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霞
(阜新高等专科学校思政部,辽宁 阜新 123000)
【大学文化】
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素养
王丽霞
(阜新高等专科学校思政部,辽宁 阜新 123000)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它的特殊性是理论讲授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统一。因此可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素养也是政治素养。面对学生生活、思想日益多元化以及信息传播渠道越来越多、速度越来越快的新形势,思想政治理论课及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也日益提升。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紧迫地提升自身的职业素质。首先是要有高瞻远瞩的政治眼界和坚定的政治立场,同时要有好学深思的品格来辨别各种社会思潮的对错,另外还需有循循善诱的温度和不断培养媒体素养的自觉,才能更好地体现党和国家的意志,担负起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
思想;政治;教育;素养
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对的形势日趋复杂严峻。主要是随着经济、社会建设的发展,人们的社会生活日益多层化、多元化,学生的思想也受到影响而日益多元化。而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信息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接受信息的多元化更为突出,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这样的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教师不只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更应该是正确的政治思想的传播者和帮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情感激励者、思想引领者、方法启迪者和行动示范者。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有更高境界的政治素养、职业素养和人格追求。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有高瞻远瞩的政治眼光。杰出的政治家都具有以下的政治品性:一是认识事物时具有整体意识和战略思维。从战略全局的高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正确方向是我们党和国家的领导人的政治智慧。二是政治敏锐度,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他们能够审时度势,从根本利害上看问题,见微知著地揭示出事物的本质。三是务实、精明、大气的风度和思想作风,特别是他们凡事从大处着眼的宽阔的眼界和宽广的胸怀,是我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习的典范。
当然这并不是说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要具有政治家的品性。只是说我们应该有政治的高度,政治的眼界,大局意识,我们一定要保持政治上的清醒与坚定,我们的政治觉悟一定要要与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保持高度的契合。
尤其是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从国际上看,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时代的主题仍然是和平与发展,总体上上看国际环境保持稳定,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的逐渐增多也在时刻影响着和平与发展的态势,经济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长期存在,中东、北非、东欧一些国家政治陷入动荡,有的国家社会骚乱频发,通过网络等媒介这些国际上的动荡局势快速进入高校师生视野,强烈冲击着高校师生的思想认识。同时应该看到,一些西方敌对势力始终没有停止搞乱中国,西化、分化我国的图谋,企图趁机祸水东引。他们凭借经济、军事和科技上的优势,加紧对我国尤其是对青年人的价值观渗透,企图将其政治理念和价值观念推销、扩张到中国,他们以“普世价值”之名,把所谓的自由、民主、人权等资本主义理念以更加隐蔽的方式,如:以文化商品为载体,向高校师生渗透,以达到政治一体化的目的。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曾说“要把和平演变战略的实现,寄托在社会主义国家第三代、第四代身上”。可见大学生是意识形态斗争中西方国家所极力争取的目标。从国内来看,我国正处在复杂社会转型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人们的思想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而变得日益独立和多元,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观念有所滋长,各种思潮和舆论通过显性或隐性的方式渗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高校师生的思想观念,进而搅动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3年8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其中强调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
由此可见,高校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理应顺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不断拓展和完善自己的政治素养,牢牢守住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为此要特别树立以下意识:
(一)占领前沿阵地的意识
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前沿阵地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用要马克思主义主导意识形态占领这个阵地,充分利用这个阵地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潮做坚决的斗争。要想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上打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动战,就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把坚定理想信念放在首位,引导学生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中,始终坚持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学生头脑,确保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
(二)主动承担责任的意识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担当意识,在深入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时,充分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以不断增强其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实现其育人功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秉承“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理念,承担起对大学生进行理论教育和思想引导的责任。而且在行为上要时时保持清醒与坚定,做到课上、课下一样严于律己,绝不能台上讲大道理,台下传小道消息。要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以自身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
(三)底线思维意识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挑战要求必须具备“底线思维”。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坚持的原则是“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宣传报道有尺度”,也就是说,每一个高校教师、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怎么讲,要对自己言论行为负责,在教学科研活动中把握好政治底线,不碰底线,并进一步在底线基础上划出红线,切勿踩触红线,切实把握好维护学术自由和保障言论自由的关系[1]。因为高校教师面对的青年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他们的价值取向决定了中国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习近平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就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现在在高校学习的大学生都是20岁左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很多人还不到30岁;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时,很多人还不到60岁。也就是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你们和千千万万青年将全程参与。[2]”所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定要谨言慎行,帮助青年学生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切实肩负起为实现中华民族教学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历史责任,不辱使命。
(四)切中问题要害的意识
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的教学目的就是,让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化为青年学生的精神信仰进而会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思考各种社会现实问题、思考各色社会思潮的实质。这对于高校教师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具备对各种思想理论的辨别力,要树立“切中问题要害”意识,即要求教师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各种社会思潮的认识不仅能够真正做到求真求实,还能够力求求新,理解准确、讲授深入而透彻,这样才能做到一针见血,切中问题的实质。
总之,面对当今国际国内形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自觉树立阵地意识、责任意识,底线意识和切中问题要害的意识,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和育人能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紧跟时代发展的脉搏不断学习,这是我们本该有的职业素养。持续不断地学习是掌握先进的思想观点及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政治水平和教育水平的前提和基础,也只有这样才能及时有效地把先进思想观点传播给学生。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才能以榜样地力量示范给学生。当然,这里的学习不是一般程度上的学习,而是乐学并且善学。乐学是倾心于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党的最新的理论成果,并能从学习中得到极大的乐趣;善学是真正懂得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真正懂得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和政治鉴别力,筑牢思想防线,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从而保持思想和政治上的清醒与坚定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之所在。
学习与思考是联系在一起的,不能只学习不思考,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现在的世界是知识爆炸性增长的时代,仅仅学习和掌握知识是不够的。要想能够以思想来驾驭日益膨胀的知识,就必须独立思考,深入思考,从一定意义上说,比一般的学习显得更为重要的是思考,所以爱好思考,以思考为乐;独立思考、深入思考应该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自己提出的更高要求。思考会使自己的思想比别人更为深刻深邃,看问题能够通过对现象的分析直抵事物的本质,只有具备这样的本领,才能有资格来教育和开导学生。教师好学深思、独立思考总一定会产生出一些的原创性的思维。这些创新性的思想火花对于思想政治理论教师来说是极为宝贵的,因为教师讲得最好的内容往往是本人兴趣盎然,津津乐道的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得到创新思想,这种能体现出教师本人的个性色彩的教学内容出现在教学过程中,一定会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充满乐趣和吸引力。
我们思想政治理论教师不是只能当二传手,只是把社会所需要的思想转述给学生。其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有生产思想、创新思想的责任。如果完全没有自己的思想,只是满足于简单地传声筒的作用,完全照抄照搬书本知识,例行公事地讲课,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一定是“缺席”的,学生的思维不在“场”就不能说课堂的教育教学活动是成功的。而且时间长了教师也会因为无学生回应自己而产生职业倦怠。而且时代的发展需要创新思维人才的大量涌现,只有具有创新性思维的老师,才会培养出创新性思维的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备了好学深思的品格一定乐于紧密结合教学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科研成果应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会一定会大大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
科研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当然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提高需要有多方面的改进,如改进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手段等,但从根本上说,教师在课堂上能做到深入浅出地讲授教学内容无疑是最至关重要的。这里深入与浅出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其中深入是基础工作,没有深入,浅出就是一句空话。当然光有深入,没有浅出,深入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一般说来,科研的深度与浅出的“热度”是成正相关的。通常是问题研究得越深越透,就越容易实现通俗易懂。课堂教学有深度,但茶壶煮饺子倒不出来,那是因为深入得还不够彻底。所以紧密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科研工作,可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使思想更加透彻,只有思想达到一定深度后,思维才能变得深刻,这样课堂教学达到更高层次的通俗易懂就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了。
(二)科研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动力。这里所说的动力,一方面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因为科研性强的教学一定是内容有深度且信息量大,这就便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是科研成果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动力。如果没有对问题的深入研究,不产生新的思想,教师年复一年的重复教学,一定会有不堪重负之感,教学的动力也就无从谈起。其实,教师对自己曾潜心研究过并且有深刻体会的内容是最喜欢讲的,在讲这部分内容时会情不自禁地调动起自己的情绪和激情,讲得热烈而又精彩,从而向学生传达一种理论的自信,使学生确信“这样的理论是正确的”[3]。其实,教师经过深入研究而深信不疑的理论观点,在表达时必定是理直气壮、充满激情的,这一定会点燃起学生热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热情,从而使课堂教育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科研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自尊和自信。不必否认,对于自己的职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时处于某种矛盾纠结之中。一方面,认识到自己的职业和工作是庄严神圣的,关乎到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和社会的未来,充满了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另一方面,在普遍重视专业技术的情况下,我们有时显得有些技不如人,不被人重视甚至被轻视,我们的自尊心由此受到了伤害。外在环境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那就只能改变我们自己,在做好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执着于科研工作,以自己的学术魅力赢得尊重;感染学生。
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我们要热爱学生、贴近学生,努力成为学生可亲可爱可敬可信的朋友,与学生在一起让他们感受到如沐春风。其实学生和老师在一起,好比是小鱼和大鱼在一起,是一种“从游”的关系更是一种“同游”的关系。这种师生关系是搞好教学的基础。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有不急不躁从容平和的好心态。面对现在比较浮躁和功利的社会环境,不受诱惑和扰动,保持对于学生的足够耐心,应该是教师职业的内在定力。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对学生的循循善诱,润物无声。如果缺乏耐心,是不可能教育好学生的。教育工作特别是思想意识方面的教育工作,好比养花,不能心急,要适时、适度浇水、剪枝、施肥,静待花开,否则不仅不会取得好的教育效果,而且还会欲速则不达,适得其反。
为此,教师要做到真诚、热情、亲切。真诚即坦诚交流,教师要善于用自己乐观、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感染学生,使学生与老师之间由陌生走向熟悉、由疏离走向心仪;热情即不受时空的限制,二十四小时开机,随时随地接收学生的电话、微信、微博、视频等的各种形式的表述甚至是哭诉,学生不仅能体验到被老师接受、认同的愉悦,而且能及时化解学生心理、情感和思想上的种种疑虑和困绕;亲切即以朋友的身份指出学生不足之处,自命不凡居高临下的导师是不受学生欢迎的,在与学生交谈时多用“建议”“想法”等词汇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4]其实如何正确处理师生关系也在考验着教师的学识、能力和智慧。
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们已经不知不觉地进入一个“全媒体”时代,因此,媒体素养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重要素养。媒体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各种媒体信息时的理解、质疑、评估、选择等的思辨能力甚是是创造和生产能力。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探讨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媒体素养,有两层含义:一是教师要具备娴熟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二是面对无所不在的信息能够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批判吸收的意识。
(一)理性认识新媒体形势,优化利用新媒体方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5]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6.68亿,我国网民以10—39岁年龄段为主要群体,比例达到78.4%。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1.4%。在职业结构中,学生网民群体的比例最高,为24.6%。有调查数据显示,目前88.9%的大学生使用微博、微信等信息交流平台,大学生平均每天上网2小时以上的占80.0%,其中68.3%的用于娱乐消遣,57.5%用来获取新闻信息,57.2%用来交流沟通,49.0%用来学习[6]。由此可见,网络虽然不是他们生活的全部,却渗透到他们全部的生活中。这样的现实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青年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阅历都决定了他们的思想还不够成熟、是非观念并不十分明确,面对泥沙俱下的新媒体海量信息碎片的冲击,会出现价值选择的迷茫和困惑,特别是面对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论等更具有隐蔽性的错误思潮的来袭,如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能做到正确辨析和引导,学生在行为选择和价值判断上会无所适从,甚至导致有些学生出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的人生观倾向。
教师要敏锐地关注学生信息化生活的内容变化和兴趣转移,发现和把握学生微观层面的变化,当学生在论坛、微博、微信等媒介场所随时随地发表观点和参与热点讨论时,大量的网络信息随之产生,这其中隐藏着学生的各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个性心理特征以及价值取向和社会精神,这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种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丰富的教育资源,适时抓住新的话题、新的问题和新的思想动向,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了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除了继续坚持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有效宣传教育方式外,还要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新媒体技术,利用PPT课件教学,借助微型媒介如微课、微信等创造性地开展了理论教学活动,使得新媒体实时、互动、高效的传播优势得以在教学中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得到提升。要通过打造线上与线下、课内加课外、学校兼社会的“大思政”的教育格局,优化青年学生成长环境,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实践中信息的有效传播、观念的有效影响、价值的有效塑造和行为的有效引导的教育目的。自觉走入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的数字化的生活世界,与学生全方位、深层次的沟通交流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把握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新趋势、新特点、新规律,提高教学艺术,增强教学实效性的智慧选择。
(二)清醒对待新媒体,避免技术依赖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新媒体技术不是“万能”的,无论它怎样完善都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方式。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提升媒体素养,就要将新媒体技术和传统教学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在课堂上找准使用新媒体的最佳时机,把握好“度”和“量”。既要充分发挥新媒体无与伦比的优势,依靠它来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拓展学生思维、优化教学过程,又要发挥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因为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情感交流和精神对话的过程,是促进人身心发展的过程,这是任何先进的多媒体教育方法不能替代的。如教师在课堂讲授时,可以通过肢体语言、面部表情、板书等启发诱导学生;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因素还有教师的治学态度、方法、人品、世界观等,这些都会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新媒体环境下要潜心挖掘传统教育方式与新媒体技术的共性特征与个性差异,针对不同的教学情境,选用适度适量的教学方式,发挥出两者各自的教学优势,使它们相得益彰,以此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上新台阶。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追求自己媒体素养能力的不断提升绝不是要变成掌握媒体技术的高级工具,而是要把自己修炼成为一名能够运用和反思媒体从而更具理解力、沟通力和影响力的教师,是在媒体素养成为时代文化标签的现实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伦理自觉。
总之,无论是知识的更新、学生的更替,还是教育教学情境的不可重复性,都决定了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不断成长,不断行走在成为一名思想有深度、政治有高度、教育有温度、媒体素养能力有提高的优秀从业者的路上。
[1]房正.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注重“典型引领”和“底线约束”[J].思想政治教育,2015,(2).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刘建军.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怎样做科研[J].思想政治教育,2014,(4)
[4]房玫.让马克思主义可亲可爱可敬可信[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2).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人民日报,2010-07-30.
[6]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nlwtjbg/201507/t20150722_52624.htm,2015-07-22/2016-01-04.
【责任编辑:董丽娟】
G642
A
1673-7725(2016)07-0129-06
2016-04-05
王丽霞(1964-),女,辽宁阜新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