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燕
大病小病,吊瓶搞定,在很多基层医疗机构这是惯常的现象。在很多农村医院,小诊所的医生,会习惯性地使用青霉素、四环素、头孢等抗生素类药。这类俗称“消炎药”的抗生素类药,已经成为很多家庭药箱里的常备药。
在基层医疗机构,很多人选择用药时,为追求“立竿见影”的疗效,能用高档的就不用低档的抗生素,能合用几种抗生素就不单用一种,能静脉滴注就不口服。
抗生素滥用是国际通病,但在我国,此类现象尤为严重,基层医疗机构更是重灾区。
国家食药监总局的一份调查显示:我国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比例超过46%,在全国使用量前15位的药品中,抗生素类占了10种。这个比例在农村地区更高。
有研究结果显示,在中国基层医疗机构,门诊处方中抗生素使用率达52.9%,其中有60.6%为滥用;住院病人的数据更惊人,77.5%使用抗生素,其中75.4%为滥用。
多年来,抗生素类药物长期在基层医疗机构滥用,很多老病号严重依赖抗生素类药,耐药性逐年增强,药越用越贵,最后无药可用。我国每年因抗生素滥用导致800亿元医疗费用增长,同时致使8万病人因不良反应死亡。
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今天不采取行动,明天就无药可用。滥用抗生素会使人类重返没有抗生素的时代。
合理使用抗生素类药,成为各界人士关注的重要问题。
针对此类抗生素滥用现象,《民生周刊》记者专访了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疾控中心主任王宇。
民生周刊:基层医疗机构滥用抗生素的情况非常普遍,很多人生病之后首选抗生素,这可能造成什么危害?
王宇:在很多基层医疗机构,抗生素类药物在常见病诊疗时常使用,更在病毒性疾病流行时大量使用,如甲型流感大流行、禽流感不断发生以及儿童手足口病流行时,都出现大量不当或滥用抗生素的问题。
抗生素滥用会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使现有抗生素治疗效能降低,原来能够很快治愈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变得难治甚至不治,不仅严重危害百姓健康,也威胁国家公共卫生安全。
世界卫生组织于2014年发布的《抗菌素耐药:全球监测报告》指出,由于抗生素滥用所造成的细菌变异,使许多抗生素对常见的感染治疗不再有效,已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重大威胁。
民生周刊:我国对抗生素类药物采取了哪些管理措施?
王宇: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抗生素滥用问题。从2004年起,政府连续发布通知,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加强对抗生素的管理。2011年出台了《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2015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了《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出“加强合理用药。运用处方负面清单管理、处方点评等形式控制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等。
民生周刊:抗生素类药物的管理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王宇:目前抗生素管理工作重点和改善主要是在二级以上的公立医院,基层医疗机构仍是抗生素滥用的重点场所,在农村村卫生室尤为严重。
民生周刊:针对基层医疗活动滥用抗生素,怎样进一步加强管理?
王宇:一是要大力加强政府有关部门监管力度,对抗生素类药物的生产、流通严格管理,购买抗生素类药物必须凭医生处方;二是要广泛开展基层医务人员技术培训,并对公众进行科普,宣传合理、安全使用抗生素知识等;另一方面也要借助科技手段,使得基层医务人员能基于科学依据合理使用抗生素。
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是使用抗生素的主要依据。但由于村医一级诊所临床检测条件非常有限,很少有常规化验设备,村医对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及鉴别往往只能凭临床经验和主观推测,没有临床化验结果指导对感染性疾病的病因作出诊断。因此,要想有效遏制基层抗生素滥用,除了卫生行政部门加强监管指导外,还需采用有效技术工具以提高村医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综合能力。
查一下外周血,向患者或儿童患者家长提供白细胞化验结果,说服他们不吊针,不吃抗生素类药也能治愈。
民生周刊:基层医疗机构的财力有限,显然不能支付高昂的检测费用,什么样的科技手段适合在基层医疗机构推广?
王宇:目前,生物医学科技发展迅速,有些智能手机软件都能做一些检测。国内外已有各种成熟的外周血白细胞快速检测技术产品,操作简便、成本可控,适宜村卫生室使用。在村卫生室开展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检测,对于提高村卫生室医疗服务能力,促进分级诊疗、减少抗生素滥用现象,降低医疗费用均有重要意义。“十三五”期间,基层医疗的工作重点是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医疗质量。积极采用先进、简便的生物医学技术和产品是实现这一目的重要保障。
民生周刊:那么,该如何在基层医疗机构推广这样的检测技术?
王宇:建议将村卫生室配备外周血白细胞快速检验设备作为标准配置,费用纳入新农合报销,以切实推动全国各级医疗机构科学、合理使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