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2016-03-17 13:36武丹
关键词:分支思维导图

武丹

【摘要】本文讲述了思维导图的基本定义及其一些特征,以及在生物教学中简单的“思维导图”的绘画,并阐述了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和复习过程中的运用,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思维导图”,有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它有对于整个中学生物知识结构的清晰理解、记忆、运用具有积极作用,也是目前国内外研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研究切入点。

【关键词】分支 思维导图 知识构建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024-02

引言

思维导图(Mind mapping),又叫心智图,是20世纪60年代由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托尼·巴赞提出,它主要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而在教学中我们利用思维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等方面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善,这种教学方法主要依靠的是脑科学。思维导图也就是要求学生进行放射性思维,这属于人类大脑的一种自然思考方式,思维导图就是在这个基础上提出的,它实际上是一种将发散性思维具体化、可视化的思维方法,或者可以称作思维工具。根据发散性思维的特征,思维导图将学生的注意力的焦点更加清晰地集中到中央图形上,使主题的主干部分从中心向四周发射在思维向四周发射的过程中,每一个分支(通常是一个关键性的图形或者是一个关键词)都会碰触到其他的图形或关键词或事情,然后,这些次生出来的相关内容又会进行角色转变,变成下一个将要发散的分支的中心,之后再进行不断的发散、分支、再发散、再分支,如此循环,不断进行,使学生的思维由一种对象涉及到无限的对象。因此,思维导图实际上是一种树形的结构,具有发散性[1-3]。从定义的特点来看,思维导图的具有以下特征涵盖:第一,中央图形完整地展示了需要集中注意的中心点 ;第二,主体的主干由中心放射向四周枝干部分的内容为关键信息,它可以是联想线上的一个中心词或图形,而较为次要的信息往往也要展现在低层次的分支上;第三,各个分支汇集起来构成了一个个相互连接的结构图,其表现形式 ,多为树冠模式[4-6]。思维导图是研究学生学习和思维转变的一中有效方式,也可根据思维导图对学生的学习和未来发展潜质做一个初步评估。

1.简易“思维导图”的绘画

思维导图有手工绘制和软件绘制两种方法,因学校资源、教师资源等各方面条件限制,通常情况下不使用软件绘制,而手工绘制思维导图条件限制少,其绘制简单、形象生动、灵活,所以,在生物教学中一般都是应用手工绘制简易的“思维导图”。首先是老师有意识地适时使用思维导图,然后慢慢地教会学生自己绘制思维导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让学生学会自己动手绘制思维导图,能让学生快速运用为知识的整理、记忆等,以便于他们对于所学知识的整理、巩固,让知识结构思路更加清晰,看上去一目了然,利于后面的复习。例如在学生学完“细胞的基本结构”这一章节之后,让学生自己绘制自己的思维导图。让学生在纸的中心上画出一个大圆,里面标明细胞的结构,并围绕这一中心展开,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器,并围绕这三大分支以树状图的形式展开,并在一旁标出其功能。简单框架如下图:

上图中的细胞的结构“思维导图”图并没有画完,它只是一个大体框架,箭头表示可以围绕各分支展开后面的知识。因为思维导图是因人而异的,所以每个同学得根据自己的特点再根据上面的每个分支进行展开。比如细胞核包括哪些成分,他们之间各自有什么功能;细胞膜的成分、功能;细胞器有哪些,及其各自的功能等着这些逐一的围绕展开。总的来说,要体现自己一个思维的过程。为了好区分和记忆,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出类似于书上的细胞膜、细胞器、细胞核等的形状及其每一条展开的内容。

2.思维导图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2.1 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的复习课中的运用

在高中生物中,很多许多学生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在对于生物的复习时总是把它当成文科来学习,对于生物理解性记忆的部分采取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方式,而往往这样的结果总是导致知识记忆混淆,使知识混淆,产生错误知识。利用思维导图能使学生对学科框架及知识结构有主观的认识,根据其围绕各个中心展开的知识去理解性、规律性的记忆,这样的复习将事半功倍。老师将其知识构建,以主线的方式给学生进行复习,板书呈现知识要点,课后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出属于自己的知识点的思维导图,以便于自己的复习。例如:高中生物必修2的复习就可以把它划分为以“基因”为关键词的三条主线(包括:a.遗传的分子基础。b.“基因分离定律”的辨析。c.生物的进化和突变)来复习。而在这些主线中,我们还可以按时间逻辑,以科学发展使作为一条时间线索来对知识进行整理、分析复习,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例如:孟德尔发现分离定律、组合定律:在生物体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约翰逊在孟德尔的基础上把“遗传因子”称为“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叫“等位基因”,控制不同性状的叫“非等位基因”。萨顿依据在减数分裂中发现基因与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因此,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摩尔根通过果蝇的实验验证假说“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2 思维导图在生物课堂教学环节的应用

导图可用在新课的导入和课的小结这两部分。例如,在选取新课导入的案例时,我们用了“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这一小节,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列举来开启课程。在上课时首先向同学们提出问题:生活中的糖类有哪些? 然后,将学生的答案写在一个中心主干的四周,然后再问这些糖类存在的地方,再将答案分层分级写下去,最后连接起来。这样,简洁的思维导图就出现了,且这个图的构建有学生的思考的过程,有一种思维的体现,这更有利于学生的记忆,提高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的小结中,思维导图更显得尤为重要。一节课上完后,学生的知识是分散破碎的,缺乏系统性,对于知识之间的相互的关系也不是很明确。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堂小结,按级别层次分开,并进行知识梳理总结,形成知识结构大树,更有助于学生的吸收和掌握[7-9]。

3.结论与讨论

所以,在生物这一学科上,我们尽量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思维导图”,有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它有利于我们对于整个中学生物知识结构的清晰理解、记忆、运用。但是注意一点,很多同学容易把思维导图和概念图混淆,两者之间是有本质区别的。概念图的图表结构包括概念、命题、交叉连线和层级结构,概念与概念之间通过连接线和连接线上的连接词而形成意义关系,连接词连接两个重要概念并构成命题,就是将概念之间的关系非线性化,构成一个空间网络结构图,是其与其他知识表征工具最大的不同。而思维导图(mind map)则是一种记笔记的方法,源于脑神经的学习互动模式,是一种将发散性思考可视化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呈现的是一个思维过程,学习者能够借助思维导图提高自己的发散思维能力,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理清思维的脉络,并可供自己或他人回顾整个思维过程[10],构建思维导图,不拘泥于形式,有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的体现,有知识内容,就可构建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

参考文献:

[1]沈露.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J].理科考试研究.综合版,2014(05):90.

[2]陆蔚华.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思维[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3(12):77.

[3]印宝军.刍议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复习中的运用[J].科教创新.2014:258.

[4]曹亚楠.概念图与思维导图的辨析[J].俪人教师,2014(19):245.

[5]候莹.高中生物复习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8):53.

[6]杜青.高中生物教学思维导图的应用维[J].江西教育:教海泛舟中学教学,2014(z6):71.

[7]陈小清,黄志坚.利用思维导图有效加强生物课堂教学[J].教学与管理,2014(10):67-69.

[8]邵伟.思维导图助学初中生物[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5):63-64.

[9]骆玉.应用思维导图,轻松学习生物[J].新课程(上).2013(11):112-113.

[10]鲜瑜.用思维导图构建专题复习模式—以“神经调节”复习课为例[J].生物学通报,2014(1):43-47.

猜你喜欢
分支思维导图
巧分支与枝
一类拟齐次多项式中心的极限环分支
一类三次Hamilton系统的极限环分支
一类对称五次系统的极限环分支
论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生成分支q-矩阵的零流出性
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