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法庭在高职法律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与探索

2016-03-17 09:15刘冬
北方文学·中旬 2016年1期

刘冬

摘 要:高职法律专业模拟法庭教学是高职实训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对于培养高职学生的法律职业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为实现我校模拟法庭教学实训功能,该课题拟从加大对模拟法庭及相关教学设施的建设及投入,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对行政诉讼模拟法庭教学的各环节进行合理设计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求着力推进我系水政专业法律课程创新。

关键词:高职教育;模拟法庭;实训教学

一、开展模拟法庭教学改革的意义

水政水资源管理专业要求培养学生掌握行政法律制度所要求基本理论和技能。从就业反馈中看出,本专业毕业生普遍存在走上工作岗位界定案件性质模糊,处罚的手段和程序不规范,给行政执法部门带来败诉和行政赔偿等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突出实践教学应是法律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所以我们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我们在这几年间也进行了一系列的课程教学改革,但从我系水政专业目前教学情况看,存在实践教学薄弱,各种教学方法的采用具有随意性和缺乏连贯性的特点,实训课程更是简单化,经济化,没有专门的校内实习场所和校外实训基地等问题。模拟法庭教学模式和上述教学方法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是对传统法律课程教学法的成功突破,更形象地、真实地运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它给学生提供一个模拟的场所,让学生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去体验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以及依法行政的真正含义。只有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在实践中和模拟执法情景中锻炼,才能保证在实际执法中做到适用法律正确,程序合法,树立执法者的威信和形象。笔者多年以来从事水政专业《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和《水法学案例》的理论与实务教学工作,因此,希望从分析行政诉讼模拟法庭和水行政执法情景模拟两方面找到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着力推进高职法律课程创新,寻求特色化出路。

二、引进模拟法庭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第一,符合高职法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高专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具体事务的实际分析判断能力。水政专业的法律核心课程具有法律理论与相关专业技能交叉的特点,专业性强和难度大。简单复制法律专业专科课程设置模式,无论从学生的背景知识还是学生本身的综合素质,都是不科学的,与学生们今后的就业岗位也是脱节的,完全有悖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水政水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水行政法律制度下的行政救济、行政诉讼、行政执法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所以,模拟法庭教学法的教学目标就侧重去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与职业实践能力,尽量减少理论向实践转化的时间,较直接地面对法律实践问题的考验,促进理论化、体系化的书本知识有效转化为具有可感性、实用性、操作性的知识,尽快适应岗位的要求。

第二,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的综合职业能力素质。模拟法庭课程教学模式弥补了案例教学法单一性的特点,又弥补了旁听法庭审判操作复杂性的特点。所以模拟法庭课程教学以其实践性和综合性的教学优势,让学生全面参与情景模拟活动中,扮演体验各种行政执法和行政诉讼角色,培养学生的法律逻辑能力、法律推理能力、资料的收集整理能力、协调合作能力以及法律文书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各方面的综合法律职业能力素质。同时,它打破了传统法学课程设置分实体法和程序法为标准的教学,它能为学生提供一个集中的模拟法律实践的场所和机会,对实体法和程序法进行综合的考虑。弥补了我国现行法律职业教育存在的空白、不足和误区。

第三,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激发学习的热情和主观能动性。模拟法庭教学模式结合了高职学生起点低,自学能力差,学习积极性不高,且法律基础知识薄弱,学生存在厌学情绪的特点。通过模拟法庭的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扮演案件中的各种角色,找到他们学习的兴奋点,站在自身立场想方设法地为扮演的角色辩护,利用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进行逻辑推理分析,寻找证据,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甚至对学生在处理案情中体现出的人情世故处理能力都有所提高。这样能够多角度、全方面的锻炼学生的能力。学生在长期反复的模拟训练中,法律思维不断形成,无需教师过多灌输式的讲授,学生便可在模拟法庭训练中透彻领悟,熟悉掌握具体的执法过程和诉讼程序,可以直接面对执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考验,把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高职学生能更好更快适应岗位的要求。

第四,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目前大部分老师对该项教学活动不重视,没有制定统一规范的实习指导书,事前的计划安排工作不明确,选择的案例不够典型和缺乏针对性。在庭审过程中对一些关键问题不予强调,对学生也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导,整个过程流于形式,学生无法以一种更直观的方式去理解行政诉讼的特点和体验执法的过程,分析法律问题的思维能力也没能得到有效的训练。模拟法庭教学模式改革,指导老师起着关键性作用。要求老师不仅要有深厚的法学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既熟悉模拟法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也熟悉各类案件审判的操作规程,这必然促使教师们调研学习,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业务能力。

三、完善我系模拟法庭实训教学实践的保障性措施建议

第一,明确行政诉讼模拟法庭课程定位,制定配套制度。按照高职院校学做结合的教学目标,行政诉讼模拟法庭教学活动应当有计划、按步骤进行, 这样才能与理论教学相一致。应作为专业主干课程《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水法学》配套的专业技能课程,它的功能还是体现在实践教学环节,学分增加到3分,落实到教学计划中,在课时安排上应给予足够的课时,安排三周的实训时间,开庭两次。在学生中实行角色轮换,基本上要能让每位学生都有一次比较重要的角色训练,真正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配备相应的教学资料,包括行政诉讼模拟法庭实训指导用书、行政诉讼实训专用案例库、行政诉讼实训配套法律法规等。形成制度化的文本,以方便行政诉讼模拟法庭教学活动开展的规范化、正常化。

第二,加强模拟法庭实训室场所建设,全方位保障行政诉讼模拟法庭课堂教学模式有效运行。一是设置专业的模拟法庭实训室。在系部教学楼安排一间大的教室作为专门实训室,室内座椅板凳的摆放均按照专业法庭的格局设置,尽可能地营造出与真实法庭相同的环境氛围,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法庭的神圣威严,树立对法律的崇敬感。二是审判庭要逐步配备专用标志和设施:添置国徽、审判桌椅、书记员席、原告席、被告席、旁听席、诉讼参与人员标牌,并参照正式法庭的样式正确摆放;配备法官服、律师服、法警服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员服装及法槌等道具。三是相应硬件设施和资料。购置电脑、投影、相机、摄像机、打印机、功放设备、音响、麦克风等硬件设备。印制主要法律文书文本,购买常用法律法规。在行政诉讼模拟法庭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还有一些必要的开支项目,比如文件的打印、教学过程视频资料以及教学档案的制作等, 这需要学校通过提供专项资金支持。

第三,加强对指导教师的业务培训,建立一支教学经验丰富,业务精湛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模拟法庭指导教师的定位就是模拟法庭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其作用表现为提供典型案例;组织教学过程;对学生模拟过程提出的各种问题进行引导分析,或提供必要的资料帮助;庭后总结和评价。培养“双师型”教师是模拟法庭工作的基础和先决条件。系部应当加强教师业务培训,有计划地安排他们到法律实务部门进行专业实践和考察,获得最直接的实践能力和经验,从而提高他们专业水平和指导能力。另外系部还可以聘请司法部门和法律服务部门经验丰富、技能过硬的法官、检察官和律师作为兼职教师,对模拟法庭教学进行不定期的指导和评价。这也是指导老师们提升业务能力的有效途径。

第四,结合行政案件,交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一是法庭上所需要的实体内容、庭审程序、专业术语运用、法律文书写作等方面的能力在之前的教学中反复强调和训练,这是庭审顺利进行的必备技巧,这项教学分为理论知识强化和实务研讨两部分。由指导老师传授涉及案例相关的实体法和程序法内容的梳理和强化重点。也可在课堂教学中将庭审教学录像或以往学生实训实况录像在课堂上播放,并随时介入指导,这种形象教学法可以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可以聘请校外经验丰富的法官或通过视频教学法,在实务研讨课堂上讲述正式法庭行政诉讼案件审判的流程及注意事项,训练学生的辩论技巧、文书写作、各参与角色定位和心理辅导等内容。二是指导老师提供的案例均为时事案例或和老百姓贴合较紧密的案例,且具有较大争议性、可辩性的特点。这就需要平时强化训练,给学生们灌输强调行政案件的模式分析套路,合理运用课堂讲授法和讨论法。即拿到一个行政案件,老师指导学生们之间展开讨论,或者通过角色扮演,预演一下行政执法过程。作为行政执法人员必须清楚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分析对具体的违法行为应当实施什么种类的行政处罚;知道对某个违法行为适用行政处罚程序时,应当选择简易程序、一般程序还是听证程序;清楚行政处罚的执行等相关的知识点。同时,给予学生充分时间完善每一个过程,推敲每一处细节,这也是模拟法庭创设的意义所在。三是行政主体、行政诉讼被告资格的认定混淆不清。我国以行政主体作为行政诉讼被告的缺陷已逐步体现出来,行政诉讼的被告资格是个程序问题,而行政主体是个实体的问题。也就是只有合法行政主体才能成为适格被告,这意味着在起诉审查阶段就要解决行政主体是否合法的问题。学生普遍存在分析时责任主体认识不清。所以需要指导老师在平时训练时强调难点,给出具体认定标准,即只要合法成立、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和办公经费的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构,都可以作为被告参与诉讼。

第五,模拟法庭实训教学标准和制度的完善。要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必须有完善的规章制度作为保障。系部要将行政诉讼模拟法庭的教学管理办法、行政诉讼法律文书格式样本、行政诉讼开庭流程以及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等进行说明,制定实训课实施、监督、奖惩等方面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应确定教师、学生在模拟法庭实训实施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 规范实训过程中的行为。一要规范模拟法庭的流程。模拟法庭必须严格按照以下几个程序进行:确定案例;分派角色,分组讨论;诉讼文书的准备;正式开庭和庭后评审。这些程序需要充分执行,以达到模拟法庭教学法预期的目的。二要完善模拟法庭教学课程评价的标准。包括:程序合法性、操作规范性;法律知识点运用是否准确、论据是否充分;语言表达是否流畅、规范化;临场应变能力发挥情况;法律文书的写作能力。所有的评判标准应明确、具体、合理,落实清晰的打分标准。要对每一个学生在所分给角色的案件准备阶段、庭审阶段、庭审后评价阶段的表现全程评价。此外,评价分值中还要体现态度分,因为高职院校学生能力有限,但部分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应得到肯定和鼓励,这关系学生未来的职业态度。当然,针对参与度高、表现优异的学生适时予以表扬和加分奖励。最后,在所有的案例程序结束后,形成一套完整的卷宗资料和总结材料,方便后续模拟法庭教学活动的开展积累资料和经验。三是完善模拟法庭的管理系统。因水政专业教师有限,有教学任务的压力,在管理上无法亲力亲为,但学生的管理能力和专业水平有限,需要教师适时指导。所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系部学生干部为管理主体,另一名专业教师专门指导管理,明确分工,形成制度性规定。保证“模拟法庭”活动开展的经常性和参与的广泛性,除了在水政专业教学计划中安排三周的实训课程,开庭两次的教学活动,还可以在全系学生中开展模拟法庭法律宣传活动,增强学生们的法律意识,培养运用法律思维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行政诉讼模拟法庭教学活动的实施步骤

(一)划分小组,分派角色

根据班级情况,首先进行分组,这是顺利开展模拟法庭的前提。划分小组后再由学生自己去分析案情,选择适用的法律,指导教师仅给予必要的辅导提示。可根据案情将学生分为审判组(审判长、审判人员、书记员)、原告组(行政相对人、代理人)、被告组(行政执法人员、代理人)等,综合组(证人、鉴定人、法警)。指导老师把握在对学生进行分组和角色分配时,审判长角色的需要指定,因为这是整个庭审能否正常进行的关键,应选择专业知识扎实,有较强语言表达能力和控制能力的学生担任。其他角色可通过自荐和抽签的方式决定,但为了保证庭审有序流畅进行,要综合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态度和责任心、组织能力等要素,尽可能在各小组间做到实力相当。

(二)各小组按角色安排进行开庭前的准备工作

这是模拟法庭教学活动的重要阶段之一。为保证庭审工作的顺利进行,开庭前各小组都有很多工作需要认真完成。具体包括:

1.各小组认真阅读案件材料,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份阅卷分析报告。在分析案情阶段也可以换一种更直观的方式,即学生模拟执法情景,学生分派角色情景再现案情中错误的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过程,同学们在观看过程中做好相关记录。最后通过讨论总结,完成阅卷报告。其内容包括:双方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原告、被告论述的法律依据和提出的证据;双方争议的焦点、本案存在的疑点、本小组对案件的基本看法等。

2.原告组书写起诉状和证据清单。起诉状里涉及其合法权益受到具体行政行为侵害的事实和过程,体现证据充分和法律依据规范;完成后在本小组内进行讨论,由担任原告、原告代理人的两名同学在综合大家意见的基础上,正式向审判组递交起诉状及证据清单。

3.审判组在收到起诉状和答辩状后,综合考虑,要认真阅读起诉状内容,并依法作出是否受理的裁定。及时将起诉状副本送交给被告组,并要求被告组及时向审判组递交答辩状。同时,审判组成员拟好审判程序提纲。合议庭同学庭审之前作出分析讨论,合意出初步的判决书。然后庭审过程中不断推敲论证,判决书中的内容根据经过法庭审查认定的证据,确认案件事实,适用法律法规,最终形成对案件的判决。合议庭同学需要拟出法庭审理提纲。

4.被告组书写答辩状及证据清单,内容陈述主要论证自己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合法的,并提出相应行为的事实根据和法律规范进行举证。同样在本小组内讨论,由担任被告、被告代理人的两名同学认真完成答辩状论述并提交给审判组。

综合组同学和学生干部负责开庭前的其他各项准备,比如保证模拟法庭所需要的音响设备正常运行、服装服饰、摄像器材等相关工作的到位。

(三)开庭审理

开庭审理阶段是行政诉讼模拟法庭教学的核心环节,也是模拟法庭教学效果的综合呈现。开庭审理大致可以分为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当事人最后陈述、合议庭评议、宣判这几个阶段。庭审工作以审判长为主导,指导老师不宜发表过多意见。但指导老师要全程参与,对开庭审理过程中各角色扮演者的表现要按照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打分,以方便后期的评价。

开庭一定要按照法庭正式的开庭程序进行,一定要注意庭审程序的合法性、完整性、严肃性、规范性。整个开庭过程中,审判长要按照庭审提纲,控制好庭审的进程,一步一步实施庭审活动。所有参与模拟法庭的人员应有一种真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均是在维护法律的神圣与尊严,维护国家、集体、个人的合法利益。

(四)总结分析阶段

庭审结束后由评审教师进行总结点评。点评内容以三方面为宜:首先,考察是否遵循法定程序还原庭审的原貌、法庭操作是否规范。第二,实体法是否存在问题,即是否存在适用法律错误、事实认定不清、论证不够充分等缺憾。第三,考量学生临场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文书写作能力。同时,综合评议之后,教师要求学生上交参加模拟法庭审判活动所形成的所有文字材料,包括阅卷分析报告、起诉书、答辩状、辩护词、证据目录、判决书、被告人最后陈述的书面稿以及法庭记录等。总结点评阶段是模拟法庭实训的最后一个环节,只有将总结工作做好,才是完整实现了模拟法庭的全部教学内容。无论是前期准备、庭审阶段还是总结分析,都是对学生素质提升不可缺失的重要部分,应当综合把握,不可偏废。

模拟法庭教学作为一种实践教学方法推广,同时结合高职工科院校学生的特点,所以我们在积极借鉴和推动模拟法庭教学发展的同时,应当使它与传统理论课程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形成崭新的符合科学化和职业化的法律课程教育模式,重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育和锻炼,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综合能力、较快较好适应岗位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何黎知.高校模拟法庭建设若干问题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3(10).

[2]张萍.高职法律专业行政诉讼模拟法庭教学探索[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3).

[3]杨青松.模拟法庭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林区教学,2009(5).

[4]刘玉理.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