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波 张 莹(北京城市学院,北京 100083)
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北京城市学院为例
杨晓波张莹
(北京城市学院,北京100083)
摘要:民办高校迅速发展,积极探索和创新符合实际和未来发展需要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以北京城市学院为例,针对现有学生事务管理工作,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形式发现存在的问题,深层次了解发展中的局限性,了解师生的反馈和需求并提出对策。旨在探求更加适合民办高校发展状况和实际需求的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新机制,为兄弟院校的相关改革创新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等学校迅速发展,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大学生需求也日益多元化,这对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育人提出更高要求。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是在高校总体的学生基本事务管理的指导下进行的,但因其自身的办学体制灵活,培养的学生顺应市场需要,学生事务管理模式也较为多样。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工作的需要,部分民办高校正在积极探索和创新符合实际和未来发展需要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模式,但随之也产生诸多问题。针对现有学生事务管理工作,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形式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深层次了解发展中的局限性,了解师生的反馈和需求。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具体分析,各项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评价都有了较清晰与较明确的显示,其中83.61%的学生对学校的总体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比较认同和满意,成绩得到了肯定;同时,暴露了存在的诸多问题,反映了问题背后的归因。
(一)各校区距离远、人数多,事务性工作办理时间长,效率有待提高。
为了提升办学水平和层次,学校拓宽了办学空间。新老校区空间距离较远,涉及学生人数多,给各校区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信息共享带来困难。各项工作要通过校区负责人、辅导员通知、下达、布置等,办理时间延长。调查中学生认为更便捷、更科学的学生事务工作模式是辅导员办理占49.1%,个人直接办理占28.18%,学生干部代办的占20.16%。学生事务工作项目多、杂,运用同样的工作模式显然达不到学生的需求,学生认为工作模式有问题的占19.5%。不同类别的学生事务工作应该采用不同的工作模式,简化办理手续、程序,使流程更加清晰规范,提高工作效率。调查中49.2%的学生认为事务性工作在网上办理更为合理、快捷和便利。
(二)管理组织机构层级多,信息沟通需要进一步加强。
现有的管理组织机构呈高耸型,层级较多,信息传递速度慢且容易失真,不利于信息的畅顺沟通[1]。由学工委下达学生事务中心,再通过校区学生事务中心,经辅导员(或班主任)层层下达到学生,有时因为时间紧迫,与学生的沟通简而化之,沟通不畅,进而学生不能很好地领会这些工作的重要性,效率就会降低。调查显示:20%以上的学生认为我校的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沟通效果较差,尤其是新生户口迁入、贷款工作、新生结核菌素筛查、征兵等政策性工作。这可能与辅导员(或班主任)的领悟、布置工作是否清晰有关系。
(三)学校对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宣传有待加强。
调查中显示:学生事务管理相关的16项工作中有11项学生“不太满意”、“不满意”,比例达30%以上。“不太满意”、“不满意”的相对比例最高的是新生结核菌素筛查、贷款工作、毕业生户口迁出、在读证明办理。27.8%的学生认为学校宣传力度不到位、不够重视。各项工作的缘由、意义学生并不是特别清楚,也相对比较被动,因此学生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来关注自己的切身利益。学校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对学生事务工作进行宣传、讲解,如结核菌素筛查、贷款、户籍、保险、征兵等,使学生深层次了解其中意义,真正实现“管理育人”。
(四)学生事务管理工作队伍专业化不够,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学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人员一般由学工委统筹协调管理,辅导员是主要的实施及落实者。学校历来重视学生工作队伍的建设,管理能力逐步提高,但仍存在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及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调查显示:认为从事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老师业务水平有待提高的占12.6%。由于学生事务管理涉及学生的新生教育、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等多方面,要求管理者各方面素质都有较高水平,要求更加职业化、专业化,甚至是专家化,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与公办院校相比,民办高校学生对学生事务管理的服务水平不仅是广大学生的需求,更是学校发展的需要。因其办学机制、机构设置、管理模式及本身学生生源等都有自己的特点,客观上要求既不能完全效仿公办兄弟院校的模式,更不能照搬英美高校的全面“扁平化”结构模式,必须探索适合自己特色的学生事务管理模式。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一)构建创新管理服务模式,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水平。
由于学校学生事务工作繁杂、琐碎,校区分散,涉及学生人数多。根据学校管理的特点,针对涉及的学生事务工作做了全面梳理和归类,发现有些事务性工作较为适合“扁平化”管理模式,有些则不适合。故构建了“部分扁平化+辅导员监督落实+学生工作助理制”相结合的创新管理服务组织结构,“奖励、资助、健康管理”这三类工作因与学生、学校利益关系密切,在过程中采用辅导员监督落实的方式服务于学生,有效保障学生的切身利益;“户籍、票证、保险(一老一小)管理”采用学生工作助理制直接“扁平”服务于学生,但辅导员要跟踪进度;“平安保险、征兵、贷款”因受众者数量较小,由学校事务中心直接“扁平”服务于学生。在这种分化和整合方式下,明确了校级事务中心、校区事务中心、辅导员、学生工作助理的职责与要求,工作分解较细,条线清楚,不重叠、不交叉,分工明确,职责单一,主从分明,各司其职,学生响应速度快,可以面对面接受职能部门有针对性的指导服务。确保学生事务工作发挥整体效能,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
(二)加强各级沟通,确保信息畅顺,发挥学长引导作用。
原有的高耸式、多层级的管理模式影响了信息的顺畅沟通。信息传递是逐层进行的,由于层级多,信息沟通、传递速度较慢且容易失真,学生的问题或困难难以得到及时解决。创新管理把中间管理层逐步弱化,拓展了管理幅度,避免或减少了在传达过程中信息损坏的程度[2]。另外,为了确保沟通顺畅,还实行了“学长导生制”,选拔优秀的学长、学姐进行朋辈指导,以“过来人”的身份,将自身的经验传递给低年级学生,设身处地地理解低年级学生的困惑,他们的建议和解决办法更具实用性、针对性和说服力,可以帮助低年级学生克服困难,还可以把学校的各种信息更有效、及时地传递给学生,也能将学生的意见和要求更真实地反馈给学校,从而提升信息传递和沟通的效率。
(三)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自主服务与教育”的能力。
学生工作事无巨细,客观上形成了保姆式的工作方法,长远看来对学生的发展不利,学校和老师承担了许多本应由学生自身承担的家庭和社会责任,某种程度上强化了学生的依赖心理,削弱了学生自我管理、服务、教育、自我发展的自觉意识[3]。在创新工作模式下,加强学生工作助理、学长导生、班长班委的管理服务意识,探索和挖掘学生自主管理、服务和教育的“三自”能力,在直接“扁平”面对个体学生时,也加强了个体学生自己承担责任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发挥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自我解决或帮助他人解决困难和问题的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地帮助自己或他人学会做人、学会处事、学会交流,更好地达到管理育人的目标。
(四)进一步完善学生事务工作队伍的培训机制。
长期以来,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人员、辅导员被繁杂、琐碎的学生事务工作困扰,没有时间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甚至自己的职业发展也无暇顾及。对此,一方面要提升校区级以上的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加大培训力度,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另一方面要对新入职的辅导员进行岗前培训,还要在工作第一年中实行有经验的老辅导员导师制,实行以老带新的培训方式,导师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帮助新辅导员提升工作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建立良好的奖励、激励机制。
原有的奖励、激励机制放在了各校区学生处,学生事务中心无论是对辅导员还是学生工作助理都没有相应的奖励和激励,这样不利于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现在我们实施年底自评、学生评价、老辅导员评价、校区学生事务中心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对最终评出优秀辅导员给予奖励,激励他们继续努力。同时,对学生工作助理实施年底自评、学生评价、辅导员评价、校区事务中心评价,评选优秀的给予奖励,并提供评奖评优、入党推荐、毕业推荐等机会,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六)建立完善的数字化校园,发挥微媒体宣传作用。
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中的许多项目要依托数字化校园来完成,这样省时省力、快捷、便捷。目前数字化校园建设还较为落后,远远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需要有关部门大力加强经费支持,完善数字化建设。此外,要充分发挥大学生青睐的微博、微信等微媒体,大力宣传相关工作流程、规范等,发布大量工作信息,如办理各项事务的时间进度及要求,健康管理、户籍、保险、票证、资助、奖励、贷款、征兵等各项工作的目的、意义,普及相关知识,扩大信息量,使广大学生通过微媒体渠道,直接了解学生事务的各项信息,使各项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
参考文献:
[1]黄晓波.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问题与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2009(7):72-75.
[2]郑军.高校学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16-20.
[3]蔡国春.中美两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体制和机制之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1(7):37-39.
[4]蔡国春.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观点、实务及其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1):104-106.
基金项目:北京城市学院2014-2015学年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课题编号:JYC20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