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编辑出版专业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6-03-16 20:12石晶晶
文教资料 2016年3期
关键词:出版学编辑出版图书

石晶晶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关于编辑出版专业教学的几点思考

石晶晶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摘要:编辑出版学是典型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学科,始终与信息传播的业务实践紧密相连。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应用实务训练的必要性,同时树立编辑出版研究直接面向业界服务的学术态度。本文主要从提高编辑实务能力、发展版权贸易相关课程及数字时代更新知识结构与技能三方面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编辑出版教学实务版权贸易数字出版

李长生先生在《日下书》里提及“有业无学是出版”,认为出版学研究的对象与方法暧昧不清,社会对出版学普遍缺乏兴趣,因此出版学的理论性研究质量依然较为浅薄[1]。这是学界与业界都普遍承认的问题,在很多研究文章中均指出出版学研究没有形成体系,低水平的编著泛滥[2]。然而,编辑出版学确实是典型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学科,始终与信息传播的业务实践紧密相连。基于这一认识,在制定编辑出版专业的教学任务与目标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应用实务训练的必要性;与此同时,应树立编辑出版研究直接面向业界服务的学术态度,进行行之有效的学术革新。下文将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谈谈对编辑出版专业教学的几点认识与思考。

一、编辑应用实务能力的提高应当是出版专业教学的重中之重。

新世纪以来,陆续有80余所高校开设编辑出版专业,但是统观各高校制订的培养计划,出版学、编辑学、出版文化论、中国编辑出版史之类的概论性课程比比皆是。学生们在名目繁多的专业课中习得的是相对空洞的理论与历史的经验教训,他们并不熟悉出版业一线的工作流程,只能称为“纸上谈兵”。正因为这样,对于投身编辑出版工作,他们同样也欠缺热情。

美国著名出版家小赫伯特·贝利在《图书出版的艺术和科学》一书中说:“我对那些需要几个学期才能学完的、精深的、雄心勃勃的培训计划没有太多的信心,因为出版不是数学、政治、经典著作研究那样的理论性学科;它是一种活动和一种加工处理过程。作为一门正规的课程,意味深长地对它进行抽象概括和阐述,其程度是非常有限的,比如打网球,你虽然能够从书本上或讲授中学到不少东西,但是必须很快走出去练球。好的教练虽然会对你提高球艺有帮助,但是只有实践才能提高你打球的水平。”[3]作为编辑出版专业的教师,我们首先应当扮演的是教练的角色,将可操作性的实际知识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其次应当成为学生的经纪人,将他们推荐到各出版社、杂志社实习,切实地承担职责,完成工作任务。

笔者承担“现代编辑出版技术”与“现代图书设计”两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在最初拟定教学大纲的时候,就明确了这两门课的实践性与操作性。“现代编辑出版技术”涵盖了对文字软件Microsoft Word,图像软件Photoshop及网页制作软件Adobe Dreamweaver的使用,培养学生全面的编辑素质与能力,以适应将来从事现代化、数字化编辑出版工作的要求。“现代图书设计”则详细介绍书籍装帧的技术性与艺术性,从科学与审美双重角度定义书籍的封面设计与内页设计。Adobe Indesign是该课程需要着重掌握的排版软件。

在设置教学内容的过程中,笔者将出版社的工作流程引入了课堂——首先要求学生每人策划一个有意义且有市场的选题,并撰写约稿信;接着向班级里适合的同学约稿;收到回稿后需要进行编辑校对的工作;最后完成设计环节,将定稿以网站或图书的形式呈现。每位学生在课程中不仅学会运用桌面出版系统,了解基本的设计原理,更独立承担出版社编辑的重要职能:

1.设计选题,选择书稿,提出出书计划;

2.物色作者,组织写作,与作者建立经常性联系;

3.进行书稿审读和加工;

4.与出版部门商定装帧设计方案。

从出版公司编辑加工的角度而言,经过此类实务操作训练的未来编辑,甚至可以将美术编辑、排字人员的工作兼容为一,更具有竞争力。

二、版权贸易相关的课程亟须发展。

在1992年中国加入伯尔尼公约和世界版权公约之前,中国出版社在未获得外国出版社许可的情况下,大规模翻译或影印了西方出版物。尽管这些书从技术上说是未经授权的版本而不是非法盗版,但中国无法避免地成为大规模利用他人知识产权的典型代表。这是因为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出版社是在截然不同的版权理念下经营的。1992年以后,国内的著作权法不断修订,国际版权和贸易条约成员国的要求也使其更接近西方普遍适用的版权认同的标准。经过15年的谈判,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依据关贸总协定,必须尊重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的规定。目前,图书行业的情况虽然已有明显好转,但是我国文化产品的输出与引进在品种、总量和市场规模上仍有相当大的上升空间,在国际合作的经验、运作模式、专业人才等方面都存在差距。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进一步提出使新闻出版产品、服务、企业、资本“走出去”,扩展版权输出与对外合作出版的区域和范围,提高版权输出质量。

值得重视的是,中国版权贸易一直持续逆差。一方面,由于文化背景、语言环境、阅读习惯等诸多因素的差异,中国图书选题及内容要获得国外市场的认同并不容易。另一方面,专业翻译人才的缺乏、昂贵的翻译费用和漫长的翻译周期也成为中国图书“走出去”的一大掣肘。更重要的是,我国缺乏熟悉版权贸易的专门人才。近十年来,国内不少出版社设立了专人专职从事版权输出工作,但是一般人数较少,对于国外出版市场与渠道的了解不足,需要长期的沟通与磨合才能顺利实现合作;而专业的版权经纪尚处于起步阶段,并不能很好地代表作家的利益与出版商进行磋商。因此,开设版权贸易相关实用性课程,培养专门性人才迫在眉睫。

“版权贸易实用英语”是笔者新开的专业选修课,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全面介绍并讲解本专业相关英文术语,涉及图书出版发行的方方面面,比如编辑、设计、印刷、发行、宣传、营销等;二是版权贸易,通过汉英对照条例的学习,了解著作权保护的各类法律规定;三是英文具体案例分析,将语言学习与专业知识的运用有机结合,了解版权引进与输出时的流程与关键点。教学中介绍很多成功版权输出并在国际市场上获得广泛认可的图书的案例,比如《〈论语〉心得》、《山楂树之恋》、《暗算》等,分析西方国家对我国图书的明显需求落实在哪些门类的作品上。版权贸易是中国出版业未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对国际版权法的认识及对国外出版市场的熟悉程度,能够为他们今后从事编辑出版工作打下必备的基础,有利于他们在未来拓展出版事业的深度与广度。

三、数字时代的出版教育必须搭上时代的高速列车,教师应当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并体现在教学当中。

数字时代的出版产业链开始变动,内容商与渠道商之间不再有泾渭分明的界限,出版与营销实现了有控制的一体化,但是出版的内容,尤其是文学,开始变得无法控制。自助出版公司Blurb的总裁Eileen Gittins曾说:“现在任何人都可以制造出一本书,它看上去和你刚刚在书店买的没什么差别。”[4]这家公司在2008年一年出版300,000本书,其中的大部分只有作者本人购买。在这个意义上,自助出版不仅仅是一场数字化技术的革命,更是一场文化上的变革。

传统出版中,出版商与文学中介扮演着“把关人”的角色,为大众读者过滤掉他们认为不够资质出版的书稿,我们习惯接受他们的权威性。但是在Web2.0时代崇尚的是多元化、交互性的大众智慧。网民自撰的“维基百科”代替了大部头的百科全书成为网民重要的知识来源,博客“德拉吉报道”第一个揭露了克林顿绯闻事件,美国911事件幸存者在个人博客里进行了深切的反思,Twitter微博在汶川地震后迅速传播了这一消息……出版业的微博营销不断成熟,微信公众号成为新媒体营销的重要战场,成为我们碎片阅读的信息来源。这些层出不穷的数字时代的产物,体现出新闻自由与出版自由。大众由被动接受转向引导阅读,甚至颠覆了出版的规范与标准。这场文化变革无论好坏,都是时代与技术发展引致的必然结果。

在这场文化变革中,教师应当指导学生掌握新兴的数字出版物的基本知识,包括其起源、形式、特点、分类等;了解数字出版物与传统出版物的区别,数字出版存在的必然性与可行性;熟悉数字出版物的编辑制作方法和过程;最终通过自身的调查和实践,探讨数字出版中存在的问题与监管方式,分析数字出版物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并合理地展望未来。笔者经常鼓励学生们身体力行地投入数字出版的大潮之中,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尝试着运营一个出版相关的小而美的微信公众号,可以包括新书速递、图书评论、业界动态、书展信息、书店导览等内容,既负责内容又负责推广,一举多得。“做书”、“出版商务周报”“数字出版在线”等公众号是非常好的参考与学习对象。

四、教师与学生都应当树立编辑出版研究直接面向业界服务的学术态度,进行行之有效的学术革新。

出版专业教育的起步较晚,虽然与新闻、图书馆等已有较长历史的学科密切相关,但只是初步形成和确立了自身的学科体系,科研、教学成果和经验的积累不足。出版研究的成果多是出自文学史、思想史、图书馆学,甚至经济学、法律学等领域。对于很多出版现象的研究,着眼点始终落在大众文化与大众传播上。不同学术领域的研究者往往把出版媒体作为切入的新角度,最终建树于各自的领域,这必然使出版研究更难以聚焦,学生在选择科研方向及论题的时候难免不知所措。笔者认为教师应当一以贯之地引导学生研究出版行业中切实存在并亟须解决的问题,利用他们习得的编辑学、出版学理论,以及广泛的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知识来深入剖析出版活动。举例来说:数字出版的版权保护问题、出版业微信营销的可行性研究、实体书店面临网络书店挤压的对策,这些我们正在经历的问题或者即将面临的考验更有实际意义与可操作性,更好地体现出编辑出版专业产学研一体的特色。

综上所述,出版作为一门实用科学,必须依靠充分实践来提高能力水平,不能纸上谈兵;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更迭,教学务必跟上业界的发展,甚至需要有超前意识;出版研究应当脚踏实地,从具体的现象出发,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李长生.日下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201.

[2]肖超,张志强.近五年来出版教育研究述评[J].出版科学,2010,5(18):92-102.

[3]小赫伯特·贝利.图书出版的艺术和科学[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157.

[4]Motoko Rich.Self-Publishers Flourish as Writers Pay the Tab,New York Times[N].01/27/2009.

猜你喜欢
出版学编辑出版图书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编辑出版本科教育的四大难点与对策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编辑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
出版学的学科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