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记人要素完备

2016-03-16 19:25黄书满
作文评点报·初中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记叙文外婆母亲

黄书满

【写作导引】

一篇记叙文,无论写人记事还是状物绘景,都离不开“六要素”,它们就像人的眼睛、鼻子、心脏一样成为记叙文的必备“器官”。具体地说,“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六个方面缺一不可。时间是指事件发生在什么时候,一般开篇就加以说明,比如某年某月某日,或者以节日和时令来表达。地点是指事件发生的位置或场所。地点确定了,那么,他(她)做了些什么?这时,人物就要粉墨登场了,因为只有人的存在才能促成事件的发生。与此同时,任何事件都是由因而起的,也就是说“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发生”等,必须把原因说明白。在交代完原因以后,就需要叙述事件了,这是记叙文的主体,应该作为重点。此处,要注意材料的典型性、真实性和新颖性,同样反映一个主题,那些受人关注的作文往往在材料上取胜,可以选有代表性的、能打动人的事件来写,也可以选富有时代气息的新鲜事。行文时,还要注意详细得当,哪些要详写,哪些要略写,事先做到心中有数。一件或几件事讲完以后,要得出一个结论,这个结论可以对事件本身作结,也可以升华中心思想。

在写记叙文的时候,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文章结构要严谨,事件与事件的排列要合理,比如先写过去再写现在,然后展望未来。第二,恰当地使用过渡段,使文章连贯、通顺。第三,叙述方法得当。顺叙、倒叙、插叙,这三种叙述方法可单独使用,也可混合使用,根据实际情况来定。第四,确定一条线索,并围绕其展开叙述。线索一般包括三种:①以事件为线索;②以物件为线索;③以人物为线索。如在《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中,作者就以“寻找和运送特效药”为线索展开叙述,依次写了求药(矛盾发生)——找药(矛盾发展)——运药(高潮)——用药(结局)。第五,合理地使用抒情、议论,使记叙更加生动。

苏醒中的母亲

张抗抗

那天清晨6点多钟,书房的电话急促地响起来。一听到话筒里传来父亲低沉的声音,我脑子嗡的一下,抓着话筒的手都颤抖了。

年近80高龄的母亲,长期患高血压,令我一直牵挂悬心。2002年秋天的这个凌晨,我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母亲猝发脑出血,已经及时送往医院抢救,准备手术。放下电话,我浑身瘫软。然而,当天飞往杭州的机票,只剩下晚上的最后一个航班了。

在黑暗中上升,穿越浓云密布的天空,我觉得自己像一个被安装在飞机上的零部件,没有知觉,没有思维。我只是躯体在飞行,我的心早已先期到达了。

飞机降落在萧山机场,我像一粒子弹,从舱门里快速发射出去。子弹在长长的通道中一次次迅疾地拐弯,而我的腿却绵软无力,犹如一团飘忽不定的雾气,被风一吹就散了。

走进重症监护室最初那一刻,我找不到我的母亲了。我从来没有想到,我竟然会不认识自己的母亲——仅仅是一天,脑部手术后依然处于昏迷状态的母亲,整个面部都萎缩变形了。口腔、鼻腔和身上到处插满了管子,头顶上敷着大面积的厚纱布。

那时我才发现母亲没有头发了,那花白而粗硬的头发,由于手术被完全剃光了,露出青灰色的头皮。没有头发的母亲不像我的母亲了。

手术成功地清除了脑部表层的淤血,家人和亲友们都松了口气。然后是在重症监护室外的走廊上整日整夜地守候,焦虑而充满希望地等待,等待母亲从昏迷中苏醒过来。

每天上午下午短暂的半个小时探视时间,被亲友们分分秒秒珍惜地轮流使用。无数次俯身在母亲身边轻声呼唤:妈妈,妈妈,你听到我在叫你吗?妈妈,妈妈,你快点醒来……

等待是如此漫长,一年?一个世纪?时间似乎停止了。母亲沉睡的身子把钟表的指针压住了。那些日子我才知道“时间”是会由于母亲的昏迷而昏迷的。

两天以后的一个上午,母亲的眼皮在灯光下开始微微战栗。那个瞬间,脚下的地板也随之战栗了。母亲睁开眼的那刻,阴郁的天空云开雾散,整座城市所有的楼窗,都好像一扇一扇地突然敞开了。然而母亲不能说话,她仍然只能依赖呼吸器维持生命。

母亲开口说话,是在呼吸机拔掉后第二天的晚上。

清晨奔到医院,在妈妈床边,我问:妈妈,认识我吗?

妈妈用力地点头,却叫不出我的名字。

妈妈,是我呀,抗抗来了。

妈妈粗哑低沉地复述了我的话,却变成:妈妈来了。

我纠正她,她却固执地重复强调:妈妈来了。

我的眼泪涌上来。“妈妈来了”,那个熟悉的声音,从我遥远的童年时代传来,“别怕,妈妈来了”。在母亲苏醒后的最初时段,在母亲依然昏沉疲惫的意识中,她脆弱的神经里不可摧毁的信念是——“妈妈来了”。

灾难过后的母亲,意识与语言的康复是十分艰难与缓慢的。有时她清醒得无所不知,有时她的思维却像在空中悠然飘忽。但无论她的意识在哪里游荡,她的思绪出现怎样的混乱懵懂,她天性里的那种纯真、善良和诗意,却始终被她无意地坚守着。那是她意识深处最顽强最坚固的核,我能清晰地辨认出那里不断地生长出一片片绿芽,然后从中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摘自《张抗抗散文》,有删减)

【品读】

这是一篇典型的记叙文,作者把“六要素”交代得十分具体。2002年秋天的某个清晨,一个急促的电话将作者带入一场营救母亲的“战役”之中。年近80岁高龄的母亲突发脑出血,在生命垂危的那一刻,作者的心情如何呢?急切不安、焦躁无奈、担忧恐惧……当作者赶到医院时,一句“妈妈来了”催人泪下。“妈妈来了”,这发自内心的呼唤让我们找到了爱的依靠。在医院里,作者守护着母亲,直到她脱离危险期。在叙述母亲的病情由坏转好的过程中,作者抒发了对母亲的崇敬之情。母亲脱离了生命危险,让整个家庭回归到温暖的幸福之中。

来不及说爱你

乔晓明

小时候,我和外婆接触得比较少。外婆是一名人民教师,整天把心思放在学校。妈妈说,除去婴儿期,我和外婆见面的次数不超过40次。比起外婆,我更熟悉奶奶,也许是奶奶经常接送我上下学吧。不过,我却对外婆做的一道菜——炸鱿鱼圈,记忆深刻。这道菜奶奶也会做,虽然很好吃,可是其貌不扬;而外婆炸的鱿鱼圈,圆润金黄,像一颗颗金黄的玳瑁一样,酥皮完整光亮。外婆说:“菜做得漂亮,吃的人才会惊喜!”现在的我想起这句话,总觉得是出自哪部电影似的,呵呵……

当了一辈子教师的外婆,培养出了好多个化学状元。在学校,外婆的名字人人皆知,即使退休后,她也不忘给学生们传授知识,在家里办了一个免费补课班。

 听外婆的朋友说,外婆是一位严师呢!看见自己的学生答不对问题时,她会和学生一样着急,然后愤怒地说:“打死得了!”而这时,其他的学生会笑着说:“老师,我们希望被打死呢!”外婆问:“为什么?”“因为以后就再也不会被打死了!”这时的外婆会转怒为笑,是学生们的回答让她感到不好意思。

 外婆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学生抄作业了。有一次,在批作业时,外婆发现很多学生都做错了同一道题。后来外婆发现,是成绩最好的化学课代表做错了这道题,大家也跟着抄错了。外婆抱着作业本回到教室,便叫化学课代表起立,批评道:“你看看你,干吗要做错这道题呢?你看看多少人都跟着你错啦!以后没有把握可不能这样做了,影响一大片……”此时,教室内鸦雀无声,学生们都惭愧地低下了头。从此,抄作业现象在班里销声匿迹了。

 外婆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连小孩子和她沟通都很容易。外婆喜欢看外国大片,甚至喜欢打电脑游戏,这使她多了一个绰号——老顽童。

 前些日子,外婆生了一场重病,后来,我才知道外婆已经是胃癌晚期,癌细胞已经转移。那段日子,妈妈经常带我去看外婆。外婆穿着红色的羊绒衫,就像快要出院了似的询问我的学习情况。和以前一样,一点儿不差,外婆这些年根本就没有老,像她这样热情、开朗的人怎么会衰老呢?但是,在那压抑的病房里,我仍然能感受到几许寒意。我的眼睛渐渐地湿润了。此后,我每个周末都要去探望外婆。外婆看见我很高兴,仿佛对自己的病情“一无所知”。其实,外婆早已清楚自己的病情,可她在短暂的啜泣后,只说了一句话:“死了也知足了。”

 外婆,你不可以那么早地离开我,因为我还没有对你说:“我爱你,我喜欢和外婆在一起……”然而事与愿违,外婆还是悄悄地离我而去了。外婆走的那天,我还在上学,那埋藏在心底的那句话让我遗憾终生。

 我很希望像外婆一样度过一生,热情、开朗,拥有一个“死了也知足了”的人生。

【评点】

作为一篇写人的文章,本文同样要素完备。外婆身上有很多值得勾画的优点,比如慈祥、严厉、博爱等,本文重点把落脚点放在热情与开朗上。作者从小时候对外婆的印象写起一直写到外婆去世,她的乐观让作者终生难忘,她临终前的一句话让作者感慨良多。细细品读这篇文章,你会发现作者的独出心裁,即以伤怀的笔调向人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去世时积极肯干,离世后无怨无悔。

猜你喜欢
记叙文外婆母亲
外婆
记叙文阅读专练
如何写好记叙文
让记叙文赢在构思
外婆回来了
记叙文写作重在“有我”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