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井医院前的沉思

2016-03-17 07:58江西何小文杨立华
火力与指挥控制 2016年1期
关键词:小井伤病员师长

(江西)何小文 杨立华



小井医院前的沉思

(江西)何小文杨立华

有人说井冈山光耀千秋的史迹,浩气长存的情怀构筑了一部厚重的斗争历史,而小井村遍地流淌着碧血丹心的赤诚又构建了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还有人说,在处处闪耀着革命的光芒,印记着红色史迹的井冈山,当属小井这块热土让人心情倍感沉重,因为这里当年发生的一切会让人感觉胸口像压了一块大石头,因为革命先辈们非比常人的境遇更让人为之心灵震颤,更让血与火铸就的艰苦奋斗的精神在这里引发后来人的无限追思——

井冈山的红军是为战争而生的,然而,打仗毕竟是很苦的事。因为“边界的斗争,几乎完全成了军事的斗争,因此党和群众不得不一齐军事化”。战斗的频繁,伤病员数量必然会越来越多,由于没有医院救治,很多人都壮烈牺牲了。因而在井冈山斗争初期,井冈山前委及湘赣边界特委就想建一所医院。但是,一直没有机会。直到第二次反“会剿”获得三战三捷后小井红军医院才开始筹建。鉴于当时的经费不足,在红四军中还进行了募捐。对此,井冈山斗争亲历者、老红军肖明有过深刻的回忆:“小井红军医院是1928年9月部队回到井冈山以后发动募捐兴建的。大家愿意捐多少就捐献多少,有捐3角、2角的,有捐献1元钱的,一共捐献大洋1000元。当然,光靠1000元大洋来修建一座医院是不够的,解决的办法就是就地取材,自己上山砍杉树做栋梁、锯木板,用杉皮当瓦。……有二三十个轻伤员卷起自己的东西搬了进去,上面放上几块板子和稻草就成了睡铺。以后大部分的伤病员都搬进去了,重伤员住楼下,轻伤员住楼上。”

小井红军医院建成后,医疗条件仍然很简陋。由于伤病员多了,医生缺乏,西药缺乏,医疗设施缺乏,一切全靠土法上马。因之,毛泽东在1928年11月25日代表井冈山前委给中央的报告中写道:红军“医院设在山上,用中西两法治疗,医生药品均缺。现在医院中共有八百多人。湖南省委答应办药,至今不见送到。仍祈中央和两省委送几个西医和一些碘片来。”在此种境况中,伤病员的生活十分艰苦,伙食主要是红米、南瓜和一些蔬菜。如果说生活上的艰辛还可以克服的话,而伤病员们身上的病痛却令人难以忍受。正如毛泽东所言:“医院伤兵,其苦更甚。”

老红军杨至诚曾回忆说:“在井冈山上,不仅粮食困难,医药同样是困难的,中药都用不上,那时伤病员的痛苦是难以言喻的。毛党代表率领红军大队南下时,要我留守在井冈山上管理伤病员的工作,这个任务比打仗还要难。我看到伤病员在床褥呻吟,辗转不安,十分痛苦。”

然而,尽管红军医院的物质生活如此艰苦,伤病员却没有多少怨言,还很乐观,始终保持着旺盛的革命斗志。他们甚至还会经常唱一些歌并拉二胡等乐器互相鼓励。

有人也许会感到疑惑,伤病员们在如此艰苦卓绝的条件下,怎么还能拥有如此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这正是今天我们来小井凭吊的目的,也正是革命先辈拥有的这种革命情怀引发了我们的深思。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井冈山斗争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正有赖于军民这种以无私奉献和艰苦奋斗为核心的革命精神的支撑;往大里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样有赖于这种精神的支撑。

而在这所红军医院住院治疗过的红军师长张子清便是奉献精神与艰苦奋斗精神的生动体现和真实写照。

1928年4月,为了掩护朱德、陈毅率领的湘南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张子清率部在酃县接龙桥阻击敌人,战斗中脚踝受伤。5月,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成立后,张子清任十一师师长。由于医疗条件差,他的伤一直没有好。年底,才转到小井红军医院住院治疗。当时,张子清虽然年纪很轻,但他参加革命时间早,在部队享有很高的威望。他虽然枪伤在身,仍然时时给伤病员们宣讲革命道理,鼓励他们与病魔作斗争,他是这样讲的,也是这样做的。

由于敌人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各种物资,特别是药品和食盐异常缺乏。后来,医院给伤员们洗伤口的食盐也供应不上了,只好用白开水洗,使得不少伤员伤口发炎。由于食盐如此珍贵,战士们去探望因脚踝受过枪伤的张师长时,都把平时舍不得吃的食盐积攒下来,留给他洗伤口用。但张子清一次也舍不得用,他把战士们送的食盐用油纸包好,大概有一二两左右,放在枕头边。后来,他听到医务人员焦急地议论医院的食盐用光了时,便主动找到负责同志,把自己珍藏的食盐捐献出来,并吩咐他们用这点食盐把全院伤员的伤口都洗一遍,剩下的留给重伤员洗。

其实,张子清也是重伤员,当医护人员给他解绷带洗伤口时,他硬是不肯。医护人员拗他不过,只好先给其他伤员洗,而战士们一定要医护人员留一点盐水给张师长。洗到最后,当张子清发现这些盐水是特意留给他的,毫不客气地批评了医护人员,说:“那么一点盐怎么还会有剩呢?”

位于井冈山小井红军医院旧址内的张子清献盐雕塑

在张师长的感召之下,小井医院的伤病员,特别是党员和干部,都争先恐后地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威胁留给了自己。他们都表示要好好养伤,争取早日重上前线,多杀敌人。这样,一个个伤员痊愈出院了,而张子清却因踝骨里的子弹无法取出来,只能使用草药治疗,最后不得不截去一条腿。1930年5月,由于伤口再次化脓至腹部感染,永远闭上了双眼。一年以来极为艰难困苦的医疗生活,使这个受尽磨难的红军将领,瘦成皮包骨,仅28岁就长眠于井冈山的红土地上。

如果说经历过困难时期和困顿生活的人们,能更深地理解别人的苦难。那么熟知张师长“献盐”和“刮骨疗疮”这个故事的人,就一定能理解战士们角角厘厘捐款的价值。如今,现实和历史在同一个空间里重叠着。没有了炮火连天的声音,只有药房内那黑沉沉的药柜,病室里伤病员的地铺和地铺上的稻草,还有手术室地上放着的木盆和桌子上生锈的马灯,当然,苍老的板墙上还有几幅“年轻”的先辈遗像。一切都是那么平常,平常得那么崇高。不需要语言,不需要表达。艰难的生活只能使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在井冈山艰苦的岁月里,像张师长这样的干部榜样在红军队伍中又何止一人!当时红军官兵一律吃5分钱的伙食,穿一样的衣服,盖一样的被褥,同吃同住,同修工事,同挑粮食……毛委员和朱军长更是为官兵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朱德挑起了扁担,毛泽东和战士共嚼红米饭、南瓜汤……

(责编王燕萍)

猜你喜欢
小井伤病员师长
无人机伤病员后送在未来灾害救援中的应用前景
“白胖胖”是多少
从师长赠言看数学
某大型综合医疗救援船急救流程优化仿真研究
师长卖马
师长卖马
被忽悠买猫81只欠下80万
惠爱医院
师长卖马
部队医院对住院军人实行全程优质服务及管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