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要学毛泽东

2016-03-16 02:58安虎贲
奋斗 2016年1期
关键词:革命读书

安虎贲



读书要学毛泽东

安虎贲

毛泽东终身酷爱读书,孜孜不倦的读书生活伴随着他的一生,也和他的革命生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他一生终究读过多少书?据不完全统计,毛泽东生前读过的存放在中南海住所的书籍近10万册,包括革命导师经典著作和哲学、历史、文学、自然科学等图书。综观毛泽东70多年的读书生活和实践,我们不能不感慨,无论读书的勤奋和刻苦、读书的深度和广度、读书的习惯与方法,毛泽东都独树一帜,有其独特之点,独到之处。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读书造就了毛泽东的领袖气质

“活到老,学到老”,用这句话来概括毛泽东的读书生活再准确不过。毛泽东是个读书不知疲倦的人,他常说,饭可以少吃,觉可以少睡,书可不能少读啊!毛泽东读过私塾,上过师范,学历不高,但学问很高;幼年生长在山坳里,环境封闭,但眼界宽阔,“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他从农村走出来,走上革命道路,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卓越领导人,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勤奋刻苦地学习,使他具有渊博的学识和深邃的思想,比别人站得高、看得远、战略眼光宽。毛泽东这样说过,“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依靠读书获得学问,他有自己的主张和方法。比如,他主张读书面要广,要“由浅入深”“渐入佳境”;先“粗读”后“精读”;要持之以恒,下苦功夫“挤”和“钻”;“不动笔墨不看书”,要写笔记;读书学习“必须从不自满开始”“致死不休”,等等。毛泽东还强调“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他善读书而不迷信书本,有独立思考和追根究底的精神。毛泽东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读书主张和读书方法道出了读书的真谛,他刻苦学习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书本中学习真理,在实践中坚持真理

毛泽东一生追求真理、坚持真理,并把它贯穿到读书生活始终。毛泽东是在经过对各种思想流派和革命学说进行探讨、比较之后,才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他从1920年读《共产党宣言》开始,在以后的56年里,始终坚持不懈地阅读和研究马列主义著作。他说:“正是《共产党宣言》这部马克思主义著作,使我树立起马克思主义信仰。我接受马克思主义,认为定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就一直没有动摇过。”毛泽东读马列著作的特点是,有重点地读,反复思考地读,密切联系中国实际地读。他认为:“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工作重心逐步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毛泽东的读书重点也随之转移到经济学经典著作,这段时间他读的最多、下功夫最大的是《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和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社会主义部分)。从毛泽东对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社会主义部分)的批注和谈话中看,这个时期毛泽东的经济思想尤其是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商品生产的一些基本观点,是符合中国实际的,而且突破了斯大林某些观点的局限。他说:“要联系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革命和经济建设去读这两本书,使自己获得一个清醒的头脑,以利指导我们伟大的经济工作。”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一生追求并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但他绝不固步自封,深刻地认识到:“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这是第一。但是,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作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

“如将不尽,与古为新”,古为今用,在历史中寻找智慧

毛泽东早年有出国留学机会,但他还是选择留在了国内。他认为在国内也可以看到译本,“利于较短的时间求到较多的知识”。而且东方文明占世界文明的半壁地位,研究通了中国文明,才能通晓世界古今,“先研究过吾国古今学说制度的大要,再到西洋留学才有可资比较的东西。”另外,他“觉得关于自己的国家,我所知道的还太少,假使我把时间花费在本国,则对本国更为有利。”所以他始终植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沃土,汲取历史的智慧和经验,扎根在中国的广袤大地,获得丰富的社会知识和营养。他一生下功夫读《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史记》等历史典籍,在读书中把握“古今学说制度的大要”。毛泽东提倡古为今用,他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批判地继承和发展我们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精华,汲取对革命和建设有用的知识。他不仅读《二十四史》,还读正史之外的野史。得出的结论是,“一部《二十四史》大半是假的,所谓实录之类也大半是假的”。他认为,洋洋4000万言的《二十四史》写的差不多都是帝王将相,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大多是只字不提,目的就是加强统治,维护封建统治的正统性。他说,“历史书籍要多读,多读一本,就多了一份调查研究。”周恩来评价毛泽东说:“读古书使他的知识更广更博,更增加了他的伟大。”

“胸藏万汇凭吞吐,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成就“文章大家”毛泽东

细读毛泽东的文章诗词,我们不能不叹服他那深邃的思想、磅礴的气势、透彻的说理、丰富的用典、通俗的语言、严谨的逻辑。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诗,他最喜欢读唐代“三李”:李白、李贺、李商隐;词,他勾圈最多的是辛弃疾;小说,他读的最多的是四大古典名著。而中国现代作家中毛泽东最喜欢鲁迅的作品,一部《鲁迅全集》读了一遍又一遍。他曾说:“我和鲁迅的心是相通的。”鲁迅对中国社会和人性的深刻分析,对“人吃人制度”的无情鞭挞,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和对自己严格的解剖,使他们俩人心灵相通。

毛泽东早年的同学周世钊说他读书“四多”,就是读的多,想的多,写的多,问的多。他“不动笔墨不读书”,对读过书中的警句名言,有启发的段落从不放过,或是加上连圈密点,或是摘录在天头,并铭记脑中。而这些至理名言,也常常被毛泽东精妙地运用于他喻事喻理的文章和言谈中。功夫不负有心人。正是这种广收博览和独立思考,成就了他诗文的意境高远和伟人哲思。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既读“有字之书”,又读“无字之书”

毛泽东认为,一个人光有书本知识是不行的,一定要投身到社会生活中去学习实际的知识,这是最丰富最生动的知识。他一生读了两部大书:一部是“有字之书”,一部是“无字之书”。

毛泽东读这部“无字之书”,也下了很多功夫。1913年,年仅二十岁的毛泽东就写下这样一段话:“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则汗漫九垓,遍游四宇尚已。”并由此坚持不懈,躬行一生。他走到哪里、读到哪里、学到哪里。凭着深入中国国情,深入社会实际,毛泽东了解和把握了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规律,通过一次又一次调查研究,制定了一项又一项方针政策,使中国革命和建设走向一个又一个胜利。当然,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也是他脱离了中国实际而造成的。毛泽东说,“我的经验历来如此,凡是忧愁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去调查研究,一经调查研究,办法就出来了,问题就解决了。”毛泽东在“有字之书”中了解和掌握正确的理论,而在“无字之书”中了解的是中国的具体实际。只有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胜利才有了保证,这是我们理应学习和继承的毛泽东读书的精髓。

毛泽东的一生就是读书的一生,毛泽东的一生也是一部大书。我们缅怀毛泽东、学习毛泽东,应该从读懂毛泽东开始。

(作者系中共伊春市委常委、秘书长、统战部部长)

责任编辑/贾程秀男jiachengxiunan@fendouzazhi.cn

猜你喜欢
革命读书
郭初阳:读书真的太有意思了
读书使人进步
机械革命Code01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我们一起读书吧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