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踩踏事件看我国公共安全体系建设

2016-03-17 04:46周军锋
关键词:公共场所人流公共安全

周军锋

(安徽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2)

从踩踏事件看我国公共安全体系建设

周军锋

(安徽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2)

近年来,我国踩踏事件频发,表明我国公共安全体系存在很多问题,必须加强建设和完善。应通过良好的公共安全教育来提高公众的公共安全意识和应对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加强公共安全法律建设,为公共安全提供法律保障;提升公共管理水平,防范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

踩踏事件;公共安全;公共管理

近年来,我国发生多起踩踏事件,每一起踩踏事件都造成了人员的伤亡。如,2004年2月5日,北京密云发生了重大踩踏事件,造成37人死亡,15人受伤的严重后果;[1]2009年12月7日,湖南省湘潭市发生校园踩踏事件,造成8人死亡,26人受伤;[2]2013年2月27日,湖北省老河口市发生一起校园踩踏事件,造成4人死亡,10人受伤;[3]2014年9月26日,昆明市明通小学发生踩踏事件,造成6人死亡,26人受伤;[4]2014年12月31日,上海市外滩陈毅广场发生群众踩踏事件,导致36人死亡,49人受伤。[5]这一系列踩踏事件其教训是十分惨痛的,值得人们不断反思。 踩踏是一种极其原始的事故。人类由于天性爱群居,所以人群就像磁铁一样对个人有强大的吸引力。这些频发的事故无一不反映这样一个事实:一旦人群聚集,由于受到空间和环境限制,危险就来临了,同时也表明我国的公共安全体系存在亟需加强和完善的地方。[6]本文拟通过分析踩踏事件发生的原因,研究我国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外经验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踩踏事故原因剖析

踩踏指由聚集的人群过度拥挤,致使一部分甚至多数人因行走或站立不稳而跌倒未能及时爬起,被人踩在脚下或压在身下,短时间无法及时控制、制止的场面,造成轻则受伤,重则身亡的严重后果。从发生过的踩踏事件中不难发现,踩踏事件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心理恐慌。从多年来的踩踏事件中可以发现,心里恐慌是踩踏事件的首要原因。比如,2004年,北京密云县密虹公园中的踩踏事件起因由于人群中有人喊“桥塌了”,于是恐慌自桥的两头散开,导致拥挤,发生踩踏事故。[1]四川巴中市通江县广纳小学就是因为楼道灯忽然熄灭,有学生喊“鬼来了”,导致学生恐慌,发生踩踏事故。[2]如果大家能够镇定、有序的行走,踩踏事故就会避免。事实上正是因为恐慌,才导致人流的无序、混乱,进而发生拥挤、踩踏。

二是公共场所管理滞后,预见性差。从以上踩踏事件中,不难发现我国的公共场所管理水平不高,预见性差。比如:北京密云县密虹公园管理方对可能出现的人流拥挤预见不足。尽管公园是开放式的,那也需要对可能出现的人群拥挤情况进行评估,提前做好相应的预案。如果发现人流过多,就要适当地疏导人流、分散人流,从而避免发生人流拥挤导致的不测。另如:上海外滩陈毅广场发生的踩踏事件中,活动的主办方在开展活动时,对可能出现的人流拥挤没有进行有预见性的评估。同样,陈毅广场的设计没有考虑到如果大规模人群聚集于平台时会导致的严重后果。这样的设计现在看来是不合理的。当然,政府负责公共管理的部门没有尽到应有的管理职责。尽管部署了700多名警察,但由于这些警察无法进入平台,他们对可能发生的踩踏事件也不能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三是公共安全意识淡薄。公众的公共安全意识淡薄是发生踩踏事故的主观原因。在参加活动的时候,人们总是希望看热闹,抱着“别人能够上去,我们也要上去”的心理,忘掉危险时刻存在着,于是就发生了不可挽回的悲剧。公共场所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也是重要方面。如果管理人员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及时告知危险、疏导人流,则踩踏事件也不会发生。

二、国外应对踩踏事件的一些经验和做法

国外一些国家在踩踏事件发生后,采取了不少相关防范措施和办法,力争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这些措施和方法的根本目的就是疏导人流、避免拥挤,从而防止踩踏事件的发生。其具体措施和办法如下:

一是制定法律。在1883年6月英国的踩踏事件之后,英国议会通过法案,规定所有的公共娱乐场所都必须使用安全逃生门。这种逃生门不管是上锁还是没上锁,门上安装的横杠上的压力大到某个数值时,门会自动开启,这个法案至今仍有法律效力。[7]

二是加强公共安全管理。(1)限定人数。在举办公共活动时,限定人数是一个有效的办法。比如:2013年英国伦敦25万人到泰晤士河边观看新年焰火表演时,在议会广场等人流集中区域有专人负责统计人数。如果人数大到各区块所能承载人数上限,将停止放行。[8](2)划分区域。在公众参加活动时,为了防止踩踏、混乱,国外常采用的做法是划定多个区域,将人群限定在不同的区域。如在纽约的时代广场,举行水晶球“从天而降”的倒计时跨年活动时,为了保证安全,警方使用隔离栏杆,将人群分为多个区域站立,各个区域之间互不通行,彼此也有独立的入口和出口。在广场中心地带和周边的主要道路之间设有缓冲带,缓冲带内不允许有人员停留。最为重要的一点是,重要道路实行单向管制,人员只能从一个方向通过,不允许停留。[8](3)引入高科技预警系统。沙特阿拉伯为了防止朝圣人群发生踩踏,引入了基于视频监控的人群拥挤预警系统。这种高科技的踩踏预防系统的使用,大大减少了朝圣人群踩踏事件。[9]

三是提前宣传教育。在举行大型活动前,相关部门对公众进行公共安全宣传教育,是有效降低踩踏事故发生的办法之一。比如2013年澳大利亚悉尼跨年庆典烟花汇演中,现场观众有150万人。为保障安全,警方提前两周通过传媒向公众普及安全知识,并告知公众届时将扩大无饮酒区域及警方采取的措施等。[9]这些提前宣传教育让公众做到心中有数,增强自律。

四是强化公共安全教育和培训。加强对公众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升公众的应急安全意识,减少公共安全事故导致的损失。比如日本建有防灾教育及培训中心,面向公众开展救灾、减灾培训课程。在学生平时教育中,就加入防灾教育,增强防灾应急安全意识,掌握各种灾害的相关知识,提高防灾实践能力。学校每年都会对学生展开1~2次的防灾训练。[10]有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当遇到了真正的灾难时,学生逃生的机会就能够大大增加。

三、加强我国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的措施

完善的公共安全体系是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公众的幸福生活提供保障,因此公共安全体系建设亟需加强和完善。通过对上述踩踏事故原因的分析,借鉴国外的一些经验,笔者提出以下应对措施来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建设。

一是加强公共安全教育,增强公民的应急安全意识,提高应对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公共安全教育在我国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11]必须通过加强和夯实学生的公共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应对公共事件的能力。不光对中小学生进行公共安全教育,大学生的公共安全教育同样不可缺少。在上海踩踏事故中,大多数受害者为20岁左右的年轻人,其中就有多名大学生。这就表明,一些大学生的公共安全意识贫乏,危险遇见性差。在教育实践中,要加强学生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通过公共安全教育,让学生对公共安全有基本的认识和理解,具有应付公共安全事故的能力,能够预见危险,防范危险。除了学生外,政府还要定期对社会公众进行公共安全教育、演练等,提升普通公众的公共安全意识和应对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

二是健全公共安全法律、法规。健全的公共安全法律、法规是获得公共安全的法律保障。现阶段,我国的公共安全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缺乏一套有效的应急体制和系统。校园建设方面应有统一的标准,以学生公共安全为首要考虑,避免由于建筑缺陷导致的公共安全事故;对于学生的公共安全教育,国家要从法律层面上加以规定和约束,比如学校要定期演练疏散和逃生,强化学生公共安全教育,提升应急能力和疏散能力。这些校园建设标准和学生公共安全教育训练应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下来,统一执行。还有,要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公共场所的建设标准、安全通道和消防设施的完善。实际上,公共安全还包括建筑安全、食品安全、药品安全以及公共交通安全。这些涉及到普通公众的衣、食、住、行的安全问题都应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下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公共安全法律体系,并强化其地位和功能,从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建设。

三是提升公共安全管理水平。良好的公共管理是防范公共安全事故的重要措施。(1)在进行公共场所建设时,需要进行科学论证,以公共安全为首要考量。比如:北京密云县密虹公园的大桥,坡度太大,前面太窄,发生了踩踏事件,要吸取教训,对这样的公共设施要进行物理性的修缮,或者再重新修一座大桥,增加通行能力。(2)加强对公共场所、人群聚集场所、高楼、校园等地的安全保卫。通过高科技手段,实时有效地对上述场所进行监控和管理,防止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3)增强对公共场所活动的监控力度。对举办的公共活动,要有相应的预案;对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要有相应的评估和应对机制,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4)强化公共场所的防火、防水、防踩踏以及疏散救护通道的建设。发生公共安全事件时,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得受困者顺利逃生以及救援者能够进行有效的救援,这就需要有良好的防水、防火、防踩踏和救护通道等设施。这些设施不光要有,而且随时可用。

[1]张青松,刘金兰,赵国敏.大型公共场所人群拥挤踩踏事故机理初探[J].自然灾害学报, 2009, 18(6): 81-86.

[2]湖南湘潭一中学发生踩踏事故8死26伤[EB/OL].(2009-12-08).http://news.163.com/09/1208/05/5Q05VAS3000120GU.html.

[3]湖北老河口一小学发生踩踏致4死7伤[EB/OL].http://news.xinhuanet.com/yuqing/2013-02/28/c_124396957.htm.

[4]周清树,赵力,赵吉翔,高晓蕾.昆明小学生踩踏事故6死26伤[J].安全与健康, 2014(11):25-26.

[5]李伍妹,张元仕. 从上海踩踏事件探析责任阻却事由之期待可能性[J].法制与社会,2015(4):159-160.

[6]吴穹, 许开立. 安全学原理[M].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2.

[7] J. D. Sime. Crowd psychology and eigineering[J].SafetyScience, 1995, 21(1): 1-14.

[8]方研.国外防踩踏都有哪些经验[J]. 生命与灾害,2015(1):6-7.

[9]广东省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看国外防踩踏悲剧的一些经验[EB/OL].(2015-01-03).http://www.gdemo.gov.cn/yjjl/gjyjjl/201501/t20150103_206968.htm.

[10]吴景泰,王帅. 完善城市公共安全体系的对策建议[J]. 科技与创新,2014(19):123-125.

[11]王欣,国外公众参与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经验与借鉴[J]. 社会治理理论,2014(1),91-93.

(责任编辑 汪继友)

On the Public Security System Construction in China from Perspective of Stampede Incidents

ZHOU Jun-feng

(School of Marxism, AHUT, Maanshan 243002,Anhui, China)

In recent years stampede incidents frequently happened in China,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re exist many issues of public security system in China and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its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ment. Hence it is necessary to raise up the public security consciousness of the public and their abilities to public security incidents through good education at the security, strengthen the legal construction of the security for the legal guarantee, and promote the public management for the avoidance of the security incidents.

stampede incident; public security; public management

2015-11-09

安徽工业大学青年教师科研项目(QS201326)

周军锋(1978-),女,安徽淮北人,安徽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D631.1

A

1671-9247(2016)03-0024-02

猜你喜欢
公共场所人流公共安全
在公共安全面前别任性
多次人流可导致宫腔粘连致不孕
无痛人流危害多,是保是流不要拖
人脸识别技术在公共安全领域中的应用
基于ARM的公共场所智能保洁车控制系统的设计
大数据背景下的城市公共安全应对机制
公共场所 不能乱来
支持公共场所禁烟为自己为他人
心理护理干预在无痛人流护理中的作用
公共场所禁烟迈出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