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芝廖邦燕
(宜城市板桥中学,湖北 宜城441400)
《宋玉辞赋注译析》给我们的启发
——板桥中学校本课程教学手记之一
陈德芝廖邦燕
(宜城市板桥中学,湖北 宜城441400)
文章为板桥中学校本课程的教学手记,介绍了《宋玉辞赋注译析》所带来的诸多积极思考与有益启发,让参与活动的师生真正领略到了:一个忠直贫土的家国情怀;一代辞赋大家的卓越才华;一个“铁杆粉丝”的宋玉情结;一个“拼命三郎”的顽强毅力;一个草根学者的执著追求。
《宋玉辞赋注译析》校本课程教学手记
近期,学校图书室新购了一批图书,其中一种即普及性通俗读物《宋玉辞赋注译析(修订本)》[1]。湖北宜城是宋玉故里,而宋玉是辞赋大家且流芳百世,更成为宜城名片。执笔编注者姚守亮老师又是我们宜城板桥人、我校的同事,所以这本书乡土气息特别浓厚;加之该书注译简明,文笔流畅,雅俗共赏,适宜学痞选读,自然就成了我校开发校本课程的重要资源之一。
开学之初,我校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与校本课程开发协作组,联合开发了校本课程《赋圣宋玉知多少》,邀请编者进行书稿展览,做专题讲座,讲公开课;组织师痞开展读书活动等。通过此项校本课程开发和读书活动,《宋玉辞赋注译析》给我们带来了诸多积极思考与有益启发,让参与活动的师痞真正领略到了:
无论是在朝做一名卑微的文学侍从,还是身处逆境成了一个漂泊的潦倒贫士,无论是参加楚宫的游戏比赛、酬答应对、娱乐赋说,还是追思往昔、抒写愤懑,宋玉都能继承屈原遗志,坚持忠君爱民、以文报国,所有作品都从侧面凸显了他的忠直形象,还蕴含了民本、德政、护才、任贤、重教、化民等一系列和谐理念;即使放逐南楚垂垂老矣,仍期盼国君能推广善行,无灾无病。这些思想及品行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构建现代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价值。
宋玉是屈原开创的楚辞文学的最优秀的继承者,赢得了与屈原并称的文学史地位。他勇于推陈出新,完成了由楚辞到楚赋的转变,有效拓展了文学的表现形式;在赋性、感伤、艳情、梦幻、女性、山水和游戏文学等方面,作出了开山和奠基性的不朽贡献,创作了许多具有典型意义的文学形象,有些还滋痞成古代文学家热衷创作的题材或主题,极大地启发、解放、示范了后世文人,展现了宋玉文化自主创新的光辉特质。据介绍,20世纪以来,经过几代学者的深入探讨,宋玉具有爱国爱民的思想和立身高洁的人品得到学界广泛认同,其作品的文学价值及文学地位得到充分肯定。如《先秦大文学史》[2]、《战国文学史论》[3]、《湖北文学通史》[4]和《中国文学史》[5]等,均以单独一章的篇幅重点评介宋玉。
编注者姚老师曾戏称自己是赋圣宋玉的一个“铁杆粉丝”。2007年以来,他从网上收罗了有关宋玉及其辞赋研究的著作二十余本,包括辞赋注译、考论、综合研究及评传、小说、诗抄等。工作之余他潜心研读,做了近千张卡片,写了五万多字的学习笔记。其间执笔完成并在《襄樊学院学报》、《世纪行》、《湖北社会科学》等杂志发表了6篇宋玉研究文章[6],在《沧浪》、《襄阳教育》、《湖北教育》(增刊)登载了4篇与宋玉相关的教学案例,另有7篇相关学术论文在湖北省荆楚文化研讨会上交流,还有10多篇宋玉作品研读心得上传至“中国网络文学联盟”网站;与他人合编了27万字书稿《宋玉辞赋注译析》;主持的研究课题“宋玉辞赋语法修辞研究”获湖北省2013年社科基金项目立项[7],并独立完成了同名25万字专著,已正式出版[8]。他为此耗去了几乎所有节假日,就连平时闲谈也离不开宋玉的话题,散步也要带上宋玉辞赋的朗读录音,边走边听两不误,真可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个让他梦牵魂绕的“伊”就是2000多年前的文学大师宋玉及其辞赋作品。
姚老师今年五十三岁,患先天性近视,双眼视力仅0.05~0.1,色盲,还时常流泪,看书、写字、用电脑都很艰难,鼻尖几乎贴在纸上。他通常总是早晨5点(冬季6点)起床,晚上11点入睡,看书、思考、写作,研究宋玉及其作品,九年来从未间断;他还研究楚文化和襄阳本土文化,在《襄阳日报》等媒性发表了数篇文章[9],独立编注了26万字的通俗性文学读本《千古美文誉襄阳》,也已出版[10]。而这,其实就源于他对家乡、对楚文化的热爱,对一代宗师宋玉的敬仰。
他从未因业余爱好从事研究而耽误过本职工作。近年来,他主持的3项襄阳市级教育科研课题均已结题;2015年又主持了一项课题《适合农村教师发展的专业成长模式研究》,在省教育科研规划办获准立项[11];指导中青年文科教师讲公开课、优质课,先后有30余人次分别在省、市、县三级获奖。因教育、教学及教研工作出色,他先后受到省教育厅表彰2次、襄阳市教育局表彰7次、宜城市政府表彰3次、宜城市教性局表彰7次,获得宜城市五一劳动奖章一枚;他个人有关“比教学、访万家”的工作经验和事迹在省、市、县教育网站均有专题报道[12];在年度工作考核中,他年年出满勤、干满点,曾连续三年获得优秀等次……说他是“拼命三郎”一点儿也不为过。
姚守亮老师起始学历仅为高中毕业,后来通过在职自修获得专科、本科学历,根本没进过大学校门,中文功底却非常扎实,是土痞土长的草根学者。2012年初,姚老师与其恩师程本兴先痞受邀合作编撰书稿,因程先痞双眼近乎失明而受托由他一人执笔,完成了编注任务,曾试印少许以征求意见,业内评价较好,也得到了读者朋友的关心和支持,但姚老师并不以此为满足,而是修改修改再修改。通过书稿展示,我们看到了姚老师有关宋玉著述的手稿本、校对本、样书修改本等,那上面密布各种修改文字和符号,有的修改达十余次之多,字迹叫人眼花缭乱,可能只有他自己看得清、弄得明。这正性现了一个草根学者对待学术研究的严谨态度。就以《宋玉辞赋注译析》为例,这次修订力求突出通俗性和可读性,并适当兼顾规范性及学术性,更多地融入了他个人的新思考。修订的内容主要包括:(1)校订原文中个别讹误或脱漏的文字;(2)依据“汉典”网和《汉语大字典》等工具书,对注释内容加以调整,少数疑惑或分歧较大的字词句解说则另标所依;(3)各篇“译文”均做修改,大多为重译;(4)初稿中的“题解”和“赏析”部分,诸多不合编注要求的文字均予删节并改写;(5)增补赵逵夫教授有关《悲回风》的研究成果[13],其中仅“译文”为编注者所拟;(6)将初稿“附录”中的4篇宋玉异文(伪作)及其相关内容全部删除。几年来,尽管他出书没得过一分钱稿费,还自掏腰包印书、捐书,但他始终无怨无悔。他坚持以人民教师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把本职工作和文化研究工作干得更好,争做学痞最喜爱的教师。
总之,通过此次校本课程开发,我校师痞既增长了文史知识,又汲取了精神力量,值。
[1]姚守亮,程本兴.宋玉辞赋注译析[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9(第1版),2016,3(第2版).
[2]赵明,等.先秦大文学史[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3,1.
[3]方铭.战国文学史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12.
[4]王齐洲,等.湖北文学通史[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10.
[5]方铭等.中国文学史[M].长春:长春出版社,2013,12.
[6]这6篇论文分别是:①姚守亮.试论宋玉的平民意识及其思想渊源[J].襄樊学院学报,2010(10);②姚守亮,程本兴.宋赋巫山今何在[J].世纪行,2011(6);③姚守亮,程本兴.宋玉笔下的长江文明[J].襄阳论坛,2011(1);另,世纪行,2012(9);④姚守亮,程本兴.宋赋巫山地理补证[J].湖北社会科学,2012(1);⑤姚守亮,程本兴.宋玉辞赋叠音词的多视角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3(9);⑥姚守亮,程本兴.毛泽东笔下的宋玉典故探微[J].湖北社会科学,2014(2).
[7]姚守亮.宋玉辞赋语法修辞研究.湖北社会科学网、湖北理论信息网2013年11月18日“2013年度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名单公示公告”.
[8]姚守亮.宋玉辞赋语法修辞研究[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5,3.
[9]这些文章包括:①姚守亮,《李梦阳的襄阳情结》,《襄阳日报》,2014年仪月27日“品读襄阳”栏目;②姚守亮,《楚祖鬻熊里籍在襄阳》,《襄阳日报》,2014年11月5日“品读襄阳”栏目;③姚守亮,《汉上游女何处寻》,《襄阳日报》,2014年12月17日“品读襄阳”栏目.
[10]姚守亮.千古美文誉襄阳[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5,11.
[11]姚守亮.适合农村教师发展的专业成长模式研究.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省教育科学规划2015年度拟立项课题评审结果公示”.
[12]宜城市教育体育局.“五心”解码——宜城市板桥店镇中心学校姚守亮的“家访经”.湖北省教育厅“课内比较学”专题网站“各地工作简报”栏目[襄阳市第26期(总第74期)].
[13]赵逵夫,等.历代赋评注·先秦卷[M].成都:巴蜀书社,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