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慧杰
打赢脱贫攻坚战对河北省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拓展研究
——以张家口为例
赵慧杰
目前我国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任务繁重艰巨,到2020年要实现7000多万农村人口的脱贫。“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在于补齐扶贫开发这块“短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没有贫困人口的脱贫,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本文以河北省张家口为例,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功能拓展为切入点,主要研究新时期脱贫攻坚战中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无疑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助推作用。
脱贫攻坚;基层党组织;功能拓展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没有贫困人口的脱贫,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在于补齐扶贫开发这块“短板”,坚决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目前我国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到2020年要实现7000多万农村人口的脱贫,未来每年要减少1000多万贫困人口的数量才能达到目标。河北有310万人口需要脱贫,而张家口作为河北省及北京周边贫困人口最集中的地区,由于历史地理原因,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是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大多数县区是国定、省定贫困县或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县。2022年北京联合张家口举办冬奥会,脱贫任务更艰巨,责任重大,从“扶贫”到“脱贫”,从外在推动到内生动力,贫困地区群众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脱贫的难度比较大。这就需要进一步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建设拓展进行研究,通过各级选派优秀干部驻村帮扶,整合资源,有效推动贫困地区群众早日脱贫致富。
农村基层党组织位于我国政党体系的末梢,是党全部战斗力的基础,是我国农村最有力的整合主体,发挥着意识形态整合功能、利益整合功能和组织整合功能。这些功能的充分发挥对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实现农村的和谐稳定,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自身力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社会整合面临一系列挑战。这些挑战既来源于农村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也来源于农村基层党组织自身。
1.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建设难以适应当前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脱贫攻坚战的领导核心,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带领广大农村党员和群众投入到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中,解放思想,激发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在明确自身定位的同时要找准领导脱贫攻坚的切入点,从2016年河北省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中可以归纳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包括领导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能力,动员协调组织的能力,服务监督教育的能力,维护稳定整合社会资源的管控能力。虽然农村基层党组织为了适应不断深化的农村改革带来的变化,也在不断地调适自身的活动方式和组织设置,但是深化力度不够,调整厚度不深。如在易地扶贫搬迁上,张家口农村由于自然环境的恶劣,首要问题就是环境因素带来的贫困,许多空心村的存在,使农村基层党组织有名无实,组织生活都无法落实。
2.在脱贫攻坚战中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功能主体发挥定位不清
“人”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因素,由于过去扶贫形式单一,使大多数人有了“等靠要”思想,认为自己是贫困户就能享受到更多福利优惠,而不是想着怎么依靠农村基层党组织改变现状,勤劳致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于充分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贫困群众既是扶贫对象,更是脱贫攻坚主体。如张家口农村通过“十户一体”有效地把基层群众组织起来,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基层群众的发展内生动力。基层党组织落实党员责任主体,与贫困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党员带动贫困村民在互助互帮互相监督中实现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团结群众有力推动脱贫攻坚,集中人力,调动组织资源把发展农村经济与脱贫对接起来。
3.在脱贫攻坚战中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建设与资源重组不能有机衔接
在脱贫攻坚战中,从国家政策扶持到地方资金支持使一些贫困农村还是占有一些资源,如何利用激活这些沉睡的资源,需要基层党组织在领导经济能力建设中进一步拓展,把握政策导向,还要搞好管理服务,如在土地流转问题上,有些农民对政策理解还不清楚,存在一些顾虑。这就需要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它的服务功能,不仅要给农民解释好宣传好政策,还要聘请相关的法律专家帮助农民起草和签订合同,切实保障农民的权益。对一些金融扶贫、产业扶贫等等,农村基层党组织还需要聘请咨询相关的法律、科技专业人士对相关专业技术深入解读。
4.在脱贫攻坚战中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建设缺乏体制机制保障
良好的组织运转、功能建设都需要有铁的纪律、钢的制度做保障。在脱贫攻坚中要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规章,重在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树立制度理念,用制度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程序要严谨,配套完善形成有效管用的基层党建工作制,使脱贫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增强制度的执行力,通过体制机制的力量和作用来推动脱贫攻坚工作有条不紊,扎实完成。如村两委班子联席会议制度,村委会向村党支部请示汇报制度,还要建立村级党组织建设协调制度等等。明确各个村级组织的职责权限和地位,理顺村党组织和各种村级组织之间的关系,切实保障村级组织能够独立负责地开展好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工作。
张家口通过不断创新扶贫开发模式,变分散的扶贫项目资金到户为集中扶贫资本,最后收益到户的扶贫开发模式,强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走出产业扶贫带动贫困户持续稳定增长的路子,收到比较好的脱贫效果。如赤城县“五位一体”、阳原县“股份共富”、张北县“园区带动”等新形式,为张家口市扶贫攻坚闯出了新路。
1.赤城县探索“五位一体”扶贫开发新模式
赤城县在探索适合欠发达地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之路上,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逐步形成了“政府+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金融机构”五位一体的扶贫开发新模式。按照“全面铺开、梯次推进、重点突出、确保实效”的总体思路,强力推进扶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可喜成就。
2.阳原县探索“股份共富”新模式
阳原县小关村按照“扶贫投入资本权益到户”的新思路,积极探索股份合作共富机制,使各类脱贫资金得以有效整合,避免“撒胡椒面”和“救急不救穷”现象,变“输血式”为“造血式”扶贫,拓展了群众稳定脱贫的途径。
3.张北县实施“园区带动”扶贫开发新模式
张北县依托已建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突出园区集聚效益,完善“政府推动、企业联动、项目拉动”的多元化园区建设机制;建设燕麦、马铃薯、云计算3大产业园,培育发展新能源、有机食品加工、云计算、文化旅游、商贸物流五大主导产业和蔬菜、甜菜、马铃薯、燕麦、亚麻、奶业六大农业龙头产业,打造出“京北云谷”“草原音乐节”“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中国新能源基地”等一系列国内外知名产业品牌。通过农村土地流转的形式带动周边贫困村农民脱贫。
以上这些成功的扶贫模式,极大地促进了贫困地区的发展,使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产业发展得到有力提升,群众收入得到稳步增长。张家口市扶贫开发工作不断创新扶贫模式,打好扶贫攻坚战,有的放矢选准突破口,力争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社会。
1.打赢脱贫攻坚战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政治引领功能
农村基层党组织处于脱贫攻坚的第一线和主战场,要充分发挥政治引领功能,不仅要宣传、贯彻落实党的扶贫政策,还要组织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努力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调动群众参与脱贫攻坚战。农村广大党员把脱贫攻坚当做一项政治任务来抓,通过做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把群众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群众支持改革,提高自身治理能力。把党的组织活动和脱贫攻坚的中心任务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发展凝聚人心,打赢脱贫攻坚战。
目前扶贫项目和形式多样,有社会扶贫、金融扶贫、人才扶贫、产业扶贫等等。脱贫攻坚,农村基层党组织要通过引导和鼓励技能相似、发展意愿相同的农户,整合土地、资金、人力、技术等资源,来共同谋划扶贫产业和经营管理。
2.打赢脱贫攻坚战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教育监督功能
在脱贫攻坚中要发现、培养和推荐农村中的优秀人才,发展他们为党员,鼓励和支持其在带领农民脱贫中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监督农村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中严格遵守党纪国法,不侵占国家、集体和群众的利益,教育广大农村党员和群众抵制不良倾向,坚决同各种违法犯罪作斗争。
3.打赢脱贫攻坚战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功能
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发扬担当精神。脱贫攻坚,是对党员干部能力的测试,更是对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执政责任担当的考验。基层党组织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河北省坚持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推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基础和关键性工作,着力加强农村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特别是把有热情有本领有威信的党员选拔到一把手岗位上来,充分发挥贫困地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在贫困地区普遍推广肃宁县“四个覆盖”经验做法,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民主自治组织、经济合作组织、综治维稳组织相配套的组织体系,特别是普遍建立村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力地促进了基层组织配套建设和农村社会管理创新。
总之,2020年离我们越来越近,要打赢扶贫攻坚战,尽快补上贫困短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我省而言,无疑是一个硬任务。完成这一艰巨而伟大的硬任务,必须有超常规的举措,因地制宜,精准发力。张家口要紧扣省委提出的“六个精准”扶贫基本方略,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力量,开拓创新党组织的功能建设,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1]王乃波.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9.
[2]王海峰.社会转型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研究[M].湘潭:湘潭大学出版社,2010.
[3]刘娟.农村扶贫开发面临的新形势与扶贫路径创新[J].现代经济探讨,2008(4).
(作者单位:中共张家口市委党校)
10.16653/j.cnki.32-1034/f.2016.23.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