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迎春 刘 伟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模式的建构
曹迎春 刘 伟
新媒体的蓬勃发展给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挑战,高校必须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教育途径,强化教育主体,构建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模式,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师生,提高高校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高校;党建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新媒体
当前,我们进入了新媒体时代,以海量性、交互性、个性化、虚拟化等为主要特征的新媒体,构筑了一个全民参与互动的全方位信息空间,大学生的认知模式、行为方式和心理意识等受到了深刻的影响。高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要阵地,高校党建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都致力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去改造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期建立起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道德规范和思想境界。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只有面对这诸多的新情况与新变化,构建二者协同育人模式,才能提高工作的实效性,达成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目的。
高校党建工作是高校建设与发展的灵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二者互为依托、密不可分。首先,高校党建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工程和中心环节。党建工作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等方面,涵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最有效途径,最能体现先进性和时代性,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党建工作,时刻用党的理论体系教育师生,使之树立正确的立场和观点,积极为党和社会主义建设目标做出贡献。其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党建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有效方法。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直接影响高校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实践同样证明,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党的方针政策宣传等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对高校师生的政治和道德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新媒体带给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机遇与挑战
新媒体时代,信息交流和传递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联通网络,就能依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接收到海量信息,并做到即时共享互动,新媒体使得参与者对信息得接触变得开放和自由,真正享有了平等的控制权。随着新媒体的普及和蓬勃发展,网络成为多元价值冲突的主要场所,各种价值观交织在一起,特别是外来文化思潮,其中不乏一些消极颠覆的信息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冲击,消极影响不容忽视。在思想解放的宽松社会环境下,大学生尚未成熟,是非辨别能力不强,这都为一些错误意识形态占领领地提供了契机,而且由于长时间接触大量的新媒体信息,大学生容易形成惰性思维,过度信赖表象的信息,从而有可能导致不当意识和行为的发生,这都给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挑战。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因此,高校必须不断更新教育内容、教育途径,强化教育主体,构建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模式,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青年学生,帮助师生形成正确的意识形态。
2.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现状分析
多年来,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互补互益,相互促进,取得了突出的成效。但随着世情国情的深刻变化,我们的成长环境和信息交换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使得高校现有的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方式出现了不相适应的地方。诸如,就高校党建和思政教育队伍而言,有的高校党务工作人员对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把握重视不够,思路缺乏创新,工作落实缺乏热情、墨守成规,难以应对新媒体时代所带来的教育变革;就高校党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性而言,有的高校重入党前,轻入党后,缺乏科学规范的党员培养、考核,特别是入党后再教育机制,没有把党建工作摆在应有的地位部署推进,导致部分师生党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先进性和模范性带动力和影响力难以实现。而在实际工作中,探索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共性,实现二者的协同育人,通过高校党建工作带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推进高校党建工作的有效落实,才能有效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高校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1.实现教育内容协同化,增强高校党建和思政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高校党建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工程和中心环节,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党建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有效方法,二者互为依托、密不可分。习近平在第23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前做出重要批示“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因此,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要始终把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意识形态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体系中。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为树人之途径,树人为立德之目标,坚持德育为先,培养道德高尚、目标崇高、积极进取的新时代大学生是我们高等教育努力的方向。作为教师,特别是党员教师,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明确自己在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责任和义务,主动承担起意识形态培育的使命,用高尚的道德精神带动学生、引领学生;作为学生,特别是党员学生,要自律自强,遵守道德规范,形成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争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理想信仰、价值追求和道德标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华民族振兴的灵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前进的动力,带领着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纳入教育体系中来。对高校师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必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思想成果来武装师生,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凝聚师生,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贯穿于“两课”和其他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党员师生更要不断锤炼自己的思想,在学习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发挥表率和先锋模范作用。
意识形态教育,是高校始终沿着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前进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①新时期,社会转型、网络化等因素对意识形态的独立性、传播模式、接受度等都产生各种影响,这对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作为高校来说,一定要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内容,积极营造意识形态教育良好的现实环境,将其渗透到“两课”和其他相关课程教学中,引领主流意识形态在全社会展开创造条件。
2.实现教育主体协同化,加强高校党建和思政教育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党建与思政队伍是推动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的主力军,逐步形成合理分工、协同作战的党建和思政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推动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长足发展的基础。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队伍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教师,他们要积极响应“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②的号召,创新教育方式,拓宽教学内容,贴近实际和热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学过程,实现专业知识技能教学与党建、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二是从事党建和思政教育管理的学工部门,他们往往处于立德树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第一战线,他们要树人先树己,认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严格要求自身,将学生管理、服务和党建、思政教育有机结合,用自己的德行去影响学生向善向德向上。三是高校党政部门,要将宣传、组织和党建、思政教育有机结合,大力弘扬营造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创造大德育的文化氛围。全校整体衔接,协同育人,推动高校党建和思政教育蓬勃发展。
3.实现教育途径协同化,保持高校党建和思政教育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堂之外,“校园文化、大学生社会实践、心理咨询与辅导、网络教育、大学生素质拓展、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中专学生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等一批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应运而生。”③其中,课堂平台应以“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形成党课、政治理论课、专业课优势互补的新格局;社团应在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文体活动、公益活动等校园文化活动中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党建和思政教育内容。
新媒体时代,除了传统的教育途径,高校党建和思政教育还应大力开发和应用网络平台这一新途径。网络增强了学生民主、独立、平等的现代意识,削弱了各教育主体引导和监督的力量,传统灌输式的教育理念容易引起追求独立、平等的当代大学生的反感,这促使学生管理工作者要更新教育理念,树立以生为本的服务意识、平等意识。由此,高校党建工作者必须改变以往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式,实现传统教育途径和新媒体管理学生的有机结合,抢占网络这一新的思想宣传阵地,积极利用微博、微信、QQ、在线学习平台等信息化手段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开展一些形式新颖、生动活泼的活动,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青年学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意识;同时高校必须加强新媒体舆情监管队伍建设,时时监控和跟进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建立针对这支队伍的建设机制和考评机制,防止工作开展流于形式。
总之,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的两大主题工作,蓬勃发展的新媒体作为一种工具,它的广泛渗透给我们的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更提供了新的机遇,要实现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协同育人,就要与时俱进,管理、运用好新媒体,发挥其正能量,最终提高高校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引文注释
①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1).
②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③吴潜涛,赵爱玲,范笑仙.我国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30年——主要成就、经验及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8(7):6.
(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团委)
10.16653/j.cnki.32-1034/f.2016.24.019
本文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2016年党建工作创新项目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