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凡峰
基于生态文明背景下公众参与城市园林建设机制探析
闫凡峰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在满足于物质文明的同时,更加注重生态文明的绿色享受,城市园林建设成为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城市园林的合理规划和地域的有效布局,不仅是提高城市生态文明物质体系的有效措施,同时也是促进绿色健康城市建设的重要方略。伴随着城市生态文明的建设及社会生态文明文化体系的不断完善,社会公众参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也在不断提高,基于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需要,着力探讨社会公众参与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机制,为城市园林建设生态发展提供思路。
生态文明建设;社会公众参与机制;园林建设,现状分析
社会生态文明的基本原理是用生态系统的哲学统一性的观点和原理去认识生态发展中的本质问题,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角度,用哲学的“科学的认知观”来看待社会生态文明的基本建设问题。自然文明与生态文明是基本相辅相成、统一辩证存在的。而人作为自然界客观存在的个体,其基本的目的是建立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统一和谐的基本关系,在满足于人类生存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构建生态文明型社会,用清晰的逻辑辩证观点来看待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自然界的变化,崇尚于基本生态世界的完整性,将生态文明价值观点运用到基本的社会发展当中,构建协调化的社会生态文明体系。
1.树立清晰的生态思维认识
根据生态发展的过程总结有价值的思想认识观念,从历史中吸取养分,对生态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案例进行研究探讨,并将社会生态建设的基本思路运用到基本的生态体系建设过程中,在满足社会生态文明多元化发展的同时,对社会生态文明价值体系进行多元化的思考,找到基本的逻辑链接点。
2.对思想观念进行准确的思想价值定位
树立客观性的生态哲学价值认知,从实际角度出发去看待生态社会发展的历史。对于生态文明发展长河中的著名事件及人物不能盲目随从,要深入研究所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对历史的贡献,客观分析。对待生态问题在实事求是的思想基础上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经过认真思考之后再为实际应用。
3.深刻认知生态哲学的历史发展规律
要深刻认识到生态哲学发展的随机性和无序性,遵循发展的规律。历史的结论不一定是最完美的,但是历史的经验一定是最有效的,纵观生态文明历史我们发现,目前面临的生态危机并不是因为人成了中心而导致的,而是在这个以人为中心的思路中因为现实的困难与人的操作不当出现扭曲,产生了一种不适应社会发展的生态危机。所以在促进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对生态价值目标进行着重分析,找到关键思路,是构建社会生态文明思想体系的必要途径。
1.园林建设区域的选择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
在城市园林建设的过程中,对园林建设的区域进行规划性布局,做好环境影响评价,不仅是提高园林城市功能的有效办法,而且也是落实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措施。在符合生态文明建设价值纲要的背景下,园林建设区域位置选择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好园林与城市形态的配合度,在满足于城市发展功能的前提下,最大化地发挥出园林的城市点缀效果和城市休闲的价值属性,在满足于多元化城市空间发展的前提下,做好园林的整体规划设计,对园林环境及景物陈设进行提前布局,防止园林生态价值与城市功能价值矛盾局面的发生。同时良好的园林区域位置更加便于公众的放松与休闲,增强公众的生态价值享受,陶冶民众的价值情操,有利于引导公众参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
2.园林情态体系的打造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
在园林建设的过程中选好城市园林的位置,满足城市功能的发展是城市生态文明的第一要求,同时在生态园林建设的过程中,做好园林的价值情态体系规划,满足于园林立体化景物特色打造的需求对生态园林建设,有着更加重要的作用。生态城市园林情态体系的打造首先要满足于园林的价值定位和城市功能的要求,明白园林建设的目的和园林建设的价值,树立清晰的价值思维,满足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其具体的情态体系还要满足城市园林的规划,选取什么样的景物作为园林的特色表现,以什么样的景物搭配原则来满足园林的视觉享受等需要。在生态园林情态体系塑造方面也要打造园林的景物抒情意象,通过什么样的景物表现什么样的情感,以什么样的建造手法,打造独具一格的园林特色,最大限度上满足生态园林的城市功能定位,为更多的城市居民提供自然情感的价值享受。在民众享受其良好生态园林价值情态的同时,还要满足于自身愿景的渴求,激发民众参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兴趣,共同为城市园林建设出力。
1.公众参与城市园林建设的机制
现代的城市公园是城市居民放松和心灵休憩的场所,是城市民众感受自然情调的重要平台。因此,在现代城市园林建设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民众集中地参与进来,而且还需要结合民众的需要做好集中的景物设计建设。城市园林景观要根据周围的景观形态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塑造。在塑造的过程中需要协调多方面的因素,人与绿地之间,人的灵魂与绿地之间,都要讲究协调配合,其具体的塑造方法取决于设计者对自然的感悟和设计者自身的文化素养。要构成一定的层次感,就需要与地域性的历史景观、文化景观、人文景观、进行充分的融合,通过一定层次的搭配,来构造视觉的景观享受,把人文气息、自然气息、景观气息充分地融合到一起,给人以唯美的视觉盛宴。
2.公众参与城市主题图景的建设机制
城市园林生态建设的首要问题就是城市结构布局中主题图景的展现和主题景物的设计,在现代化城市文明建设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结合城市民众的意愿来建设城市的生态文明主题图景,而且还需要根据生态文明的价值内涵打造主题景物。在主题图景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对周围自然环境的借用和地域的连续性,通过自然的视觉对比和风格搭配,与周围的自然景物及环境达到共生的生态效果。与旧景观共生需要在设计建造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周围的景观元素,把一切审美的视觉元素集中起来,进行协调的搭配,使其与旧景观形成默契,从视觉共生的角度充分地进行对比,保持一致性。在建造的过程中充分融入旧景观的文化气息,把不同的气息融合到一起,让新旧景观保持文化气息的相似,充分展现本城市的生态文明。
3.城市生态机制建设的公众参与方式
依据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公众要全方位地参与到城市园林建设中,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要求公众参与城市生态文明的实物建设,而且更需要社会民众充分参与到城市生态文明的民主决策和体系的建设当中。政府作为引导城市文明建设的客观主体,在引导城市生态文明文化价值体系建设当中,不仅要激发市民的积极性,使民众群策群力地参与到生态民主政治决策当中,而且还需要调查城市民众对生态建设的建议,通过召开听证会、研讨会等方式,选择民众代表,进行建设机制的探讨。同时立足于社会实际调查,走进基层,走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线,调查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情况,汇总民众意见,调整建设方式,从而满足城市公众的集体意愿。
城市园林建设不仅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况进行体系化建设,而且还需要群策群力,在符合民众意愿的基础上,调整建设方向和建设模式,搞好政府与群众的主客体关系。在做好城市生态实物建设的同时,推进城市生态文化建设,汇聚城市功能的发展,使其满足于人们的精神建设需求,从而使得城市生态文明在建设的过程中得到不断发展。
[1]褚茜.江苏省城市园林地被植物资源调查与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2.
[2]谷树忠,胡咏君,周洪.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路径[J].资源科学,2013.
[3]马玲.金华市乡土植物在园林建设中的应用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0.
[4]闫淑君,洪伟,吴承祯.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中的应用[J].福建林业科技,2003.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城乡建设局)
10.16653/j.cnki.32-1034/f.2016.20.007
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效利益表达机制的探究(项目编号:14LKT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