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玉 张 静
营造良好校园环境 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李金玉 张 静
环境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校园环境作为高校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氛围,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要重视校园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本文通过物质、文化、制度、人际、网络这几方面途径来优化校园环境,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校园环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校园环境是大学生成长的主要环境之一,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与结果。目前,高校的校园设施存在建设不完善,制度不民主,学生自我管理观念淡薄等种种问题。如何打造一个和谐的校园环境已迫在眉睫。
物质环境是指校园内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影响的一切物质条件的总和①。主要有校容校规、教学科研设备、校徽、雕塑,建筑等以物质形态表现出来的校园设施。
1.校容校貌的建设
首先,从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角度出发,在文化设施与场所方面加强。校园建筑建设既要实用美观,凸显出育人功能,又要科学地布局教学、科研和社会活动的场所。其次,加大资金投入,注重校园内涵式建设,融入人文关怀理念,将思想和文化寓于校园规划和设计之中,充分利用富含人文精神的雕塑或誓言警句等物质景观,营造出高雅、庄严的学术气息氛围,使学生被良好的物质景观所熏陶,影响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第三,突出校园标志性建筑建设,陶冶学生的高尚品格。标志性建筑简单明确地表现一个学校的办学理念,加强与该校相关的标志性建筑设计与建设,反映出该校师生的精神面貌和价值追求。
2.校园基础设施建设
文化基础设施是开展各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物质基础,既可以满足大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需求,又可以给学生无声的教育。首先,加大对教工的工作环境和学生的学习环境设施建设的投入,例如:现代教学设备、实验仪器设备、图书馆的藏书、校园网络基础设施的配备。各种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大学生良好品德的建立,积极向上的气质人格和科学的价值观形成有着积极的作用。其次,要完善校园网络,做到校园网全面覆盖,确保寝室、多媒体教室、图书馆的网络供应,了解国内外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最新信息。
文化环境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在校园内生活,每天都与文化环境这本“无言书”进行着交流,受到影响。积极向上、与时俱进的文化环境,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1.加强校风建设
继承优良历史传统,立足于学校发展的实际,以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为核心,提炼出富有特色的大学精神。大力倡导认真学习,奋发图强的良好风气,鼓励学习刻苦,成绩优异的大学生,营造浓郁的学习气氛,建立良好的学习风气。使学生在一个积极向上、开拓进取的文化环境中,不断地激励自己努力学习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促进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②。
2.优化课堂环境
首先,作为教育者应该发挥其主导作用,加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及时把握国家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调整,本专业最新的理论成果。其次,应该在教学方法上改进。以互动式教育为主,与学生进行双向的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让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魅力。同时,应该积极地倡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校园制度环境作为约束大学生思想品德行为的重要保障,建立科学的制度体系,健全各种校园奖惩条例,对于规范大学生的言行,维持良好的教学次序,起到积极的作用。
1.多方参与、集思广益,优化校园制度
校园规章制度的建立要本着和谐,民主、平等的思想观念。满足大学生多方面的精神需求与学校的发展,学生、老师、管理者、后勤等多方对校园制度进行商讨。协调各方的意见,制定出以人为本的校园制度。根据高校的实际,合理地调整、更新校园制度。及时废除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完善各种奖惩制度、奖学金评选制度、人才培养制度,教师的聘任制度、教学评价制度和信息反馈制度。
2.互相监督、及时反馈,落实校园制度
建立科学的监督机制,保证各项制度的顺利实施。在这些过程中,与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结合起来,形成大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③。学校的发展以制度为保障,以人文关怀为首要。合理的管理制度能有效规范师生行为,整顿校园风气、提高管理效率、促进学校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推动高校工作的顺利开展。良好的校园规章制度的建立,要求在管理中体现人文关怀,使广大师生感受到关心和爱护,从而督促自己进一步提升和完善,主动挖掘自身潜力,自觉为建设校园环境奉献力量,进而促进学校的各项工作全面发展。
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能催人上进还能形成一股凝聚力,优化人际环境,使学生在融洽的人际关系中健康地发展。构建和谐的人际环境,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进行人际和谐观教育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总和④。人际和谐观教育就是教育学生用全局的观点来看待和理解整个社会关系,而校园环境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因此,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就有着极大的意义。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者,就更应该让学生懂得这个道理,通过自我的学习和训练,掌握必要的人际关系能力。其次,青年学生要努力提高自身交往素质、交往的适应能力和交往处理能力,能够做到与他人融洽地相处。
2.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指导
大学生在行为上出的问题,大部分是由于心理出现问题导致的。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心理健康指导,通过心理咨询和心理讲座的方式去帮助有困难的大学生,引导他们克服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努力建造与他人融洽的人际关系,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乐观、开朗、活泼、大方的性格特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其次,设立相关的专项资金支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形成通畅的预防、治疗、教育的心理诊疗工作,为学生营造健康良好的心理环境。
构建校园网络环境,是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渠道,通过网络载体的形式,利用现在大学生最常使用的网络,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1.学校加大对校园网络的监管力度
可以在网络服务器和计算机上安装绿色上网过滤软件,通过技术手段及时过滤或删除低俗、淫秽、暴力、反动的信息,使校园网络处在可监控的状态,保证校园网络安全、健康地运行⑤。其次,要积极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类网站的知名度。学校各级基层党组织要致力于创建网络教育阵地,使之成为紧密联系学生的窗口,同时要建立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平台,充分发挥其渗透式教育的功能,使大学生及时了解网站、关注网站。第三,高校要丰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加强网站对大学生的吸引力。
2.进行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可以多组织一些网络知识讲座与选修课,将网络应用到课程的学习中去,加强大学生的网络素质教育和道德教育,加大对学生的引导,提倡健康上网,提高大学生的辨别能力和自控能力,培养以文明健康的方式使用互联网的习惯。高校的网络教育工作必须现代化、信息化,必须致力于提高学生处理信息、分辨信息、选择信息、综合利用信息的能力。
[1]张飞.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及其优化[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0.
[2]梁爱强.营造良好育人环境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J].经济师,2007(05):126-127.
[3]张勤勤.浅析如何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J].学理论,2013(17):326-327.
[4]陈佩.主体论视角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路径的构建[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 (02):37-40.
[5]许健.传媒暴力下青少年越轨行为的对策[J].犯罪研究,2010(04):86-92.
(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10.16653/j.cnki.32-1034/f.2016.2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