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典
【摘 要】本文以黎族服饰文化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特征分析,对其在舞蹈表演中的应用展开研究,为更好的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作出努力。
【关键词】黎族服饰文化;舞蹈表演;应用
中图分类号:J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2-0124-01
一、黎族服饰文化分析
服饰文化作为黎族文化的重要构成,在黎族的生产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黎族五个支系都有其特有的服饰文化,由于服饰的主要设计者为女性且男女的劳务分工存在差异,所以黎族服饰文化主要表现在女性服饰方面,其共同构成了黎族服饰文化。
(一)俸黎服饰文化。此支系妇女服饰由对襟上衣和筒裙构成,上身结构的区域差异主要表现在或采用直领、前后襟不对称结构,衣服边缘绣花设计;或采用圆领前后襟对称设计,在衣服边缘镶嵌蓝色或绿色结构;而下体结构虽然都采用头、腰、身、脚四个命名的筒布连接设计且筒裙的上下结构也完全一致,但在长短是否过膝方面不同的地区存在差异;此支系男士服饰基本统一为麻衣和三角包布的结合。
(二)杞黎服饰文化。此支系妇女服饰为圆领或直领对襟无纽上衣和筒裙,上衣前胸或有铜钱大小的金属钮扣装饰,或佩戴菱形抹胸;筒裙或不及膝,或为长裙,或色彩鲜艳,或单纯采用横条纹;男士服饰以对襟开胸无纽上衣和“吊蟾裙”为主。
(三)润黎服饰文化。此支系妇女服饰为上衣和筒裙结构,上衣为贯头式,两侧配有图案,甚至出现流苏、贝壳等服饰装饰,筒裙设计以短和窄为特色,通常长度在主人小腹和膝盖以上几寸为标准,在制作的过程中通常增加羽绒等装饰品;男士服饰与俸黎相同。
(四)美孚黎服饰文化。此支系男士和服女的上衣均为窄袖开胸无纽扣设计,但在衣服的上下左右均要镶嵌红或棕色布条,领后装饰方布,女士筒裙以宽长著称,长度通常要达到脚面,在设计中追求色彩的典雅,材料多为缬染花布,男士下身结构通常为短裤,但在设计中通常左右开叉且以黑色为主。
除上述支系外,赛黎服饰文化现已基本被汉化。
二、黎族服饰文化在舞蹈表演中的应用
(一)色彩应用。色彩是舞蹈表演服饰设计中必然要考虑的因素,而黎族服饰文化中将每种色彩都赋予了与人类情感相匹配的象征意义,例如其认为黑色是最高贵的颜色,象征着庄严、吉祥,能够抵抗所有的厄运;红色象征着人类自身不可侵犯的尊严;白色象征人类内心最宝贵的纯真等。人们在推广黎族文化的过程中发现,将黎族服饰中的色彩文化应用于舞蹈表演中可以使观众在观看舞蹈的同时更了解黎族文化,并提升舞蹈表演的美感。例如《高山流水》舞蹈表演中,为烘托黎族盛大节日“三月三”在黎族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可以将黎族各支系的服饰色彩文化应用到表演者的服装、舞台的灯光等方面,在舞台调度的作用下,观众既可以感受到舞蹈表演的氛围,又可以更加直观的接触黎族服饰文化,使舞蹈动作的衔接在观众的理解过程中更加流畅,使舞蹈表演和服饰文化相得益彰。
(二)造型应用。黎族服饰在造型设计中比较注重裁片分割、上下结构的协调以及装饰物品注重整体效果的特点,将其应用于舞蹈表演中既不会对舞蹈表演者的动作产生限制,而且使舞蹈表演者的造型更加丰富。例如黎族舞蹈《阿寿婆》,阿寿婆在出场时虽然服饰造型没有较大的特色,但她耳环造型却与其他表演者不同,其佩戴的耳环最长,这与黎族文化中女子在每增长一周岁的同时要加戴一个耳环的服饰搭配文化相对应,这种长寿的寓意与“阿寿婆”的主题相辉映,使舞蹈表演通过造型得到丰富,表演者的造型真实反映黎族人民的生活,更容易使观众走进舞蹈表演者所塑造的氛围,更有利于黎族舞蹈特色的展现。
(三)图案应用。由于黎族服饰工艺中纺、织、染、绣都具有一定的造诣,所以服饰图案对黎族生活、情感各方面的展示作用相对部分少数民族更加明显,通过对黎族服饰图案的观察可以发现其大部分都是通过线条或简单的图形元素构造出人物、动物、植物、几何等纹理,并通过对纹理的布置,体现出黎族特有的物质或精神文化,将其应用于舞蹈表演中,可以强化舞蹈效果,使黎族舞蹈表演的形式从肢体范围实现突破,给观众应接不暇、精彩不断的感觉。例如《织筒裙》舞蹈表演中,为观赏者打造出了一副黎族妇女在设计织筒裙的画面,使观赏者感受到黎族人们生活与自然的和谐,最后表演者身着富有黎族服饰图案的服饰出现,观赏者在欣赏服饰所创造的美的同时,更加直观的感受到黎族妇女的智慧,感受到黎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舞蹈的主题得到升华。
三、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黎族服饰文化凭借其独特性和美感已经被人们所接受,将黎族服饰文化应用到舞蹈表演中,不仅可以使舞蹈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而且感染力得到提升,塑造的美感更加全面,更能体现出黎族文化的内涵。
参考文献:
[1]曹春楠.海南黎族和台湾高山族服饰图案艺术比较研究[D].海口:海南师范大学,2011.
[2]高颖.海南润方言黎族服饰“龙”纹解析及创新设计应用研究[D].北京:北京服装学院,2012.
[3]潘姝雯.海南黎族服装研究及设计实践[D].北京:北京服装学院,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