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结合贵州大力发展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产业这一背景,按照“以服务地方经济为核心,强化专业基础知识教学、侧重技术技能培养”这一思路,提出了构建“三平台、一方向”的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并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为例,对“三平台、一方向”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和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电子信息 课程体系 改革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5ZC151)。
【中图分类号】TN0-4;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080-02
当前,贵州正大力发展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产业,作为电子信息类高职院校或开设有电子信息类专业的职业院校,如何结合贵州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提升职业院校在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既是贵州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的责任,也是其发展的新机遇、新挑战。在此背景下,本文就贵州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提出一些观点和看法。
一、改革的基本思路
在贵州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背景下,可以按照“以服务地方经济为核心,强化专业基础知识教学、侧重技术技能培养”这一思路来构建电子信息类专业的课程体系。
贵州经济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有一定的基础,适龄工作人员本省就业的数量逐年增加。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职业院校,必须以服务贵州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为核心,以服务贵州传统的三大工业基地为基点,来构建电子信息类课程体系。
与其他产业相比较,电子信息产业的主要特点是技术更新的周期较短,其中,通信行业尤为突出。往往是某一新技术刚刚应用于实际的生产生活,且尚未普及,又有较之更为先进的技术投入社会。这使得我们培养的人才尚未步入社会,在技术技能方面就已经“过时”。同时,电子信息类的教学设备价格较贵,更新快,也使各院校不堪重负。一味的“跟”新技术,换新的教学设备,是被动的做法。因此,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必须以专业或行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主,侧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具备进入电子信息行业的基本条件,以不变应万变。对于行业中的新技术、新技能,则按类或按方向进行教学,以知识的广度为主,深度为辅,以利于学生对行业产业动态或发展方向的把握。
二、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鉴于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速的特点,高职电子信息大类专业的课程体系可以按照“三平台、一方向”的模式来构建。按照教育部2015年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将电子信息大类(61)专业划分电子信息类(6101)、计算机类(6102)和通信类(6103)三类专业,可分别对三类专业按照“基本素质平台、专业基础平台、专业平台”来构建课程体系,使同一类的专业具有基本相同的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再给同类专业中的每一个专业,确定一个具体的专业方向,且专业方向必须根据社会需求和技术的发展及时调整。
1.基本素质平台
基本素质是指学生步入社会后,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通常以人文素质为主,辅以基本技能。职业教育不能只抓技术技能,更不能压缩人文素质课程的教学时间。目前的现状是,相当一部分职业院校,由于学生在校接受教育的时间不足,将基本素质课程的教学课时削减,要么直接由学生自学。这是不可取的。我们不仅要将基本素质课程开足、开好,还要利用学生会、团总支、学生社团等开展素质教育,更应当结合当前的实际,在学校培养、强化学生的“创业、创新”意识和精神。
鉴于基本素质要求在一定范围内具有统一性,该平台的课程体系,可以按学院的系部设置来统一构建,甚至是整个学院共用一个基础平台。当然,对于不同的学科方向,具体授课时侧重点必须予以调整,或通过开设人文素质选修课来予以区别。
2.专业基础平台
专业基础平台是为学习专业课奠定必要基础的课程,是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必修的前导课程。是与同类专业的基本原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相联系的课程。可分为专业理论基础课程和专业技术基础课程。为此,在构建专业基础平台时,同一专业类别的所有专业可共用一个专业基础平台。
作为高职院校,在构建专业基础课程体系时必须以打牢基础为重心,使学生具备电子信息行业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要重视局部分析、应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具备运用基础理论来发现和分析问题、将基础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的能力。而且,专业基础课接触的知识已接近本专业、行业知识的前沿,虽然其核心部分内容相对稳定,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速,学习者必须通过选修课或自学等方式,补充新兴技术,及时了解行业发展的新动态,跟上其发展的步伐。
3.专业平台
专业平台构建的是该专业类别从业时的专业知识,以技能培养为主,理论教学完全是为支撑技术技能培养,面向的是专业类别的大方向。专业课程的选择要相对稳定,以必须的课程为主,切忌随意“更新”。结合我省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方向,计算机类以大数据和计算机网络为中心,电子信息类以微电子和应用开发为主,而通信类则可以侧重于通信系统的设计、工程施工和运行维护。为服务贵州原有的三大电子工业基地,电子信息类需以电子产品的设计、生产和应用开发为切入点,开设相关的工艺、检测类和程序开发类课程。
4.专业方向
在构建好“三平台”的基础上,还需结合职业、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按年级给每个专业确定一个专业方向。专业方向面向的是具体的岗位或工种,各个专业的专业方向必须要有鲜明的特点,相关专业之间的专业方向要有明确的区别。专业方向要及时按照市场需求来调整,且需要一定的前瞻性,才能使毕业生符合社会需求,实现“零距离”就业。教研人员需要及时了解电子信息行业、产业的动态,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才能对专业方向进行定位。
此外,在构建课程体系时还需注意中高职课程衔接,高职与本科课程的衔接。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在贵州全省的职业院校中,中职生占有相当的比例,省教育厅为此建立了完善的“中职单报高职”、“推优”等制度,为中职生继续提高学历和技能提供了渠道。而且,随着需求的变化,高职生继续就读本科的意愿也越来越强烈。2015年,贵州省高职学生“专升本”比例约为15%。为构建完善的职业教育“立交桥”,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必须兼顾中职与高职的衔接,高职与本科的衔接,避免课程开设重复或断层。
三、课程体系改革参考方案
这里,以电子信息子类中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为例,具体分析其课程体系的构建。电子信息工程子类主要有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移动互联应用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等19个专业。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必须将19个专业进行梳理,结合地方需求来分类,确定具体开设的课程。
1.“三平台”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构建时,基本素质平台开设的课程主要包含:毛泽东思想和中特理论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体育、英语、应用文写作等。当然,计算机应用基础也是其必须开设的课程。对于专业基础平台,开设的课程包含电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C语言、电路CAD、现代通信技术等。专业平台课程则包含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及组网技术、综合布线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等。这些课程,可以很好地为学生构建电子信息的专业基础和技能。
此外,三个平台需分别开设一两门相应的选修课,巩固学生所学知识,让其按照自己的特点和需求实现个性化发展。结合各校的师资和硬件条件、地方经济发展情况,还需要为学生开设2门创业创新方面的课程,以培养学生创业创新意识。
2.专业方向
对于专业方向,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可以分为“电子产品应用开发”和“电子工艺”两个方向。对于电子产品应用开发方向,需要开设嵌入式技术与开发、Android程序设计与开发两门课程,结合前面开设的C语言和单片机,可以确定学生往电子产品底层和终端应用程序开发的方向。对于电子工艺方向,需要开设电子产品装接工艺、电子电路故障诊断及维修技术、电子产品检验技术等课程,确定学生今后从事电路设计、生产、检测、维修的发展方向。
四、结束语
贵州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有自己的行业特点和地域区别,可参照其他专业大类的改革思路,但不能照搬照套。必须以社会所需人才的综合素质为基本点,结合电子信息行业的发展特点和贵州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趋势,按对行业、职业所需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梳理,确定相应的课程,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教育教学的改革是永无止境的,我们将以课程体系改革为契合点,以饱满的热情,科学的态度,继续探索符合贵州实际的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贵州、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电子信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马长世,卜树坡.以就业为导向的电子信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J],职教通讯,2012(27).
[2]周南权等.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31).
[3]齐攀,徐超.高职电子信息专业“订单引领、交替顶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5(4).
作者简介:
范泽良(1976—),男,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通信与信息系统,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