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显龙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广东 东莞 523419)
【文化与教育】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路径
陈显龙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广东 东莞 523419)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高校图书馆建设不能只局限于借阅及整理文献资料,也应适应时代的步伐进行适当改革。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是大势所趋。为此,高校图书馆应建立信息资源系统,研究并运用硬件技术,展开信息化服务管理模式,开展个性化服务。
图书馆;信息化;信息资源系统;个性化服务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是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好地服务于高校师生,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应充分利用社会信息资源,建立信息资源系统、开展个性化服务,以提高图书馆管理及服务水平。随着信息数量的增加,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得到冲击与挑战。在新形势下,努力找到新路径来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是相关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趋势
图书馆的藏书、管理等工作内容受信息化的发展发生改变,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学校教学及学生对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技术及服务的需求,因此,图书馆的管理、服务以及技术方面应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1]现今,信息化发展已逐步改变着学校的教学理念及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而为给高校教师及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更好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快速掌握专业知识,适应时代的发展,学校在教学设施上应不断改进,而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则是教学设施改革的重要议题。
(二)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需要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是实现资源共享的发展需要。图书馆通过合理配置资源以及对资源的整合来达到图书馆资源的共享。以网络技术为依托,以资源共享为指导思想,为教师及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平台,方便学生搜集、查找有关书籍、刊物等的信息,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编排,达到资源查找便利最大化,充分满足高校师生对资源共享的需要。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是图书馆发展的客观需要。高校图书馆为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其在硬件及软件设施方面不断进行革新。[2]其主要任务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进行硬件技术的更新,使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在设施上得到保障;二是深化图书馆服务理念,通过网络等相关信息技术提高管理人员的服务水平,提升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三是开展个性化服务,通过互联网、电子邮件等方式建立校园资源信息库,及时发送师生所需文献资源,使他们能随时搜寻到自己需要的文献资源,实现文献资源的快速传播及资源的有效利用。[3]
(一)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系统的建立
为使教师及学生方便搜集和整理文献资料、合理利用馆内资源,高校图书馆应建立一个快速、准确的信息系统,即利用计算机技术,结合自身硬件条件优势,加强图书馆内资料、藏书及文献的管理。通过引用科学的搜索引擎实现对资料的整理及分类。通过数据库的准确统计来编排文献资源,进行筛选、分类,便于师生准确快速地查找所需文献资料,使图书馆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二)高校图书馆硬件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高校教学管理不应仅仅在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改变,其也应注重教学的硬件管理,以校园图书馆为例,校领导应注重对图书馆的硬件系统建设,合理规划图书馆信息资源,加大馆内设施的投入,同时考虑系统更新问题,进行系统检查,建立资源、课件、文献等数据库,在保证信息资源质量的同时达到信息资源的共享及应用。
(三)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信息化管理
在保证高校图书馆软、硬件设施的管理质量之下,提高图书馆馆内的服务模式、服务理念,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等也是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使信息化图书馆更加贴近高校师生的实际需求,从高校师生的角度出发,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文本形式及浏览方式,并通过信息化网络系统的有效运作开通高校图书馆服务的新路径,更好地为高校师生提供优质的信息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4]
(四)开展个性化服务
高校图书馆为满足师生对信息资源的搜集及资料的整理制定了一系列的服务方式,“个性化服务”是高校图书馆服务理念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利用网络技术,如网络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信息空间的扩展,使教师或学生能及时搜寻到自己所需要的文献资源,并及时了解到书本或文献的内容,提高资源传播的速度,因此,开展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提升工作人员的服务能力,提高服务质量对校内广大师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为使高校教学及服务设施更好地服务于教师及广大学生,图书馆作为高校师生获取资源的平台,其发展模式受到高校师生的关注。全面实施图书馆信息化管理,从多个角度及多方面出发,采用科学有效的方式,利用网络使图书馆资源得到共享,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实现其在高校教学设施上的价值,使图书馆的馆内技术更好地服务于读者,间接地提高教学质量及学生的自身文化水平。
[1]赖华清.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路径选择[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1):117-120.
[2]李静.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创新路径[J].才智,2016,(5):280.
[3]姚晓丹.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路径探究[J].信息通信,2015,(12):153-154.
[4]陈凡.信息化背景下研究型大学图书馆功能复合化设计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15.
【责任编辑:周 丹】
G258.6
A
1673-7725(2016)06-0123-02
2016-05-05
陈显龙(1980-),男,河南信阳人,讲师,主要从事图情学、信息检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