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范畴的含义及产生原因

2016-03-16 21:02王惠芳
文化学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范畴道家含义

王惠芳

(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文史论苑】

“清”范畴的含义及产生原因

王惠芳

(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山西临汾041000)

“清”是我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核心范畴,本义是指水清,之后其含义逐渐复杂、丰富,逐渐体现在哲学、人、美学三方面。“清”含义发生变化主要是受到了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影响,其中人文因素主要表现在道家、儒家、佛禅三方面。笔者首先论述“清”的含义,并进一步论述“清”与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及佛禅思想的关系,以期为理解“清”含义的丰富性及其原因提供参考。

“清”范畴;含义;道家;儒家;佛禅

一、“清”的涵义

(一)从哲学层面看

老子云:“天得一以清。”意为天因为“得一”而清,也就是天得了道以后才能够清,实际上就是说清是道的具体体现之一,具有形而下的审美意味。

(二)从人的角度看

一是指人外貌清秀,如《世说新语·容止》中:“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潇潇肃肃,爽朗清举’”。二是指内心清静,如《荀子·解蔽》中:“人何以知道?曰:心。何以知?曰:虚壹而静。心未尝不臧也,然而有所谓虚;心未尝不两也,然而有所谓一;心未尝不动也,然而有所谓静。”三是指人品格上的清廉,也就是我们现在经常提到的清正廉洁等。

从美学的角度来说,“清”作为诗美概念,与一种人生的终极理想和崇高的审美趣味相联系,老庄清静无为的生活态度、涤除玄览的认知方式、超尘脱俗的生活情调全都围绕着“清”来展开。以“清”为美是各家所追求的审美理想,表现在著述中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像陆机《文赋》中那样把“清”当作文学创作中所追求的一种审美艺术风格;二是作为文艺创作所追求的一种审美境界,这一审美境界是人们心灵生命的体现。

二、“清”范畴产生的原因

靳青万、赵国乾在《“清”与魏晋审美精神》中说:“清”原本只是一个纯粹的自然概念,指水澄澈透明,与“浊”对举。[1]先秦时期,“清”有了伦理学意义,指人正直高洁。到了汉代,“清”大部分也是在伦理学的意义上被使用。魏晋时期,人物品藻盛行,使“清”从人格美的范畴转化成艺术美的重要范畴。唐宋元时期,“清”进一步深入艺术审美领域,尚清审美趣味趋于定型。明清时期,开始全面阐释清美理论,标志着这一美学风格论、鉴赏论的成熟。中国古典诗学中每一个范畴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条件和原因,“清”范畴也是如此。

(一)自然因素

中华文明有五千多年,源远流长。面积辽阔、地势平坦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更是孕育了伟大的文明,我国早期的农业就在这一地区得到高度发展。何庄在《尚清审美趣味与传统文化》一书中指出,中国特有的地理环境及气候因素为尚“清”的审美趣味提供了条件。[2]中国古代的自然环境较为恶劣,辛勤的先民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努力劳作,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出的质朴生活,这种靠天吃饭的生存模式让他们非常重视生命,因为生存是他们的重要任务。与此同时,当时的物产非常有限,先民们勤俭节约,过着朴素的生活,节俭的生活习惯和质朴的生活方式也为尚清意识的出现提供了人文土壤。正如何庄在文中指出的那样,中华民族就是在中国这样特有的环境中养成了吃苦耐劳的民族性格和严肃悲壮的文化色彩。[3]在我国相对贫瘠艰苦的条件下培育出来的勤劳朴素的美德,正好就是我们尚“清”审美趣味的条件。

(二)人文因素

1.“清”与道家思想

“道”是老子哲学体系中的最高范畴,是宇宙之本和万物之源。“清”作为“道”的本体特征,是道家思想中的重要概念,又是最高的审美追求之一。此后,“清”范畴沿着道家一脉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儒家、佛禅思想。如果没有这三家思想的相互碰撞和互相融合,尚“清”的审美文化趣味也不会在我国社会文化生活中盛行。“清”是老子所希望达到的自然状态之一,“清”寄托着老庄对大道之美的追求。[4]老子的思想在庄子那里得到继承和发展,庄子把“道”看作是最高的精神境界,人生的最高理想就是达到“清”的境界。道家最有名的思想就是“无”,如《老子》中有“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庄子》中有“无穷无止,言之无也,与物同理”,“无”的特点就是无穷无尽,体现的是一种清远的境界。老庄清静无为的生活态度和返璞归真的生活方式也是围绕着“清”来展开,因为他们口中的“道”不可言说,不可触及,人们必须保持一种清静自然的心境去感应物体,进而忘记“物”和“我”的存在,拥有这样的审美状态,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住自然宇宙的运行规律,切实体验奥妙的生命。

2.“清”与儒家思想

“清”在儒家思想里主要体现在道德层面,有清正、清和、清廉之内涵。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审美理想,基本是立足于现实社会,与伦理道德密切相关。“夫水者,君子比德焉”,用水来比人的德行,从清澈透明的水中可以看到人的德行。《论语子罕》中的“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孟子滕文公下》中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都是“清”在儒家思想中的体现。儒家思想所追求的那种洁身自好、清高处世、不与世俗流合污的品格,便是清的体现。儒家通过以礼节情的礼乐传统对尚清的审美趣味施加了一定的影响,儒家“中庸”的哲学模式,以及“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追求平静和谐而不强烈冲动的情感形式都是尚清的体现。儒家“中庸”的哲学观和“中和”的美学观,造就了清和、含蓄的美学风范,而儒家以礼节情的过程,就是不断克制各种个人欲念、获得精神力量的过程。它引导人们不要纠结于贫困清苦的物质生活,而是要尽力追求道德方面的崇高,在这一过程中自我完善,从而获得一种高尚的人格,这种人格儒家称之为清和,也称为清正、清直。儒家“清正”人格对后代审美趣味的影响是相当大的。[5]

3.“清”与佛禅思想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佛家经常引用的一句话,空并不是什么都没有,空与道家思想里的“无”一样,是不受烦恼所污染的永恒清静。“生死及涅?,二俱无所有”,生死是现实的世界,涅?是指佛教所追求的彼岸世界,二者都是空的。佛教这种在心境上追求“空”的思想,就是让人们抛弃欲求和杂念,抛弃无意义的执著,进而达到一种虚静空寂的心理状态,也就是佛家所说的涅?。清静是修佛所必须的一种状态,所以尚“清”受到了佛学思想的影响。

心性论是禅宗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以“心”为本体,提倡摆脱物欲和世俗烦恼,超越生死,通过修持心性,用清净的方式解放心灵,实现精神的自由。清净之心是禅宗思想的根本,这种清静、空寂之心也影响了士人的文学创作,谢灵运、王维、孟浩然、司空图等人都受到了禅宗思想的影响。

三、结语

“清”范畴的产生离不开中国所特有的自然人文条件,它的产生和发展也影响着中国人的方方面面。本文首先论述了“清”的含义以及产生原因,以期帮助相关研究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文化。

[1]靳青万,赵国乾.“清”与魏晋审美精神[J].海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63-67.

[2][3]何庄.尚清审美趣味与传统文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7-25.7-25.

[4]王玫.道玄思想与六朝以“清”为美的意识[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114-120.

[5]樊美筠.中国传统美学的当代美学阐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73-93.

【责任编辑:周 丹】

I207.23

A

1673-7725(2016)07-0223-03

2016-05-05

王惠芳(1991-),女,山西霍州人,主要从事文艺学研究。

猜你喜欢
范畴道家含义
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范畴研究
Union Jack的含义和由来
正合范畴中的复形、余挠对及粘合
Clean-正合和Clean-导出范畴
把握实数的多重含义
漫画道家思想
漫画道家思想
牢记道家养生“十不过”
道家思想に学ぶ現代的ガバナンス
关于“获得感”之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