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 谞
龙舞奇葩
——苗族草龙舞
文/梁 谞
地处湘西南的会同,是古代蛮夷之地的中心地带,境内汉、侗、苗、瑶等民族世代杂居,共同创造了悠久而灿烂的多元民族文化,境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极为丰富,流传久远的苗族草龙舞便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之一。
传统草龙队田埂巡游- -驱邪祈福 林安权/摄
会同苗族草龙舞是以舞草龙为特质的民族图腾舞蹈,这里的草龙舞其特别之处在于,“龙”以草为材质编织而成,且只有龙头,没有龙身和龙尾,而当地其他龙灯都编扎成一个整体,既有龙头,又有龙身、龙尾,因而,草龙舞的表演与其他龙舞的表演存在很大的差别,其他龙舞的表演是若干人共同舞动一条龙,草龙舞则以若干表演者舞动的龙头组成一条龙。
2009年,会同苗族草龙舞成功申报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同年5月参加会同首届炎帝故里研讨会展演,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
目前,在会同苗乡草龙舞和编织草龙的艺人中,舞技和编技最为娴熟的当推宝田苗乡的张绪庭老人,他所挖掘、整理的草龙舞以及他编织的草龙头最能体现苗族原生态草龙舞的独特艺术魅力,在当地堪称一绝,因而,他成为会同苗族草龙舞的代表性传承人。
会同苗族草龙舞的历史渊源可追朔到神农炎帝农耕稻作年代,距今已历四、五千年。对于草龙舞的起源,会同苗寨流传着一个有趣的传说故事:苗民的远古祖先世代居住在深山老林中,过着吃山果、食野菜的艰辛生活,有一天,从山外来了一位陌生老人,手握一把谷穗向山民们招手,山民们好奇地围拢过去,问他手里拿着什么?他说,这是神农炎帝种的稻谷,栽种收割后可以供给大家食用。山民们半信半疑,待到第二年春种秋收后,稻谷做出的米饭果真香甜可口,从此,山民们再也不用采摘野果充饥了。为了感谢这位送稻谷的陌生老人,山民们举着稻草把下山寻踪,陌生老人却早已没了踪影,山民们便在陌生老人送稻谷的土堆前举起稻草把唱歌起舞,以示对陌生老人的感激和思恋,就这样年复一年的丰收,年复一年的思恋,一个祭神庆丰收的草把舞随之诞生。
传承人张绪庭编织组装草龙 李小东/摄
据传,草把舞的最原始形态是龙头祭祀仪式。苗族先民认为赐予他们谷物的陌生老人是神龙所变,在他们看来,龙神奇而能量巨大,凡人只能见其首而见不到其身,正所谓“神龙现首不显身”,于是,苗民把龙当作最重要的信仰崇拜对象,所以,苗寨每年的祭祀“坛界”上都会供奉一个巨型的草龙头,祭祀仪式完毕,众人才开始舞草把舞。
后来,“龙”成为南方神农部落的图腾信仰之一,一代又一代的会同苗民经过不断的加工,将稻草把编织成美观精致的草龙头,草把舞便逐步演变成了草龙舞。
会同是湘西南侗、苗少数民族的主要集聚地,境内龙灯多姿多彩,有青龙、金龙、秃尾龙、灯盏龙、吊龙、草龙之分,在制作工艺方面各具特点。青龙、金龙、秃尾龙、灯盏龙、吊龙一般编扎成九节(包括龙头在内),有龙头,有龙身,有龙尾,俗称“九龙抱珠”。编扎青龙用青色布(绸)抱糊,编扎金龙用黄色布(绸)抱糊,且都用楠竹做龙骨架。而草龙的制作最为独特,一是草龙只编龙头,不编扎龙身龙尾;二是选材特别讲究,通常选用韧性好、修长、齐整、干净的糯谷稻草作为主要材料;三是编制工艺很细腻:不仅龙角、龙眼、龙须、龙口轮廓鲜明、栩栩如生,而且尺寸适中(整个龙头长约50-70厘米),还讲究龙头和舞柄合理搭配(每个龙头配一根木柄,柄长为1—1.2米,便于舞者表演操作)。
制作“宝珠”同样选用优质的糯谷稻草做材料,编织成一个直径为20厘米左右的圆草球,每个“宝珠”配一根木柄,柄长1.2米上下。
草龙舞 唐 镭/摄
会同苗族的原生态草龙舞大多出现在当地的民俗活动中。春节期间,草龙班到各家各户舞草龙,以此贺新岁、祝吉利,祈愿具有神力的龙护佑主家招财进宝、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主人则以鞭炮、香火相迎。草龙领队者高唱《开财路歌》,并以油麻、稻谷比拟金银财宝送至主人手中,主人则回送红包。“草龙”在主人家中绕转一圈,同时领唱者在锣鼓声、和唱声中高声唱起苗乡草龙歌《正月龙灯伴十三》:正月龙灯伴十三,二月芙蓉伴牡丹,三月清明伴谷雨,四月枇杷伴麦黄……另外,每逢旱灾或虫灾时,苗乡人民都不约而同地舞着草龙游走于各村寨、田野间,以期驱瘟祛邪,祈求先祖赐丰收、保平安。
会同苗族草龙舞没有固定的表演模式,舞者可根据表演场地的大小、表演人数的多少及伴奏的有无灵活采用表演方式,如单人舞、双人舞和群舞,不管是哪一种表演,表演者的舞技都以矫健、奔放见长。单人舞和双人舞的舞姿常给人以灵巧、飘逸、舒展之感,单人舞中的“鹭鸶踏莲”、“倒挂拦蛇”和双人舞中的“流星追月”、“磨盘插柳”等难度较大的独特技艺均为苗族草龙舞的舞技精髓。群舞则通常配以当地的唢呐和铜锣伴奏,表演场景十分壮观、气氛十分热烈。特别是当“群龙”协同舞动时,龙头始终保持着既圆又活的形体,形成龙飞凤舞的迷人景象,“龙摆头”、“龙翻身”、“龙抢宝”、“龙缠腰”等舞姿环绕、穿插自如,收张有度,快慢相间 ,极具奔放的动态美。
草龙舞表演者的服装具有极其独特的原生态艺术魅力,具体分为三类:表演原生态草龙舞时,表演者头戴稻草编织成的精致草高帽,身穿稻草编织的衣、裙,脚绑草鞋;喜庆丰收时表演草龙舞,表演者则穿苗族服装;登门送财或孩时游戏草龙舞时着装不限。
苗族草龙舞的原生态音乐主要以打击乐为主:大鼓1个、大锣小锣各1面、大钹小钹一套,大型表演时则需多套打击乐班。
会同苗族草龙舞是苗族地区最为优秀的民间图腾舞蹈之一,亦可谓我国民族民间“龙舞”中的一朵奇葩。
苗族人民世代保护、传承的草龙舞,起源于最原始的稻作农耕文化,是南方表现稻作文化的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一个代表,具有较高的民族学研究价值。
苗族草龙舞是苗族人民集体创作并广泛流传、定型化的民俗舞蹈,它是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国泰民安思娱乐,草龙翩翩舞升平”,当我们深入苗乡,置身于那激扬、欢乐的草龙舞现场,我们的情感定然能得到一次美妙的洗礼,我们的身心定然会被草龙舞强大的民族表现力和民族凝聚力所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