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众媒介的角度论文化工业理论

2016-03-16 21:02葛晨
文化学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阿多诺本雅明大众

葛晨

(山西师范大学,山西 临汾 041000)



【文学评论】

从大众媒介的角度论文化工业理论

葛晨

(山西师范大学,山西临汾041000)

法兰克福学派的阿多诺以批判的眼光从大众媒介入手批判和否定了文化工业,认为电影等文化艺术商品有反启蒙的效果,形成了具有批判价值的文化工业理论,此理论是特殊的社会历史语境的产物。阿多诺透过文化工业产品的伪个性化的表象,辨认出标准化和商品化的特质,电影、广播、报纸等大众媒介,掠夺了观众的思考和想象的自由,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便是极权主义利用文化工业的意识形态功能。随着工业对文化艺术影响的加深,我们要反思如何在工业时代保持文化艺术原本的独特性和批判性。

文化工业;电影产业;阿多诺;批判性

有研究者宣称,并非是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创造了文化工业理论,而是比之较早的同为法兰克福学派的本雅明。本雅明在其早期文论也有对文化工业的阐述,“小说和新闻媒体取代讲故事的人而成为文化的主要消费形式”。[1]虽然本雅明看到了大众和消费之间的运作机制,并由此阐明了艺术沦落为消费品的原因,即光韵的消逝。光韵是文化艺术的根本属性,但工业时代的文化艺术已失去了这种本质,而沦落为彻头彻尾的商品。但阿多诺强调,“文化工业”概念不等于大众文化,“文化工业与民众艺术截然不同,必须严格加以区分”[2]。文化工业既不是自发地从大众那里生发出来,也不是当代流行的文化形式,而是工业时代的产物。因而,研究阿多诺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时,要深入了解其产生的历史环境。

一、理论形成的客观条件

在二战期间,法西斯极权统治在德国盛行,其统治者通过电影、广播、报刊等大众媒介,鼓吹法西斯统治等意识形态,误导大众。这种编织的社会秩序维护了法西斯主义的统治,忽视了人的主体作用。在德国受到法西斯荼毒的阿多诺,逃亡到娱乐高度发达的美国,阿多诺接触到了大众媒介带来的感官刺激和不适,这不同于以往的文化接受环境,使他很难对美国文化甚至是美国社会产生认同感。对于三十年代的工业大国美国而言,“电影、广播和杂志制造了一个系统”[3],作为一名外来的被迫参与者,阿多诺认为资本主义将技术理性加之于大众媒介,将文化工业变成意识形态。统治阶级借用文化工业具有控制舆论、垄断思想的强大力量,终结了人的个性独立和全面解放,这也就是阿多诺的文化工业理论批判的核心命题——“经过技术理性的渗透,启蒙为什么走向了它的反面”。[4]

二、文化工业理论的批判所在

除了社会历史语境造成的外在原因外,还应深入到理论文本中,具体分析文化工业本身的特质造成的文化困境和人的生存难题。

在工业时代,文化艺术消费品都是通过工业化的流水线生产出来的程序化制造,使艺术必然具备了商品所特有的标准化、统一化、齐质化的品质。阿多诺指出,文化商品的细节和风格都是被预先固定好的。“编剧精心编排的离奇情节打断了故事的线索”[5],对电影细节的精心设计,只是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在这种僵化思想的指导下,电影创作只为取乐,而忽视了电影作为艺术的独特性、审美性。

在标准化、商品化的作用下,文化商品中的伪个性化随之盛行,屏幕外的观众以模仿电影明星为荣,这种虚伪的个性化的行为使大众审美迅速陷入极端贫困和反启蒙的状态。但在文化工业系统下的标准化生产,只有个人与大众达成一致时,文化工业才能容忍个体的存在。主体即使知道这种个性的虚伪,也会为了不被排斥而保持沉默,甚至使自己表现出虚伪的个性,大众已丧失了辨别事物真或假的能力。“文化工业的个性化成为一种营销策略,是诱使消费者上当受骗的时代。”[6]

三、文化工业的意识形态性

文化工业产品包括影视作品都已变成了公平交易的商品,“作为文化产品的艺术产品,并不是真正的艺术,而是作为准备在市场上销售而被生产出来的商品。[7]”也就是说,打着“文化艺术”的旗号,这种商品里“重要的是交换价值而非使用价值”。文化艺术品中的交换价值超越了使用价值,这意味着文化艺术品中审美价值缺失,取乐代替了快乐,娱乐代替了悲剧。这种交易造成的结果就是,“既调节公众生活,又控制私人生存,不仅灌输思想,而且还渗透进了人的心理结构”[8],这就是文化工业的意识形态功能,在隐形方面“把确定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标准强加给人们,使人丧失内在的自由、独立的决断能力”[9]。于是,文化工业体系在大众“心甘情愿地上当受骗”中确立起来。

[1]胡翼青.文化工业理论再认知:本雅明与阿多诺的大众文化之争[J].南京社会科学,2014,(12):121-127.

[2]西奥多·W·阿多诺.文化工业述要[J].贵州社会科学,2011,(6):42-46.

[3][5]马克斯·霍克海默,西奥多·阿多诺.启蒙辩证法——作为大众欺骗的启蒙[M].渠敬东,曹卫东,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106.118.

[4][6]赵勇.阿多诺《文化工业述要》的文本解读[J].贵州社会科学,2011,(6):47-51.

[7]王凤才.批判与重建——法兰克福学派文明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74.

[8][9]欧力同,张伟.法兰克福学派研究[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272.272.

【责任编辑:周 丹】

G206.3

A

1673-7725(2016)07-0048-02

2016-05-05

葛晨(1990-),女,山西临汾人,主要从事中国语言文学文艺学研究。

猜你喜欢
阿多诺本雅明大众
本雅明《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学术研讨会召开
众生喧哗中的记忆星光——本雅明记忆理论及其视域下的《红高粱》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拯救表象
———阿多诺艺术批评观念研究》评介
本雅明神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生成逻辑
Δ 9-Tetrahydrocannabinol Toxicity and Validation of Cannabidiol on Brain Dopamine Levels:An Assessment on Cannabis Duplicity
大众ID.4
上汽大众
阿多诺对前卫艺术创作技法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