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娃娃 陈奕群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顺应时代的发展,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当把学习权利交给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让学生的阳光个性在数学课堂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数学课堂是欢乐的课堂,是学生向往的课堂,是学生成长的课堂。
阳光课堂的创建
阳光课堂寓意温暖、灿烂、明亮、和谐、生机勃勃、正能量等多种意义。根据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强调自主学习、合作探索、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还原数学魅力,提升数学思想,欣赏数学的美。因此,笔者对教学过程渗透阳光理念有如下思考:
创新情境 情境教学又是一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想方设法以教材为载体,有目的地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创新情境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整合编制,通过运用游戏、故事、表演、音乐动画、实物诱惑、实验操作等,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时刻保持愉快的情绪,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小组合作 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因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将学习的主动权放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
生生互动、生生互评 教学过程应注意学生间互相提问解答与学生的相互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处于兴奋、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展自己的个性。
先学后教 教师的归纳总结对本课的内容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也是个查漏补缺的机会,避免知识点的遗漏,重难点的忽视。孔子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先学后教,给学生创造一个他们相对自由的学习情境,而不是先行做出“想要他们做什么的规范”。选择自己的问题、疑惑来学习,可以进行适当的动手操作活动,教师则应注意学生学习的共同点,抓住他们学习中的闪光点,突出学习的重点。顺势而为攻克学习上的难点,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轻松。
教学中的阳光
叶澜教师认为:“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而课堂教学是师生活动的主阵地。在当前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专注听讲,提高课堂质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摆在每一个教师面前的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认知水平,组织阳光的课堂教学。
北师大版第二册《加减法(三)》计算课重点在理解与应用满十进一的算理。课中应抛开大问题“28+4=?”,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或“竖式”等进行自主探索。给学生开放的平台,让学生自由发挥,让学生学习的热情愈加高涨。“你用什么办法来解决,与大家分享”,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或肢体动作展示出来。
摆小棒 28+4=32,将4拆成2+2,把其中一个2跟8捆成一捆,成3捆。每捆10根,一共30根,还有2根,所以是32根。“这位同学的做法怎么样?”引导生生互动,生生互评。“还有其他拆法吗?”发散思维,发展开拓思维能力,学生兴致更加高涨,学生的口头表达的能力也得到了训练。
拨计数器 由学生上台拨,出现:有的学生在个位拨了十二颗珠子,利用追问技巧:“一下子看不出答案怎么办?有没其他的办法?”个位上留两个,在十位加多一个珠子,体验“满十进一”的过程。当学生回答不出来的时候,及时由其他同学补充,诱发生生互教,让学生体验到自主探索的快乐。
列竖式 由学生上台展示他的竖式过程,并由其他学生以“采访”形式来提问,“为了避免进位忘记,有什么办法吗?”强化满十进一的算理并标志,方便计算。当然,我们不能每天随身携带计数器或小棒,所以引导所有学生懂得用竖式解决问题。
当所有学生展示完毕,这时教师以课件方式展示这些结论,这也就是“先学后教”的过程。学生自主的学习过程,不同层次的学生利用的方法不一样,思维方式也不一样,教师给予学生一个开放的平台,让每位学生都能展示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培养学生善于去思考,善于去表达的习惯,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的阳光留在课堂上。
培养自主学习是目的
课堂给孩子提供一个真正自由、开放、宽松的舞台,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按自己的需求来学,用自己的努力来换取成功的喜悦。阳光课堂才能引起孩子情感的共鸣,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张扬。互动合作,让学生在充满活力的课堂自由和谐的发展。
学生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敢于质疑,乐于表现,参与课堂学习的情绪高涨。在课堂中,出现一个又一个的疑问并一一得到解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沙井中学;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公明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