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

2016-03-17 18:09:27王冕徐大鹏唐璐
改革与开放 2016年23期
关键词:政治传统思想

王冕 徐大鹏 唐璐

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

王冕 徐大鹏 唐璐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益补充。传统文化的应用可提升大学生思想境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学习“孝道”“仁爱”和“礼敬”的本质。高校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应用可以从以人为本、批判性地吸收以及紧跟时代步伐和多样化的传统文化组织形式入手。

传统文化;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

近些年来,国家逐步重视精神文明建设,而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积极向上、健康自律、勇于面对困难的优秀品德正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所急需的。随着社会的复杂变化,焦躁、忧虑、不明确等负面思想不断冲击着现代大学生脆弱的思想体系。面对新的形势,高校思想政治体系引入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思想,不但能够提升思想教育的高度,还能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品德高尚、政治思想过硬的合格人才。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悠久历史的积淀,是历经包括儒家、道家、法家等多种文化所继承下来的,其思维方式、行为准则、道德标准等已经深刻融入中国人的血脉里,成为人们默认的行为准则。[1]中国传统当中饱含着强烈的爱国主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如何平衡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处理与朋友、父母、长辈、同事等之间关系的准则。中国传统文化是包含了所有民族的共同文化、物质和精神遗产,包含了全体中华民族成员智慧的结晶。数千年间积累的哲学、科学、文学等思想,为现代人“借古看今”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中华民族是个智慧的民族,传统文化中就有许多大智慧的内容。《老子》一书就有关于祸福的论述:“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这段话说明福祸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再者“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也论述了事情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向着相反的方向运动。这些辩证的道理,对于如何面对眼前的困难或幸福,尤其是面对大悲大喜时的心态调适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种智慧是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面对重重困难,仍然能保持民族的特质,屹立于民族之林的精神法宝。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意义

1.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境界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栋梁,也是中华文化的继承者与创造者。对于他们来讲,首先遇到的就是以往历史延续下来的文化传统。他们所接触的文化必然是历史传承下的传统文化,并且在学习继承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创造自己时代的文化,担当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责任。但是现在很多大学生并不熟悉传统文化,具体表现知之甚少,有的还认为外来的文化更好,产生了盲目的自卑和崇洋心理。在当前正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文化时,要求立足于传统文化,从中汲取营养充实自己,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在新的时代中继承发展。

现在的社会充满竞争,大学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很容易产生挫折感,一蹶不振,无法发挥自身的才能。只有自尊、自信和自强才能打拼出属于自己的天地。当前社会需要的是高质量的综合素质人才,不仅需要技术知识,还需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道德水准和良好的情绪控制力。而已经传承了数千年的传统文化用心口相传和书籍告知人们如何为人、处事、适应环境。古语有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些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对指引大学生迈向正确的方向,促进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内化品质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使之在面对任何困难时,都能保持乐观的精神,无论成败与否都能够坦然处之。而对享受主义、拜金主义的思潮,牢固的思想信念是战胜不良观念的法宝。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引入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冷静客观地面对精神上的诱惑。大学生通过阅读古文典籍,能够感受到里面蕴含的人格精神,并在潜移默化之间受到熏陶,融进他们的血液,成为其日常行为准则的一部分。

节俭是传统文化中“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一直提倡的行为准则之一。然而,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加上人们的经济生活水平逐年提高,现在有些大学生喜欢互相攀比,过于铺张浪费,将社会的不良风气也带进学校,生活做派都与学生的要求相去甚远。这严重影响了学校的风气,腐蚀了学生的物质观和精神,不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众所周知,中华民族能够走到今天,留下无数的经典物品和建筑遗迹,与勤俭节约是密不可分的。学习传统文化的勤俭节约,有助于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自觉抵制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走出铺张浪费、互相攀比的误区,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和社会活动当中。

2.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中华传统文化中最为精彩就是爱国主义精神,也是中华民族能够度过重重困难走到今天的制胜法宝,需要传承下去。历史上很多著名人物都是爱国主义精神的代表。林则徐、戚继光等都是人们交口称赞的民族英雄,他们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他们背后所蕴含的保家卫国、舍小家为大家,马革裹尸、敢于为国捐躯的民族精神一直影响至今。要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在批判继承的前提下,把握爱国精神的实质。[2]在现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大背景下,长期的和平环境使得很多人似乎已经忘记了这些英雄人物,对于他们的认识也仅限于名字和不甚清楚的了解,有的甚至都没有听说过。重新宣扬他们,重拾爱国主义精神,不但可以让大学生认识到这些英雄也是从普普通通的人做起,他们也可以拥有像英雄一样的“闪光点”,从而自觉地抵制西方和平演变,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还能够让大学生树立起为国奉献,终生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信念。

3.“孝道”为先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孝道”居首要位置。[3]《尔雅》就明确提出:“善事父母为孝。”作为深刻影响中国文化的儒家,就曾经著作《孝经》,专门对孝道做全面的诠释。孝道并不是单纯的对于父母长辈的孝敬,也是扩大到整个家庭甚至于社会的道德准则。其不但有利于个人修身养性,也保证了整个社会的平稳和谐,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当今,西方思潮大量涌入中国,严重冲击了原有健康的社会和家庭观念,尤其是正处于成长期的青年大学生,极易形成错误的认识,影响自己的健康成长,不利于社会的稳定。而将传统的文化引入到平时的思想政治工作当中,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社会观,传承传统文化中的“孝道”,成为爱家爱国的社会栋梁。

4.“仁爱”和“礼敬”

现实的压力加上错误的宣传,使大学生的头脑里更多地充满竞争、比拼。同学之间原来应该融洽的同学友谊也变得功利起来,甚至于无端地对立,这种不正常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同学内部的团结,对于他们的成长也非常不利。而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中,“仁爱”是重要的人与人之间道德规范。[4]其核心点是爱护他人,关心他人和帮助他人,为人处世首先正己,然后再去对待他人他事。“仁爱”的出发点在于,首先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提升自己认识自我的高度,进而以己度人,善待周围的人与事,保持一颗平常心。在努力为了自己打拼天下的同时,衷心希望别人也能获得同样的成功。这就避免了过度竞争,让大学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纯真。当他们步入社会时,也能合理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纷争,正确地处理同事、上下级甚至竞争对手的关系。

“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另一个基本点,一切社会活动都包括“礼”字。它强调要用善意对待周围的人与事,避免了因为个人的好恶而带来的负面态度。受到西方所谓的自由理念误导,现在的大学生为人处世,过多地从个人利益出发,说话直接,没有礼貌,很少顾及他人的感受,只为达到自己的目的。过于主观的行为既不利于自身的成长,也影响了同学的感情,导致未来步入社会很难与同事相处,容易发生冲突,对社会的稳定也是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客观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难免会意见相左,甚至会发生争吵口角。如何正确地对待矛盾,采用何种合理的方式处理成为人际关系的关键,而“礼敬”的学习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礼敬”的学习在于懂得礼数,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对不同的人与人之间采取何种交流方式,从而形成“礼敬”的行为体系,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有礼可依,举止得体。通过对“礼敬”的学习与掌握,还能够让大学生直爽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虚心地接受相左的意见。在言语上避免过激的用语,腔调平缓,语速得当,既能更加容易实现与人交流思想的目的,也能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而这也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希望实现的目的之一。

三、传统文化教育体系的建设途径

1.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从目的性上看,将传统文化教育引入思想政治工作中,其根本在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当前的大学生拥有更活跃的思维,受到的束缚更小,从内心厌恶甚至抵制强制性的要求。教育主管部门和思想政治教师应该清楚这一点,了解学生内心的需求,放下原有的“身段”,主动与学生接触,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及时准确掌握他们的心理诉求。在教育理论的制定上,要本着“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宗旨,以“人文关怀”作为整个传统文化教学的指导思想。在具体的沟通手段上,可以采用课堂问答、师生单独谈心、发放调查问卷、电子邮件咨询、QQ类即时通讯信息交流等多种形式,掌握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程度,了解他们的兴趣点,从思想上引导他们去了解,鼓励他们用行动深入掌握,在大学生当中形成一个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在具体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应以极大的耐心,高度的使命感,换位思考,选取学生更易接受的知识内容,同时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多听取学生的反馈。对于争议问题,不要强硬地批判,而是避开争论,多举具体的著名人物与经典事情范例,做到以理服人,以例服人。也可以采用课堂小组讨论、个人观点演讲、教师评论等方式,循序渐进,慢慢解除学生心中的疑惑,使其努力改变原有的错误认识,将学生引入一个积极向上的思想学习轨道上。以人为本更是从大学生的个人发展出发,以他们的将来作为学习的重点,能够切实地提高大学生自身的思想水平、修养,达到修身、齐家、治天下的目的。

2.批判性地接受

传统文化的具体选用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而是应采取科学客观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国的传统文化历经五千多年才逐渐形成,有些思想明显受到了历史的局限,不再适用于现代社会。有的思想观念,如男尊女卑、忠君思想也已经被证明阻碍社会进步。对于这类观念应该坚决抛弃,明确提出不能纳入高校的思想政治体系当中。

对于中庸思想的接受也要一分为二,吸取精华,弃其糟粕。中庸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认为是处理理想追求和人际关系的基本理念,对于当时的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肯定其积极意义的同时,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中庸思想的历史观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它的思想是保守的,不敢创新,抑制人的正常发展。这种思想会阻碍挫伤人的积极性,使社会活动缺乏活力,影响现代化建设步伐。在思想政治课堂上明确提出消除消极思想的影响,增强自主创新意识,激发个人潜能,促进个性自由发展,鼓励个人具有积极的开拓精神,克服历史的缺陷。而对于中庸思想学说中有利于整个人类良性的动态和谐观则应发展弘扬,使其服务于现代化建设。批判地接受有利于更好地学习传统文化,也培养了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3.紧跟时代步伐

中国的传统文化从发展史看,是吸收了多个民族的文化内容甚至于国外的先进文化而逐渐形成的。这种包容的胸怀,勇于吸收优秀文化并积极与本土文化整合最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要求我们客观、科学对待外国思想和文化。以中华优秀文化为基础,大胆地引进外来文化,以符合中华民族的价值观为标准,使之组成新的中国文化。

文化是时代的产物,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诠释。因此,在具体学习时要紧跟时代步伐,将传统文化的教育与时代的精神紧密联为一体,在强调继承精神的同时,更要以发展的眼光来对待,扩大在当今社会形势下的应用。传统文化的学习目的在于实践,只有能用于实践且被实践证明可行的部分才值得投入时间和精力学习。要用批判的眼光来引导学生活学活用、现学现用、多学多用,形成正确的思维观念,在实践中真切地领会到传统文化的真谛,达到知行统一的目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单独依靠专门的学习,客观条件是不可能允许的。重点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学习是可行之道,这样既可以突出传统文化的优秀之处,又起到了指导其他学科学习的作用。

4.多样化的传统文化组织形式

传统节日是耳熟能详的时间点,节日背后都包含着浓重的历史背景。要在重要的传统节日中寓教于乐,开展主题活动,深挖节日的内涵,学习传统美德,继承优良的传统品德。举办以传统文化为题目的演讲比赛,题目可选择学生耳熟能详、意义深远、紧贴现实的内容。让学生自由发挥,教师扮演指导和评委的角色,还可以让有威望的学生干部和普通同学也加入评委当中,提高活动的人气。学院级别的活动易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便于短周期开展。而班级作为大学生基本单元则要便捷得多,可以组织以班级为单位的以“弘扬中华美德”为主题的传统文化实践行动,例如在假期为父母做家务,爱护公物、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等力所能及的活动。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加深思考,形成思想与行动的共同进步。

书籍是记录文化的工具,经典名著更是指引人们数千年的明灯。《老子》《庄子》《孟子》《孙子兵法》都是前人精华的闪现,对于现在的大学生同样适用。思想政治教师在课堂内容上可以将马克思主义与名著的相同之处提炼出来,加深同学对于经典的认识,引导他们自行阅读。现在的大学都开有《大学语言》课,思想政治工作也可以扩展在文科课堂上,让任科老师用专业知识结合对应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的同时也掌握传统文化,不但一举两得,也加深了传统文化对现代科学知识的促进作用。社团是大学生喜欢参加的学校组织,学生可以在当中自由发挥才能,展现自我。可以组织学生成立专门学习了解研究传统文化书籍的书友会和研读会,由专业教师推荐经典书籍,让学生自主地接触传统的精髓。板报、专题报告也是合适的学习途径。书籍、视频和音频还可以搬到网络上,以便学生随时下载,微博、APP应用也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施行。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思想的结晶,是培养民族自信心的精神财富,是将所有中华儿女凝聚在为中华之崛起大旗下的有力武器,更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有力补充。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应以高度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兼收并蓄,积极稳步地将传统文化的精髓加入到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努力将大学生塑造成为有为的一代,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主力军、生力军。

[1]曾建萍.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艺术[J].教育评论.2007(1):34-37.

[2]邹丽霞.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J].考试周刊,2014(28): 145-146.

[3]郑瑜.论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J].商情,2013(42):237-238.

[4]李华华.传统文化中的人文关怀与心理和谐[J].教育史研究,2009(1):97-98.

(作者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10.16653/j.cnki.32-1034/f.2016.23.055

猜你喜欢
政治传统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22
思想与“剑”
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人大建设(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政治攀附”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思想是什么”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政治不纯”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