方案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疗效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13):509-510.
[2] 王撷秀. 耐多药结核病的预防.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1, 29(8):511-513.
[3] 张立兴, 屠德华. 加强预防和合理治疗耐多药结核病. 中国防痨杂志, 2003, 25(1):2-3.
[4] 刘朋冲, 李志惠, 张红漫, 等.利福布汀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疗效观察.医学动物防制, 2012, 28(7):711-713.
[5] 冯连顺, 吕凯, 刘明亮.结核病的潜在治疗策略.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2010, 31(3):123-125 .
[6] 高晓凤, 李健, 李幼平.利福布丁较利福喷丁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系统评价.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09, 24(3):220-221.
[收稿日期:2015-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