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荣
互联网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提升路径
许荣
互联网已经成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在此背景下,互联网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增加吸引力、新途径、信息量的同时,也给传统的教育方式、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舆论环境以及网络安全管理等方面带来挑战。我们要采取提升主体吸引力、增强客体认同感、加强网络管理安全以及预防网络风险忧患等措施,来稳固主流意识形态地位,从而更好地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
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路径
话语是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历史积淀而形成的社会文化语码,是人们在社会生产实践过程中为表达思想和传递信息而产生,并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实践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话语具有三个基本层次性:一是描述层次;二是解释层次;三是建构层次。由此可见,“话语一旦形成,便拥有了自己的意义世界,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规则,构建了自己的知识形式和话语系统。”①
关于“话语权”的概念,葛兰西、哈贝马斯、鲍德里亚以及罗兰·巴特等学者都做出了巨大贡献。“权”可从“权利”和“权力”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和研究。从“权利”角度,高鸿钧学者认为:“权利是指特定社会成员依照正义原则和法律规定享有的利益和自由。”从“权力”角度,刘学义学者认为:“一个行为者或机构影响其他行为者或机构的态度和行为的能力。”有学者指出,“话语权”是指说话的“权利(right)”和“权力(power)”,亦即人们在社会交流中具有说话的能力。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应用话语体现理论说服力的活动,具有使用话语进行交往、说事达到教育目的,提升教育效果的特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同样拥有自己的话语。”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指在一定主流意识形态支配下,依照一定的语言规范,并在特定的话语语境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用来交流、宣传以及描述、解释、评价、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主体间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表征的言语符号系统。
互联网既是网民生活、学习、娱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把握思想政治话语权的重要媒介。“互联网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生成,需要互联网空间从话语主体开始,经过话语载体传播,影响话语客体的认知、判断与评价,最终达到影响与控制网络舆论走向的效果”。③互联网的共享性拓展话语传播的信息量、互联网的多功能性增强话语传播的灵活度、互联网的时速性提升思想政治话语传播的效率性。但网络中也存在的一些负面内容采用各种手段“引诱”着人们的视听,从而导致传统教育面临挑战、主流意识形态面临侵袭和网络环境面临失控等问题。
1.传统思政传播方式面临挑战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思政教师和班主任,教师在传统思政教育中占据话语权的核心位置,传统思政教育客体是受教育者。“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充满威权意味,思想政治教育被看作主体教师对客体学生的灌输,这种话语架构是不对称的,这种话语更倾向于霸权”。④即使部分教师在课堂上设置交流环节,但是教师在学生回答之前就会给予引导,从而掌握课堂话语权,这种现象在高校中普遍存在。互联网改善了传统思政课枯燥无味的灌输模式,有学者提出“社会现实的发展还需要对意识形态话语的表达方式进行创新,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意识形态话语表达方式的僵化、呆板而导致的马克思主义吸引力与感召力下降的情况并不少见。”⑤也有学者提议完全采用多媒体视频讲授知识来替代思政老师上课,从而改变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因此需要调整教师上课方式,将互联网思维应用到教学中,从而加强学生对思政治理论的认同感。
2.主流意识形态面临侵袭
中国主流意识形态面对着多元意识形态侵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直企图宣扬本国的“霸权文化”思想,对各国进行文化渗透。西方社会利用互联网优势掌握占据信息霸权地位,利用“文化霸权“和”信息霸权”来传播非社会主义和反社会主义思想,企图达到“弱化”和“分化”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目的。苏联解体一个重要原因是领导人受多元意识形态影响摒弃了以马克思主义为首的主流意识形态。此先例告诫我们要及时规避西方国家多元思想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威胁。此外,西方国家利用互联网的隐蔽性、危害性、多元性等特点传达着多元思想,或是通过一些国际交流会议向中国高知分子传达西方社会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从而瓦解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在互联网“介入”下,人们交流方式的全球化、复杂化、虚拟化,致使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着严峻挑战。因此,如何规避西方社会隐性侵袭,加强思想政治话语权认同感,已成为互联网时期有待探究的问题。
3.网络舆论环境面临失控
网络的舆论环境影响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网络上有优秀的网站、群组以及论坛,它们用创新性、新颖性、专业性等特点吸引着人们眼球,相比而言思政网站的吸引力较低。此外,网民素养还需要提高,多数网民承受着来自家庭环境、学习或者就业等压力,他们有的为凸显个性,有的为表达不满,有的则是宣泄愤懑,把网络变成个人发泄情绪的场所,导致各种无厘头话语日益频繁而广泛地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偶”(我)“坑爹”“楼主”“菜鸟”后现代网络文化的流行与更迭如此之快,以至于年轻人也经常有担心“out”的危机感。⑥因此,加强网络舆论监督,加强网络舆论法律规范,引导网民文明上网,才能够形成良好的网络氛围,从而建立健康的网络舆论环境。
4.网络安全管理面临威胁
网络的安全管理面临着诸多威胁。网络安全管理面临的威胁可以从三个角度分析。从传播者角度看:网络传播者并没有受到严格地限制,从而导致网络信息来源的多样性,这些多元信息致使网络信息“臃肿”化,后果是网络空间的优秀资源匮乏而垃圾虚假信息肆意横行。从网络受众角度看:网络受众各方面素质还有待提高,“只有提高网民对网络信息的鉴别能力,强化自身的公民意识,才能自觉地抵制错误的价值取向,维护社会的道德体系。”从网络监督角度看:网络管理缺乏监督,导致传播源多元化,也同时降低了网络资源的可信度,需要完善和实施网络管理立法,从而加强监管。有学者指出“在网络信息管理方面,目前还没有一部专门针对互联网管理的正式法律文件。”8我们要进一步完善网络思政教育立法,从而使得网络治理更加有法可依。
依据对网络思政话语权威胁的分析,改革传统思政话语传播方式,规避网络风险,已成为提升网络思想政治话语权的必然要求。我们要采取提升主体教学吸引力、增强客体受教认同感、借鉴西方教学优势,以及加强网络管理等措施,从而提升我国话语权的传播力度,更好地把握住互联网时代的话语时机。
1.提升主体的吸引力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否真正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关键在于是否具有主体性。”如何充分运用网络提升教育者的主体性呢?一是树立终生学习观点。一方面,教师要完善知识结构,积极参加科研活动,不断自我反省、自我完善、自我提升,从而不断提升个人的话语魅力。另一方面,教师要不断加强对网络技术的学习,改革原先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利用网络隐性地传达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率。二是参与网络思政平台。教师要积极参与网络思政教育平台,解答学生存在的疑惑。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各种错误想法给予正确引导,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树立话语权威。三是创新思政教育手段。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还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从引导青少年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避免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弊端,真正把握住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
2.增强客体的认同感
网络的话语权总是受控于名人、专家、教授等具有影响力的人,普通网民并没有真正把握话语权,为了保障普通网民话语权的主人翁地位,需要建立平等、高效、严谨的网络交流平台,从而保证网民畅所欲言。高效的交流平台需要将原先枯燥的理论转化为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知识,采取多种传播方式将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传达给网民,从而巩固我国话语权的权威地位。要增强网民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还需要建立网络思想政治宣传队伍。这批队伍需要具有深厚思政理论功底的专家,还需要有专业网络知识的技术人员,从而保证其可以熟练利用网络各项技能,加强思政理论宣传力度。增强网民对思想政治的认同感也离不开网络媒体的正确引导和监督管理,网络媒体已经成为政府与群众交流的重要媒介之一,因此网络媒体需要正确引导人民,解决群众存在的困惑,避免有害和负面信息对群众的影响。
3.借鉴西方隐性教学
信息化时期,西方发达国家一方面高举“意识形态终结论”旗帜。另一方面,西方国家利用网络隐性地传达多元意识形态。我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采用直接的灌输方式,效果并不理想。西方社会利用网络隐性地传达意识形态的手段是值得我国借鉴的。首先,将主流意识形态融入到影视作品和图片文字中。可以通过革命影片来传达中国艰苦奋斗精神,也可以通过公益广告传达勤俭节约、敬业奉献精神。其次,改革完善红色网站。关注人们热衷的话题,改变红色网站无人问津的状态。设置青少年网站平台,从而完善我国的网络思政教育。第三,降低多元思想的负面影响。西方国家企图通过宣扬新自由主义,鼓吹西方政治制度,推广文化产品等方式传播多元思潮彰显西方多元思想的优越性,冲击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我国应当加强警惕,采取有效措施抵制西方国家的多元思想,从而稳固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的权威地位。
4.加强网络管理安全
网络安全管理已成为把握思政教育话语权的重要一环。“由于网络隐匿了现实社会中受教育者的身份、性别、年龄等信息,受教育者在虚拟社会中的言行不受其真实身份的约束与限制。”加强网络管理主要需要改善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提高网络管理员的综合素质。提高网络管理人员的入门门槛,作为网络管理一线人员,必须是具备教育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入门后还需要进行定期专业技能和监督管理能力的培训。同时要保障网络管理人员的权益,提升网络管理员的社会地位,加强网络管理人员各方面待遇,将网络管理员进行正式编制。其次,设置一套完备的网络监管体系。要加强教育引导工作、保障技术提升、加大监管力度、修订网络管理法律法规。政府部门提升对网络管理的执政能力,积极预防网络风险忧患,从而保障网络思想政治地有效传播。
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过程中,网络重要性愈加凸显。一方面,网络的多样性特点为把握思想政治话语权增添信息量、吸引力和新途径,有利于稳固我国思想政治话语权的地位。另一方面,网络风险“防不胜防”,这些风险致使传统的话语传播方式面临挑战、主流意识形态面临侵袭、网络舆论和网络管理面临威胁。因此,我国需要改革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方式、借鉴西方社会话语传播、提升主体吸引力、增强客体认同感加强网络安全管理,从而提升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传播力度,稳固我国思想政治话语权的权威地位。
引文注释
①金万德,黄南珊.西方当代“话语”原论[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②叶德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浅论[J].教育评论,2009(03).
③李江静,徐洪业.准确把握互联网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夺的新形势[J].红旗文稿,2015(11).
④马辉,王超.浅议网络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J].教育与职业,2014(6):61.
⑤杨昕.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3.
⑥李辽宁.论中国特色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传承与创新[J].中青年学者论坛,2013(4): 32.
(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10.16653/j.cnki.32-1034/f.2016.18.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