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克群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于2014年正式印发,这份文件中有个词引人关注:“核心素养体系”。核心素养体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成为下一步深化工作的“关键”因素。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也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它是知识、能力、态度或价值观等方面的融合,既包括问题解决、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又包括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一块:“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问题解决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四个阶段。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创设时空条件
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的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不仅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创新意识的培养要从提出问题开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激励学生能大胆质疑,不仅知道“是什么”,而且想问“为什么”,敢于提出问题,乐于讨论。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六册第三单元的“复式统计表”时,教材编排从单式统计过渡引出复式统计表,教材的问题是:“这两个表有什么共同点?”分析对比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在此处的教学,笔者放慢教学的步子,给学生一定的时间,通过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快速从三张表格中找出相应的数据,从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老师,我知道为什么有了单式统计表还会出现复式统计表了。因为复式统计表能快速找出几个项目的数据,更方便。”尽管学生的表达不是特别完整,但这些时间的停留,不仅让学生能熟悉复式统计表,而且还能感受到产生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主动思考,敢于提出问题。
再如:同样在教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分类”这一内容时,教材中介绍了直角、平角、周角,以及二年级已经认识的锐角、钝角。教材提问: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这个问题非常容易解决。然而教师有没有想过在此处学生知道了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之后会有什么问题想问吗?教学中,我同样问了一个问题:“学到这,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吗?”这一个问题问下去,学生马上举手说道:“老师,钝角比90度大,比180度小。平角是180度,周角是360度,那比180度大比360度小的角叫什么角啊?”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这一个问题问得也非常有价值,作为教师,笔者也没有立即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对提出这个问题的学生进行鼓励,并留下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问题的答案,第二天汇报。第二天课堂上不止一个声音对我说:“老师,我知道,比180度大,比360度小的角叫优角。”在课堂中,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已不再是知识的“接收器”,在某种程度上,他们是知识的“发掘者”。
注重探究合作
著名的问题解决研究的领军人物舍费尔德教授曾这样说:“现在让我回到‘问题解决这一论题。尽管我在1985年出版的书用了《数学解题》这样一个名称,我现在认识到这一名称的选用不很恰当。我所考虑的是单纯的问题解决的思想过于狭隘了。我所希望的并非仅仅是教会我的学生解决问题,特别是别人提出的问题,而是帮助他们学会数学思维。”提出问题是手段,其目的还是让学生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同样是在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中一道习题,“你能用三角尺画出下面的角吗?15度、150度、165度、75度”。看似一道简单的习题,但这道题非常有探究的价值,这道题可以和教材中的第12题“选择合适的方法画出下面的角,10度、45度、90度、105度、120度、180度”进行整合。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就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去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交流等数学活动中解决问题,并归纳得出结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促进学生缜密的数学思维发展。
联系实际应用
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如何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问题解决意识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实践。数学的很多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比如量与计量、长度、面积、体积、质量等计算等,教师都可以让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促进学生问题解决意识的提高与发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总之,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转变教育理念,多思考在教学中除了知识以外,还有哪些素养有利于学生发展,教学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时空,运用恰当的策略促进学生这些素养的发展,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育新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