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贯通班级语文课程的有效性衔接研究

2016-03-16 20:12卢净
文教资料 2016年3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问卷中职

卢净

(上海市医药学校,上海 200135)



中高职贯通班级语文课程的有效性衔接研究

卢净

(上海市医药学校,上海200135)

摘要:中高职贯通模式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如何在这个模式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发挥语文学科应有的作用,需要做较全面细致的研究。在问卷调研之后,结合学校自身特色,提出了“1.5+1.5”的中高职贯通班级的语文课程教学模式,佐以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期完成中高职贯通班级语文课程的有效性衔接。

关键词:中高职贯通语文课程有效性衔接

九年制义务教育之后的语文课程,仍是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专业必修的主要基础课,夯实中职学生的语文基础,对于学好专业知识,形成职业和创业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而在国家大力提倡的中高职贯通教育模式中,语文课程更应体现其人文性功能,更利于学生心智的健全,能力的提高,人文精神的升华和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最终实现为高职院校输送优秀的学生和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目标。

一、理论依据

2014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2020年中等职业在校生达2350万人。国家大力发展中职教育,提出了培养目标——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在新时期,中等职业教育被赋予了更厚重的使命。

2015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依据《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精神,全面推进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深化职业教育内涵发展,加快培养知识型、发展型技术技能人才,公布了《2015年上海市职业教育工作要点》。全文共计39个要点,其中第4、5、9、26、33条明确提出了:应深化中高职教育、中职—应用本科教育贯通培养模式;完成语文等4门公共基础课程标准修订并正式发布实施,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以深化进教材、进课堂、进课外、进网络、进队伍建设和进评价体系等“六进”为抓手,推进职教系统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长效机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口语表达、应用文写作等能力的教学训练;组织开展“书法名家进校园”“上海师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楹联书写”等汉字文化传承活动;引导中职和高职学校从院校领导、专业主任、专业教师三个层面研究和推动中高职贯通的教学改革。

五年制的连贯学习目的在于培养高素质、契合职业市场需求的技能人才。许多发展得比较完备成熟的职业教育体系的国家,如德国、美国、澳大利亚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一样具有竞争力,甚至更受欢迎。以澳大利亚TAFE(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教育体系为例,它是澳大利亚全国通用的职业技术教育形式,TAFE学校入学要求灵活,学制上采取学分制,依积累学分的多少发给相应的结业证书、资格证书或文凭,层次类似于我国的中专、大专、本科。这种职业教育体系使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高等教育相沟通,使就业前教育与就业后教育相联系,体现了终身教育的思想,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二、现状分析

中职校的受教育者虽然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但语文水平参差不齐,如何寻找合适的教学模式,必须对受教育者的语文水平有清晰的了解。为此,我们设计了问卷,在全校2014、2015年级进行随机抽样调研,力图找到解决办法。

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与课堂表现。问卷结果表明,中职学生对于语文基本没兴趣的仅占7.6%,语文课堂上有较好表现者占绝大多数,从不参与的占10.3%。语文课堂自主性学习的期望比较高,达到85.6%。这些数据说明,学生的语文学习存在较强的主观能动性。(2)个人语文能力。在个人语文能力上,75.2%的学生在文史知识方面不仅有积累,更有需求,仅9.0%的学生表示不喜欢背诵,也不想背诵。但个人基本功和使用口语表达等方面希望有明显的强化。因为不善于表达或思维混乱、口齿不清者占30.1%,从不书写者也高达15.9%。这些正是中职语文课程需要强化的内容,具有针对性和积极意义。(3)对语文学科的认识。问卷同时显示,74.5%的学生认为语文和生活和其他学科有联系,有影响作用,然而让我们担忧的是:10.3%的学生表示不愿意学习并继承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包括汉字、文学、历史和伦理等)。这个结果值得我们深思,我们的语文教学怎么了?(4)对语文老师的看法。问卷中对于教师的要求有品行出众,风趣幽默,占30.3%;教学手段新颖多样,占25.5%;学识渊博,关爱学生,占13.95%;温文尔雅,占9.0%。在写作方面,学生的期望值很高,与中职学校的实用写作技能一脉相承,这既让我们高兴,又倍感压力。

除了问卷之外,还特别就2015级进校新生中173人的中考语文成绩进行了分析,其中80分以上有51人,占29.48%;70分以上有94人,占54.34%;60分以上有25人,占14.45%;60分以下有3人,占1.73%。从进校成绩来看,语文水平总体不是很差,70分以上占83.82%,说明这些学生九年义务教育中语文水平是达到合格水平的。173人中,中高职学生有58人,其中80分以上有35人,占60.34%;70分以上有20人,占34.48%;60分以上有3人,占5.18%,无不及格分数。

通过问卷与中考语文成绩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非高考指挥棒体系下实现中高职班级语文课程的有效衔接成为可能。

三、措施

依据上述分析,并结合学生的语文基础、学习习惯和兴趣差异性等因素,我们对中高职贯通班级的语文课程提出“1.5+1.5”教学模式,第一个1.5年内弥补不足,夯实基础;第二个1.5年内适度提升,有效衔接。

(一)弥补不足,夯实基础。

1.加强文字书写基本功的训练。

问卷结果显示,从不书写者占15.9%,这是在义务教育应该完成却又没有认真完成的任务。因此,进入中职学校后,语文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写字教学,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写对字、写好字的重要性。而作为三年后要进入高职院校继续学习的中高职贯通班级的学生,更应该在语文基本功上有高要求。除了正常的语文教学任务外,我们可以利用早自修的3~5分钟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写字训练。从语文教材、专业课教材或优秀的书法作品中任选内容进行摘抄,之后进行集中批阅和点评,并且选出佳作进行表彰和张贴。若能长期坚持,不仅书写有长足进步,更能让学生静心宁神、陶冶情趣,在潜移默化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甚至为将来的求职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2.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内外活动。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人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是在愉快的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使人乐于积极地持久地接触认识某一类新事物的一种意识倾向。学生只有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才能激发学习的最大潜能。

问卷结果显示:背古诗、讲故事、朗读、成语接龙、猜谜语等,都是学生自己喜欢的活动形式,在问卷中也显示出学生愿意帮助老师一起组织这些活动。更有追求的学生甚至提出了在春暖花开时节,踏青赏景,吸取大自然的灵气与精华,为语文增添精气神,实现人文素养的生活化。背古诗、讲故事和朗读等都可以在课堂内组织,形式可以灵活多样。这不仅是语文知识的积累,更是语言表达和胆量锻炼的有效方式。而成语接龙、猜谜语和踏青赏景等可以安排在课外,通过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建设等方式,增强文化气息,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为整个校园的文化建设贡献语文学科的力量。

3.组织各种语言文字类竞赛。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培养人文思想和高尚的审美情趣,更应“以全面培育学生语文素养为根本”。2015年9月,《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颁布,明确指出:“重点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应促进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适应未来生活与工作变化的能力以及实现自身职业生涯发展的能力,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的高素质劳动者。”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征文比赛、演讲比赛、设计各类活动方案等,都是不可缺少的活动方式。这些活动方式相对于前面的课内外活动难度大,综合实力要求更高。开展这些竞赛,重点在于提高中高职贯通班级学生的综合语文水平,为锻炼听说读写综合能力提供平台,为进入高职院校奠定良好的语文基础。

(二)适度提升,有效衔接。

1.开设专题,创建社团,提升人文素养。

充分利用现阶段的学业水平测试的优良平台,在第一个1.5年内弥补不足,夯实基础。在接下来的1.5年内,进入提升环节,有效对接高职语文。

人文素养的灵魂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它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推崇人的感性和情感。因而,文学专题的阅读与鉴赏,文学社团,诗社等各类形式都可以并存,并结合普高语文的部分教学内容,突出职业教育特色,让语文成为会“说话”的文字,从中“倾听”到更多有意义的成分。

2.融入高职元素,实现无缝对接。

邀请高职语文教师进入中职课堂,不仅能给中高职贯通班级的学生带来高职院校的最新信息,更能提前感受到高职语文教学的魅力,对中高职贯通班级的学生学好语文无疑能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课堂的参与不可少,同时中职语文的教研活动应积极邀请高职语文教师参加,通过更宏观的把握和指导性的意见,为中高职贯通班级的语文教学提出对接策略,达到真正贯通,无缝对接。

实施“1.5+1.5”语文教学计划,期望中高职贯通班级学生的语文能力在三年后达到:(1)达到高中毕业学生相当的语文水平,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会写各类应用文。(2)了解一些历史,知晓一些名人作家的故事,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3)有适量的文学常识,能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品德高尚,乐于助人。(4)能品味文章,熟知古诗词,能运用文学表达自己的心情。实现以上目标,使中高职贯通班学生,既完成了中职阶段应有的任务,又能够在三年后从学业和心理上顺利过渡到高职学习阶段。

3.提升教师素质,参与高职教研。

如果期望中高职贯通班级的语文课程能够有效衔接,教师就必须具备相应的个人素质,比如继续进修,进高职院校课堂听课,参加高职院校语文学科教学研讨等,以此获得高职院校语文的教学感受,更好地把握好中职语文的教学方式。教师的个人素质和对教学的执著与探究的精神,可以影响学生将来对待工作与事业的态度。教师如何在日常教学中进行切实有效的改革,在课堂内外有意识地考虑到有效性衔接,让学生从三年的中等职业教育中真正学会做人做事,这些都是教师为学生做出的榜样,为学生正确对待人生、对待事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为此,可以将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核心理念,贯穿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促进中职生综合素质的养成。通过教师的不断学习与自我提升,形成先进的思维方式,了解青少年身心的特点,具备良好的教育机智和教学语言,营造出富有生气的教学气氛,善于将自己的知识转换成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性发展的能力,从而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梭罗在《凡尔登湖》中说:“如果唤醒我们的不是自己新获得的内心的力量和强烈意愿,而且还伴随着抑扬的仙乐和弥漫在空气中的沁香,而是工厂的铃声——如果醒来面对的不是一个比入睡时更为高尚的生活,那么这一天是没有多少指望的。”

语文,作为传承文化价值观念的重要工具,也是如此。只有经过点滴积累,潜移默化渗透,学生的行为才能获得矫正,思想才能得以熏陶,境界才能随之净化,人文素养才能提高,才能认同中华民族数千年所承载的精神价值,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中高职贯通体系下的班级教学更要努力优化人文教育环境,提高教师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更高的层面培养学生的民族使命感和高尚健全的人格,为高校和社会输送优秀的人才。

如此,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特别是中高职贯通班级的语文教学任务虽然艰巨繁重,却是意义非凡。

参考文献:

[1]李亚芹.中职语文教学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8.

[2]李秀媚,黄玉芳.中职语文与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异同点的探究[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5(3):181.

[3]郦力.中高职贯通背景下英语课程衔接研究[J].英语广场(下旬刊),2014(9):63-64.

[4]杨玉静.让中华汉字墨香飘满中职校园——加强中职语文基础汉字教学有感[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36):137-138.

[5]于耀宣.如何实现初中与中职语文的衔接[J].魅力中国,2014(15):226.

[6]高柏馨.中职语文的基本素养与学习力:相依与迁移[J].文教资料,2015(20):38-39,41.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问卷中职
问卷网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