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专业复合型人才建构的核心因素

2016-03-17 06:26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24期
关键词:工作者主体资源

华 榕

(咸阳师范学院,陕西 咸阳712000)



【图书情报与编辑传媒研究】

档案专业复合型人才建构的核心因素

华 榕

(咸阳师范学院,陕西 咸阳712000)

档案信息化和档案信息资源化推动档案管理人才向档案专业、主体专业和信息专业的复合型方向发展。在人才学的视野中,每个专业人才都由素质、知识和能力三个维度构成。在这种专业复合与维度交叉形成的九大因素中,档案专业人才素质是体现档案人才修养和引领档案人才专业发展方向的因素;主体专业知识是档案实现信息资源价值和提升档案主体存在的因素;信息专业能力是档案信息化管理技术的集中体现,是最具档案管理时代感的因素。这三个因素是当今社会从不同维度建构档案专业人才的核心因素,引领档案工作者角色转变的方向。

档案;复合型人才;核心因素;信息化;信息资源化

我国档案工作和新中国建设一样,在起步伊始受苏联的间接影响或直接指导,档案理论和实践都以机关为主体展开。档案管理工作被当作机关文书工作的一部分,档案工作者作为机关“干部”或“职员”管理机关文件材料,直接为机关服务。

1987年9月,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档案法把档案材料范围拓展到“过去和现在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都有保护档案的义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公民根据经济建设、国防建设、教学科研和其他各项工作的需要,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利用档案馆未开放的档案以及有关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保存的档案”。[1]1996年的档案法修订案规定:“档案馆应当定期公布开放档案的目录,并为档案的利用创造条件,简化手续,提供便利。”[2]档案法的颁布实施,确立了我国“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档案工作体制,树立了全社会的档案意识,满足了全社会的档案需求,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依法治档”的新阶段,为档案专业进一步分工和形成“专业档案”奠定了法律基础,开启了档案管理专业化和服务社会化的新时期。同时,也推动了档案工作者队伍建设,提升了档案工作者在社会分工体系中独立的主体地位,档案工作者也成为从事档案管理、编研、服务的专门“技术”人员。

1989年,在以“文化与反思”为主流的社会思潮中,诞生了“档案文化”概念,它以发掘档案文化价值和资源价值成为档案学研究和档案工作的新理论;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再次激发了“档案文化”建设的新思潮;[3]党的十八大把文化软实力建设列为文化建设的重点,给档案文化事业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在社会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1995年孙嘉焯提出“大档案”概念。经过20多年的研究讨论,“大档案”理论从档案思想、管理范围与管理模式的视角,思考档案只限于机关人事档案和文书档案的传统,认为档案和档案工作应向所有社会活动主体的各个领域不断扩大,并引入数字化信息网络技术整合档案资源,更好地开展档案利用,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4]“档案文化”理论和“大档案”理论基本反映了档案发展社会化、多元化、资源化、信息化和开放性的客观实际,而这一时期,也是我国社会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期。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一方面造就了大量电子文件需要档案工作者管理;另一方面,为档案工作提供了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这是档案信息化的两个主要现象。同时,“档案信息化是档案管理变革流程优化和业务规范的进化过程,也是人才培养观念更新和服务创新的开拓过程”。[5]这就要求档案工作者必须面对这些客观现实,对自身进行重新建构。

在档案信息化和档案资源观的视阈下,如果把计算机及其相关技术归并为信息专业,把档案资源产生和来源行业或领域归于主体专业,那么,能够适应档案时代特点和发展趋势的档案专业技术人才,就应当是档案专业、主体专业和信息专业的复合型人才。从人才学的角度上看,各专业人才由专业素质、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维度构成。因此,这种“档案专业+主体专业+信息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就有档案专业素质、主体专业素质和信息专业素质;档案专业知识、主体专业知识和信息专业知识;档案专业能力、主体专业能力和信息专业能力等共9个因素。作为档案工作骨干和档案管理队伍的中坚,档案专业人才的构成因素是他们个体能力的集中反映,也是促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和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化的能动因素。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看,这些因素是档案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愿景,也是档案工作者追求自我发展的理想和专业成长的目标,这个目标的实现将是一个漫长的教育和学习过程。基于档案管理信息化和信息资源化的客观趋势,结合各个人才因素的实践功能,档案专业素质、主体专业知识、信息专业能力是最能体现档案工作时代特点的核心因素。

1 “职业精神”下档案人才的专业素质

档案工作者是档案工作的实践主体,是档案法规和档案管理标准的能动执行者,他们的工作效果直接决定档案的资源质量、资源价值和资源效率。他们的专业素质是决定工作态度的关键因素。为了主动适应档案信息化的客观趋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档案专业人才无疑需要追求研究、探索、创新的职业精神,而“工匠精神”正是这种精神的典型代表。工匠精神是指工匠们通过对劳动产品的精雕细琢,实现产品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这种职业精神应该包含追求极致的职业观和独具匠心的创造力两个方面,其精髓就是坚持不懈的职业意志和知行合一的人生境界。虽然工匠精神诞生于传统的制造业,已淡出现代社会的哲学视野。但是,面对当今社会心浮气躁的利益泛滥,工匠们敬业、执着、求精、严谨的精神境界就别具新的时代价值,对各个专业技术人才而言都是极具现实意义的精神财富,对档案专业人才而言更是如此。档案专业是一个具有强烈规则性的专业,从法律法规到规章标准,都是档案工作者必须时刻遵循的行为规范,也是开展档案工作的方法和准则。因此,爱档敬业、客观求实、严谨规范是档案工作 “工匠精神”的核心表达,也是档案工作者的基本素养。

1.1 爱档敬业的理想追求

档案作为历史记忆的实证载体被长期保存,所散发的文化价值本身就是一种历史和艺术的积淀。这就为档案工作者把尽善尽美的档案作为他们的事业理想提供了基础。古希腊著名先哲亚里士多德就这样认为,工匠们之所以追求完美的制作品,就在于他们对目的善的欲求和对自己制作品的热爱。他说:“选择可以或称为欲求的努斯,或称为理智的欲求,人就是这样一个始因。”[6]对于档案工作者而言,热爱档案事业和一切为了档案的职业追求是做好档案工作并为之奋斗的动因。优质档案是档案工作者劳动的“产品”和工作业绩的集中体现。档案工作者的感性欲求和理性选择都反映在档案的质量和价值上,档案工作者也只有具备了高尚的人格和不懈的追求才能创造出传世的档案艺术品。

1.2 “道技合一”的职业境界

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工匠精神最推崇的就是道法和技巧的统一。追求精湛的技艺和精益求精的作品是“能工巧匠”们最直接的目的,但却不是工匠大师们的全部目的所在。高明的工匠会利用他们自身娴熟的业务技术和练达的专业技能,在工作过程中积极探索劳动成果的形成规律,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和劳动技巧,并把它上升为人生的理想境界。这种“形而上”的理性追求与“形而下”的感性探索相结合的职业境界就是档案专业人才创造精神的聚焦点。它不仅能够创造优质的档案“产品”和优质的学术“成果”,而且能够使档案专业人才获得高尚的职业尊严。

1.3 牢固的档案服务观念

档案工作的意义和档案价值都要通过档案利用来实现,就像工匠的制成品总是由使用者评鉴一样,使用的效果和使用者的态度决定工匠劳动的意义和制成品的价值。在档案信息资源化的今天,档案的信息质量是档案生命力的源泉,档案服务水平决定档案的社会价值,档案对主体的效用决定档案的存在感。因此,杜绝档案束之高阁,永远不被利用,甚至在利用过程中达不到预期目标,发生用之不易,用而不果的情况,就成为具有“工匠精神”的档案专业人才的职业操守。

1.4 遵纪守法的规则意识

档案工作是极具规则性的社会工作,它既受主体行业规则制约,又受档案行业规则规范;既受档案本身的技术性要求的客观限制,又受档案法规制度的主观管理。在法治社会,依法治档是档案工作的基本准则。档案法律法规及管理办法、行业标准等不同层次的国家规范,是档案工作者普遍遵循的规范。另有一些没有上升到“国家意志”层面的档案主体行业规范仍然以规章制度的形式存在,并成为不同主体行业的档案工作规程。因此档案工作者的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对于依法开展档案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既决定着档案工作者遵法守规的主观能动性,也决定着档案工作的成败得失。像保密意识、三防意识、反病毒意识等职业素养,甚至决定档案的“生死存亡”。

2 档案服务观下的主体专业知识

在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档案是人类从事各种社会活动产生的具有保存价值的信息资源集合。在这种“大档案观”的视阈下,档案突破了传统“行政”文件的“官档”范围和对文书工作的依附,面向社会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开展管理和服务工作。由于每个行业的实践活动都有自身的客观规律,所以,不同行业档案产生和利用就形成了不同的流程和特点。如何立足档案主体行业,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安全规范的管理和有效利用,如何实现文件材料和信息数据及时、快捷、准确、完整地收集、鉴定、入库、编研,如何面向主体开展精准的档案利用服务,就成为档案工作者寻求职业存在与追求档案价值实现的基本途径。[7]主体知识是主体专业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主体专业活动规律的集中概括,包涵了主体专业档案资源的形成规律和档案利用的特点。档案工作者要掌握主体专业的档案生成特点和规律,准确把握档案的资源价值和情报价值,深入开展档案编研工作,就必须具备档案生成主体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学科理论,才能实现从档案形成源头到档案服务的全程有效管理。

2.1 全面掌握行业领域档案资源的来源规律

档案质量的前提是档案材料的全面性和完整性,要建立系统完整的档案,就必须有充分的档案资源。档案工作者只有熟悉档案产生的主体工作活动和环节,熟悉档案资源从何处来,熟悉何处有档案资源,主动监察档案资源的产生过程,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开展全面完整的档案收集工作。由于档案材料直接来源于社会活动过程,档案工作者只有直接按工作流程立档,才能形成客观可靠的档案,这就是档案真实性高于其他社会记忆载体的根源。问题是档案只选择具有“保存价值”的材料归档,而无“保存价值”的材料则被抛弃,归档意味着记忆,抛弃意味着遗忘。因此,档案材料的全面性和完整性是后续档案工作有效性的前提,是档案工作建构“社会记忆”、克服非理性或无意识“遗忘”的首要保障。

2.2 准确判别档案资源的价值时效

档案资源的保存价值基础是档案的记忆功能和资源效用,这与档案信息所反映“事件”本身的性质及时空的延展性密切相关。要鉴别档案资源中哪些资源需要归档或不需要归档,哪些资源需要分别归入短、中、长期档案,甚至永久保存;哪些档案是一般档案,哪些档案是重要档案;并认定档案的密级,都需要对档案资源有准确而深刻地认知。档案工作者要鉴别档案资源,进行去粗取精和分类分级,除需要掌握档案专业规范和标准外,还需要具备主体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理论。因为相同的档案资源,即便是同一资源,对于不同档案主体而言,其自身“价值”往往也千差万别,甚至大相径庭。档案工作者就要通过档案分类理清档案价值的时效性和主体针对性,防止销毁有价值的档案材料,造成“历史”遗憾。

2.3 系统把握档案资源之间的逻辑关系

档案资源因时间、来源、载体等客观原因,会在不同时间、以不同的形式产生。档案工作者必须借助档案生成主体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学科理论,理顺这些资源所记载事件的时间顺序和逻辑关系,把事件的实体逻辑关系与档案的形式逻辑关系统一起来,再按照档案编纂规则进行“立卷”归档,制作档案索引与分类目录,进行有效的档案材料分类组合,确保档案条理清楚,确保档案信息反映的时间顺序和逻辑关系能与档案实体记载的事件事实相一致,确保归档材料体系在逻辑上的真实和客观。

2.4 精准把握档案利用规律

档案利用是档案价值的实现过程,是档案文化价值和资源价值的集中体现。档案工作者要开展精准的档案服务,就必须掌握精准的档案需求主体和需求基点、需求范围和内容、档案需求的目标及满意因子等等,根据这些需求规律,利用档案生成主体专业的知识和学科理论,积极开展档案编研工作,制作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档案文化“产品”,确保档案“供给”和需求的平衡,提高档案服务工作的“用户”满意度,在实践中发挥档案的价值功能,检验档案工作成败。

3 档案管理者信息素质下的专业能力

在档案信息化的大趋势下,信息技术能力是档案专业人才构成中最具有时代特征的因素,也是档案工作者追求职业精神的技术支撑。对档案专业技术人才而言,档案信息化在带给档案工作新的生命活力的同时,一方面,要求档案工作者转变传统理念,树立开放、自由、公正的社会服务观;[8]另一方面,要求档案工作者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能力,以适应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技术要求。从目前档案工作实践的需要来看,传统的手工管理技术和“线下”服务已经不能适应“海量”电子文件处理的要求,也不能满足网络服务、虚拟服务为表象的高技术需求,学习掌握档案信息化工作手段,已经成为档案工作者应当具备的基本信息技术能力。

3.1 计算机应用维护的操作技术

计算机是信息化的工具性标志,是档案信息化的推动者和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基本工具。档案工作者要适应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大趋势,就必须能够正确使用计算机,维护计算机的正常运转。这是信息化对档案工作者的基本要求。档案工作者只有掌握了计算机学科的基本知识和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才能科学地使用计算机,把计算机文化融入档案文化之中,进行和谐的人机互动;才能正确处理计算机运行中发生的常见故障,维护计算机软硬件的正常运行,发挥计算机管理档案信息的人工智能作用。

3.2 档案管理系统应用与维护技术

档案信息化管理就是把档案资源信息通过档案管理信息系统集中起来,按照信息管理流程进行系统管理。档案信息系统主要通过系统设置和业务建模实现档案的系统化管理。“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是档案信息组织的最高表现形式,是档案信息组织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它对档案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加工、存贮,并通过一定的技术装备和技术手段,实现档案信息的传递与交流。”[9]档案工作者必须掌握档案信息系统的设置参数和业务建模参数,根据自身业务实际,完成日常性档案信息管理流程,才能正确应用档案信息系统,开展有效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

3.3 档案数字化录入技术

档案有实物文件和电子文件两大类。实物文件中一部分是“历史”上遗留的平面档案,一部分是现实生成的实物文件。这些平面档案和实物文件的档案资源信息都需要借助各种数字化设备转换为数据信息,才能输入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数字化管理。电子文件输入档案管理系统有两种接口:一种是档案管理系统与其他系统的集成接口,最常见的是OA系统接口;另一种是系统提供二次开发的接口。档案管理系统在开发设计过程中,加载了基础应用、档案业务管理、档案信息服务等不同管理层面的软件开发工具包,由档案管理人员在开发管理应用软件系统时,根据自身管理流程和规律,利用档案管理系统的开发工具,开发档案管理系统接口。无论是数字化后手工录入,还是系统自动化录入都是数字档案馆获得档案资源信息的途径和手段,档案工作者只有熟练掌握了录入技术,才能源源不断地为档案数字化管理提供丰富的档案资源。

3.4 档案信息数据的逻辑软件应用技术

档案信息数据是数字设备及应用软件生成的、以数码形式存储于各种载体的元数据,可以在通信网络上进行发送和接收。但是,它在任何应用终端设备上阅读、处理都依赖计算机和相应的逻辑软件。常见常用的逻辑软件包括文字处理软件、电子数据表程序、个人信息管理程序和电子邮件通信软件、演示文稿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图片管理软件、声像管理软件以及网页设计、制作、发布、管理软件等等。这些软件在档案管理的前端是生成档案资源的工具,在后端是阅览利用档案的工具。档案工作者根据所管档案种类,掌握相应软件的实用技术,对档案资源鉴别归档与开发利用等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技术意义。

3.5 网络应用开发技术

网络是数字档案馆连接档案资源生成系统的主渠道,是获取、传递、利用档案资源信息最便捷的途径。档案网站是档案部门联系社会的重要窗口。它不仅能够随时随地为用户提供档案查询利用服务,也可以通过网上陈列和展示,面向公众开展在线展览。档案网站一般以主页方式提供档案服务,宣传档案文化,内容可以非常丰富。一般常见网站内容包括档案工作动态、档案机构简介、档案资源推介、档案利用服务渠道等模块。实际上,不同网站都是根据档案馆(室)不同的服务项目和功能目标而设计的,因此,档案工作者必须掌握基本的网络通信技术和网站维护技术,明确本馆(室)的业务内容和服务群体,以保持网络通信的通畅和网站的正常运行与实时更新。

3.6 档案信息的安全防护与抢修技术

计算机病毒和网络黑客是计算机网络的“麻烦制造者”和窃密者,是威胁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公害和大敌。数字档案馆及其电子文件的安全防护,除防火、防水、防盗、防虫、防霉、防损等传统的物理措施外,还必须采取反“黑客”和防“病毒”的逻辑措施。[10]为此,在档案工作中,档案工作者和计算机操作员要注意对系统文件、可执行文件和档案数据的保护。在档案管理所用计算机和服务器上安装杀毒软件并及时升级,建设计算机网络防火墙,使用新设备要先杀毒后使用,形成良好的用机杀毒习惯。在不同设备上分类管理档案信息数据,不使用无法确认安全性的程序或数据,尽量不用软盘或不确切的优盘引导系统。不轻易使用管理设备登录网络或在网络环境下工作,不轻易打开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及时备份系统程序和参数,建立系统危机的应急计划。对重要档案数据必须进行脱网管理和脱机备份,及时处理恢复被病毒感染或破坏的文件数据,杜绝病毒蔓延。

4 结语

档案是具有普遍社会存在的文化现象,哪里有人类活动,哪里就有档案。而当今社会,正处在深刻的变革之中,知识经济方兴未艾、信息革命潮涨潮落、文化融合跌宕起伏,这一切社会特征都预示着我们处在一个不断创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在这个时期,各种社会思潮从不同角度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挑战。为了迎接这些挑战,档案工作这个古老而传统的职业也正在由被动收藏保管向主动监督管理转变,档案“资政”功能也在向档案服务社会化转变,而档案学界已经有了围绕“大档案”建立国家大数据中心的呼声,这意味着档案将由“三尺馆舍”走向广袤无垠的“田野”。档案领域的这些变革是档案适应以信息化为标志的新时代的必然结果,也对档案工作者提出了以变应变的新要求。事实上档案工作者的角色正在发生转变:一是由消极的库房管理员向积极的档案文化塑造者转变;二是由管理主体代表向合作参与伙伴转变;三是由行政官员向技术专家转变。这些转变就为档案工作者自我建构的理性选择指明了方向。在终身学习体系中,档案专业人才也许已经接受过档案专业的专门教育,但是面对档案信息化的时代变革,要成为匠心独运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就必须通过“馆本研修”、职业培训、网络研修、观摩学习等档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途径,不断强化专业素质、拓展更新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经常深入主体工作第一线,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意从实践中亲身体验档案材料的生命历程,善于总结工作经验,这样才能以更广泛和更积极的姿态介入主体工作,通过精美的档案作品和优质高效的档案服务,传播档案文化,拓宽档案资源的惠及面,赢得主体认同和社会应有的尊重。

[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EB/OL].(1987-09-05)[2016-04-15].老干部家园,http://tclgb.tai cang.gov.cn/art/2011/10/27/art-S214-131984.html.

[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 》的决定[EB/OL].(1996-07-05)[2016-04-28].法律教育网,http://www.chinalaw wdu.com/falvfagui/fg22598/32 475.shtml.

[3] 谢诗艺,李小刚.档案文化层次研究的得与失——基于文献综述的反思与展望[J].档案学研究,2016,(4):20-24.

[4] 孙嘉焯.试论“大档案”[J].山东档案,1995,(3):15-17.

[5] 丁立新.档案信息化的发展趋势[J].档案学研究,2009,(4):12-14.

[6]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M].王旭凤,陈晓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7] [瑞典]Berndt Fredrikssona.当今社会中档案工作者角色的转变[J].黄霄羽,译.山西档案,2004,(2):21-23.

[8] 熊友菊.信息化社会对传统档案信息服务模式的挑战[J].档案学通讯,2011,(2):91-94.

[9] 洪漪,陈永莉,向纯彪.档案信息的组织方式与档案信息管理系统[J].图书情报知识,1998,(4):49-51.

[10] 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DB/OL].(1994-02-18)[2016-04-13].法律快车,http://www.lawtime.cn/info/sheny chan/ags cfg/2011082221829.html.

【责任编辑 马小侠】

A Study of the Core Factor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ompound Talents in Archival Management

HUA Rong

(Xianyang Normal College, Xianyang 712000, China)

Archival informatization and the resourcization of archival information make professional archives talents change into the compound talents of archives major, main major and information major. In the field of talent study, quality, knowledge and ability are the three major components of any talent. Among the nine major factors,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archival professionals is the factor that reflects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archival talents and leads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archival talents. The main professional knowledge is the key factor to realize the value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and improve the existence of archives. Professional ability in information reflects the level of the management of archives informatization, and it is also the factor which changes with the time. These three factors represent the core factor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archives professionals from different dimensions, and represent the direction of the change of the roles of archivists.

archive; compound talent; core factor; information resourcization

G270

A

1009-5128(2016)24-0086-06

2016-10-16

华榕(1973—),女,陕西咸阳人,咸阳师范学院馆员,主要从事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档案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工作者主体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关爱工作者之歌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资源回收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