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连辉 ,党梓华
(1.昆明理工大学 管理与经济学院,昆明 650093; 2.聊城市经济发展促进会,山东 聊城 252000)
大运河阳谷段的SWOT分析及保护与展示对策研究
李连辉1,党梓华2
(1.昆明理工大学 管理与经济学院,昆明 650093; 2.聊城市经济发展促进会,山东 聊城 252000)
会通河的开凿促进了阳谷经济社会的大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社会作用。本文从多个视角对大运河阳谷段进行SWOT分析,这对进一步保护与展示运河世界遗产,推动文化强县和生态文明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大运河阳谷段;SWOT分析;保护与展示;对策
大运河阳谷段作为中国大运河的要冲,区位优势明显,在古代漕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生产力的发展带动了沿河城镇与农村市场的蓬勃发展,其中以张秋、阿城、七级三镇最为有名。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加强,农业文化与商业文化交融,呈现多元性与包容性的特征,形成了漕运文化、孔孟文化、商业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等多业态的发展。这些文化需要展示和发扬,而保护是展示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在展示中发现问题与不足,可以采取措施更好地进行保护,在保护与展示中,深入挖掘历史文化价值和释放文化遗产活力,为文化强县、文化强省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充分展现大运河阳谷段的品牌新形象。
京杭大运河会通河阳谷段位于阳谷县域东部,始凿于元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距今724年,南北流向,南起张秋金堤闸,北至七级关口村,穿张秋、阿城,七级三个镇区,经15个村庄,全长30公里。由于会通河阳谷段所在的地势南高北低,落差较大,水流难以控制,水位低和断流时无法行船,元代陆续修建了重要水工设施荆门上下闸、阿城上下闸、七级上下闸六个闸,以节制水流,调节水位,保证水位低时漕船的畅通,因此该段运河也被称为“闸河”。会通河阳谷段由此纳入京杭大运河的航线,张秋、阿城、七级三镇成了运河沿线重要的货运码头,担负起了南北漕运的重任,每年通过运河所运的粮食等物资由原来的几十万石增加到数百万石,基本解决了北方物资的需求,稳固了中央政权,对于当时国家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以及沿河各地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搭建了一座独具特色的运河文化长廊。同时,随着当时运河漕运的兴盛,充分彰显出阳谷在京杭大运河上的区位优势。
会通河阳谷段自开通以来,由于河道淤塞严重,元、明、清时期不断地清淤疏浚,对河道的维修分为岁修与大挑,岁修为每年一次的常规性疏浚,大挑是数年一次的大规模维修,一般两三年一次。明永乐九年(1411年),河道因严重淤塞难以通航,明政府大举河工重开会通河,并对荆门上下闸、阿城上下闸进行了重修,使京杭大运河重新通航。明弘治二年五月和明弘治五年七月,黄河先决口于开封等地,后又决口于金龙口,先后两次冲毁阳谷运河河岸。顺治七年,运河决口于荆隆口,后入沙湾,“张秋以下堤尽溃,自大清河东入海”[1]。康熙年间,修整了靠近黄河的阳谷运河堤坝。雍正年间,阳谷沙湾大坝得以新建。这一时期的清政府,几乎是年年修闸建坝,进行规模整治,由此保证了大运河的顺利通航。咸丰五年,黄河在河南铜瓦厢决口[2],将运河在张秋南冲断,使漕运停止。2006年5月,京杭大运河阳谷段、荆门上下闸、阿城上下闸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京杭大运河阳谷段、荆门上下闸、阿城上下闸一段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早在1956年安索夫第一次提出SWOT分析法,其实质就是概括组织内部与外部环境各方面的内容,从而剖析组织的优势与劣势、面临的机遇与威胁的一种方法[3]。SWOT英文表达为Strengths(优势)、Weaknesses(劣势)、Opportunities(机遇)和Threats(威胁),后来发展成为一个用于主体本身及与环境相互作用分析的一种实用方法,意在要求人们根据不同时期的情况制定和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
运用SWOT分析法对大运河阳谷段进行研究,可以确定合理的保护与展示内容及模式。大运河阳谷段有其优势和发展机遇:居于京杭大运河的枢纽,区位特殊,多水系汇聚、分流,四通八达,取直后使航距缩短千余里。因漕运,朝廷派高官重兵驻守阳谷县张秋镇,此段运河的政治地位得以提升。虽然大运河阳谷段从整体上基本延续了历史风貌,水工设施保存完好,但是,也有其自身的劣势、不足和面临的各种各样的威胁:有些点段生产生活垃圾、工业废弃物排入运河,又无补给水源,会通河水源不足是影响运道承载的关键,也是自元代开凿后一直没有解决好的一大难题[4],现已成死水,自身净化能力大大减弱,致使运河水严重污染,加之长期受病虫害和酸雨危害,沿河动植物深受影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蔬菜大棚等建筑物侵占运河河岸,严重影响运河周边景观风貌。运河沿线的部分建筑物外立面色彩、材质与当地建筑不协调,严重影响运河沿线历史风貌。另外,因资金不足,维护管理不善,重视程度不够,在遗产区、缓冲区地带起土和占压运河土地,新建、改建、扩建构筑物等破坏行为时有发生。因此,保护与展示工作应结合县域发展实际,坚持因地制宜与扬长避短的原则,综合考虑政治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社会因素、资源承载能力、区位因素、文化因素和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等因素,在保护好现有文物信息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进行本体展示,真正让遗产活起来。
在保护与展示的模式选择上,对于环境良好、容易出彩的点段,应主要选择积极型(SO模式)和降低弱势型(WO模式)保护与展示方案;对于短时间内环境难以有较大改观、需投入较大成本的点段,应主要选择克服威胁型(ST模式)和防卫型(WT模式)保护与展示方案。在保护与展示内容上,根据大运河阳谷段文化遗存的价值与现状评估,针对破坏因素,结合保护与展示目标,制定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
(一)优化垃圾治理、场地环境与污染整治
加大治理力度,增强工作人员及普通民众的环境保护、遗产保护意识,建立县、乡、村三级落实追究责任体系,划定区域,层层负责,定期或不定期开展随机巡查活动,发动周边群众自觉行动起来,保护环境。建立工厂、农户污水排放监测点,配备相关人员跟踪动态监测,建立不合格台账,纳入诚信体系。对不符合相关标准的水质,坚决不予排放。工厂排放不合格污水的,应限期整改,对整改落实不彻底的,吊销营业执照;对于影响恶劣的,永久不予经营,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
(二)人员编制、机构设置与经费投入
由文物部门牵头成立专门的运河管理机构,招聘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明确并承担大运河阳谷段保护与展示的相关责任,做到权责统一[5]。建立一整套可行性的管理体制,做好统一部署与安排,确保政策执行到位。拓宽资金来源渠道,积极争取政府、社会团体、企业、组织、个人等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的资金支持。
(三)宣传方式、营销策划与展示利用
历史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不断地分工和交换的需求下,运河范围内的棉花、烟草、果木种植等使得农业经济专业化程度提高、商品经济继续发展。据《张秋志》记载:“张秋西郊多木棉,负贩者络绎上市”,有花市收购之;镇民“不勤柕轴”,布帛“出之四邻”,镇中有布市两处,土布绸布上市者很多[6]。明清时期,阳谷县的农村市场和城镇经济空前地发达,造就了运河三镇(张秋、阿城、七级)的繁荣,其中商业重镇张秋镇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大运河上[7]。同时,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其中,人数最多和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8]。由此可见,大运河阳谷段的发展与沿岸生产力关系密切。今天,应继续发挥运河这一品牌影响力对县域经济的带动作用,增强运河文化创新的品牌影响力。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结合历史背景创新营销策划方式,全方位、立体化宣传大运河阳谷段及运河相关文化,将历史故事、历史人物融合在运河文化产品中展示与销售。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型方式,加大遗产保护的宣传力度,增强民众的认知程度和保护意识。开发属于自己的网站和客户端,营造浓厚的保护与展示运河的氛围,充分展示大运河阳谷段文化遗产的魅力。
在当下的社会大背景下,单纯追求经济的发展,不关注遗产的保护和文化的传承,人们将失去固有的精神家园;但如果一味地为保护文化遗产,对其进行隔离式、封闭式保护[9],势必影响人们的正常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文化的传承。如何将大运河阳谷段的保护与展示、经济发展、当地民生三者统一起来,使之形成良性循环,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10]。
我们应该正视保护与展示工程中的问题和挑战,采取相关措施有针对性地改善环境。依据对大运河阳谷段保护与展示的SWOT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监测设施前移及大数据分析
一手数据采集与分析,实现与国家实时零距离对接。以点带线,以线带面,从深度和广度上多层次挖掘数据背后存在的问题,构建大数据资源库,切实为保护与展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目前,大运河阳谷段使用的监测设备为浪潮服务器、数码相机、摄像机、GPS等设备。在监测过程中,最主要的投入是人力、智力和经验成本。针对遗产本体的监测,一旦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管理单位一方面聘请专家进行反复论证;另一方面由专业监测队伍进行重点监测。综合以上两个方面的数据,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汇总、甄别、筛选、分析,结合气象、林业、水利、环保、农业等部门提供的有效信息,为科学决策作出建设性指导意见,确定有效的解决方法,最大限度地保护大运河阳谷段的遗产安全。
阳谷县位于东经115°39′~116°06′、北纬35°55′~36°19′之间,地处鲁西平原,黄河以北,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降水量约为593.5mm,年平均气温13.3℃,年平均辐射量1171万焦耳/m2,日照时间约为2385.5小时,相对湿度为63%,无霜期215天,易受干旱、冰雹、霜冻等灾害性天气的影响。大运河经过阳谷县东部,干湿季节变化明显,适宜多种作物的生长,病虫害类型多,且发生面积较大,是沿河沿线植被的重要危害之一,每年5月-7月是小麦白粉病、蚜虫、棉铃虫、玉米锈病等病虫害的多发时段,对水工遗存和遗产要素造成潜在威胁,不利于大运河阳谷段的保护与展示工程的开展。因此,每年的5月份-7月份应做好预防和重点防治、协同治理工作,实现数据实时与垂直共享。
汶河、黄河为大运河阳谷段的主要济运水源,其最难以解决也是其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水与沙的矛盾。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本境和入境河流多含有泥沙,致使境内沙地分布广泛[11],阳谷县“土多原隰,半为沙砾,无山林之沃”[12]。清末因淤塞,完全丧失漕运能力,为不通航河道,现在主要为排灌、行洪使用。近三年的水位监测情况,对大运河阳谷段的监测管理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基础性作用。从表中可以看出,最高水位主要出现在5月份、7月份、9月份,最低水位主要出现在3月份、11月份、12月份。根据其行洪能力,可结合实际开展一系列的具体工作:文物本体保护修缮工程、绿化工程、展示工程等。
(二)纳入政府考核体系的中央地方共建平台
对于大运河阳谷段的保护与展示,如果有完善的政绩考核机制,相关的管理部门及非政府组织,就能做好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但现在不仅未得到应有的保护,反而屡屡遭破坏,令人痛心疾首。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是相关管理部门相互推脱,且职能模糊,错失保护之机。因此,科学的政绩观显得尤为重要。增加资金、技术、人员支持,实现中央与地方共建,细化分工和指标,纳入官员考核体系。
长期以来,我们的领导政绩考核标准太过单一,往往只有GDP、人均GDP、财政收入等单调的几项,这就使领导为了“升迁”而片面重视经济发展,而不重视、甚至忽视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的保护,这样的发展,其造成的恶果也是人所共知的。将文物保护纳入领导政绩考核体系,并不是要领导乱伸手、瞎指挥、横加干涉,而主要是让他有这个意识,并加以重视。我国正处在一个关键的社会转型期,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三)立体化整合资源
实现古村落、古建筑、古遗址同步展示,以文物遗迹、旅游景点、国土资源、酒店、文化公司等部门的相关职能为基础,成立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综合开发公司,使其成为集餐饮、娱乐、投融资、开发为一体的多元化的市场主体,选准盈利点,全面推向市场。
(四)开拓国际化视野
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关注程度、参与意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整体推动运河各项保护与展示的进程。深挖运河民俗文化价值,使其在继承基础上,彰显创新性和时代感,焕发新的活力。召开不同规模的国际国内运河文化遗产研讨会、学术讨论会,举办风情书画展,开展国际运河文化旅游节、中国运河产品博览会等。另外,阿城阿胶曾于1915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头等奖,张秋镇天增帽店制作的毡帽于1914年获全国博览会头等奖[13],可借机把阿城阿胶、张秋木版年画、阳谷白酒等运河文化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五)加大运河的环境整治力度
为保持大运河阳谷段历史文化价值的延续性、真实性、完整性,必须加大对运河环境的治理力度。加强对运河水体环境和河道本体的监测,严格控制污水排放,严禁向运河倾倒生产生活垃圾及固体废弃物。同时,对沿河整体景观进行规划,尽快拆除色彩、架构与运河风貌不和谐的构筑物等。加强运河周边的绿化,严禁在遗产区、保护区私拉乱建,逐步改善运河及周边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和谐、良性、协调和稳固发展。
(六)创新部门间联动互动机制
创新管理制度,为大运河阳谷段的保护与展示提供坚强后盾。建议成立大运河阳谷段政府协调办公室,由县长亲自问政,相关部门、科局长为办公室成员,定人定岗定责。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制定应急预案,发现问题及时高效妥善处理,让老百姓评判工作成绩,严惩懈怠者。
(七)原生态展示民俗风情等文化元素
对民俗风情的展示本身就是对大运河的一种很好的诠释、解读和传承,是种绝佳的旅游产品和价值附加品,而原生态地展现是对历史的尊重。如:运河沿岸每年都在举行的庙会、祭拜龙王、舞龙、舞狮、高跷、舞蹈、戏剧、运河饮食、木版年画等[14]。以原地展示的方式进行保护与展示,为民俗风情等文化元素注入新鲜血液,让人们感受运河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1] 赵尔巽.清史稿[M].1927,第279卷.
[2] 赵尔巽.清史稿[M].1927,第127卷.
[3] 王云,王云珠.基于SWOT分析的煤炭企业战略转型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2,(2):34.
[4] 陈清义.聊城运河文化研究[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4:15.
[5] 王元,朱光亚.试论申遗背景下中国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对策[J].建筑与文化,2010,(12):78.
[6] 林芃,马之骦.张秋志[M].1670,第1卷.
[7] 陈永金,李胜虎.京杭大运河与聊城经济文化影响的地理分析[J].商业研究,2011,(405):55.
[8] 王云.明清时期山东的山陕商人[J].东岳论丛,2003,(2):104-105.
[9] 郭文娟.京杭大运河济宁段文化遗产构成和保护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4:65.
[10] 刘庆余.“申遗”背景下的京杭大运河遗产保护与利用[J].北京社会科学,2012,(12):10.
[11] 高元杰.明清山东运河区域水环境变迁及其对农业影响研究[D].聊城: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2013:44-45.
[12] 于慎行.兖州府志[M].1770,第5卷.
[13] 山东省阳谷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阳谷县志[Z].北京:中华书局,1991.
[14] 陈菲,韩雪.扬州运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SWOT分析与对策[J].城市旅游规划,2013,(8):160.
(责任编辑:刘小林)
10.3969/j.issn.1009-2080.2016.05.016
2016-09-20
李连辉(1983-),男,山东阳谷人,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党梓华(1965-),男,山东聊城人,山东欧美同学会理事长、聊城市经济发展促进会秘书长,管理学博士。
F272.1
A
1009-2080(2016)05-006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