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泉石上流——读冯宝麟先生《鉴斋印存》有感

2016-03-16 01:13时建林
藏天下 2016年1期
关键词:曼妙篆刻

文/时建林



清泉石上流——读冯宝麟先生《鉴斋印存》有感

QINGQUANSHISHANGLIU

文/时建林

冯宝麟,字逸天,别署鉴斋、慧观书屋主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研究员,中国篆刻艺术院导师委员会委员,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书画院副院长。

摩诘“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诗句,清新澄澈、空灵蕴致,秋夜小景让人神游、令人心怡。

这样一个静怡的夜晚,小院静静、树影拂窗,闲览冯宝麟先生的印集,又让我想起了这样的句子。那些清清泠泠的石头,那些曼曼妙妙的文字,那些空空灵灵的约简,也是一种明,心下的那种;一种动,空山新雨后的清泠。化万千而为己心,著一字乃琢真意,没有了青春的枝蔓,只有蕴润其间的中年的那份沉实的灵动。一方印如一颗心灵,我始终觉得他不是在单纯地做印,而是在书韵墨香中做他隽永诗性的心情。他总想把每一方印做到他思想的极致。“吟红”,他曾经刻过的一方印,红通工,谓之女工刺绣织锦,一种工巧也,漫漫路程上,方寸之间的唯美,方寸之间的神采。

有一段时间,他说他很苦闷,经行了很长一段时间,他需求破茧,那种破很痛,很迷茫,又很优柔。师古人亦师造化,灵而不泥,写我本真,夜阑归棹沧浪边。苦苦郁郁的灯光,清清亮亮的月光,幽幽静静的心夜,迷迷漫漫的书迹思索,翻拣着古今先贤的刻石、书迹,神会着那些书迹刻刀之后的静蕴。心灯自然而亮,王福庵、陈巨来就是传灯者,相眸而化,相悟至得。学而似,似而神,神而逸,有了冯氏的自家心灵,有人评之的“空灵曼妙”,那些元朱文印在他深思的灵动中曼曼妙妙地走了出来,静若明眸的处子,动若山间淙淙的小溪。元朱或流弊于媚或流弊于板,诗意唯美的他中庸了冯氏元朱。那种鲜活的曼妙堪有听雨画舫、林荫趣蝉、坐看红叶、赏雪晴阴之境,他的印可谓至润。

古人篆刻思离群

和平之旅

华夏经典汇刻

且看他的几方印“灵变”,变与不变之谓也;“慧观”,静极而慧,思极至臻;“璞玉隋珠”,一种执着一种善;“写意”,写意在工稳中。朱培尔有语“刻印需去五俗,去则尽善尽美也。五俗者,俗体、俗意、俗句、俗字和俗韵耳。”作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除了作用于审美,更具领风骚的魅力,同时他又恪守着“但开风气不为师”,一种难能可贵也。他写诗作文慧观自然,昌硕先生有一方“且饮墨汁一升”的印,妙也。腹有墨香气自华,多元的濡养,多元的思悟,慧养了那颗灵动的诗心,诗心不泯,印何妨不活?

书中的感言、后记颇具文士雅意的色彩,是认识他、欣赏他的一个很好的门径,也是他自我艺术阐释的一个小小的端点。“我常常在夜深人静之际伏案弄石,进入宁静安逸而又温馨的篆刻世界,每当这时,我仿佛能在刻刀下听到自己的精神的旋律,听到自己的脉搏……”心神之契也。妙想一个又一个至静至深的静安之夜,笃笃的刻石之声外,无边的静极,大与小,小与大,以天为石,以石为天,漫刻自己的心灵,感悟古今先贤,让他们的思想流接到自己的脉管里,去弊存真,化己为大,为善万妙,为自我神采。余光中先生曾经说过他想把汉字放进中国的八卦炉里炼出一颗金丹,我想宝麟先生亦有此等魅力也。祈愿他慧观万殊一相,灵变钟鼎文心。

还有一个小小的想法,如果先生能刻一套词牌名的文印,让那些或纤稳或婉约、或豪放或低回的词牌,复现东坡清照,梦窗幽栖,又当是一个美妙的极致,不知先生以为然否?

息嚣尘玩泉石,物欲的琐屑之后,观味一下冯宝麟的印集,可作一逍遥游也,歇心静神善逝。在文字与文字之间味那份大千,虽非解世灵药亦可医心神之不宁也,较之“一樽还酹江月”美妙得紧。

九九归一

弘毅

五凤砖祈福无疆

责任编辑 苏 丹

夜阑风静欲归时

春宵一刻值千金

江湖夜雨十年灯

静对鼎彝颂古贤

墨戏羡作群凤游

六朝烟云一梦遥

安且吉兮

人长寿

墨品书香

历久弥新

士不可以不弘毅

燕齐台

大雪无痕

修斋

能召渔猎

吉祥止止

千金难买身闲

冯宝麟印屏

猜你喜欢
曼妙篆刻
裙舞蹁跹,花姿曼妙
炎帝地中海曼妙星董游
篆刻
丝路天籁曼妙歌声
童车:出行的曼妙记忆
瑩波篆刻
佛缘曼妙天女花
梦中,为你轻吟一曲曼妙的歌(五章)
庞说篆刻(十一)说临摹
《三十六计》篆刻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