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两种不同手术体位的摆放对人工单髁膝关节置换术的影响

2016-03-17 09:26辛兵姚琦赵鹏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6期

辛兵 姚琦 赵鹏

【摘要】 目的 研究两种不同手术体位的摆放对人工单髁关节置换术的影响。方法 48例接受人工单髁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 按术中摆放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各2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平卧位, 实验组采用下肢悬空位, 对比两组术中各指标。结果 实验组患者内侧易于展开, 医师疲劳度低, 且假体重复测量率低。结论 下肢悬空位较有利于人工单髁膝关节置换术的进行,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不同手术体位;摆放;人工单髁膝关节置换

单髁置换术(UKA)是一种治疗内侧或外侧胫股关节单间室病变的手术方法, 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 具有可保留膝关节正常运动和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保留骨量多、住院时间短、术后关节活动度大、并发症少及费用低等优点[1]。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如今在临床人工单髁膝关节置换术中, 相关手术水平已逐步取得了较为长足的进步。本文选取本院2012年11月~2015年4月收治的48例接受人工单髁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别采用传统平卧体位与单下肢悬空体位进行手术治疗, 经临床实践证明, 采用单下肢悬空体位更加有利于手术过程的实施,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本院2012年11月~2015年4月收治的48例接受人工单髁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作为本次临床实验的研究资料。其中, 男11例, 女37例;患者年龄58~77岁, 平均年龄(64.5±2.0)岁。左膝病变患者21例, 右膝病变患者27例。根据患者入院时的相关诊断与调查, 所有患者均未从事高强度体力劳作, 且体重均≤90 kg, 在相关病理检测中也未发现患者有骨质疏松、感染性关节炎以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症状, 所有患者的各指标均符合临床人工单髁膝关节置换术的入选标准。根据手术期间患者体位摆放的不同, 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24例。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在手术开始时, 由医护人员指导各患者采取传统的平卧体位。两组患者的手术过程与传统手术方式均相同。

1. 2. 2 实验组 在手术开始时, 由专业医护人员指导各患者采取单下肢悬空体位。其具体流程为:在手术开始前, 医护人员应准备好患者在采取单下肢悬空体位时所需要的辅助物品:小型软海绵垫1~2个, 下肢托架1个, 约束带2条, 搁手架1个。在进行单下肢悬空操作时, 患者上半身取平卧体位, 静脉置于手术对侧肢体, 手臂外展固定于托架上, 注意外展≤90°, 避免损伤臂丛神经。手术侧上肢放在胸前, 置功能位妥善固定, 避免固定脱落损伤神经、妨碍手术操作、污染手术切口。止血带要扎在患者大腿根部。患者身体靠向手术侧床沿, 下拉患者至臀部超出床沿1~2指。下肢托架置于止血带下方, 托架与肢体之间加海绵垫以保护血管神经。撤下手术侧床尾床板, 另一肢体平放在手术床上, 用扎脚带固定。手术侧下肢外展≤45°[2]。上述操作完成后, 把手术床升起到适合手术医生进行手术操作的高度即可。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在手术过程中, 由专业医护人员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双膝之间的内侧间隙能否有效展开, 同时观测患者的膝关节可活动度情况(活动度在0~135°之间即可满足手术要求)。在手术医师的操作过程中, 由专业医护人员统计医师的操作方便程度、测量假体时的重复次数(重复率=重复次数/操作总次数)、医师疲劳度以及操作安全性。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双膝内侧间隙展开情况与膝关节活动度对比 两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均符合手术操作要求;但在双膝内侧间隙展开方面, 对照组患者出现不能顺利展开的情况, 不利于手术过程的顺利实施, 而实验组患者由于采取了下肢悬空体位, 双膝间隙可以顺利展开, 有利于手术操作的实施。见表1。

2. 2 手术过程中医师操作方便度、重复测量假体次数、疲劳度以及安全性对比 对照组患者所采取的传统平卧体位, 较不利于手术医师从外侧进行手术操作, 而实验组患者所采取的下肢悬空体位, 有利手术医师从内侧进行操作。在测量假体的重复率上, 实验组的重复率(12%)明显低于对照组(35%)。在医师操作疲劳度方面, 实验组的医师疲劳度较低。两组患者的手术操作均安全可靠, 也均不易引起并发症。见表2。

3 小结

膝关节是下肢重要的负重关节, 也是人体最大、解剖复杂、对运动功能要求很高的关节。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指用生物相容性与机械性能良好的金属材料制成的一种类似人体骨关节的假体。手术方法用人工关节置换被疾病或损伤所破坏的关节面, 其目的是切除病灶、清除疼痛、恢复关节的活动与原有的功能[3]。

综上所述, 在进行人工单髁关节置换术时给予患者采取下肢悬空体位, 在能够保证传统体位所具有的原本优势的同时, 也可以更加利于手术操作、减少假体重复测量率以及降低医师的疲劳度。在保证下肢悬空位患者的支撑器械安全稳定的前提下, 本体位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曹臣, 郑稼.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研究进展.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1, 25(4):316-318.

[2] 李岚.单下肢悬空体位在单髁膝关节置换手术中与传统平卧位的对比研究.护士进修杂志, 2015, 30(9):845-846.

[3] 王世和.人工膝关节置换技术发展与临床应用及评价.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0, 14(35):6587-6590.

[收稿日期:2015-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