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静
(江苏大学,江苏 镇江 212013)
来华留学生文化适应研究综述
张静
(江苏大学,江苏 镇江212013)
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我国高校学习。在这些来华留学生中,文化适应成为他们留学生活中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对来华留学生的文化适应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已有理论文献作出不同的研究视角划分并进行综述分析,为系统、深入研究来华留学生文化适应问题做基础性准备,同时为高校跨文化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留学生文化适应教育管理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作为留学的选择地。这些来华留学生作为在校大学生的一部分,与中国大学生既有共性,同时又存在诸多差异。在众多差异因素中,文化上的巨大差异成为影响来华留学生适应在中国求学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使留学生很好地适应中国文化环境,解决文化冲突产生的矛盾,是高校教育管理者必须重视的问题之一。
一、关于来华留学生文化适应的研究中,以高校地域为研究方向的主要文章有:《长春高校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调查研究》、《传播网络分析——韩国留学生在上海的文化适应模式研究》、《河北省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影响因素的分析》、《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策略与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基于对在杭州日本留学生调查数据的分析》、《新疆中亚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调查与研究》、《重庆市高校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调查研究》、《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现状、影响因素及适应策略的研究——基于深圳高校留学生调查数据的分析》、《在华东南亚留学生文化适应策略实证研究》。
其中,《长春高校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调查研究》谈到了长春作为中国东北第二大城市成为很多外国留学生的选择地之一,作者对长春地区的留学生的文化适应问题做了较为全面的研究。《河北省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影响因素的分析》尝试采用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河北地区三所高校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水平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了解河北地区留学生的文化适应情况。
二、以留学生国籍为研究角度的文章有:《来华欧美留学生的文化适应问题调查与研究》、《留德中国学生文化适应策略实证研究》、《亚洲国家在华留学生文化适应策略与相关因素研究》、《在华东南亚留学生文化适应策略实证研究》、《中亚来华留学生的文化冲突与适应》。
《传播网络分析——韩国留学生在上海的文化适应模式研究》一文对上海五所高校的304名韩国留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30名韩国留学生进行了非正式访谈和深度访谈。得出结论:在华韩国留学生采取了三种不同的文化适应模式来适应新的文化环境,分别为“分离型”、“过渡型”和“整合型”文化适应模式。《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策略与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基于对在杭州日本留学生调查数据的分析》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和讨论,文章作者认为帮助日本学生适应新文化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第一,培养留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第二,加强对日本留学生的社会支持,同时辅以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
《留德中国学生文化适应策略实证研究》一文调查了留德中国学生文化适应策略的选择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在德中国留学生的文化适应策略模式表现出其自身的一些特点,主要源于中德两国之间的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来华欧美留学生的文化适应问题调查与研究》通过实验调查的手段,把来华欧美留学生的文化适应过程分为“观光心理阶段”,“严重文化休克阶段”和“文化基本适应阶段”,同时文章中提出了对教学和留学生管理工作的相关建议。
三、从留学生专业角度研究的文章主要有《来华医学留学生的跨文化心理适应及其相关因素研究》、《来华医学留学生汉语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等。《来华医学留学生的跨文化心理适应及其相关因素研究》反映了来华医学留学生在跨文化适应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主要体现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寻找自己喜欢的食物、交友、得到他人理解、适应当地气候等。医学留学生的压力主要是思乡之情,还有感知到的文化冲击感。但是,医学留学生的正性情绪和主观幸福感水平均显著高于中国医学生,但医学留学生现在主观幸福感水平明显下降。女性医学留学生的健康水平普遍低于男性。
这篇文章得出以下结论:(1)来华医学留学生存在一些社会文化适应困难及文化适应压力问题其文化适应压力显著高于中国医学生。(2)医学留学生焦虑失眠症状高于中国医学生,其余的社会功能、正性情绪、主观幸福感等主要心理健康指标均好于中国医学生。在华医学留学生的文化与心理适应存在性别差异,女性留学生较男性差。(3)对医学留学生文化适应和文化适应压力有显著预测作用的因素主要是跨文化敏感性和依恋焦虑。
《来华医学留学生汉语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主要以郑州大学的医学留学生为例进行研究,分析了来华医学留学生汉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分别提出了对策。第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第二,重视师资培养,提高教学层次。加强对相关学科的学习,努力拓宽知识面。对外汉语教师要不断学习先进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技能。第三,高校要做好教师的管理工作。第四,选择适用的教材和改革课程设置。当前仍没有通用教材用于医学留学生的汉语教学。另外,文中指出从医学留学生实际情况来看,医学留学生重视汉语的听说能力,对读与写没有太大需求;同时,如何选择教材,以及如何从基础汉语过渡到专业汉语的学习,都是教学工作者要予以考虑的。改革当前课程设置形式,将汉语学习预科化,一方面可使医学留学生将较多时间精力放在汉语学习上,另一方面为开设丰富课型提供了可行性。过早地设置医学专业汉语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还会因学无所用导致兴趣骤减。
四、从学历层次分析留学生文化适应的文章有《短期来华美国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状况调查研究》、《来华预科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等。《短期来华美国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状况调查研究》以云南大学留学生院的短期美国留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在昆明的生活、学习、心理及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适应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进而针对其现象提出有效建议。作者认为性别、年龄、汉语水平、专业、留学时间和跨文化经历等变量均对短期来华美国留学生的文化适应过程有所影响。当遭遇文化适应障碍时,留学生会产生身体心理的双重不适,适应速度也有快有慢。为了使短期来华美国留学生能够较平稳地过渡到文化适应期,留学生自身需要用包容的态度了解异域文化并理解当地的生活方式,在努力提高自身汉语水平的同时也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渠道主动了解当代中国社会的真实情况。
作者认为除了需要留学生自己的积极调整,也需要老师和管理部门各方的关注和努力。作为对外汉语教师,要有扎实的教学功底,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以负责的态度教学,用灵活的思维处理各种突发问题或状况。而管理部门则要为留学生做好生活和学习上的服务,尽可能为留学生提供更便捷的环境。
《来华预科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提出预科留学生具有其自身的特点,所以目前针对留学生研究的一些成果并不能完全适用于预科留学生。结论:(1)总体来看,山东大学硕士学位文科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良好,他们对中国的社会文化适应较好,同时对在华的生活较为满意;(2)来华预科留学生对社会文化比较适应的学生占大多数,其次是适应性一般与非常适应,被试者中没有很不适应和比较不适应的学生;被试者对社会文化适应只存在性别上的差异,且女生的适应性要比男生要强一些,在地域与年龄上没有什么差异;(3)社会文化适应与生活满意度存在较高的相关性;(4)来华预科留学生在适应的过程中侧重于整合策略,其次是分离策略、同化策略,选择用边缘化策略的人数最少,在使用跨文化适应策略上不存在年龄、性别、地域的差异。
五、以新媒体为视角分析的文章有《来华留学生再建构社会网络与跨文化适应研究》、《传播网络分析——韩国留学生在上海的文化适应模式研究》。《来华留学生再建构社会网络与跨文化适应研究》提出目前我国学术界对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研究,特别是对跨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宏观政策层面,微观层面的研究不多。因此,对留学生社会网的研究,有利于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缓解生活压力。此文研究留学生的再建构社会网络与跨文化适应。提出了几点结论:(1)来华留学生社会网的规模对其跨文化适应起着积极作用,规模越大,则跨文化适应状况越好;(2)来华留学生在自己的社会网络中所处的相对地位高低对其跨文化适应会产生作用,在网络中的地位越高,跨文化适应水平越好;(3)来华留学生社会网的紧密度越高,越有利于心理层面的适应,却不利于社会文化层面的适应;(4)来华留学生社会网的异质性越高,越有利于其社会文化层面的适应,却不利于其心理层面的适应;(5)来华留学生社会网中的强关系越多,越有利于心理层面的适应,却不利于社会文化层面的适应,只有当留学生社会网中强关系提供资源的能力较强时,社会文化层面的适应才能越好。
《传播网络分析——韩国留学生在上海的文化适应模式研究》从传播网络的观点分析,身份重新定位是韩国留学生跟中国人建立传播关系,并从中延伸出传播结构的过程。文章认为:在华韩国留学生采取了三种不同的文化适应模式适应新的文化环境,它们分别为“分离型”、“过渡型”和“整合型”文化适应模式。在实证研究基础之上,笔者提出了解决来华韩国留学生适应问题的政策性建议,大致分为两个方面:其一,充分利用“整合型”留学生、韩国留学生传播网络的资源;其二,在生活、学业方面实行“隔离和趋同结合在一起的韩国留学生管理方式”。最后,笔者提出一些有待今后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六、除以上文章外,还有部分论文从综合因素研究留学生的文化适应问题:《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现状与管理对策研究》、《中国高校国外留学生的适应状况和应对策略》、《促进在华留学生文化适应成功因素的文化适应应激因素的探索性研究》、《留学生文化适应现状——影响因素及策略的实证研究》、《关于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的研究及其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性问题研究》。
《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现状与管理对策研究》中认为:“留学生的跨文化心理适应过程是一个复杂、长期的过程。留学生教育者和管理者既要关心留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又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在华留学生文化智力对其跨文化适应的影响研究》一文从个体内部心理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出发,引入文化智力这一概念,研究在华留学生文化智力对其跨文化适应的影响。
霍夫斯坦特对文化下了这样一个定义:所谓“文化”,是在同一个环境中的人民所具有的“共同的心理程序”。因此,不同的群体,不同的国家或地区的人们,这种共有的心理程序会有差异,作为世界各地的来华留学生,他们受着不同的教育,有着不同的社会背景,不同的思维方式。因此,科学、合理的解决留学生文化适应问题成为中国大学教育和管理模式面临的新课题。本文通过对相关研究的梳理、综述,得出探索性的结论:关于留学生文化适应的研究,在宏观政策方面较集中。首先对于不同国籍留学生表现出来的文化差异特点微观分析较少,仍需在跨文化教学中进行进一步的实践调查;其次,影响留学生文化适应的各种因素间的内部关系也需要更多的量化研究。
参考文献:
[1]李丹.长春高校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调查研究.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芮晟豪.传播网络分析——韩国留学生在上海的文化适应模式研究.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3]谢苑苑.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策略与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基于对在杭州日本留学生调查数据的分析.喀什师范学院学报,第31卷第3期.
[4]王姝.留德中国学生文化适应策略实证研究.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张广磊.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现状与管理对策研究.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
[6]姚姝慧.在华留学生文化智力对其跨文化适应的影响研究.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潘硕.河北省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影响因素的分析.河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张灿灿.来华医学留学生的跨文化心理适应及其相关因素研究.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刘秀静.来华医学留学生汉语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郑州大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
[10]杜欣.短期来华美国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状况调查研究.云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李玉莉.来华预科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山东大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
[12]胡哲.来华留学生再建构社会网络与跨文化适应研究.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13]芮晟豪.传播网络分析——韩国留学生在上海的文化适应模式研究.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