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凌
“互联网+”时代下的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
冯 凌
“互联网+”时代下,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发生了新的变化。“互联网+”的开放性、平等性、多样性的特点,深刻影响中职生的思想意识、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认知结构等。本文从“互联网+”时代下对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出发,针对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提出加强中职学生的思想教育从几个方面入手,以提高中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互联网+”;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互联网+”这一概念,并将其作为国家战略发展计划。2015年7月4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了11个具体行动,并指出到2025年,“互联网+”新经济形态初步形成,“互联网+”成为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的重要举措。当“互联网+”遇到教育的时候,互联网对教育变革作用也体现得很明显。教育的本质是和知识、信息极度相关的,而互联网的根本是信息的传递和交换,这样的高度相关性,使互联网和教育的结合显得顺理成章。
互联网具有开放性、便捷性、多样性、即时性、感触性的特点,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有利于学生新观念、新意识的形成,使得思想教育工作的复杂化程度大大提高。中职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学习动力不足,逆反心理重,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自我约束力差,缺乏人生目标和职业规划,缺乏道德法律意识,常有早恋、浓妆艳抹化妆打扮、结交社会青年等违规、违纪、甚至违法等现象。可以看出互联网对中职生思想意识、行为方式、学习方法、性格、心理等方面都有影响。互联网影响学生的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校园里低头族越来越多,学生每时每刻都在看手机,刷微博,自拍,发说说,长时间沉溺于手机小游戏或者网络游戏,有的甚至不能自拔;网络传播诱发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冲突,扭曲学生对生活学习的合理认知,比如对明星的追捧,对高富帅的追求,一夜暴富的羡慕等现象,这些都弱化了学生的道德意识,对当代中职学生形成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添了不小的难度。
1.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线上线下教学平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模式往往忽视了学生个体需要,学生规规矩矩坐在教室里,脑袋里想什么,有没有认真听,完全不得而知,很难做到因材施教。而互联网带来了大量在线教育的发展机会,尤其是个性化教育,因材施教的要求能在“互联网+教育”的平台上得到更好的实现。如慕课就是互联网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是一种新的知识传播模式。微课是继博客、微博、微信等社会性软件之后风靡教育领域的新生事物,已逐渐成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重点和教育改革的研究热点,并伴随着“可汗学院”“翻转课堂”“电子书包”等改革项目的开展,受到广大师生的高度关注。在传统课堂里,老师要在45分钟内讲完一个小节的内容。而在慕课微课课堂,一个小节的内容被“切碎”,分解为符合阅读习惯的若干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都被制作成5~10分钟的独立的有趣的动画视频。线上教学使学生上课没有听懂的知识点线下继续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使得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学习内容还可定制。通过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扩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互联网还可以更细微地使思想政治工作老师观察了解到学生不同的个性以及他们不同的需要和兴趣。从这种差异性出发,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以促使不同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这样的模式,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更能充分发挥引领学生树立正确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使思想政治理论课能成为学生真心喜欢、真正受益的一门课程。
2.加强校园网络的管理,增强学生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
中职生因为年龄的特殊性,对网络信息的筛选缺乏较为合理科学的认知,这就需要加强对校园QQ、微信、人人网、微博、BBS论坛的管理和正确引导,这是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措施。当今社会几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QQ、微信,QQ、微信已成为学生交流思想发表意见和结交朋友的重要平台。这就要教育学生保持清醒的头脑,尤其是对不良的信息,不要传播谣言,对于消极落后的言论要及时删除和抵制,防止学生受到不良信息的侵害。如网络虚假信息,具有很强的破坏力。有些同学为了泄愤报复,在网络上不假思索地随意发泄自己对学校对老师对同学的不满,学生价值观易受影响。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在网络上发表积极向上的言论,使得校园主流信息健康向上,充满活力,从而寓教于乐,实现育人润物无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扮演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守护人角色,把握好各项互联网活动的大方向,和学生一起交流一起互动,这样学生才会从心里真正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学生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并自觉投入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氛围。
3.开辟工作室、校吧、网络专题等,增强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开辟中职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室,以主动的姿态对学生反映的信息及时反馈并进行引导。在网上创建学校吧、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专题、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群,定期发布学生关注的各类社会道德事件,负责人、群主可以在学生广泛讨论的基础上发布正面导向性的观点,使道德观点的碰撞、交流具有真实性和及时性,使思想道德教育具有开放性和互动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开展网络文化活动,如各类征文活动、知识竞赛、最美人物评选等。网络开放性的特点,通过网络途径的宣传,可以广泛吸收学生的眼球,从而扩大活动的场所。网络的即时性特点,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参赛,网络可以即时接收学生的参赛作品,并即时更新各方面的点赞、评论、投票的数量和排名等。网络的互动性特点,使参加者、阅读者、投票者、评论者等通过平台,得以充分地互动交流,增强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调动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班级、校园的管理,让每一个学生都认识到自己是学校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分子,真正体现出国家主人翁的地位。
4.建立一支学生认可和信任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队伍,使学生自发的学习和处理线上线下各种人际关系
学生的思想政治健康教育不是思想政治教师一个人的事,是所有学校教育工作者的事,所以学校应成立以班主任教师为主,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为辅,其他教师为基础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战线。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要从观察班上学生日常网络生活状态入手,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思想、心理动态,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结合学生在课堂上、寝室里的表现,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尤其是对班级突发应急事件给予及时解决,形成网上网下互动。老师要搞清楚突发事件的来龙去脉,对学生进行详细清楚的解释,积极引导班级网络舆情,尤其是对情况不明的受了委屈的学生通过私聊,耐心细致做工作,缩短发现和解决学生问题的时间,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以提高学生对班集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在网上网下只要与学生保持合适的距离,在网络中给学生发泄和自由的空间,在现实中给学生自我反省和成长的时间,这样的老师就能得到学生更多的信任和认可,这也才是真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老师。担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老师,还可通过自己的微博、微信、QQ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生活感悟等,达到教育引导学生的目的,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和教育。针对学生的网络生活体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积极引导学生做网络的主人,自觉克服网络带来的弊端,使学生自发地学习和处理线上线下各种人际关系,增强心理素质和竞争力,快速成长为社会需要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在“互联网+”时代下,利用互联网优势,建立一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做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线上线下教学,加强校网建设与管理,坚持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就一定能提高中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创中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1]曹淑敏.“互联网+”:加出经济社会新形态[J].时事报告,2015(8).
[2]余建斌.“互联网+”不只是做加法[N].人民日报,2015-4-10.
(作者单位:重庆市江津师范进修学校)
10.16653/j.cnki.32-1034/f.2016.22.0048