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神经症状的不稳定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手术效果分析

2016-03-17 04:00赵太行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6期

赵太行

【摘要】 目的 分析无神经症状的不稳定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手术效果。方法 110例无神经症状的不稳定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 随机分成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实施前路减压手术治疗, 对照组实施后路减压手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后, 后凸角度都有明显变化。末次随访治疗组后凸角度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围术期参数对比得出, 对照组手术时间及流血量均优于治疗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对切口引流管留置时间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且两组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未出现并发症现象。结论 治疗无神经症状的不稳定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 两种手术方法都有较好疗效, 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 采取合适的手术方法, 来提升手术成功率。

【关键词】 无神经症状;不稳定;胸腰段爆裂性骨折

随着社会的发展, 建筑业和交通运输的发展脚步也不断向前, 胸腰段脊柱的伤害越来越多, 其中爆裂骨折最为多发[1]。在医学研究中, 对有神经压迫症状的不稳定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手术方法得到认同, 但对无神经症状的患者, 在研究和治疗方面仍存在较多的分歧。本院选取2012年4月~ 2014年4月收治的无神经症状的不稳定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110例, 根据不同症状采用不同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效果较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无神经症状的不稳定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110例, 随机分成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中男32例, 女28例, 年龄20~65岁, 平均年龄(36.0±10.5)岁;治疗组中男28例, 女22例, 年龄22~64岁, 平均年龄(34.0±10.4)岁。入选标准:骨折椎体第12胸椎、第11胸椎骨折, 第11腰椎和第3腰椎骨折, 排除患有神经性损害症状的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椎体位置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1. 2. 1 治疗组 治疗组采用前路减压手术治疗。 实施前路植骨, 再集合内部的固定融合术。前路内固定植入物应慎重选择, 选择标准:侧面低结构须光滑、简单, 置入过程应方便简洁, 钉板和钉棒稳固牢靠。①底结构侧面光滑可避免血管以及相邻脏器发生侵蚀和摩擦;②简单的结构可以更方便的置入, 节省时间、减少出血量、降低手术带来的风险;③钉板和钉棒结构稳固, 可以避免植入骨中的螺钉脱落, 大大降低手术失败率。因此, 具有较为光滑的低结构侧面、各组织之间相容性较好、不影响检查和CT诊断、结构简单方便置入、安全可靠可调节、钢板以螺钉可以锁定骨组织界面, 可对植骨融合器实施加压, 这些条件为最理想的选择, 可以提高植骨融合率, 进而提升手术成功率。

1. 2. 2 对照组 对照组采取后路减压手术治疗。对患者采取段阶段锥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 螺钉为6.0 mm, 手术链接棒同为6.0 mm。如果手术前对患者进行CT诊断和检查, 确定无韧带损伤, 可以使用器械结合韧带张力来移动骨片, 如果韧带有断裂现象, 则应通过对外侧位置进行探查, 同时实施减压, 采用敲击骨片的方法使其复位。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异体骨进行融合。

1. 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手术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通过对患者的随访得出数据, 平均随访22个月。最后对患者的后凸角度进行检查和判定。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后, 后凸角度都有明显变化。对照组手术后患者的后凸角度比手术前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但末次随访与手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手术后及末次随访时, 患者的后凸角度均明显低于手术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末次随访后凸角度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从围术期参数;对照组手术时间为2.0 h, 流血量为195 ml, 而治疗组手术时间为3.2 h, 流血量为350 ml, 对照组手术时间及流血量均优于治疗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对切口引流管留置时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且两组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未出现并发症。

3 讨论

胸腰椎爆裂骨折是最为常见的骨折之一, 发生的病理较为复杂, 较容易导致脊髓损伤和脊柱移位, 严重则出现残障病症[2, 3], 因此寻求胸腰椎爆裂骨折更好的治疗方法成了医学界研究的重要热点。目前治疗此病症最重要的方法是手术治疗, 研究中发现在对胸腰椎爆裂骨折进行后路减压手术的实施过程中, 流血量和手术时间都明显低于前路减压手术, 治疗效果更佳;但对于植骨而言, 前路减压手术则优于后路减压手术的治疗。前路、后路减压手术采用的内固定都是在损伤椎体相邻处进行的螺钉置入, 再进行固定、减压, 最终达到植骨融合的目的。但患者手术时机、发生骨折的类型以及手术器械的不同, 一定程度上影响手术的成功率。有时器械矫正过度, 骨折复位前出现松质骨现象, 就影响术后固定的稳定性, 会出现并发症的可能[4]。所以手术前应保证器械的正常化, 手术时机的最佳化, 病情诊断的具体化。

研究发现, 对于植骨而言, 治疗组可以减少患者角度的丢失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围术期参数来看, 对照组手术在手术时间和流血量方面都明显优于治疗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术后切口引流管留置时间比较, 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治疗无神经症状的不稳定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 前路减压手术和后路减压手术都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在治疗中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 采取应对措施, 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郭晓辉, 刘兰泽, 逯强, 等.后路三柱重建技术在严重胸腰段爆裂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3, 23(11): 1035-1037.

[2] 黄明光, 殷海东, 赵洪斌, 等.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探讨.实用医学杂志, 2013, 29(8):1325-1327.

[3] 张林林, 杨惠林, 姜为民.短节段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1, 21(2):161-163.

[4] 赵继荣, 朱换平, 张绍文.自制C形椎管内骨折复位器在胸腰段爆裂骨折后路手术中的应用.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2, 22 (12):1077-1083.

[收稿日期:2015-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